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人物」三國奇才——魯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定遠
「定遠人物」開欄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定遠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湧現出眾多文賢武傑,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魯肅,南宋右丞相董槐,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郭子興,明朝開國元勛中書左丞相李善長和愛國將領、軍事家戚繼光,清朝愛國文臣凌泰封和文化名人方浚頤、方浚益、方浚師,同盟會會員、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和抗日英雄方紹舟等等。
為了弘揚歷史人物,展示定遠人的精、氣、神,「三色定遠」微信公眾號自即日起開設「定遠人物」專欄,陸續刊登定遠名人的事跡。
讓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煙雲,重溫定遠名人愛國愛民、勵志自強的偉大事跡。
「品讀定遠人物 弘揚時代新聲。
」歡迎各界朋友投稿(文字、圖片、視頻等),我們將擇優刊發並支付稿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550--4030300 18019861355,來稿請註明「三色定遠」定遠人物專欄。
三國奇才——魯肅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電視劇中魯肅扮演者劇照
魯肅(公元172-217年)字子敬,三國時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士族,性情嚴謹,生活節儉,治軍有方。
軍務間隙,手不釋卷;又善談論,擅長文辭。
《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卻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
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材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
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
魯肅性格好,樂於施捨別人。
由於家道殷富,他常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
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諸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橫徵暴斂,豪族大地主瘋狂兼并土地,農民大量逃亡,成為流民。
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王朝受毀滅性的打擊。
東漢王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封建割據勢力不斷擴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亂。
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出賣土地,以周濟困窮,結交賢者。
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胸懷大志的魯肅,善於思考,密切關注時局的發展,據定遠縣誌記載:魯肅少年喪父,隨祖母生活,他家境很好,但當時天下已亂,他無心治家,而是召集一批青少年成天習武,志在天下。
他為人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深得人心。
政治家謀略——鼎足江東
公元198年,周瑜任巢(今巢湖市)長時,因缺糧向魯肅求援,魯肅將自家白米兩倉六千斛米,慷慨地送一半給周瑜。
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
自此,兩人結成兄弟友誼。
當時的東城,為袁的轄地。
袁術聞其名,請他出任東城長。
但魯肅發現袁術部下法度廢弛,不足以成大事,遂率百餘人南遷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遷時,他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
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速趕來阻攔。
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
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
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
魯肅順利到達居巢。
不久,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
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
後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
劉子揚是魯肅的好友,寫信給他,信中說:「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
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式,又可搏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魯肅同意了劉子揚的意見,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陽,當即整頓行裝,欲投奔鄭寶。
正巧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魯肅去見他,把劉子揚的建議和自己的打算都對他說了。
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仍住在吳郡。
周瑜勸魯肅留下來,他說:「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君亦擇君」。
於是聽從周瑜的邀請,一同歸隨孫權。
孫權繼承父兄事業,思賢若渴,求治心切,正想大有作為,苦無安邦治國的良策。
周瑜恰於此時推薦魯肅,說:「這個人又才幹,可以輔助帝王事業,智謀可以幫助主公建成偉大的事業」。
孫權很高興見到魯肅,留他同榻共飲。
孫權對魯肅說:「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魯肅根據天下大勢,分析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廢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的變化。
鼎足江東的局面形成,對我們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困難。
我們可利用曹操和袁術在官渡大戰的有利時機,第一步擴大、鞏固後方,消滅江夏黃祖;第二部進伐劉表,占據長江中游的荊州;第三步建立帝業,以圖天下」。
這就是建安五年(200年)10月,25歲的魯肅第一次為孫權提出的建國藍圖。
這一具有偉大戰略意義的政治主張,與七年後諸葛亮向劉備在「隆中對」中提出的主張,可謂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這就是作為政治家的魯肅提出的:「鼎足江東,進取荊襄,以圖天下」的方針,後來成為孫權的基本國策,始終貫徹在東吳建國初期內外政策的實際行動中。
而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他的政治主張是切實可行的,從而實現了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的局面。
外交家的膽識——聯劉抗曹
建安13年,曹操率軍南下,威脅江東。
孫權部眾多數懾於曹軍勢力,主動迫降,孫權舉棋不定。
