孫權其實比曹操和劉備更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喜歡三國的朋友,很多都喜歡曹魏的曹操和蜀漢的劉備,而很多忽略了東吳的孫權。

其實我覺得孫權的智慧和謀略絕不亞於曹孟德和劉玄德。

作為三分天下有其一,誰也吃不掉誰的東吳,孫權的聰明才智和過人品質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還是很有道理的。

《三國志孫策傳》中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

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還是有道理的。

孫策死於非命的後,孫權接管東吳才18歲。

這麼年紀輕輕接掌握了這麼大一片天,雖然有張昭和周瑜的真心擁護,但與孫權用情籠絡手下,讓他們緊密的團結在自己周圍。

而孫權也開始了獨霸一方,叱吒風雲的一生。

孫權的智慧和膽識充分體現在赤壁之戰時。

當時曹操難征劉表,劉表病死,接管荊州的劉表的二兒子劉淙投降曹操。

寄託劉表的劉備象喪家犬一樣被曹操追趕,並在當陽的長板坡大敗劉備。

諸葛亮說:「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諸葛亮到了東吳後。

孫權決定聯劉抗曹。

我想孫權是經歷了多少頭腦反覆鬥爭,因為當時並不能確定曹操是否進攻東吳。

如果幫了劉備,有可能引火燒身,關鍵曹操當時號稱80萬大軍(雖然古代有時虛張聲勢,但打對摺曹操至少有幾十萬軍隊)。

萬一自己打敗那江東基業可不是毀於一旦。

如果打勝了曹操,那不是養虎為患,讓劉備做大。

在這兩難的徘徊猶豫抉擇中,孫權選擇了曹操作為作為最大的敵人。

因為如果曹操比劉備強大,如果讓曹操消滅了劉備。

那麼曹操順江東下,專心進攻東吳。

到那時對付曹操就更難,因為曹操始終想南下想統一中國的。

還不如聯合劉備於曹操放手一博(劉備當時兩萬人,關於水軍一萬,劉琦一萬)。

而且曹操倉促難征比較疲憊,北方人又不熟悉水戰,何不趁這機會跟曹操大幹一場呢?事實證明孫權的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他放手周瑜去做,最後於赤壁大敗曹操。

此後曹操再也沒有滅掉東吳的可能性。

赤壁之戰後,劉備盤踞了荊州的一部分,孫權為了限制劉備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為了團結劉備抗曹,自己把荊州的一部分讓給劉備,即所謂的借荊州。

曹孫劉都打起了荊州的主意,因為這是戰略要地。

孫權最初的構想是奪取西蜀,把劉備象三明治一樣夾在中間,結果周瑜早逝。

但孫權並沒有放棄荊州,而是瞄準時機。

而時機最終來了。

劉備奪取漢中後,坐手荊州的關羽配合北上攻打曹操的襄樊。

這樣關羽駐紮的荊州就空虛了。

孫權一方面麻痹大意的關羽,另一方面適實的啟用大將呂蒙,趁虛而入,白衣渡江(穿白衣服假裝商人),奪取了荊州,關羽兩面受敵,最終敗走走麥城關羽不降被孫權所殺。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第二年劉備也稱帝。

劉備急著攻打孫權,說是為關羽報仇,其實可能想重新奪回荊州。

這也就是後來的夷陵之戰,這也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劉備傾巢而出,反正孫權是遇到了很大的危機。

這時候孫權忍辱負重向曹丕稱臣,並接受曹丕封的吳王稱號。

我想這是想拉取曹魏支持,或者讓他保持中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能夠打敗劉備,於是孫權又適實的啟用陸遜,最終火燒蜀營七百里。

還有稱帝問題。

孫權看了曹丕稱帝,劉備稱帝,他自己不想稱帝嗎?怎麼可能。

然而孫權直到公元229年才稱帝。

他手下都勸他早點稱帝,但他就不稱帝。

因為他會忍耐,忍受。

易中天先生說:「孫權有可能把黃袍當襯衣穿。

但不敢反過來。

」因為他想著安撫國內士家大族和南方的山越人,爭取支持和協調好國內矛盾。

另外當時人民的正統思想還很重,認為漢是正統,孫權不想過早冒風險。

曹魏和蜀漢也還是外患。

也不至於和他們徹底翻臉。

即使孫權當王時用的年號是「黃武」,取曹丕的「黃初」和劉備的「章武」各一字。

古代人的皇權思想那麼重,而孫權是多位忍耐啊!我太佩服孫仲謀了。

我想後來的徐達之所以勸朱元璋「高築牆,多積糧,緩稱王。

」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只要你稱帝稱王了,不管你實力怎樣,元朝軍隊打的就是你,而朱元璋的農民軍沒急於稱王而笑到了最後。

人就要學會韜光養晦啊!

