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諸葛亮不善奇謀是個天大的笑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網絡興盛以來,對於諸葛亮的討論也逐漸多了起來。
記得在小時候,那個信息並不發達的年代,我們通過《三國演義》電視劇和評書接觸 到了諸葛亮。
他那足智多謀、神通廣大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們心目中諸葛亮用兵如神、料事如神,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大家 。
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們開始接觸了以往不怎麼會看的《三國志》,那個多智而近妖的形象在我們心中驟然破裂,原來正史中的諸葛亮並 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出眾,他的很多事跡不過是移花接木,採用了其他人的事跡。
例如,博望坡其實是劉備放火燒的;草船借箭是孫權乾的 ;赤壁之戰和諸葛亮沒關係,都是周瑜的功勞,借東風更是沒影的事;諸葛亮並沒有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這個故事不過是郭沖編造的小故
事。
其實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多精妙的計謀。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一句評語幾乎給諸葛亮下了死刑判決:「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而所與對敵,或值 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簡單翻譯來就是說,諸葛亮善於治兵,而不善於奇謀;善於內政,而不善於打 仗。
如果對手是人傑,或者兵力遠多於自己,就沒有什麼辦法了。
所以諸葛亮打了那麼多年的仗,一直沒有什麼收穫,更別說興復漢室了。
再聯想到諸葛亮之前的活動,發現他在劉備去世之前沒能獨領一軍,也沒有充當一個謀士的角色,就像荀攸、郭嘉那樣。
充其量也就是個後 勤總管,和蕭何、李善長的工作類似。
而真正扮演演義中諸葛亮角色的,運籌帷幄的,要屬後來加入劉備陣營的法正,沒有他就沒有後來漢
中之戰的勝利。
在獨掌一軍後,諸葛亮屢次北伐,屢次無功而返。
只懂得穩妥、謹慎,只會打呆仗,並且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然而諸葛亮真的不懂「奇謀」嗎?
諸葛亮歷史上用奇謀的次數很多
諸葛亮到底會不會用奇謀?答案是會的!軍事上的奇謀,一般指的是出其不意的用兵方略。
用主力作為吸引,用奇兵邀擊其後;或者用疑兵 誘敵,然而用主力摧垮敵人。
在第一次北伐中,諸葛亮就用了「奇兵」。
他派遣趙雲和鄧芝作為疑兵,揚言要通過斜谷北攻郿城。
魏軍都督曹真不知是計,遂率關中涼州 諸軍阻截趙雲,不想諸葛亮率領主力大出祁山,瞬間攻取魏國的三郡,關中震動。
從這裡看,諸葛亮雖然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但是從 實際操作中,其實也使用了奇謀的手段。
在第二次北伐中,諸葛亮攜帶一個月的糧草出陳倉,想複製劉邦暗度陳倉的故事,然而由於郝昭的堅守,諸葛亮糧盡而還。
據史書記載,曹 真料到了諸葛亮必出陳倉,所以提前派了郝昭,所以才擊退了諸葛亮。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時從蜀地進入關中就只有四條道,除了一 次北伐的斜道以外,也就僅有子午谷與陳倉兩道。
而曹真僅在陳倉撥給郝昭不到千人,這著實讓人懷疑,其是不是真的料到諸葛亮的行軍圖
