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人,你真的讀懂了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是我的故鄉,作為家門口的臥龍崗武侯祠,我去過多次,可每次都是走馬觀花。

只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就在這裡,有了這三顧,也就有了三分天下,和接下來的轟轟烈烈的三國紛爭,才有了那麼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秋雨中,我們新聞廣播主持人們難得約起來,重遊臥龍崗,再訪諸葛廬。

我絕沒有想到,這次重回,卻讓我們感慨萬千——原來,我們真的還未讀懂諸葛亮......

細雨霏霏,雨中漫步傳說中的臥龍躬耕之地,很有一番意境。

臥龍崗武侯祠,位於南陽市西南,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紀念地,漢昭烈皇帝三顧處,「三分天下」戰略策源地。

三國和三國的故事,從評書、演義,到《三國志》、《後漢書》,早已爛熟於胸,而對於名垂宇宙的諸葛,無論是演義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般光華四射,還是史志中「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的客觀平時,都不會影響他作為一個傑出歷史人物在我心中的地位。

孩提時一步步長大,如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焚香撫琴對知音,那麼多典故,以及《前後出師表》、《誡子書》等名篇經典,早已印刻在腦海里,拋開所謂的歷史唯物觀不談,對於不需要史學家般嚴謹的常人,這些故事帶給我們的啟智和正能量,已經超越了史實本身。

「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牌坊 位於山門內側,為武侯祠山門內第一道牌坊,初建於清道光年間,後重建。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兩千多年過去了,人們依然總是敬仰和懷念著諸葛先生,多少先賢學者、文人騷客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橫匾立額,從不同角度讚頌諸葛先生的品德為人與功績,如李白的「無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杜甫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而清朝趙藩的「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則成為了各處武侯祠必備的楹聯。

這些,無論基於演義或者史實,都是對作為歷史人物諸葛亮的肯定。

這裡,在全國武侯祠中存量最多的400多通碑刻匾聯中,號稱鎮館之寶的有兩件,一是明代嘉靖皇帝御製碑,明確南陽武侯祠為諸葛亮官方祭祀地,春秋兩祭時間由此頒行天下;二是岳飛在南陽手書的諸葛亮《出師表》刻石,這是南陽武侯祠所獨有,如今全國各地武侯祠幾乎都複製有這一刻石,母本只有南陽一個。

可以說,歷史用層層累積至今的存世文物群雄辯地證實—1700多年來,在唐、宋、元、明、清等各主要朝代,南陽武侯祠都始終是歷代官方祭祀地,和主流輿論確認的「諸葛躬耕地」!其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無人問其項背!

大拜殿

大拜殿是有大殿林和拜殿兩部分組成的。

這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築,也是歷朝歷代官吏百姓舉行盛大祭拜活動的場所。

直到今天,武侯祠內每到秋祭日時,這裡仍然延續了傳統祭拜儀式,以效法諸葛亮的忠貞、廉潔,弘揚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在拜殿下,掛滿了謳歌諸葛亮功德的匾額和楹聯。

在大殿內的卷棚下,掛有一副名聯,被稱為中原第一聯。

上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下聯「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大意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君主,不分是先主劉備,還是後主劉禪,都是一樣忠心耿耿。

既然諸葛亮名垂千古,他可以受全天下人的敬仰,南陽、襄陽同屬天下所有,又何必為他在哪裡躬耕而爭論不休呢?這副楹聯是清代同治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為平息當時南陽襄陽諸葛亮躬耕地之爭而撰寫的。

兩側則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手書的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諸葛亮早在《出師表》中已明確表述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說明諸葛亮在南陽度過十年農夫生活無疑。

那麼,襄陽為什麼還要爭諸葛亮的躬耕地呢?持襄陽觀點學者認為,漢代時,襄陽「隆中」歸南陽郡管轄,諸葛亮當時說「躬耕南陽」這裡的「南陽」是指今天的隆中,而不是今天的南陽。

持南陽觀點學者認為,「陪京之南,居漢之陽」的南陽,得名於地處伏牛山之南、漢水以北的獨特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從沒有歷史資料記錄過南陽管轄過隔漢江相望的「隆中」,倒是管轄過漢水以北的蔡陽(今湖北棗陽)。

