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身上竟然藏著個大謎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些時,有學者考證稱《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不靠譜,其描述中地理方位非常混亂:關羽從許昌去河北投奔劉備,本可以直接向北前往鹽津或者滑縣,渡過黃河進入冀州。
羅貫中卻讓他莫名其妙地向西北走了400多里到洛陽,然後再向東折回經氾水關、滎陽再到滑州過黃河,硬是繞了一個大彎湊出一個「千里走單騎」,不符合邏輯。
這讓菠蘿君想起《三國演義》中同樣存在地理位置模糊錯誤的「三顧茅廬」和由此引起的「兩陽之爭」。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兩城相距大約120公里,都是三國時代的名城,而且都與軍事家諸葛亮相關。
南陽城西有個「臥龍崗」,崗上有武候祠是諸葛故居。
而襄陽城西亦有「古隆中」,也有武候祠,也是諸葛故里。
兩地均自稱本地才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地。
諸葛亮《出師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的陳述。
看來躬耕南陽、三顧茅廬都是不爭的事實。
問題是,諸葛亮可以在兩地都住過,而三顧茅廬卻只能有一處,因此南陽、襄陽兩地乃至豫、鄂兩省文史界竟然從古時候開始就打起筆墨官司,都稱自己才是正宗。
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據說國內史學專家對此也束手無策,無法斷定,只能不了了之。
菠蘿君曾經得便於一天之內遊覽了南陽臥龍崗和襄陽古隆中兩個景點,對兩處的茅廬有了一個較為印象深刻的對照,且無先入為主之嫌。
恐怕有如此經歷者並不多,因此想對兩陽之爭妄作一番議論。
南陽的臥龍崗位於城市的西南,隨著城市的擴大,早已進入城區的範圍。
但分析南陽城市交通圖,古城區應在城市東部,城河圍繞的那一塊。
按照比例尺計算,古時候臥龍崗應為出南陽城十里左右。
武候祠坐落在臥龍崗山坡上,這是秦嶺的一個余脈,崗上松柏森森,紅牆圍繞,崗高不過10米卻仍然顯出不凡氣勢。
沿台階拾級而上,迎面是一座石砌牌坊,上書「千古人龍」四字,為近年恢復重製。
進得大門,一條石板甬道直通武候祠。
甬道右側有一棵千年古粕,枝幹粗壯,形態崢嶸,據說是當年劉關張三人拴馬之樹。
路中還有一座雕刻著龍形的石坊,已有殘缺,人物的造型看得出年代的久遠,上書「漢昭烈皇帝三顧處」。
大門左側的小竹林中矗立著一塊3米多高的石碑「漢武侯躬耕處」,光緒年間所立。
距離躬耕處不遠有一個八角形的亭式建築「諸葛草廬」,也就是「三顧茅廬」的茅廬了。
茅廬坐落在一片松柏之間,其中不僅有郭沫若,還有于右任的題額。
武候祠氣勢恢宏而莊嚴,正殿的匾額書寫「隱居求志」四字,殿中供奉著諸葛家祖孫三代的塑像。
武候祠中眾多的歷代碑刻以及整個建築群的規模和氣勢說明其「臥龍故居」的地位早已得到認可。
據稱,南陽諸葛祠廟始建於魏晉時期,是由降魏的蜀將黃權,因景仰諸葛亮而修建。
縱觀南陽臥龍崗,撇開後人建造的各種紀念性建築,想像遠在東漢末年,離城10里的一片山坡,周圍皆是村野田園,諸葛亮在此一邊攻讀研究世間大事,一邊耕種幾畝坡地聊補生計,不失為一個理想的去處。
隆中則位於襄陽市(原為襄樊市,襄陽和樊城的合稱)西南約20餘里的重山中。
這裡森林茂密,環境清幽。
進入景區就是一條寬闊的馬路,迎面一座石牌坊,上書「古隆中」三字,兩邊楹聯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在群山環抱的山坳中,錯落分布著草廬、躬耕田、抱膝亭等。
草廬是一座和南陽臥龍崗相似的八角形建築,前面一座石欄圍繞的石碑顯示出它的不凡,高達數米的石碑有雕刻雄渾的碑額,底座是一隻巨大的石龜,碑身書寫「草廬」二字。
石碑右下方還有一個碑亭,裡面立著「躬耕隴畝」字樣的石碑。
亭後還有一小片耕地,便是諸葛耕種之處。
由此往上,山腰間有一群建築,依次是武候祠、三顧堂等。
武候祠的大門有點像白帝城的外觀,不如南陽的雄偉。
不過三顧堂的規模卻很大,院內古樹參天,迴廊曲折,也有眾多石刻,一切都無可挑剔。
草廬下方有一條寬不過2米的小溪,溪上有座小石橋叫做「小虹橋」。
橋邊的說明稱此乃劉備三顧茅廬遇到黃承彥時,黃承彥「騎驢過小橋」的小橋。
這裡一切都與《三國演義》典故相應,然而一切太「天衣無縫」時反而有造作附會之嫌了。
