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時|人在亂世,身不由己——魯肅魯子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部三國英雄輩出,猛將如雲,謀臣似海,每一個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都是最優秀的,但是很多的名臣的種子也因為這個亂世而變得"碌碌無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生不逢時」呢!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人,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天下大亂。

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

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當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

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

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

(PS:多明智啊,帶了數百人來拜訪,不給就搶啊,直接給你,交個朋友啊!)

等到戰火燒到了他的家鄉的時候,魯肅便舉家遷居東城,因為當時的東城是袁術的地盤,袁術便請他出任東城長,不得不說所有能夠成就偉業的都是人精,在東城期間,魯肅發現袁術軍紀混亂,法紀廢弛,不是可以依靠的明主,便舉家離開,在離開時,袁術派人追擊他,他讓老幼先走,自己帶青壯殿後,高喊:「卿等丈夫,當解大數。

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逼乎。

」然後引弓而射,直接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們想了想也有道理,便沒有強行追擊。

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

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

後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

魯肅本來打算處理完喪事後便投奔去另外的地方,這個時候周瑜將魯肅的母親接到軍營之中,在魯肅過去的時候開始勸說他投奔孫權,最終魯肅從其言。

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

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

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

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傾心相交。

之後魯肅歸心東吳。

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非議、詆毀他,說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孫權卻對魯肅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他厚賜魯肅,使魯家的富有程度達到了舊時的水平。

魯肅盡力輔佐孫權,每遇大事,他都參贊謀劃,且思深慮遠,有過人之明。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斬太守黃祖,進而準備奪取荊州。

曹操本無暇南顧,如今見孫權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荊州,養成羽翼。

於是在七月份開始南征,集結大軍於南陽。

此時劉表病逝,魯肅受到孫權的指派去弔喪並尋求結盟,共抗曹操。

魯肅剛到夏口,聞曹操已向荊州進兵。

魯肅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

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

在當陽長阪,魯肅與劉備相遇。

魯肅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然後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問劉備準備到哪裡去。

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

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

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

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并力抗曹。

這時諸葛亮正跟隨著劉備,魯肅對諸葛亮說「我是你哥哥的朋友」,兩人當即結下交情。

劉備率部進駐夏口,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會見孫權。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

唯魯肅不發一言。

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檐之下。

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你想說什麼?」魯肅回答說:「剛才觀察眾人議論,都是想讓您失誤,不足以與他們共謀大事。

當今我魯肅可以迎接曹操,對於將軍來說卻不能。

為什麼這麼講?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當送我回到故鄉,品評我的聲名地位,總還能做個小官,乘牛車,有隨從,交遊士大夫,慢慢升遷上去,也少不了做個州郡長官。

而將軍您迎降曹操,將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計,再莫聽取眾人的議論。

」孫權聽完,嘆息道:「這些人的主張,深深讓我失望,現在你闡明長遠大計,正與我的想法一致,這是上天將你賜給我啊!」

而這件事情也被羅貫中安排到了諸葛亮的頭上,此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

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

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

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

赤壁戰後,孫權愈加倚重魯肅,把他稱作自己的鄧禹。

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

呂范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

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

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

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替自己。

信中說:「當今天下,正值混亂多事,這正是我日夜憂心的事,願陛下預先考慮尚未發生的事,然後才想到安逸享受。

現在既然與曹操作對,劉備近在公安,邊境附近的百姓尚未歸附,應當用良將前往駐守鎮撫。

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請求起用他來接替我。

我死之日,也就沒有牽掛的事了。

」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部隊。

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全都轉歸魯肅所有。

魯肅開始時駐守江陵,後移兵下駐陸口。

威望恩義,大行於眾,部屬增加萬餘人,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魯肅隨孫權攻破皖城,改任橫江將軍。

這時魯肅與關羽鄰界統兵,疆土犬牙交錯,多次發生摩擦。

魯肅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

劉備平定益州,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中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劉備不肯。

孫權派呂蒙率軍進取,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

劉備得知,親自引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坐鎮,派關羽率軍三萬爭奪三郡。

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

魯肅做出決定後,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

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

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

關羽又能怎麼樣呢?」毅然赴會。

後人說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而且他面對的可是威震天下的關將軍啊。

當然,這次會議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

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

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孫、劉休兵罷戰。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

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

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魯肅遺腹子魯淑長大後,歷任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假節、夏口督,他治軍嚴整, 有才幹,於274年病逝,由其子魯睦承襲爵位並統領兵馬。

總體評價他的一生,最大功績便是赤壁之戰了,聯通蜀吳兩國,最終會同諸葛亮大敗曹操,但是可惜的是這場戰爭被羅貫中直接將魯肅的功績全部推到了諸葛亮身上。

不止如此,當時的東吳一直都比蜀國實力要強,但是結果卻是吳蜀兩國一直保持聯手狀態,若是沒有這個魯子敬,恐怕蜀國早就被滅了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魯肅是東吳第一戰略家?滑天下之大稽

諸葛亮有「隆中對」,這早已是人所共知。經過易中天的宣傳,魯肅的「榻上策」被提到了與「隆中對」相提並論的程度。魯肅也因此被誇為東吳第一戰略家。易中天麼,呵呵了。東吳格局狹隘,目光短淺,魯肅就是主要...

三國最實誠之人魯肅簡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