在這大是大非、生死存亡的關頭,魯肅力排眾議,直截了當地說:「我認為張昭等人的意見,是要斷送主公的大業,決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要說投降,我們做臣子的投曹可謀一官半職,你投降就沒有立身之地。
希望主公慎重考慮,平定大計,聯劉破曹。
」魯肅又進一步分析說:「曹軍連續作戰,疲勞又不習水戰,劉備、劉琦尚有兩萬精兵的實力,只要聯合起來,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魯肅在幫助孫權樹立聯劉抗曹決心後,親赴劉備處力邀諸葛亮出使東吳,共商抗曹大計。
相處之中,他發現諸葛亮的才能。
為實現聯劉破曹大局,他深深敬佩、信任諸葛亮。
周瑜忌才,深感諸葛亮「謀略高己一籌,日後必成江東一患,不如早除之。
」魯肅從大局著眼,勸阻道:「曹賊未破,先殺賢士,恐失信於天下。
」並設法暗中保護諸葛亮。
在魯肅、周瑜、諸葛亮等主戰派共同努力下,孫權消除了顧慮,堅定了聯劉抗曹的決心。
於是孫權便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帶兵數萬聯劉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大破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機攻取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
公元210年,劉備到京口(鎮江市)見孫權,要求借江東占據的荊州歸他管理,周瑜反對,大將軍呂范也極力勸說孫權留住劉備。
一場孫、劉兩家之間的火拚迫在眉睫。
魯肅據理力爭說:「主公不能這樣,曹操實力強大,是江東的主要敵人,荊州人民素服劉備,有劉備在那裡,一可安撫人心,二可擋住曹操,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
」孫權採用了魯肅的建議。
在這裡魯肅首先看清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儘管魯肅深明大義,以大局為重,先後四次過江索要荊州,均無結果,一次次被孔明或以情或以「理」說服,而空手而回,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的歷史。
魯肅、孔明各為其主,各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這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軍事家才幹——擔當重任
魯肅一生是以政治家謀略,外交家的膽識為東吳一步步取得霸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表自己。
信中說:「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願至尊先慮未然,然後康樂。
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
魯肅智加足任,乞以代瑜。
瑜隕之日,所懷盡矣」(《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在周瑜去世之後,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
魯肅領兵有方,他領兵四千人守住江陵,後扎陸口,很快發展到一萬多人,軍威大振。
後又拜漢昌太守偏將軍,隨孫權破皖城,又拜橫江將軍。
值得一提的是,魯肅為維持孫劉聯盟,曾單刀赴會。
但文藝作品中卻移花接木到關羽頭上。
公元214年,劉備占據成都、後取益州,孫權要求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給。
孫權決定報復,一面派呂蒙等人強行攻取三郡;一面命魯肅屯守位益陽,防備關羽的救援。
大戰在即,戰爭一觸即發。
魯肅面對如此嚴峻的戰爭態勢,心想聯劉拒曹的方針,如若遭到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為從大局出發,送信約關羽和談。
東吳諸將恐怕發生變故,勸魯肅不可前往,魯肅不聽,只帶領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這就是歷史有名的「單刀赴會」,只不過主角不是文藝作品的關羽,而是深明大義的魯肅。
魯肅大義凜然,面對關羽,斥責劉備,「當初當陽會面的時候,看你們可伶,沒有立足之地,我們把荊州借給你們,你們已取得益州,那是塊肥沃地方,又還要兼并荊州所有地方,這種違約背信,棄盟害友,連無知小人也不忍心做的事情,竟然被素稱為仁人君子的劉備做出來了,你不怕天下人恥笑嗎?」劉備、關羽理屈詞窮,無話可辯,於是雙方重新結盟,劃分疆界:長沙、江夏、桂陽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
魯肅又一次從全局出發,維護了孫劉聯盟共同拒曹的方針。
歷史也證實了,魯肅死後不久,孫劉聯盟破裂,互相砍伐,兩敗俱傷,逐步衰亡,曹丕乘機篡漢稱帝。
可見孫劉聯盟是關係蜀吳兩國存亡的大事。
建安22年(217年),魯肅病卒於巴丘(今岳陽市)任上,年僅46歲。
孫權親自為魯肅舉行喪禮,又親自送葬到墓地(據考,其墓地在今鎮江市東十餘里)。
孫權曾對眾臣訴說魯肅功勞:「我與魯肅飲酒密談,他向我陳說建立帝王之大業,這是我第一件快事。
昭等勸我迫降曹操,魯肅駁言不可,勸我急呼周瑜,委以大任聯劉破曹,這是我第二件快事。
魯肅出謀策劃,超過蘇秦、張儀啊。
」
魯肅去世後,定遠人為紀念他,在城北河岸建有衣塚墓,以志懷念。
墓地備受家鄉人護守,直到1980年還殘留五六米的墓丘。
(邵化成)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魯肅接替周瑜成了統帥全軍的大都督,他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嗎?
數到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其實都是一波換了一波的,但是很多人也說了感覺還是周瑜要厲害很多了,話說周瑜死了之後其實是由魯肅接替了周瑜當大都督的,但是就小編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的話,魯肅好像並不是太厲害...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被忽視的「東吳」奇才,」榻上策「比諸葛亮早7年,戰略遠超孫權
說起三國這段歷史,其間能臣猛將輩出,但最使人印象深刻的貌似只有「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位曠世奇才。也許是《三國演義》太過重視以劉備為首的「蜀漢政權」,以至於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東吳「孫氏」的存在...
這位三國名臣少年時被人當做古惑仔,後一展抱負終成大俠
金庸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一個大俠,不光要仗劍天涯,也要念天下為蒼生。三國歷史之中,就出了這樣一位大俠,雖然《三國演義》中他的形象是一個有點懦弱的老好人,但絲毫不動搖真實歷史中他的大俠風範...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
閒聊東吳四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自古就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三國時期的東吳 在演義似乎是戲份最少的一國 (蜀國光壞太大 魏國曹操太顯眼)但江東的人才不少 文有張昭闞澤顧雍 武有甘寧凌統太史慈 當然 在江東首推的除了英年早逝的小霸王...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三國時期:魯肅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唯獨遭到唯獨這個人諷刺!
魯肅是誰?魯肅,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魯肅字子敬,公元172年出生,一生想要為國家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在孫權繼位後,悉心輔佐,為孫權穩居江東之地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