從此,一千多年來南陽、襄陽為諸葛亮到底躬耕在哪裡,劉備「三顧茅廬」到底是發生在哪裡而爭論不休。

清同治年間,爭論很激烈,一直爭到了朝廷。

當時曾任翰林院編修,又五任南陽知府的顧嘉蘅,為平息這場曠日已久的爭論,撰寫了這幅膾炙人口的楹聯,平息了一場爭端。

岳飛與《出師表》

前後《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建興五年和建興六年(即公元227年和228年)先後兩次出師北伐前上書後主劉禪的奏章,兩表文辭樸實,結構嚴謹,其內容博大精深,陳事言辭懇切,反映了劉禪不明,「益州罷敝」「民窮兵疲」的危急形勢並勸勉劉禪振作奮起,「開張聖聽」,執法公允,賞罰嚴明,並指出兩漢興衰的歷史教訓,「親賢臣,遠小人」對漢室興隆的重要意義。

最後追述了先帝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和託孤深情,以及諸葛亮為復興漢室要「鞠躬盡瘁」的忠貞報國思想。

兩表文字不但充滿了一種慷慨悲涼之氣,諸葛亮對漢室的忠誠,也始終貫穿於全文之中,因此兩表在表現悲涼之餘,仍然透出一種百折不撓的勇氣,這種對國家的忠貞之志和深厚真摯之情,曾感動了多少炎黃子孫,成為「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的千古名篇。

河南省講解大賽一等獎得主、南陽武侯祠優秀講解員高靜

在《出師表》碑刻後,有岳飛的跋文:「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

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之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榮畢,出紙縈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

岳飛並識


岳飛手書《出師表》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手寫時少了一個字

《出師表》石刻以古樸的藝術形式,把兩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岳飛的書法藝術蒼勁峭拔,氣勢非凡,縱觀如雷掣電奔,龍飛鳳舞;細視則鐵畫銀勾,頓挫抑揚。

「書如其人,純正不屈」,堪稱書法藝術之精品,與諸葛亮的文采是珠聯璧合,相映成輝。

這種完美的融合,往往使遊人觀其文如見其人,受到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心靈的震憾。

人們喜愛岳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則更不如說是對諸葛亮、岳飛身上所閃現的那種獻身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崇拜,他們無愧是民族的偉人,國人的楷模。

如果您沒有來過這裡,或者來過卻不全然了解,那來聽聽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南陽市博物館副館長張曉剛先生講講南陽三國文化的特點吧!那真漲姿勢啊——

4:23 南陽三國文化八大特點 來自南陽新聞廣播

南陽諸葛草廬,是一座八角攢尖式建築,草廬的門楣懸掛匾額一方,上書「諸葛草廬」由史學泰斗郭沫若先生所題。

草廬高4米,磚木結構,迴廊相銜,茅廬覆頂。

它比起金碧輝煌的宮殿和拔地而起的高樓,顯得古樸而簡陋,但因造就了一代名相諸葛亮而名揚天下。

這是普天下最廉價的建築!但卻千百年來,無人敢於仿建,因為它屬於南陽,它是無數仁人志士心目中的精神聖殿,也是南陽的城市標誌。

公元234年,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

「黎民追思」,蜀國故將黃權遂率族人在諸葛亮曾經生活了十年的臥龍崗上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

從此,南陽臥龍崗就有了最早的紀念性建築「諸葛庵」。

唐代的諸葛草廬已是聞名天下,詩仙李白,面對草廬,曾由衷的讚嘆:「當其南陽時,壟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劉禹錫的《陋室銘》又從更加的境界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可見當時的草廬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來此遊覽祭祀。

元、明、清三代,三顧茅廬的故事又通過文學、戲曲等各種形式廣為流傳,吸引了無數的朝野名流、文人墨客。

古柏亭

古柏亭位於諸葛亮廬的東側,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正面左右兩側出廊,古砌圍牆,飛檐翹角。

亭的周圍古柏林立,清代詩人楊鑄有詩讚嘆:「老柏參天幾百尋,至今亭畔葉森森」。

早在清代中期,古柏亭就已成為「龍崗十景」,這是一座寄託著後人崇敬和思念的亭台,這是一座被文人墨客反覆詠嘆的亭台。

胡錦濤總書記當年就在此感嘆:南陽是個好地方啊!

