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見情況危急,便對劉備講:「現在去叫人已經來不及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是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

劉備帶了四十萬百姓逃至當陽道。

此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陽道包括的範圍很大,地名也有三個:中間一段叫當陽道,又名漢陽道;前面東南一段叫長坂坡;靠西北側一個大村莊,名為霸陵村,村前有座橋叫霸陵橋。

有的說「張飛喝斷霸陵橋」,其實並無其事。

因為曹操的軍隊從西北來,劉備帶了百姓向東南撤.曹兵既在長坂坡中;劉備等人當然不可能還在霸陵村。

所以只有張飛獨當長坂橋,而喝斷霸陵橋乃是訛傳。

靠東北方──亦即行軍方向的左邊,全是山巒,連綿數百里,名為景山;山上有座廟,名為養由基廟。

據說,戰國時楚王曾在此圍獵,遇見過一隻能夠接箭的猿猴。

楚王連發三箭,竟然都被這隻猿猴接住,楚王大為驚奇,就命人把百步穿楊的神箭將軍養由基請來,命他來射。

此時,養由基雖然已經封箭了,但是楚王之命,豈有不從之理。

只見養由基剛一挽弓搭箭,那對面的猿猴,雙眼便流淚了,似乎已經知道自己性命難保。

後來,果然被養由基一箭射死。

這是他一生中射的最後一箭.養由基去世後.楚王就在此地為他立廟樹碑,謂之「養由基廟」,待等曹操大隊到後,中軍帳就設在這所廟前,營頭從山坡上紮下來,沿山路直扎到山套外面。

因此,到時趙子龍沖營,進去容易出來犯難.簡直就象魚入羅網一樣。

  此刻,當陽道山路之上遍地是百姓,太陽剛剛偏西,百姓已經在叫了:「皇爺哎,走不動來;皇爺哎。

明天再走吧!」上午太陽升得老高才動身,現在已經要停隊了。

就這樣每日不過十里路程。

往常孔明總要命令他們再跑三里,再走二里,意思是,你們多往前面跑一步,就能多活一點時間、所謂「生在人間-刻,勝死一千年」。

老百姓不理解孔明的一片好心,以為你軍師反正坐了車子,我們要靠兩條腿跑,有的還帶了老的,抱了小的,多定半里路都不簡單,你每次要叫我們再多走一會兒,那我們乾脆提早點叫停隊、所以一天比-天叫得早,停得早。

正在此時,突然天上烏雲密布,狂風驟起。

大家抬頭一看,原來不是烏雲,乃是無數鳥雀,大到鷂鷹,小至麻雀,各種各樣都有,遮天蔽日,颳起狂風。

鳥群過後,重見太陽;原因是曹操的軍隊在後面追來,炮聲響亮,鳥雀受驚而逃,越聚越多,幾十里路過來,聚得不計其數。

孔明心裡明白,曹操先頭部隊遲至下半夜肯定趕到,因此傳命停隊。

劉備-看,太陽還挺高。

心想,今天軍師怎麼特別遷就,老百姓這麼一叫.他就下令停隊了?殊不知,話葛亮是準備要走了。

先生想,到了這個地步,我本事再大也無能為力,一場慘敗就在眼前,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吃過敗仗之後怎麼辦。

這下一步的事情需要早作安排。

所以我必須先走一步。

  待等安好營,紮好寨,諸葛亮升坐大帳。

劉備旁邊坐定,文武站立兩廂。

孔明便問劉備:「主公,亮命關君侯前往江夏借兵怎麼事到如今還不回來?」

  劉備想,我也正在納悶,救兵如救火,即使是三弟張飛也都懂得這個道理,何況熟讀《春秋》的二弟雲長!為何遲遲不來?

