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據,弱肉強食,中原這快地方根本無法立足.孫策乘曹操在中原掃蕩群雄,無暇他顧的形勢下,果斷跳出中原激戰的游渦,並決定向遠離戰火,門閥勢力薄弱的南方發展,打下江東六郡基業,並據長江之天澗,與天下相抗衡.因此在下認為,早期孫策的基本戰略方針是謀取天下,而不是苟安一隅.歷史上記載: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其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可見,孫策少時便有稱雄天下之壯志.

孫策曾經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這著棋決定著以後逐鹿中原的主動優勢與否.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孫策密謀襲取許昌,迎獻帝,此計劃還未得以實行,孫策卻死於故吳郡太守許貢客之手,這東吳的崛起來說,這是個巨大損失,更是失去了一次謀取天下的絕好機會.

但是,自從孫策死後,「固土安綁,偏安一隅」的戰略方針似乎已經成為東吳領導階層的核心護國大計.就連孫策死前也有這麼一層意思的表露,從他的遺言我們可以看出: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

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可想而知,「保江東」已然成為東吳的基本國策.

我們再來看魯肅的塌上策思想,孫權問魯肅:「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當然,魯肅也是位極具戰略目光之人,他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勢力太大,不能抗衡,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進伐劉表,取下荊州後,就可以為帝了. 但是我們看到,魯肅的塌上策戰略思想不是謀天下,僅僅只是在固守江東的基礎上,取下荊州就宣告終結,稱帝為王.事後果然如此,孫權集團以後的目標只有荊州,為了這塊地皮,也不惜和盟友翻臉,最後以至鬧得兩敗俱傷,誠為可惜可嘆.相對《隆中對》來說,魯肅與孫權的塌上策,恰恰相當於一個軍事割據方略,戰略目光和雄心遠不及諸葛亮劉備.當時劉備只有彈丸之地,就有稱雄天下的決心,而孫權虎踞江東六郡,卻只垂涎一州之地.如果當時魯肅等人將目光再放遠一點,野心再大一點,所看到的不止荊州,而是全天下的話,我想,東吳還將大有可為.因此,我也可以偏激一點嘆惜東吳一下:成也魯肅,敗也魯肅.

赤壁之戰的遺憾.一般說來,赤壁之戰,是東吳戰史的輝煌.但此戰對東吳來說又得到了多少好處呢?三分荊州,吳國才得南郡與江夏兩郡,不僅如此,而且還滋養了劉備集團,讓他們乘機得了六郡之多.赤壁之戰首功當歸東吳,沒得好處不說,重要的是反讓劉備集團坐大了,這不能不讓人深思.當然也正是基於這點,小說《三國演義》在赤壁鏊戰後,就開始不厭其煩的為東吳討荊州了.

我們知道,官渡一役之所以輝煌,不單單因為曹操擊敗了袁紹來犯的軍隊,保住了自己,更主要的是,曹操因此而最終統一了北方.而赤壁之戰的勝利僅僅可看作一次成功的軍事防禦戰役,它促成了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卻沒有像官渡之戰那樣導致了大的統一,因此我認為,這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遺憾.

再來談談赤壁之戰後,東吳實際軍事統帥周瑜的遺憾.先附帶說下《演義》,赤壁鏊兵之際,周瑜曾經多次設計謀害劉備,諸葛亮,以除江東之後患,在下認為周瑜的考慮是正確的,同時也證明了他卓越的戰略遠見和問鼎天下的雄心.而且從歷史上也有相關記載,火攻赤壁後,曹操敗北.周瑜素來對劉備集團心存忌憚,並一度向孫權提出早謀之的建議.《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對孫權言: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並建議孫權乘「備詣京見權」之際,「……徙備[劉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一方面軟禁劉備,另一方面使關羽,張飛兩員熊虎之將分開,各駐一地,分化劉備實力,然後藉機而破之,天下可一舉而定!可孫權考慮到破荊州後,恐難單獨低抗北方強大的曹操集團,因此否決了周瑜的建議.可以說,由於孫權一時的瞻前顧後,而丟掉了吞併荊州的好機會.

孫權--《夢三國2》遊戲人物

此後,在周瑜輝煌人生的最後一刻,又向孫權提出一項重大的戰略舉措:西取巴蜀,結援馬超,以圖北方!《周瑜傳》記載「瑜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可不幸的是,周瑜一代人傑,壯志終難酬,遺恨卒巴丘.此後,東吳再也沒有勇於開拓疆土,立志謀取天下的雄傑了.至於接替周瑜的魯肅,雖然也是位極具戰略遠見的奇才,但與周郎相較,誠不過是一位為主謀江南的能臣,其戰略思想前面在下已有分析,便不再多講.

反過來我們看看劉備,雄心勃勃的劉備以一州之地,向西並進,滅劉璋,取益川,以兩州之地先孫權而稱王,其軍事勢力直達頂峰,不可一世之極,這不能不說是孫權的又一大遺憾!自此,孫權已經真正丟掉了謀取天下的時機,三足鼎立之勢已經不可逆轉. 現在的孫權也就只有能力苦心經營他的江東六郡,以及繼續盤算那令他垂涎三尺的荊州了.

後話,有人認為,從關羽毀敗到彝陵之戰的勝利,或許孫權還有機會取得天下.而在下認為,這其實已經是不再可能的事情了.劉備雖然新敗,但此時西蜀,已不再庸能的劉璋集團,換句話說,劉備諸葛亮自保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北方的曹操自赤壁之戰後的休整,元氣已基本恢復,曹操集團在荊州北部的壓力更使吳國沒有精力顧及西蜀.因此,在當時孫,劉,曹集團的軍事態勢下,東吳也就只能鼎足而立,偏安一隅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孫權的吳國,雖弱,但角色關鍵!

三國: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自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聯軍土崩瓦解以後,曹操和劉備都不屑與袁紹這樣子的諸侯同流合污。他們這些諸侯,心裏面就只有自己的那幾塊土地和幾個城池,遠遠沒有想到天下一...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