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一個典型的政治博弈下的犧牲品的自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兵敗街亭,這事可大可小。
往小里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往大里說,就要質疑諸葛亮的北伐政策。
馬謖就背上了這個黑黝黝的鍋,對上對下有個交代,讓街亭之敗歸咎於馬謖的能力問題,而不是諸葛亮的路線問題。
馬謖剛愎自用,紙上談兵;諸葛亮鎮定自若,執法時「大義滅親」。
這些都被各種電視劇啊,電影啊,京劇啊演繹的淋漓盡致。
死肯定是死了:
《諸葛亮傳》----諸葛亮還漢中後「戮謖以謝眾」。
《王平傳》----「丞相亮即誅馬謖」。
《馬良傳》-------「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馬謖到底該不該殺?我覺得他還是有才能的。
1、「才氣過人,好論年計,丞相諸葛亮深地囂異。
甚至每引見論談,自晝達夜。
」-----《馬良傳》
諸葛亮事無巨細,馬謖的建議肯定是有許多可取之處。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三國志•蜀書•馬謖傳》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討伐南中(今雲貴部分地區)少數民族部落,參軍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諸族恃險不服,屢征屢反,最好的辦法是以「心戰為上」,只有征服其心才能確保長治久安。
諸葛亮採納了這一策略,七擒七縱部落首領孟獲,終於使其部眾心悅誠服,直到諸葛亮去世時再沒有作過亂。
2、馬謖是諸葛亮的嫡系部隊。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等五兄弟「並有才名」,然而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白眉就是馬良,他和諸葛亮有姻親關係。
兩家是半個世交,馬謖得到諸葛亮的絕對信任。
《襄陽記》:「馬謖臨之亮書曰:」明公祝謖猶子,謖祝明公有父」。
3、馬謖死時,「於時十萬之眾流涕」。
其實,這樣的情況屬於將軍有微信,不至於死的,一般。
第一次北伐是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一次
「南定、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三國志》
「始,國家以蜀中唯有劉備,劉備既死,歲數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
《魏略》
可是,哪個將領沒有失敗過,???
蜀漢原本弱小,偏陋一方,人才又稀缺,居然還「殺其俊傑」,將已成也,不難易乎?
後世的學者說的話。
諸葛亮不想殺馬謖,他流淚,但是不得不殺。
(諸葛亮自監祭,為之流涕,撫其孤遺,思若平生。
)
最大的一個機會給了親信,他卻丟了。
。
。
。
。
諸葛亮為了給自己的親信一個機會,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很多人都在看馬謖。
如果馬謖贏了,那沒自然什麼可說的。
若是敗了,你怎麼辦?
1 魏延、吳懿不服。
2 唱反調的拍巴掌:(廖立、來敏等人),難免有所非議。
3 明面上的對手,叫板的李嚴更會大肆擴張自己的實力。
蜀漢政治三大力量:第一,諸葛亮等一手掌握蜀漢行政軍事大權荊州集團(前期);
第二,李嚴等氏族集團(中期的力量);第三,當地的權貴(地方勢力)。
諸葛亮代行君權,只有依法治國,真正的做到公平公開,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其實,諸葛亮的北伐是不得人心的的,哪個想打仗呢?
抱著美女睡覺多好!!!
所以,《三國志》曰:「戮謖以謝眾。
」
諸葛亮自己寫了《衡庭自貶書》自貶三等為後將軍。
不得不這樣干呀,,,,
所以,你明白,當蔣琬批評諸葛亮殺人的時候,諸葛亮流淚嗎?
馬謖死因:馬謖病死獄中還是被諸葛亮處於極刑?
諸葛亮真的「揮淚斬馬謖」了嗎?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並稱為「馬氏五常」。跟隨劉備取蜀入川後,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馬謖「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