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最負盛名的雄主,差點改變歷史卻英年早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五代十國這個君弱臣強、軍閥混戰的時代想當一個好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自己的手下給殺死了!而五代時期的明君後唐明宗算是一個,而後周有一位雄主也是公認的雄主,那便是世宗柴榮。

事實上按照皇位繼承來說柴榮是不能繼承皇位的,因為他只是郭威的養子,至於為啥傳位給他,是因為當初郭威造反的時候自己的親身兒子被後漢皇帝殺了!除此之外我還是認為取決於當時的背景,畢竟選一個年長的繼承人江山要安全得多。

柴榮剛即位的時候蠻橫的武將們是不怎麼買帳的,雖然在即位前郭威廢掉了峻和王殷這兩位老伯,掃清了郭榮繼位的障礙。

但是這位皇帝馬上面臨著外敵的入侵,這個強敵便是北漢也正是因為北漢,柴榮開始了自己第一次的華麗登場。

當時北漢皇帝劉崇知道後周不穩,所以立即集結兵馬,並且向遼國求援,討伐後周。

劉崇親率三萬大軍,遼帝國則派出援軍約七萬人,這一次劉崇其實是傾國而出,更兼有遼帝國的鼎力援助。

此時後周正在為郭威治喪知道大敵當前於是連忙開戰前會議,與會的大臣中有馮道這種萬年不倒翁,馮道根據莊宗李存勖喜歡御駕親征(因為他們實際上都是一些武將),前腳剛出門後腳家裡面就造反了的故事來勸諫柴榮乖乖呆在家裡。

但是柴榮不這樣想他亟需一場大戰來樹立起自己在朝中的威信,於是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征。

戰前,周軍做出了詳盡的戰略規劃,兩軍主力在澤州高平縣的巴公原列陣決戰,史稱「高平之戰」。

在情勢最危急的時候,周世宗體現出他英勇的一面,右翼的主將都已經逃竄,皇帝卻依然堅守崗位,拔劍出鞘,撥開敵軍射來的箭支,周軍見皇上尚且不怕,稍稍穩住了陣腳,但是形勢依然非常危急。

此時趙匡胤不由得熱血上沖,此時趙匡胤和張永德各率兩千精銳騎兵分別向左右翼發起反擊,周世宗也是胸中一熱,將御前禁軍盡數增援中軍,僅留五十騎在近身護衛!周軍無不捨身奮戰,最後周軍獲得了高平之戰的勝利,柴榮在此戰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趙匡胤也在此戰中脫穎而出。

柴榮生活儉樸,願為天下表率,而且虛心納諫勇於自責,曾經下詔說大臣們不批評自己,正是因為自己為人還不夠坦誠,使大臣們不敢直指自己的錯誤,不敢暢所欲言。

當大臣們先後進言獻策,他也確實說到做到,不但沒有因大臣們對自己的指摘施行報復,還最終根據大臣們適當的主張建立國家大策。

與此同時,柴榮精兵簡政,認為農民養活軍隊官員不易,因此軍隊一定要選用精良善戰之士,絕不能讓老百姓的血汗錢白白浪費。

他又整頓吏治,對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加以重處。

以各種名目向百姓徵收苛捐雜稅的官吏一經發現就處以死刑,虐待民夫、濫殺降人者也從不輕饒。

沒有真才實幹靠欺詐手段當官的都被貶放罷官。

柴榮對後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他對混亂殘忍的刑律的修訂與此同時他派人修訂刑律,並廣泛徵求意見,完成了《大周刑統》,成為北宋《大宋刑統》的先聲。

後來柴榮北伐更是收復了被遼國占領的瓦橋三關,可就在柴榮打算大展宏圖之時,得了急病。

雖然北伐中止,但他的病情已經由於軍中醫藥不及時而被延誤,返回汴梁後,又恰逢他心愛的小女兒夭折,深受打擊的柴榮病情更重了,不久一代明君柴榮就病死了!

壯志未酬身先死正適合柴榮的一生,但是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他為後來北宋的統一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

周世宗柴榮為何被評中國古代最「冤」的帝王?

細數中國古代帝王,若真要評個「歷史之最」的話,那應該有最猛的,最狠的,最毒的,最荒唐的,最聰明的……可輪到後周世宗柴榮,卻只能輪到一個字——冤。辛苦打下了江山,到頭來卻被另一位天子拾了便宜,吃著...

晉陽城之五代十國北漢劉崇

與晉陽有關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北漢,北漢其實是託庇於契丹遼國羽翼之下的小朝廷,而遼國為自己生存以至南進計,也絕對不希望中原出現一個強大的王朝。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說一下明君的標準:精於治國理政、不用詐謀、講仁義。這麼講來,稱得上明君的,感覺只有那麼幾位,自秦以後首推漢文帝,其次石勒、李世民,再其次感覺就是周世宗了。看資治通鑑以來,更加堅信了一句話,「形勢...

趙匡胤在歷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戰」中成功上位

後周開國君主郭威死後,讓養子柴榮繼位。柴榮一繼位就面臨著重大危機。北漢國君劉崇想趁機進攻,親率三萬人馬,又聯合了契丹,契丹大將楊袞率騎兵一萬步兵六萬,共同南下。兩國聯軍打敗後周的潞州節度使李筠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