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皇帝不是死得太早,北宋南宋可能都不會出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中的後周是由周太祖郭威建立的,然而他做了4年皇帝就病逝了。

因為郭威身後無子,皇位便由其養子柴榮繼承。

柴榮是邢州龍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他的家世非常卑微,少年時便去投靠嫁給郭威的姑媽生活。

柴榮相貌堂堂,為人恭謹厚道,言語不多,但辦事踏實,因而深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

當時的郭威還未發達,家境並不怎麼樣,柴榮便為養父做些生意,去外地販運茶葉等貨物。

他一邊做生意,一邊習文練武,從而精通了騎馬、射箭等武藝,並讀了許多史書和典章。

後來郭威保著劉知遠推翻後晉,建立了後漢,成為朝廷重臣。

柴榮自此離開商界,進入朝廷做官。

在郭威起兵推翻後漢的戰事中,柴榮堅守郭家的根據地,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郭威建立後周,柴榮被封為晉王。

又因為郭威的幾個兒子在他起兵時都被漢軍所殺,柴榮便成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

郭威死後,柴榮繼帝位,史稱周世宗。

他當時就立了個心愿,希望上天能給他三十年時間:「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周世宗剛登帝位,北方便燃起了戰火。

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鎮守太原,自立為北漢政權。

此時他效法石敬塘,勾結遼兵向中原殺來。

在朝廷的一片驚慌氣氛下,周世宗力排眾議,率軍御駕親征。

兩軍相遇,爆發了著名的高平大戰。

北漢、遼國聯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相對之下周軍顯得勢單力薄。

劉崇逞強,說是憑著自己的軍隊就能取勝,要遼軍在一旁觀看。

周世宗披掛上陣,親自指揮作戰。

兩軍相接之後,北漢軍發動強大的攻勢,衝垮了周軍的右翼。

危急之下,周世宗鼓舞士氣,親自帶領親兵衝上去。

在張永德、趙匡胤等將領的死戰下,終於堵住了缺口。

在援軍到來後,周世宗組織了猛烈的反攻,一舉擊潰了北漢軍,遼軍見勢不妙也撤兵而去。

高平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周軍其後在中原的強勢地位。

針對高平之戰中周軍暴露出來的弱點,周世宗對軍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裁撤藩鎮,大力建設禁軍。

對功勳臣僚恩威並用,該賞則賞,該罰則罰,建立了自己崇高的威信,很快改變了唐末以來驕兵悍將難制的局面。

周世宗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

他自己帶頭過儉樸生活,禁絕臣下進獻珍寶器玩的陋習;破格提拔有識之士,建立卓有效率的政府班子;整頓科舉,保證有真才之人能順利進身;修訂法律,杜絕濫刑苛法;澄清吏治,對貪贓枉法的官員嚴厲打擊;他提倡生產,廣散土地給農民;降低稅收,減輕民眾負擔;招集流民,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汴河等;消熔唐末濫鑄的銅佛像鑄錢幣,促進商業流通。

在周世宗的辛苦經營下,沒出幾年,國家就富強了起來。

在經濟有了保障之後,周世宗開始了統一大業。

針對五代十國的亂局,周世宗雄懷大志,周密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大刀闊斧縱馬殺伐。

第一步進取西北,連得秦(今甘肅天水)、鳳(今陝西鳳縣東)、成(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四州,嚴重削弱了後蜀政權。

第二步南取南唐。

南唐是大國,兵多糧足,只是皇帝李景胸無大志,是個庸人。

這場仗打得很艱苦,打了有二年零五個月之久。

周世宗前後親征了三次。

第一次初戰大勝,但其後功虧一簣;第二次水陸並進,攻下壽州等地。

後因天氣暑熱,疫病流行,便撤軍北還;第三次周軍一鼓作氣連下江北十州,然後水軍數百艘戰船欲順長江東下,直取金陵。

南唐主李景急忙遣使求和,並又割地四州給後周。

周世宗本也顧慮南唐地太大,短期內難以攻取,便得勝而還。

此戰共得南唐十四州,極大削弱了南唐,為日後北宋平滅南唐打下了基礎。

第三步周世宗用兵向北,準備收復被石敬塘割讓的燕雲十六州。

這次北伐周軍士氣旺盛,連敗遼軍。

出師四十多天就連取瓦橋(今河北雄縣)、益津(今河北霸州)、淤口(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三關,及寧(今河北青縣)、莫、瀛三州等地。

就在周軍兵臨幽州城下時,周世宗卻突然病倒了,全軍不得不撤圍而去。

回到開封不久,周世宗就病逝了,年僅39歲。

此時距他繼位也僅有6年時間。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時期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帝,他在文治和武功上都有卓越的建樹,為北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史書上對他幾乎沒有批評之辭。

只可惜上天沒有給他更多的壽命,否則,中國歷史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最被忽視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堪稱是五代最傑出的皇帝!他曾經有做三十年皇帝的壯志,用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無情的命運只給了他五年六個月!但這短暫的五年執政,是光彩奪目的,創造了黑暗五代所未見的盛世雛形...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後周、北宋為何會不遺餘力的想滅掉北漢

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北漢一直被後周的郭威、柴榮、北宋的趙匡胤所惦記,但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滅掉北漢,難道是因為北漢的強大麼?為何他們都會心心念著滅掉北漢呢?這就不得不提北漢的建國史了。北漢的建國者劉崇...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

雄安故事之周世宗柴榮與雄州

雄縣縣城南關舊有瓦橋關,始置於唐朝末年。這裡地當南北交通要衝,水陸咽喉。自從五代時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瓦橋關所在的歸義縣便隨涿州歸入契丹。

五代最負盛名的雄主,差點改變歷史卻英年早逝

在五代十國這個君弱臣強、軍閥混戰的時代想當一個好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自己的手下給殺死了!而五代時期的明君後唐明宗算是一個,而後周有一位雄主也是公認的雄主,那便是...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