謀。
所以在筆者看來,曹真應該中了諸葛亮的計謀,只是郝昭比較給力,擊退了諸葛亮而已。
其後,諸葛亮又派遣陳式攻打武都、陰平兩郡,魏國大將郭淮率軍抵禦蜀軍。
結果不想陳式只是誘餌,諸葛亮正帶著大軍包抄郭淮的後路。
郭淮猛然發掘,立即退軍,避免了重大損失,然而武都、陰平卻被諸葛亮奪取了。
雖然郭淮看穿了諸葛亮的計謀,但是土地還是丟了(看不 看穿沒什麼兩樣)。
青龍二年,諸葛亮出斜谷,在蘭坑屯田,司馬懿率軍屯駐渭南抵禦諸葛亮。
諸葛亮屯田只是個幌子,其實他的目標是攻擊北原,截斷涼州與 關中的聯繫。
魏軍本無防備,然而郭淮猛然決心,力排眾議率軍在北原防守,並擊退了諸葛亮。
由此看出,諸葛亮的奇謀騙倒了除郭淮以外 的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司馬懿。
諸葛亮還相當精於設伏,在因為糧盡而退兵時,總會帶走點什麼。
魏國名將張郃與王雙,就是死在諸葛亮的伏兵之下。
由上面戰例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是屢出奇計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取得全勝。
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是「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 」。
司馬懿此語雖有貶低之詞,但同時也認可了諸葛亮的多謀。
諸葛亮不僅善於使用奇謀,而且還善於看破他人的謀略。
比如魏將孟達欲反叛朝廷,暗中於諸葛亮聯合。
諸葛亮怕他首鼠兩端,於是向外散 布孟達反叛的消息。
司馬懿得到消息後,立即寫書信給孟達,好言相勸。
諸葛亮看出了司馬懿的緩兵之計,力勸孟達做好防備。
孟達以為魏 軍主力還在千里之外,幾天內根本不足以威脅到自己。
然而,事實果不如諸葛亮所料,司馬懿竟只用八天的時間就趕到了上庸,並斬殺了孟達。
在諸葛亮的軍事思想中,諸葛亮也極其重視奇謀,《諸葛亮集·治軍第九》曾說:「故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
」很顯然,諸葛亮非常 認可奇謀在軍事中的地位,諸葛亮也不是只知穩妥,不懂奇計。
諸葛亮是如何給人不懂奇謀的印象?
發掘史實我們發現,諸葛亮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懂謀略,並拒絕使用謀略,相反他還屢次用謀,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然而,為何諸葛亮 卻給人不懂謀略的樣子呢?
首先,陳壽要為此負責。
陳壽是一介文人,不懂軍事,認為諸葛亮短於奇謀其實是他見識問題。
李安溪曾說:「武侯實仁義節制王者之師, 壽以為短於奇謀,此其識見之差,非有所懟憾。
」當然,李氏的話也有偏頗,但是也可以看出,很多人對陳壽的軍事見識不以為然。
此外,陳壽是蜀地的降臣,不得不為司馬氏回護。
雖然陳壽有「秉筆直書」的史德,但並不代表他是「強項令」,所以對諸葛亮也有了曲筆 隱晦了司馬懿的敗績以及諸葛亮的勝績。
更有學者說,陳壽的父親曾被諸葛亮懲罰,所以陳壽在《三國志》里故意「黑」諸葛亮。
但是由於缺乏史學佐證,一般不被認為是實情,況 且陳壽在《諸葛亮傳》中誇讚諸葛亮的內容也很多。
其次,諸葛亮不是不用奇謀,而不是不用過分冒險的奇謀。
例如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在第一次北伐中,魏延向諸葛亮進諫, 說他可以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
因為守將夏侯楙是個關係戶,所以碰到魏延一定會逃走。
當魏延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 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這樣做,關中可以一戰而得。
