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
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 本名
- 魯肅
- 字號
- 子敬
- 所處時代
- 東漢末年
- 民族族群
- 漢族
- 出生地
- 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永康)
- 出生日期
- 172年
- 逝世日期
- 217年
- 主要作品
- 榻上策
- 主要成就
- 為孫權策劃天下大計
- 聯劉抗曹
- 官職
- 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出身富豪
魯肅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橫徵暴斂,豪族大地主瘋狂兼并土地,農民大量逃亡,成為流民。
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王朝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東漢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亂。
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
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當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
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
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當群雄相互爭奪的混戰將要擴展到魯肅家鄉時,為了避害,魯肅舉家遷居東城。
當時的東城,為袁術的轄地。
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
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與成大事,率百餘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
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
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
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
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
魯肅順利到達居巢。
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
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
後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
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說:「當今天下豪傑蜂起,憑你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
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可滯留東城。
現今鄭寶這個人,在巢湖擁有一萬多兵眾,占據富饒的地區,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況我們這些人。
看他的趨勢,還會廣聚更多的人眾,機不可失,你應該速去那兒。
」
魯肅同意了劉子揚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
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
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
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過去馬援答覆光武帝說過,『當今時勢,不僅君主可以選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
如今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況且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
現在正是有識有志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
我正領悟到這個道理,你不必把劉子揚的話當作一回事。
」
投奔東吳
魯肅從其言。
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
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
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
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
孫權對魯肅說:「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
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魯肅回答說:「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
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
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
為什麼呢?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占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孫權又說:「我如今盡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
」
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贊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
合縱抗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斬太守黃祖,進而準備奪取荊州。
曹操本無暇南顧,如今見孫權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荊州,養成羽翼。
於是在七月份開始南征,集結大軍於南陽。
同年八月,劉表病死。
魯肅向孫權進言:「荊楚之地與我們江東鄰接,順水而往可達北方,外連江、漢,內隔山陵,有如金城堅固,沃野萬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這塊地盤,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
如今劉表剛剛去世,兩個兒子素來不和,軍中的將領也由此分為兩派。
加之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劉表那裡,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
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協力同心,上下合力,我們則應該安撫他們,與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我們就應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我請求奉命前往荊州向劉表的兒子們弔唁,並慰勞他們軍隊中的將領,以及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操,劉備一定樂於從命。
如果這件事處理得好,則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現在如不速去荊州,恐怕讓曹操趕做在前面了。
」說完,魯肅提出代表孫權去荊州弔喪,了解情況。
孫權批准了他的請求。
魯肅剛到夏口,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
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
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
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
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問劉備準備到哪裡去。
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
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
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
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并力抗曹。
這時諸葛亮正跟隨著劉備,魯肅對諸葛亮說「我是你哥哥的朋友」,兩人當即結下交情。
劉備率部進駐夏口(今湖北漢口),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
唯魯肅不發一言。
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檐之下。
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你想說什麼?」魯肅回答說:「剛才觀察眾人議論,都是想讓您失誤,不足以與他們共謀大事。
當今我魯肅可以迎接曹操,對於將軍來說卻不能。