古柏亭為什麼要以古柏命名呢?根據史料記載,古柏亭處原有柏樹一棵,高接雲天,龍態虬枝。

是諸葛亮當年在臥龍崗居住時親手種植。

後來,人們就在這個地方建亭紀念他。

柏樹四季長青,歲寒而不凋。

由物換星移,世事滄桑,它卻依然蒼翠,閱盡人間春色,歷來為不少文人墨客所謳歌,詩仙李白有詩讚嘆:「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詩聖杜甫也在《古柏行》中表達了讚美之情:「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雙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當我們參觀古柏亭時,總是會有許多感慨,為什麼?因為千秋歷代,歲月流轉,有一份緬情的深情不變,穿越了時空數千年,早已化為人們心中屹立的豐碑。

地老天荒,寒來暑往,有一座古柏亭傲然挺立。

今天仍在遊人如織的武侯祠煥發偉岸壯美!

半月台,傳說中諸葛先生夜觀天象之處。

三國演義中多處有諸葛夜觀天象而判斷出氣象、成敗、生死的故事,頗為神化。

其實距離諸葛亮僅僅幾十年前,那個「數星星的孩子」張衡創造中國科技史高峰的天文地理學術成就,和藏品量中國第一的南陽漢畫館中極品匯集的天文漢畫刻石,足以證明這片土地上的天文研究之深妙,文化積累之厚重。

這才是這位「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的少年英才諸葛亮得以成長的膏田沃壤!

突然回想起一年一度的敬拜智聖諸葛亮盛典中,南陽人們的真誠肅穆,想起在南陽新聞廣播現場直播中的一句話——

南陽人,你為什麼最愛諸葛亮?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千百年來,

南陽的山山水水,

不知孕育了多少傳奇!

然而1780多年來,

只有一位先賢,

年年歲歲,始終如一

被南陽人頂禮膜拜念念不忘。

就如同他當年,

念念不忘「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他的名字,

早已經與這片土地上

一代代南陽兒女血脈相連,

不可分割!

南陽並不是他的故鄉,

但他的根就是南陽!

南陽人,最愛諸葛亮,絕不是愛他有名,仰望他三分天下的功業、一人之下的名位,而是敬重他「布衣未敢忘憂國,身在草廬胸懷九州」的家國情懷!

南陽人,最懂諸葛亮,絕不是服他聰明,艷羨他無窮無盡的妙計錦囊,而是他孜孜以求「興復漢室」的執著理想,能終生不渝至死不悔,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擔當,這才是真正的漢子!

南陽人,最敬諸葛亮,絕不是敬而遠之,而是仰而從之,前赴後繼「雖千萬人吾往矣」!在這片土地上,他傳頌千古的格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同樣誕生於此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早已成為無數後來者的崇高信念與境界追求。

今天,我們已將這種絕不妥協決不放棄,敢於犧牲擔當的執著,化作「大愛報國,忠誠擔當」的南陽精神,為13億人的「中國夢」,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迎難而上,創造了第七屆全國農運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時代篇章!

「以史為鑑、慎終追遠」,中國文化,有著濃重的歷史情結,情結之深,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無法與之相比。

中國人的品格與智慧,就源自於對歷史的敬畏與傳承。

我們相信:諸葛先生當年自稱躬耕南陽,就是一種對南陽歷史,對漢文化傳承的景仰與神往!

敬拜諸葛亮盛典現場直播

原創2016-11-01主播宋楊 南陽新聞廣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臥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十年躬耕隱居地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

「諸葛亮躬耕於襄陽?」鬧笑話了吧!

8月21日早上,「雍親王」還在睡夢中,就接到南陽新媒體聯盟的電話,說發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原來是認證為「中共襄陽市委宣傳部」的微信帳號「漢水襄陽」發布的一篇歪曲南陽武侯祠和諸葛亮文化節的文章。

臥龍崗:名人名聯千古傳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於南陽」的舊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處,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草廬對策」就發生在這裡。現存楹...

訪南陽臥龍崗有感——周同賓

作者簡介:周同賓,當代著名散文家,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現任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百餘篇作品被譯介海外。1959年秋期,我來南陽求學。學校在臥龍崗。步出經武門,沿梅溪河西南行,舉頭就...

三顧茅廬——南陽武侯祠

諸葛亮青年時稱其為臥龍先生,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辭世後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