但是,諸葛亮因為「謹慎」而拒絕。
而在我看來,魏延此舉風險太大,此招數其實是漢軍暗度陳倉之計策的翻版,屬於「可一而不可再」的計謀,所以魏軍未必沒有防備。
同時 魏延計謀成功還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夏侯楙一定要逃走。
然而,如果夏侯楙不逃走而是選擇依靠長安堅固的城牆抵抗呢?缺乏重武器的 魏延軍隊自然是奈何不得的,最終也肯定被全殲。
魏延一敗,諸葛亮大軍的側翼必受威脅,很可能遭致全軍覆沒。
魏延之計看似精妙,其實
極不嚴謹,失敗的紀律很大。
張獻忠曾經複製了子午谷奇謀,結果被明軍識破,全軍覆沒。
對於國小民少的蜀國來說,是不能經受過重的損失的。
一次大敗,可能就會葬送整個國家的國運。
諸葛亮並不願意去賭國運,所以不會選用過分冒險的奇謀。
複次,諸葛亮面臨的對手空前的強。
三國時代,人才井噴,良臣名將層出不窮。
奇謀之所以能奏效,在於敵方出錯。
如果敵方戰術水平高超、不出錯,即使再「奇」的奇謀,也無法奏效。
而曹魏方的曹真、司馬懿、郭淮、郝昭都是人傑,基本不出大錯。
所以,諸葛亮的奇謀也不能取得想要達到的效果。
最後,《三國演義》扭曲了大眾對於奇謀的看法。
在通俗小說中,所謂奇謀多富有戲劇性,比如火攻、水攻、火牛陣、空城計、背水一戰、 扶著木桶渡河,等等……然而,此類計策在歷史上可謂是少之又少。
但是這些計謀極具趣味,所以經常在小說中出現。
在《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經常運用的就是此類計謀。
事實在正規戰鬥中,奇謀並沒有那麼神奇。
當讀者發現諸葛亮在正史中並沒有運用那些「奇怪」的計謀,所以就得出了諸葛亮不懂奇謀的錯覺。
筆者之見:諸葛亮治軍就是一項「奇謀」
在筆者看來,諸葛亮的對於蜀軍的治理就是其「善奇謀」的表現,為何這麼說?這就要從蜀地之人的戰鬥力說起。
從古到今,蜀地之人的戰鬥力都是無足稱道的,從來都是被打敗、被統一的對象。
比如古蜀國、公孫述的「成家」、五代十國的「前後蜀」,甚至包括近代的四川軍閥,其戰鬥力簡直可以用「弱雞」來形容。
他們別說是擴疆拓土,能自保都算是幸運。
然而唯獨只有在蜀漢時期,蜀地之人對中原保持了攻勢,而且領土還在不斷擴大。
其原因在哪?就在於諸葛亮治軍上的「奇謀」。
諸葛亮在治軍上號令嚴明,進退有度,將暗弱的蜀地之人鍛鍊成了鐵軍。
諸葛亮還注重後勤,在保證民生的情況下,讓士兵們足衣足食。
雖然有時也面臨糧盡的困窘,但是卻絕不會因為糧盡而崩潰。
為了運糧,諸葛亮還研製出「木車流馬」,開了「機械化」後勤的先河。
同時諸葛亮深感蜀地人力不足,所以提升了蜀軍的裝備。
諸葛亮研製出諸葛弩,主持鑄造鋼刀、堅甲。
在陣型方面,諸葛亮研製出了八陣圖,這既是一種行軍陣型,也是一種紮營陣型。
憑藉這種陣型,以步兵為主的蜀軍能力抗魏國鐵騎而不亂。
最後強如司馬懿,也不敢與諸葛亮正面交鋒,只能固守營寨,做一個縮頭烏龜。
這與他消滅孟達、公孫淵,擊敗吳軍諸葛瑾的雄姿毫不相稱。
其後,司馬懿觀看了諸葛亮的營寨,不僅誇獎這個老對手:「真是天下奇才啊!」全然不顧之前自己「破之必矣」的豪言。
諸葛亮治軍,是用他的奇謀營造了一個強大的軍事體系,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袁子曾高度誇獎諸葛亮:「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
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輕脫,亮故堅用之。
在袁子眼中,最「輕脫」的蜀人,在諸葛亮手上卻變得「堅」了。
諸葛亮手下只有數萬人,卻像數十萬人一樣威脅十足,這都是諸葛亮「奇謀」的功勞。
所以,諸葛亮不僅不是短於奇謀,其實是長於奇謀。
由於理解上的偏差,導致了社會大眾對他的誤解。
試想一個不懂奇謀的人,如何能成為「武廟十哲」呢?
