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分裂那麼久,為什麼是到了宋朝才安定下來?全因此人存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泱泱大唐倒下之後,中國陷入了長期分裂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由於長期的戰爭,不僅貧苦的農民沒了活路,許多原本生活還過得去的富豪也不免家道中落。
有的只能勉強果腹、有的甚至淪為街頭乞丐,萬貫家財統統化為泡影。
有一位年輕人便是因為家境拮据,不得不投靠遠方親戚,他的姑父見他為人謹慎老實,便讓他打理家中事務。
為了幫補家用,他還走南闖北地外出經商、販賣茶葉。
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小小的茶葉販子,竟成了中國日後上百年局勢的奠定者?這個不同一般的年輕人,就是郭榮——我們熟知的周世宗:柴榮。
一、相識貴人,少年成材
周世宗本姓柴,出生在河北邢州柴家莊。
顯而易見,柴家當年在地方上也是聲明顯赫的大人物。
可是到了五代十國年間,連年刀兵使得柴家日漸衰落,很快便難以為繼了。
柴家不得已,只好讓年輕的柴榮去投奔自己的姑姑。
柴榮的姑姑嫁給了一個名叫郭威的人,這個郭威身材魁梧、力氣過人,是當地節度使身邊的親兵。
柴榮在郭家的時候,受到郭威的影響,也開始學習武藝。
郭威見這個小伙子精明能幹、武藝又好,恰巧自己膝下一直無子,便將柴榮收為養子,讓其改姓為郭。
由此,郭榮棄商隨養父從戎,開始在刀光劍影的沙場搏殺。
養父子兩人齊心協力,為後漢的建立開疆拓土,也因此,當後漢建立之後,郭威官至宰相,郭榮也左監門衛大將軍,郭家一時顯赫。
可沒想到,後漢皇帝劉承佑慢慢猜忌漢人大臣,密謀殺害郭威郭榮一家。
而後,眼看著自己的家人倒在了劉承佑的屠刀之下,郭威郭榮無奈地揭竿而起。
又因為父子兩人是沙場猛將,於是很快就把自己輔佐建成的後漢給推翻了。
自此,郭威稱帝,是為周高祖。
父子情深,郭威登上皇位之後,馬上便指定了郭榮為自己的繼承者,立為儲君。
值得注意的是,當立儲君時,後周文書上所用的表述是「郭榮」而不是「柴榮」,也就是說「郭榮」才是周世宗官方認可的名字,而不是「柴榮」。
那個背井離鄉、不得不寄人籬下的柴家小伙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等到郭威離世之後,郭榮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後周的皇帝:周世宗。
二、登基大位,征伐天下
郭榮登基之時,正是年富力強的壯年人,雄心勃勃的他希望用三十年的時間「擴天下、養百姓、致太平」。
困苦的少年經歷,使他痛恨過去統治者那種腐敗剝削、痛恨異族侵略者對中原大地的恣意妄為。
因此,他立志要改革圖新、平定天下。
好巧不巧,剛登基不久的郭榮就迎來了自己立威的對象:契丹人。
公元954年,北漢勾結契丹人南侵中原。
周世宗作為皇帝,本不應親自上戰場,但他不顧大臣反對,執意親自率軍來到高平征討。
而之後的事實也證明,如果沒有周世宗親自披甲上陣,後周估計危矣。
自唐朝以來,契丹人就屢犯中原,其當時彪悍的戰鬥力,乃至五代十國時期都讓中原政權印象頗深。
因此,當兩軍相遇、戰況危急時,後周軍隊中便開始有畏死的戰將臨陣脫逃。
但當軍陣開始潰散、士氣日漸低落之時,郭榮仍然冒著箭雨督戰,這一行為大大振奮了後周軍隊的士氣。
最終,郭榮也不負眾望,率軍成功打退了契丹人的進攻,一戰在國內樹立了威信。
但是,這場大勝卻沒有讓郭榮開心起來,因為那些貪生怕死的將軍拍馬逃命、士兵潰不成軍的景象,無時不刻不在他的腦中迴蕩,讓他深深地反感。
為此,趁著勝利,郭榮對軍隊進行了一次大整頓,首先就是將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被軍法處置。
除此之外,他還提拔了一批作戰英勇的將領,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儘管對將領進行了一次換血,但是當郭榮一想起周軍在高平之戰中差勁的戰鬥意志時,還是讓軍旅出身的他非常頭疼。
他深知道,如果士兵們的素質不提高,即使換再多的將領也無濟於事。
於是,他命令趙匡胤重新募集壯士,選錄那些優秀的人,組成禁衛軍。
而這支禁衛軍也沒有辜負郭榮,成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強兵。
秣馬厲兵之後,郭榮開始了「擴天下」的大計。
他首先派出軍隊西征後蜀,經過一番頑強的戰鬥,收復了秦、階、成、鳳四州之地。
隨後又指揮部隊討伐南唐,數次大破唐軍。
