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

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

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肅(172年-217年),又叫子敬,今安徽人。

魯肅出生於一個士族家庭里;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由他的奶奶撫養長大。

東漢末年,他看到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魯肅就召集鄉親里青少年練兵習武。

魯肅體貌魁偉,性格豪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練就了騎馬射箭的本領。

魯肅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遠近聞名。

當時,周瑜因缺糧向魯肅求助,當時魯肅家中有兩個大糧倉,魯肅二話沒說就將其中一個糧倉慷慨贈送給了周瑜。

從此後,二人就成了好朋友,一起共謀大事。

當時群雄互相爭奪,混戰不休,魯肅的家鄉也成了戰場。

為了避禍,魯肅全家遷往東城。

當時東城是袁術的地盤。

袁術聽說了魯肅的名氣,就請他出來做官,但魯肅發現袁術無能,不能成就大事,率手下人南遷去投奔好朋友周瑜去了。

南遷的時候,魯肅讓年老體弱的人走在前面,身手敏捷的年輕人走在後面,防止袁術來追。

果然袁術聽說魯肅跑了,就派人來追。

魯肅就命手下人列隊布陣,張弓搭箭,與對方周旋,袁術的手下無能,奈何不得魯肅,只好退回。

魯肅才順利見到周瑜。

不久之後,周瑜投奔孫策,魯肅把母親及家小留在曲阿,就和周瑜投奔孫策。

見到孫策之後,孫策很賞識魯肅。

過了不久,魯肅的奶奶去世了,魯肅就回到老家東城辦喪事去了。

當時魯肅有個好朋友叫劉子揚,寫信勸魯肅去投奔盤踞在巢湖的鄭寶,信中天花亂墜的鼓吹鄭寶。

魯肅覺得劉子揚說的話很有道理,安葬完奶奶之後,魯肅就返回曲阿接母親及家小。

周瑜因為愛惜魯肅的才能,就將魯肅的母親及家小接到了吳郡,對魯肅家人就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照顧的非常周到,其實是希望魯肅留下來。

周瑜對自己這麼好,魯肅很感動,就不聽好朋友劉子揚的勸告,決定留下來。

周瑜立馬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很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

孫權立即召見魯肅,與他交談,魯肅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很到孫權的賞識。

公元208年,孫權命領甘寧西攻江夏,然後再奪取荊州。

曹操今見孫權攻取江夏,怕他攻取荊州,養虎為患。

於是就集結大軍準備南征荊州,然後在奪取江東。

同年八月,劉表病死。

魯肅就向孫權進言:「荊楚之地與我們江東鄰接,順水而往可達北方,外連江、漢,內隔山陵,有如金城堅固,沃野萬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這塊地盤,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

如今劉表剛剛去世,兩個兒子素來不和,軍中的將領也由此分為兩派。

加之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劉表那裡,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

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協力同心,上下合力,我們則應該安撫他們,與他們結盟友好;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我們就應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我請求奉命前往荊州向劉表的兒子們弔唁,並慰勞他們軍隊中的將領,以及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操,劉備一定樂於從命。

如果這件事處理得好,則天下就可以平定了。

現在如不速去荊州,恐怕讓曹操趕做在前面了。

」於是孫權命魯肅前去弔喪,了解情況,共同抗曹。

當魯肅在路上的時候,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兵。

到魯肅到南郡的時候,劉表無能的兒子劉琮已經獻出荊州降曹,劉備也準備南撤渡江。

魯肅當機立斷,決定去找劉備。

在當陽長阪,魯肅與劉備相遇,魯肅向劉備說明了孫權派自己來的使命,希望劉備和孫權聯合,共同抗曹。

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決定共同抗曹。

劉備就派諸葛亮隨魯肅去柴桑見孫權,共商大事。

魯肅帶諸葛亮回來之後,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手下人開會,手下人都勸孫權投降,只有魯肅不發一言。