為什麼這麼講?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當送我回到故鄉,品評我的聲名地位,總還能做個小官,乘牛車,有隨從,交遊士大夫,慢慢升遷上去,也少不了做個州郡長官。
而將軍您迎降曹操,將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計,再莫聽取眾人的議論。
」孫權聽完,嘆息道:「這些人的主張,深深讓我失望,現在你闡明長遠大計,正與我的想法一致,這是上天將你賜給我啊!」
此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
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
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
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
赤壁戰後,孫權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
呂范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
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
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
我們剛剛占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
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
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
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替自己。
信中說:「當今天下,正值混亂多事,這正是我日夜憂心的事,願陛下預先考慮尚未發生的事,然後才想到安逸享受。
現在既然與曹操作對,劉備近在公安,邊境附近的百姓尚未歸附,應當用良將前往駐守鎮撫。
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請求起用他來接替我。
我死之日,也就沒有牽掛的事了。
」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部隊。
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全都轉歸魯肅所有。
魯肅開始時駐守江陵,後移兵下駐陸口。
威望恩義,大行於眾,部屬增加萬餘人,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隨孫權攻破皖城,改任橫江將軍。
在此之前,益州牧劉璋法度綱紀頹敗廢弛,周瑜、甘寧等人曾勸孫權藉機攻取蜀地。
孫權就此事徵詢劉備的意見,劉備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對孫權說:「我與劉璋託名為皇族後裔,希望藉助先人英靈,以匡救漢室。
如今劉璋得罪了大家,我獨自心內驚懼不安,不敢聽說攻取蜀地的話語,希望您對他實行寬恕。
如果這個請求沒有得到答覆,我當披散頭髮歸隱山林。
」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然而,後來劉備卻向西進軍,圖謀吞併劉璋,留關羽鎮守荊州。
孫權明白劉備的意圖後,勃然大怒,罵道:「「狡猾的東西竟敢耍弄詐術!」對劉備深為不滿。
單刀赴會
這時魯肅與關羽鄰界統兵,疆土犬牙交錯,多次發生摩擦。
魯肅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
劉備平定益州,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劉備不肯。
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
劉備得知,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
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
魯肅做出決定後,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
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
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
關羽又能怎麼樣呢?」毅然赴會。
會上,魯肅數次指責關羽:「我們江東真心誠意將土地借給你們,是因為你們兵敗遠方而來,無有立足之地。
現在已經得到益州,既然沒有奉還荊州意思,那麼就只求你們歸還三郡,而你們還不從命。
」魯肅話音未落,荊州方面的一將說:「說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來一家永遠占住不放的道理!」魯肅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
關羽此時也操刀而起,對那人說道:「這些自然是國家大事,他知道什麼!」用眼光示意那人離去。
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
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
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孫、劉休兵罷戰。
去世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
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
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魯肅遺腹子魯淑長大後,歷任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假節、夏口督,他治軍嚴整,
有才幹,於274年病逝,由其子魯睦承襲爵位並統領兵馬。
親屬成員
子:魯淑,魯肅遺腹子,官至昭武將軍、夏口督,都庭侯。
孫:魯睦,魯淑死後繼承了他的地位
孫權手下四大都督,保東吳百年江山,卻因小說之故,一直被「黑」
每每看到盪氣迴腸的《三國演義》,都為那段風雲際會的三國史感嘆不已,真是一個人才輩出、英雄雲集的時代;但是書中以劉備的蜀漢作為正派、曹操的曹魏作為反派,孫權的東吳似乎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劉備為什麼沒有一統江山?關羽之死的幕後推手是誰?
劉備歷來是歷史類三國作者和讀者們的比較偏愛的人物,因為在寫三國志的陳壽和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的筆下,劉皇叔被塑造成東漢末年正義的代表,理想的化身,自強不息,雖然屢次被打倒,屢次又站起來,簡直就是...
本是東吳首席智囊,三國頂級謀士,後世卻淪為背景板
「商場如戰場」,這是不是老闆們常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啊?可是有多少人只是從營銷文章中看到的,又有多少人真正領會?銷售就像古代戰場上的將軍,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一個名將可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強盛,一個...
魯肅也曾主張吞併劉備,天下二分,可惜此人早逝不得不與孔明聯合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魯肅接替周瑜成了統帥全軍的大都督,他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嗎?
數到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其實都是一波換了一波的,但是很多人也說了感覺還是周瑜要厲害很多了,話說周瑜死了之後其實是由魯肅接替了周瑜當大都督的,但是就小編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的話,魯肅好像並不是太厲害...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三國謀士,此人高居榜首,連諸葛亮也不是對手。
排名第一的當屬司馬懿,為什麼這麼排呢,看這一段,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
東吳四代謀主,誰更勝一籌?孫權至死仍念念不忘他,卻被小說醜化
三國時期,魏國文成武將數不勝數,綜合實力絕對第一;蜀國也有小說中吹的五虎上將,無人能力,文有空前絕後宇宙第一的諸葛亮,那也是牛得不行!但是東吳就很尷尬了,明明就是一個小受,文不成武不就,似乎一直...
三國周瑜傳、魯肅傳、呂蒙傳
周瑜傳,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兒子周忠,都做過漢朝的太尉。 周瑜的父親周異,當過洛陽縣令。周瑜身體修長健壯、相貌俊美。當初,孫堅舉義兵討伐董卓,將家眷遷置舒縣。孫堅的...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三國最實誠之人魯肅簡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
糊塗老頭魯肅真的是這樣嗎?話說,魯肅死後還顯靈了
袁元三國演義裡邊說魯肅,是個遇到事情就只會攤開雙手直搖頭沒主意的主兒,再就是糊裡糊塗的魯肅魯老頭。而魯肅在東吳確是首席大謀殺,周瑜之後統領東吳兵馬的大都督,他真的就那麼糊裡糊塗嗎?今天咱們就來說...
生不逢時|人在亂世,身不由己——魯肅魯子敬
一部三國英雄輩出,猛將如雲,謀臣似海,每一個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都是最優秀的,但是很多的名臣的種子也因為這個亂世而變得"碌碌無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生不逢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