審視襄陽隆中,深處群山環抱,確實是個閒雲野鶴隱居的好地方。
不過遠離城市,交通似乎不夠方便,不便了解世事。
至此,菠蘿君的觀點初步形成:兩處都可能作為諸葛亮隱居之處。
若是家境殷實,衣食無憂,種幾塊地休閒,當選襄陽隆中;若是種地尚需補貼溫飽,又要經常關心當時的政治中心,則選南陽。
《三國演義》這部書在中國影響之大,可謂家喻戶曉。
一般人也就自然將其中故事作為正史對待了。
本想在書中找找答案,卻發現書中的說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元直走馬薦諸葛」中,徐庶告訴劉備「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劉備細問時,徐庶又說「……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
後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所居之地有一崗,名臥龍崗,因自號臥龍先生。
」
劉備聽後,「引眾將回至新野,便具厚幣,同關張前去南陽請孔明」。
而徐庶「恐孔明不肯出山輔之,遂乘馬直至臥龍崗下,入草廬見孔明」。
這裡前後已經矛盾,但南陽似乎肯定一些。
然而在第三十七回「劉玄德三顧草廬」中,則一再提到「欲往隆中偈諸葛亮」、「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崗枕流水…」、「行數里,回觀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而文中也提到臥龍崗:「農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崗,乃臥龍崗也」、「玄德乃辭二人,上馬投臥龍崗來」 、「選擇吉期…再往臥龍崗偈孔明」。
似乎隆中有個臥龍崗。
再至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題目就指明「隆中」。
文中還有「三人乘馬引從者往隆中」。
然而文中又有「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成性」,「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
《三國演義》中始終分不清南陽、襄陽,給人的印象似乎南陽即是襄陽,襄陽即是南陽,臥龍崗又稱隆中,隆中有臥龍崗。
而且書中描述劉備三人騎馬前往草廬,似乎路途並不遙遠,時間不長便到達了,要知道新野無論距離南陽還是襄陽,都在百里以上,絕不能像書中那樣閒逛逛就能往返。
書中對草廬周圍山中的景物的描寫像是隆中,而對劉備等人進入莊前的景象又像南陽,《三國演義》前後矛盾把人都弄糊塗了。
或許在羅貫中之前,兩陽之爭就已經開始了,羅先生自己也弄不清,只好有意含糊其辭。
其實南陽與襄陽相對於新野,正好是一北一南,只要寫明劉備出發的方向,本就可以很容易確定了。
對於三顧茅廬的「兩陽之爭」,自古以來就有評論。
清代道光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就曾表示出自己的意見:「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
光緒二年也有人寫道「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統並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也都表示了對這個問題無需相爭的看法。
現在更有人說三顧茅廬的故事本身也是杜撰的,認為在《三國志》里,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並沒有說明是諸葛亮毛遂自薦,還是劉備禮賢下士。
羅貫中寫小說是為了用劉備的三顧茅廬,烘托出諸葛亮的牛逼。
菠蘿君還是用這首《臨江仙》結束這個話題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故居到底在哪?吵吵鬧鬧幾百年,到底躬耕於南陽還是襄陽?不服可辯!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表述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見於《三國志》),《三國志》為西晉史官陳壽所著,成書時間距諸葛亮逝世46年,蜀國滅亡17年,史料可信。此外,諸葛亮在《黃陵廟記》中也自述...