會後孫權單獨召見魯肅,問他意見。

魯肅分析道理,勸他不要聽信小人的話,應連劉抗曹。

此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來。

周瑜回來,孫權更堅定了連劉抗曹的決心。

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

赤壁戰後,孫權更加器重魯肅。

後來劉備派人拜見孫權,請求借荊州。

孫權手下人都勸說扣留劉備才肯借荊州,只有魯肅從全局考慮,他認為赤壁之戰,孫劉兩家以弱勝強,打敗了曹操,但是赤壁戰後,曹操的實力仍然比劉備、孫權強大。

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魯肅對此非常清楚。

他認為,無論是東吳孫權還是占據荊州的劉備,都不足以與曹操抗衡。

擺在兩家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聯合抗曹;二是各自為戰;三是不戰而降,歸附曹操。

只有走聯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

而且東吳剛剛占有荊州,人心不穩,劉備在荊州很有威望。

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因此魯肅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曹操正在寫信,聽說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震驚之下,筆落在地上。

沒過多久周瑜就快病死了,他寫信給孫權讓魯肅代替自己。

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讓魯肅接替周瑜統領軍隊。

後來孫權想攻取蜀地,孫權就此事詢問劉備的意見,劉備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勸孫權不要進攻蜀地,後來劉備卻向西進軍,圖謀吞併劉璋,留關羽鎮守荊州。

孫權明白劉備的意圖後,勃然大怒,對劉備深為不滿。

此後魯肅與關羽鄰界統兵,多次發生摩擦。

魯肅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姿態安撫雙方。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孫權請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肯。

孫權很生氣,派魯肅率軍進取,劉備得知以後,派關羽率軍對抗,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

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的手下人都要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

魯肅做出決定後,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

魯肅毫無畏懼,毅然赴會。

會上,魯肅數次指責關羽,關羽當即大聲喝叱,辭色嚴厲,雙方舌戰激烈,各不相讓。

最後雙方各自領兵回去。

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

此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

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孫劉才休兵罷戰。

沒過多久,魯肅就病逝了,享年四十六歲。

孫權親自為他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

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下面說幾個關於魯肅的小故事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有一個成語叫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就是從魯肅的小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話說周瑜去世之後,魯肅代替周瑜成為了大都督,一直以來魯肅只知道呂蒙只是一個武將而已,沒有什麼智謀,後來有人告訴魯肅,說呂蒙現在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

於是魯肅前去視察,和呂蒙喝酒交談,呂蒙問魯肅說,你與關羽離的那麼近,而關羽是很勇猛,怎麼防備?魯肅非常輕鬆的說,到時候怎麼合適就怎麼辦吧。

呂蒙說,怎麼可以不提前做好防備呢?呂蒙就為魯肅制定了五種防範關羽的方案,魯肅非常的驚異,魯肅離開了自己的坐席,拍著呂蒙的背說,我還真不知道你的才幹謀略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了。

於是兩個人結為好友。

五體投地

現在有一個從《三國演義》而來的一個歇後語,那就是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

話說曹軍大舉南征,孫權的手下大多數想要投降,此時魯肅帶了諸葛亮回來了。

諸葛亮舌戰群儒,說的孫權手下的人都無言以對,最後說服了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諸葛亮的才能遭到了周瑜的嫉妒,周瑜出難題來刁難諸葛亮,這個難題就是草船借箭了,在此就不細說了。

之後諸葛亮和周瑜商量攻曹的辦法,周瑜和諸葛亮更是不謀而合,定下火攻曹營的辦法,然後諸葛亮為火攻曹營借來了東風,這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故事了。

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攻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這幾件事上,諸葛亮的智謀展現的淋漓盡致,諸葛亮幾乎是無所不能的了,像神一樣的任務,不得不讓人佩服啊!魯肅更是親眼所見,作為一個老實人,魯肅身處其中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但事實上這些都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虛構的場景,歷史上是沒有這些事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三國最實誠之人魯肅簡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

話說三國 揭秘東吳大都督皆短命的真相

作為三足鼎立唯一一個既可以向漢也可以背漢的集團,東吳一直處於顛簸的狀態,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這與統治者的英明決策息息相關,而出風頭的一直都是大都督,東吳大都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為什麼坐...

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