關於治國更不要講了,孫權也很有能力。

他不用性格剛猛的張昭當宰相。

而且孫權的壽命比曹操和劉備都長,活了71歲,到公元251年才死。

而三國中吳國也是最後一個滅亡的,到公元280年滅亡(蜀漢263年滅亡,曹魏265年滅亡。

不得不佩服孫仲某謀和他的吳國啊!!

現在人很多人不喜歡孫權,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想是他殺了關羽。

而關羽是大家是人們心目中的武聖。

其實如果拋開個人情感因素和政治利益因素,這並沒什麼,雖然我也喜歡關羽。

大家都想統一,憑什麼天下非要有你劉備統一天下而不能讓我孫權統一天下?至於戰爭中的用詐用計,曹操和劉備不用嗎?曹操不是說:「兵不厭詐。

」從都想國家統一結束人民痛苦方面,曹操,孫權,劉備都是正義的。

而相反他們都想自己方面的政治集團統一天下,所以他們又是反面的。

其實曹操和劉備也是英雄,但我覺得沒有孫權沉得住氣。

曹操敗於赤壁,劉備敗於夷陵,就是太冒進,太急噪。

相比較而言孫仲謀真實偉大啊!有人不服氣,反正三家都是鼎立,誰也沒吃掉誰。

憑什麼說曹操和劉備比他偉大啊?孫權也用情和義讓他手下死心踏地為他賣命。

他的謀士和將領和他就象兄弟和親人一樣,比如周瑜。

有一次宴會,他叫周泰脫掉上衣,周泰渾身是傷疤,然後孫權傷心問道:「幼平啊,這快傷疤怎麼來的。

」周泰就說這塊傷疤是臣在某次戰役負傷的等等。

孫權還問這塊這塊。

大家都很感動。

所以孫權的手下都很為他賣力。

在簡要說說我心目中的曹操和劉備。

曹操太複雜了,我只能仰望著看,高山仰止,我還弄不透他。

一方面他消滅了呂布,張繡,袁術,袁紹,劉表,馬騰,韓遂等軍閥,向北打到遼東的烏丸,向南打到荊楚之地,向西打到關中平原和漢中地區。

統一了中國北方。

文滔武略,詩寫的非常棒,屯田制發展了北方經濟,他重人才手下也招攬很多的謀事和武將,比如郭嘉,賈詡,張遼,許褚等。

但另一方面數次屠城比如徐州就屠了7萬人,晚年嗜好殺人,許攸,孔融、荀彧\崔琰,楊修等眾士人都死於他手下,衣帶詔以及誅殺伏皇后等,而在壽春用糧官的頭獲取軍心顯示出他有點奸或是足智多謀。

曹操無疑是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劉備以前有點鄙視,因為反覆無常,呂布轅門射戟救過劉備一命,結果呂布被曹操抓住,他卻說「君不忘丁原、董卓之事乎?」把呂布害死。

以後投靠曹操,結果卻想著和董承謀反殺曹操。

後來投靠劉表時,本是同族宗親,劉表死後卻占他土地。

劉漳請他入川抵禦張魯,他卻把劉漳趕下台,自己占領蜀地。

還裝著一副高尚的樣子,有點鄙視。

但脫離感情因素。

但他堅忍不拔,南征北戰,前半生都沒有穩定的地盤。

最終偏霸一方,顯示了創業之艱難。

不過我佩服他的是他去過中國好多地方哦!大半個中國都被他跑遍了,如果叫劉備寫本傳記估計可以和《徐霞客遊記》相媲美了。

比如劉備生在冀州涿郡(今河北省),又投靠過遼東的公孫瓚(今遼寧省),有在徐州呆過,也在周圍打了一些仗,所以今天的江蘇省山東省安徽省也經歷過,投靠曹操時又到了許都(今河南省),難奔劉表時,又到了今湖北省。

娶孫權的小妹時,又到了今江蘇省。

後來入蜀當然到了四川和重慶啦!而進位漢中王又到了今天陝西省,真是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啊。

劉備手下的幾個將領我也喜歡,比如關羽和趙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漫談三國:孫權為何寧願向曹丕稱臣也不稱帝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等到曹丕、劉備都離世之後,吳王孫權才於229年稱帝,比曹劉差不多晚了近十年。三國按實力排序,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劉備都稱帝了,孫權為何...

三國時代東吳有機會統一中國嗎?

三國時代魏蜀吳,在三國裡面,魏國代表北方中央政府,蜀漢代表漢朝正統,這倆政權存在感都比較高,大家都熱衷於討論他們的勝敗,比如曹操赤壁勝利,關羽北伐成功,諸葛亮北伐成功,防止司馬氏篡權等問題。而第...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孫權為何最後一個稱帝,活的最久?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漢統衰落,諸侯都覬覦帝位,最後三分天下,那麼,為何在曹魏和蜀漢稱帝了之後,孫權第一時間不僅沒有也稱皇帝,反而俯首向曹魏稱臣,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孫權的心理有小算盤。曹丕在和眾大...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

孫權的用人之道,孫權的性格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袞袞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出自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經典詩歌寫出了作...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