周軍數百艘戰艦在長江上奔騰,浩浩蕩蕩,一直打到今天的江蘇省,打到南唐皇帝連連求饒,與後周劃江為界,江北全部歸於後周。
不僅如此,南唐還自削帝位,改稱「江南國主」。
能打得敵國連皇帝都不敢做了,這種戰績在歷史上估計也實屬罕見。
三、天妒英才,收復燕雲成遺夢
然而,正當天下大勢日趨穩定之時,郭榮依舊念念不忘北方的契丹人。
他們霸占了北方許多土地,讓郭榮如鯁在喉。
為此,郭榮於公元959年又一次親自挂帥,揮師北上討伐契丹。
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北伐順利得令人難以置信:寧州、鄚州、瀛洲……各地刺史見了周軍,紛紛投降歸附,那些把守關隘的敵軍也將城門打開,向郭榮俯首稱臣。
這次出征僅四十二天,周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三關三州十七縣的地盤。
如此大的戰果,讓郭榮信心百倍,決定一鼓作氣,打到幽州,完成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計。
可就在這時,命運對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史書中記載:郭榮看到自己北伐順利,在瓦橋關登上高台,眺望自己盛大的軍容。
恰在此時,一些百姓帶著酒水和食物來到軍營犒勞部隊,郭榮也便很自然地和百姓交談起來。
郭榮問:「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啊?」一個老百姓回答說:「這裡世代相傳說,叫做病龍台。
」郭榮一聽,非常不開心。
自己作為皇帝,不就是「龍」嗎?今天竟登上這病龍台,實在是不吉利,於是騎著馬離開了。
就在郭榮騎上馬不久,他忽然想起此前民間流傳的那些話,說皇上要去幽州,古時候是燕國的地盤。
這燕與「煙」諧音,皇上本姓又是「柴」,柴薪遇上煙火,不就被燃燒了嗎,這次出征,必定不能成功的。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的是天命,離開病龍台後不久,郭榮真的就生病了,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
他趕緊班師回朝,但還未能捱到京師,便已魂歸故里。
此時,才是他登基的第六年。
想當年,郭榮一統天下勢在必得,無奈天妒英才,這個年輕有為的皇帝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郭榮不僅對外討伐連連得勝,在施政治國上也得心應手。
他改革吏治、與民休息、限制佛教、整頓文化。
原本在戰爭中奄奄一息的後周,在他的治理之下,慢慢恢復了生機,難怪史家評價他為「五代第一明君」。
郭榮的皇帝生涯雖然如曇花一現般短暫,但是他的統治使得後周國力迅速發展,成為了當時中國土地上最強大的政權。
後來陳橋兵變,趙氏取代了後周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而這一切的功績,都是靠郭榮打下的基礎。
因此可以承認,周世宗郭榮對於歷史發展,確實立下了一份大大的功勞。
怎奈,天妒英才。
如果當初郭榮沒有英年早逝,那或許就沒有陳橋兵變,也沒有後來趙氏兄弟的杯弓蛇影了。
而後照此推測,或許中原政權就能實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夙願,也就不至於兩宋400年間的厲兵秣馬了。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參考資料:
《五代後周禁軍考述》張其凡
《五代政權遞嬗之考察:兼評周世宗的整軍》張其凡
《論周世宗的改革及其歷史意義》徐明德
宋太祖最不願聽的一段往事,徹底暴露了趙匡胤本性,誰說誰被砍頭
公元947年,石晉被契丹攻滅。契丹人撤出開封北還後,駐守太原的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中原無主,立刻領兵南下,兵不血刃地進入開封建立新朝,國號為漢,是為後漢高祖。劉知遠病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但...
故事集:趙匡胤快奪清流關
唐王朝滅亡後,中國古代社會進入了五代十國的紛爭時代。所謂五代,是指後梁唐晉漢周。這是在黃河流域相對穩定的地區內先後建立的五個朝代。所謂十國,是指吳、南唐、吳越、楚、閩、南平、前蜀、後蜀、南漢和北...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趙匡胤搶了柴榮大好江山,為何不對柴氏子女斬草除根?