魏延足智多謀獻奇計,諸葛亮棄之不用錯失良機!
魏延是一位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軍事奇才,卻受到諸葛亮的質疑和壓抑。可以這樣說,魏延的軍事謀略,關、張、馬、黃、趙有所不及。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領兵一萬,與諸葛亮分道反擊,諸葛亮始終未允許。...
三國時魏延的奇謀為什麼沒有被諸葛亮採納?
魏延的計劃確實很有氣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計劃,蜀軍便可一舉奪得關中,這也正是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標。但是諸葛亮又是怎樣看的呢?《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孔明笑道:『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
歷史上真實的曹真:諸葛亮最大的對手,輔佐曹睿鞠躬盡瘁
相對於司馬懿,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其實是曹真在歷史上,諸葛亮和魏軍一共交手了6次,前4次都是和曹真交手,最後2次才是司馬懿。曹真才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對手,可能羅貫中覺得曹真這種凡人怎麼配跟諸葛亮這樣...
諸葛亮聽了魏延的話就真的會滅魏嗎?
上次更新三國事跡的時候,講解了歷史上真正的魏延,那麼我們既然已經明白了實際上無論是諸葛亮或者劉備在歷史上都對魏延是十分的信任的,那麼大家還有很多人說如果諸葛亮聽取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話,是不...
子午谷奇謀的另類真相:諸葛亮和魏延到底關係咋樣?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這個蜀漢看上去的明日之星,是怎樣從軍中之星跌落神壇,最後黑化到萬劫不復的。魏延從劉備的部曲家奴,躍居蜀漢前軍實際的最高指揮員,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而諸葛亮——這個在魏延話題...
三國演義: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和魏延,誰對誰錯?
看過三國演義,或者喜歡三國的人,都會對三國蜀漢名將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不出十日,可抵長安」的計謀能否成功爭論不休!要分析這一計謀能不能成功,首先得看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魏延的這一計謀,是在諸葛亮...
用5000人去博取整個關中和長安,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賠率極高!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成功嗎?在三國時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這個是魏延提出來的。子午谷計劃,也是魏延和諸葛亮之間的軍事分歧。從蜀漢進攻曹魏有三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就是子午谷。這條路直通...
諸葛亮屢次北伐功敗垂成,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靠不靠譜?
諸葛亮屢次北伐功敗垂成,最終星落五丈原,引後人嗟嘆不已。魏延作為蜀漢第一流的將才,曾向諸葛亮提出從子午谷分兵的計謀,但沒有被採納。現在不少人相信如果諸葛亮能夠施行魏延的策略,可能早就占領長安、平...
這樁懸案讓諸葛亮被黑了1700年: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可不可行?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出征途中,大將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他建議由自己率領「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能成功?
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兩次出祁山,均無功而返,北伐終未成功,在北伐期間,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因為覺得太冒險,沒有採納。很多人說,子午谷奇謀肯定不能成功,魏國不是沒有人才,肯定會在子午...
陳壽真的貶低武侯諸葛亮了嗎?夢三國臥龍鞠躬盡瘁的一生
《三國志》中陳壽對諸葛亮有這麼一句評價,「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葛亮連年北伐沒有成功,是因為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打仗不是他的強項。就是因為這句話,使...
為何不用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早就看穿一切
【導讀】魏延隨諸葛亮北上伐魏,多次要求讓他率領一萬名士兵,與諸葛亮分道進兵,在潼關會師,像當年的韓信一樣,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想出兵潼關,要走那一條路線呢?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三國故事」《三國志...
真實曹真:諸葛亮6次北伐4次和曹真交手,謀略人品遠勝司馬懿
相對於司馬懿,諸葛亮最大的對手其實是曹真在歷史上,諸葛亮和魏軍一共交手了6次,前4次都是和曹真交手,最後2次才是司馬懿。曹真才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對手,可能羅貫中覺得曹真這種凡人怎麼配跟諸葛亮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