諸葛亮當時隱居的地方如此美,怪不得他不願意出山了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這就是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陽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鄉秀色。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裡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
風雪進襄陽訪古隆中尋訪峴山詩人孟浩然故居——林海聽濤
林海聽濤曰:愛您如故,孟浩然詩人如初。雙手端一把燈芯香油盞,拜謁佛祖。廣德寺。積德積福積壽……落幾顆清淚,肥沃凈土……故人已西逝,青山剩空白。紅燈高高掛,初至習家池。峴首雄風起,飛雪彌襄陽。酒家...
我在襄陽等你!——古城.習家池.古隆中.草廬劇場.五道峽
2017年清明節,老大戶外再次前往襄陽,徜徉了漢水河畔的鐵打的襄陽——襄陽古城,瀏覽了私家園林的鼻祖——習家池,走進古隆中,造訪了當年諸葛孔明躬耕隴畝的隱居之地,還有幸欣賞了國內大型實景影像話劇...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原因。為什麼後來會有個「襄...
三顧茅廬的發生地到底是南陽還是襄陽,先看看襄陽的古隆中
從古至今,三國或許是最具傳奇,最有故事性的一段歷史。歷史劇《三國演義》也是一拍再拍,可見大家對三國故事的喜愛。估計每一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個三國偶像,或是趙雲,或是諸葛亮,或是曹操等等。
為什麼諸葛亮會被神化?他躬耕之地到底是南陽還是襄陽?
長久以來,諸葛亮在我們的心中,一直都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一柄羽毛扇,好像一揮動,就可以退敵萬千。這樣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羅貫中《三國演義》對於諸葛亮的神化作用。的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
想不到吧,諸葛亮躬耕地南陽竟然也有地方叫隆中
此論點僅僅摘自古書記載。如有雷同實屬榮幸。諸葛躬耕地之爭由來已久,且不說當時南陽郡管不管轄當時的南郡。也不說隆中對原名草廬對。單說襄陽隆中當時名叫阿頭山。那麼重名的地方那麼多,襄陽有隆中,別的地...
煙雨襄陽——三顧頻煩天下計
對於襄陽的嚮往與期望,由來已久。不止是出於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的崇拜,也是期待對「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的印證。行走在襄陽的大街小巷,在長滿青苔的方磚之上,厚重的歷史元素撲面而來。這...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可笑的「宅院不是草廬」說!
眾所周知,諸葛亮隱居於南陽郡鄧縣隆中,這是近一千八百年來各種史料(包括南陽各代地方志)都有記載的史實。同時大量史料也對諸葛亮在隆中的住所進行了描述。如:距今約1500年前,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
襄陽歷史叢考:諸葛亮躬耕南陽再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明確講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正因為這樣,有關諸葛亮躬耕之地這一問題就被提出來了。到底是在河南的南陽臥龍崗,還是在湖北的襄陽隆中,往往在群眾中還產生爭論,因此,還得談點初淺...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十景」是模仿隆中!
隆中和臥龍崗都自稱自已是真躬耕地對方是假的,並都在各自景區開發出所謂「十景」,而且名字幾乎相同。隆中「十景」包括草廬亭、抱膝亭、梁父岩、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半月溪、老龍洞、武侯祠、三顧堂。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