周世宗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因此也叫郭榮,柴榮來自民間,知道民間的疾苦。所以他掌權後,制裁貪污、招撫流寇、減少賦稅,精兵簡政,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惠民利民,由此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周世宗...
「朝廷雖在,天下已亡」——中國古代最亂的亂世
文|栗強身為一名歷史雜誌的編輯,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古代史的演變趨勢,估計小編也只能借用《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分久必合」的時期可以簡單地用兩個字來...
五代十國少有的強勢皇帝 只有他敢北伐契丹
在五代十國這個混亂時空,各種奇葩皇帝層出不窮,好色的,殘暴的,懶惰的,好詩詞的。但是有一個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五代第一明君,他就是周世宗柴榮,只可惜英年早逝,在北伐契丹的路上病死了。他也是五代中唯...
此人是趙匡胤的上司 若非死得早 定能踏平契丹 收復燕雲十六州
五代十國的後周,有位皇帝叫柴榮,被史學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這樣的評價對於柴榮來說確實實至名歸,因為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治理國家上面,勤勞愛民,努力發展國家,使得後周的國力大大增強,成為五代十國裡...
古代最好皇帝,僅僅當了五年,卻被無數人敬仰,千年來無一人指責批評
在中國歷史上,有的帝王功績巨大但是也有很大的爭議,比如秦始皇和隋煬帝,有的帝王雖然人品極佳,但是功績實在是不夠顯赫,比如宋仁宗和明孝宗,雖有治世之名,但是沒有征伐之功相匹配,但是有這樣一位君主,...
閒敘歷史之—「周世宗斥馮道」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布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
如果採用他的策略,燕雲十六州早被收回,兩宋不再受三百年欺凌了
五代時期,石敬瑭為了和李從珂爭奪皇位,兵力不夠,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借兵5萬。耶律德光同意借兵,但獅子大開口,要求事成之後,石敬瑭得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最後石敬瑭如願取代李從珂,建立後晉。從此,...
一個堪比三國,更為混亂的朝代——五代十國之後周篇
後周,五代十國時期五代中的最後一個朝代,從951年郭威滅後漢開國,到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共10年時間,歷經三個皇帝。 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劉知遠臨死時郭威是指定的...
五代十國18—周世宗壯志未酬幼子繼位 宋太祖黃袍加身盛世來臨
郭威把後漢老劉家的幾個子嗣軟禁的軟禁,殺的殺,搞得後漢都沒有直系繼承的人了,或者說沒有人敢站出來去爭這個皇位了。於是郭威顧盼四周,馬上就有一大票狐朋狗友一擁而上,請他登上大位做了皇帝,國號大周。
周世宗柴榮壯志未酬,宋太祖趙匡胤兵不血刃拿下開封
五代時中原大多時候都是處在沙陀人統治之下,如後唐莊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漢高祖劉知遠,但他們都不足以匡扶天下。篡唐的朱溫雖占據中原,卻始終未能完成統一。直到後周太祖郭威取代後漢...
他從從軍到坐上龍椅只用了十二年
表面上看,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輕而易舉,事實上,他通向權力之峰的路絕非一蹴而就。我們且來看看趙匡胤早年的奮鬥史。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當時是五代中的後唐時代。他的曾祖父、祖父...
以異姓子身份即位,意圖統一中原卻不料讓屬下大將功成名就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在中原之外存在過的十餘個割據政權,統稱十國。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說起歷史上五代十國這個時間段,可謂是混亂之極,各種政權和皇帝不斷交替,讓人目不暇接。大家都知道最後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混亂的局面,其實在趙匡胤之前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五代第一明...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柴榮不死,燕雲十六州能否再歸中原王朝?
淺談歷史,我是沙丘。 中國歷史至隋唐盛世,繼而五代十國大亂世。朱溫(又名朱全忠)滅唐建立後梁,中國正式進入五代十國。北方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登場;朱溫、李存勖、石敬瑭、郭威等梟雄翹首...
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 金庸也許寫不出天龍八部
金庸老師所寫《天龍八部》一書的大背景是北宋末年,全書以宋遼之爭為引,而又以此貫穿全文。小編今天說的這個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也許真的沒有《天龍八部》這部書。眾所周知,北宋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