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劉備三顧臥龍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長時間,在人們的印象中,劉備是愛哭之人,這也許是深受《三國演義》以及諸多民間傳說的緣故。

民間也有「劉備江山是哭出來」之說,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曾說:「先主從來善哭。

先主基業,半以哭而得成。

歷史猶如一團迷霧,當人們帶著濃厚的興趣,撥雲見日追本溯源之時,就會發現一個真實的劉備。

歷史上劉備身上優點頗多,最大長處就是不屈不撓、堅韌不拔,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從未喪失英雄之志,而是默默招納賢才,耐心等待時機。

在歷代帝王中,劉備也是最有人情味、最仁義、最厚道的皇帝之一,這也是劉備最為人稱道的地方。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擔任代理平原令期間,本郡人劉平一向輕視他,並以受其管轄為羞恥,於是曾派刺客行刺他,刺客不忍下手,將此事通報先主,然後離去。

可見劉備寬厚仁慈,愛民如子,深得百姓之心,雖職位平平,已顯賢能帝王之胸懷和氣象。

相比三國君主,劉備白手起家,不像曹操父親曹嵩是當朝顯貴,官至太尉,既有人脈,又有財力;也不像孫權靠其父、兄打下的江山,坐享其成。

劉備是一個平民依靠自己努力和奮鬥,一步一步走向九五之尊的古代帝王。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依附於劉表。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新野作為劉備曾經屯兵和生活過的地方,如今成為南陽三國文化的主要分布區。

新野縣城現今保存有劉備三請諸葛亮後,商討軍國大事的「議事台」,因太子阿斗、即蜀國後主劉禪出生地而命名的「太子閣」,新野縣沙堰鎮北寨門外的「徐庶回馬薦諸葛處」等多處三國遺蹟。

如今,當人們站在小小的新野縣城,似乎可以感受到劉備當年的帝王之心,昔日殺聲震天,戰馬嘶鳴的場面,似在眼前不斷浮現,那一座座大大小小的軍帳,隨處可見的囤集糧秣的場地,早已被歷史所封塵。

但這裡的土地曾留下劉備深深的足跡,人雖逝去故里在,留下英氣滿乾坤。

南陽臥龍崗孕育出一代賢相諸葛亮,三顧茅廬造就出一代仁愛之君劉備,而成為南陽三國文化的源頭及名勝之首。

時至今日,臥龍崗上「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牌坊巍然屹立,成為中國歷史上禮賢下士的傑出典範;諸葛草廬前諸葛亮向劉備侃侃而談的「對策」之聲,似乎永遠響徹在臥龍崗的歷史長空;三顧堂中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對晤的場景,讓人不由放慢腳步,似乎擔心驚擾了兩位的促膝暢談……如今,當遊人漫步於臥龍崗之上,不僅對一代賢相諸葛亮充滿深深的懷念,還對劉備屈駕而來求賢若渴的謙卑心靈肅然起敬。

南陽臥龍崗至今保存有以三顧堂、關張殿、拴馬亭等建築為主的三顧祠,建於清康熙年間,單檐懸山式建築,雕樑畫棟,氣勢雄偉,因前後檐下倒垂花蕾,亦稱垂花門。

門額「三顧祠」為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所書,書法俊逸,筆意溫雅。

祠內宏敞幽深,翠柏挺立,綠草如茵,令人頓生無限遐思。

「三顧堂」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與諸葛亮對話的紀念性建築。

初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咸豐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重建。

匾額「三顧堂」南陽知府羅景所題。

三顧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其前出廊,木步架與硬山磚牆組合,古樸素雅,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殿內有劉備和諸葛亮塑像,二人分賓主而坐,書童侍立側旁,再現了劉備與諸葛亮縱論天下的情景。

明代陳正倫《臥龍崗》詩云:「君臣一晤交投厚,宇宙三分割據雄。

」三顧晤對可謂歷史性的會談,堪稱「千古一對」,諸葛亮由此登上風起雲湧的政治舞台,成為輔佐先主後主,復興漢室大業的一代名相。

三顧堂門外懸掛有當代書法家李成海所書楹聯:「草廬三顧感先帝知遇離南陽,出師二表扶後主瘁躬奠西蜀。

」大意為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離開南陽,自此走上政治舞台;他先後兩次上表出師北伐,竭盡全力輔佐後主劉禪,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

關張殿前拴馬亭內,鑲嵌有一幅珍貴的清代《漢昭烈三請武侯圖》石刻。

中部攢尖頂草廬,旁為松竹,下有山石及小橋流水,四周繞以籬笆圍牆,門兩側懸諸葛亮《誡子書》名句:「澹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橫額上書「草廬」,石刻上部為《草廬對》全文,右上方書「漢昭烈三請武侯圖。

」畫面諸葛亮居左侃侃而談,劉、關、張端坐,躬身靜聽。

整塊石刻疏密相宜,繁簡得當,主題鮮明。

令人稱奇的是,這幅石刻作品與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劉備「三顧茅廬」內容完全相符,它生動再現了劉備當年龍崗三顧、草廬對策的歷史場景。

在劉備同時代中,曹操和孫權也是愛才惜才之人。

劉備作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何以屈駕前往面見比自己小20歲的青年布衣諸葛亮?這除了劉備仰慕諸葛亮的人品和才華,希望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成就事業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身姿放得很低,這一點,是劉備身上最為難能可貴之處,「士為知己者死」,也是深深打動諸葛亮的地方。

諸葛亮曾在《前出師表》中說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言語之中,深深表達了對劉備當年屈駕前往知遇之恩的感念之情。

諸葛亮抗拒住一時名利的誘惑,投身前景並不光明的劉備,他追求的不是一生一世的功名顯赫,而是「光昭將來,刊載不朽」的萬世美名。

同時,他也看中了劉備人才匱乏的現狀,將給自己提供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

「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

諸葛亮出山之後,終於使劉備這隻蛟龍有了騰飛的希望。

唐代胡曾《南陽》詩云:「世亂英雄百戰余,孔明方此樂耕鋤。

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舊廬。

」基於對理想的追求、對事業的忠誠,諸葛亮與劉備之間,形成了一種肝膽相照、同心相印、相互信任的君臣關係。

一個鞠躬盡力,一個如魚得水,成為封建時代少見的君臣相得的典範。

劉備成全了諸葛亮,也成全了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陽人,你真的讀懂了諸葛亮?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是我的故鄉,作為家門口的臥龍崗武侯祠,我去過多次,可每次都是走馬觀花。只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就在這裡,有了這三顧,也就有了三分天下,和接下來的轟轟烈烈的三國紛爭,...

諸葛亮身上竟然藏著個大謎團

前些時,有學者考證稱《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不靠譜,其描述中地理方位非常混亂:關羽從許昌去河北投奔劉備,本可以直接向北前往鹽津或者滑縣,渡過黃河進入冀州。羅貫中卻讓他莫名其妙地向...

臥龍崗:名人名聯千古傳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於南陽」的舊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處,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草廬對策」就發生在這裡。現存楹...

劉備三顧「草廬」還是三顧「宅院」?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從新野(今南陽新野)出發,請「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三分天下,光復漢室」的「草廬策略」,即《草廬對》,習鑿齒提出「躬耕於隆中」之後,《草廬對》被一部...

永安託孤並非政治作秀

  帝王臨崩託孤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唯獨昭烈帝劉備之託孤為人所津津樂道,為何?原因只在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唐代詩人心中永遠的情懷

「三」絕對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在數學中三角形的穩定性最好,在亂世中三國的穩定性可能也是最強的吧,這個時期絕對是個異數,各類能人異士驚艷亮相,給後世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在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