  「軍師,劉備也不知二弟何故還不回來?」

  孔明想,不瞞你說,是我叫他不要來的。

但是,因為我現在提出要走,你肯定不放,所以只好以此為理由,以便脫身。

  劉備又問道:「那末軍師,二弟不來,你看如何?」

  「亮欲親往江夏一走,會同君侯帶領人馬前來接應主公。

  「軍帥也要前去麼?」

  「正是。

  「啊呀,萬萬不可!」

  旁邊張飛也在對劉備搖手:「不要放他跑,要死一道死!」

  劉備想,這倒不是我要拖人落水,只為你孔明威信最高,辦法最多,你在這裡,大家有根主心骨,文武都膽壯氣粗的。

你一走,大家心裡就不踏實,士氣大受影響。

所以,你是千萬走不得的!孔明早已料到劉備不會一下子就同意自己走的。

便對玄德說:「我用兵雖好,但用兵者必須有兵,否則,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在我到江夏借到兵,同時又有關將軍一起前來,那樣還能抵擋曹操。

如果你不讓我去,等到曹兵一來,我也一籌莫展。

」皇叔覺得此話也有道理,故而沉吟不語。

最後一想,罷!讓你走吧。

你真正要變心,用繩索都系不住你的。

因而問道:「軍師,可要多少日期回來?」

  「主公,亮少則三日,多則五天。

  「軍師,那末三五天之中,曹兵可會到來?」

  孔明想,這句話倒難回答了。

我現在的威信的確比較高,每一句話人家都相信的。

如果說今晚三更曹兵必到,那你無論如何不肯放我走了;倘使我說曹兵今夜不會到,你們大家懈怠,喪失戰鬥意志,待等曹兵殺到,毫無準備,措手不及,死傷更重。

看來我只好說句摸稜兩可的話了──「主公,今夜曹兵料想未必會到。

」──都是虛字眼。

  「莫非不會趕到?」劉備連忙問道。

  「非出。

倘然曹兵殺到,主公請往東南逃生。

」倘然二字又是虛擬語氣,但後半句卻是要緊的真話。

現在大家都未在意,等到三更時分高覽殺到,就想到孔明這句話了:敵人從西北來,大家都往東南逃,出了長坂坡,有一條橫向的長坂河,河上一座古老的木橋便是長坂橋。

張飛守在橋面上,自己人統統放過去,曹兵曹將一個都不能過橋。

在張飛這樣的布置下,人多活了不少。

  劉備又道:「那末,請軍師安排一下再走。

  孔明想,安排是要安排的,但只能把幾個主要的人交託一下,其他的人只能讓他們聽天由命了。

  「主公放心,待亮發令部署。

  孔明想,有三件事最要緊:第一樁就是劉備,敗仗雖吃,但他的性命一定要保住的;第二樁是劉備的家眷,兩個夫人,一個劉阿斗;第三樁是四十萬百姓。

雖然這些百姓肯定保不全,但是主公為了他們弄到如此地步,現在我也不得不加以考慮。

照理,劉備是最要緊的人,但是在當陽的情況下,他卻下降為第二位了。

因為他畢竟戎馬戰場多年,也會動兩下手,至少逃走的本事是有的。

而兩位主母、一個小主是既不會騎馬,又不能步行,車子也跑不快。

所以,要把他們列為第一位的重點保護對象。

把他們交給誰呢?按理應該是張飛,因為叔叔保護嫂嫂、侄兒,禮節上可以馬虎一點。

但是孔明對張飛看看,你雖然拜我為師,但畢竟還太魯莽,將主母與小主交託給你,我還有點不放心。

再對站在張飛旁邊的趙雲看看,這支將今看來只有交給你了。

但是,叫你保護主母與小主,也是有利有弊。

利者,你不但武藝好,而且心細,只有你或許還能在三個人中保住一個到兩個,交給別人恐怕-個也保不牢的;弊者,你是臣,他們是君,而且男女有別,禮節十分複雜,你要與主母說一句話都相當麻煩,這會給你增添許多困難。

實際上,這條將令對趙雲本人來說,倒也是有利有弊的,利者.通過長坂一戰,子龍名震天下,雖然他本領一向很高,但不經過這一場大的激戰,人家未必知道,往往都只曉得關、張兩位將軍。

這一仗雖然打得很苫,然而今後在戰場就方便得多了,一般敵將看見這而旗號,便要退避三舍。

弊者,要急得他魂靈出竅,冷汗直冒,殺得他人困馬乏,精疲力竭。

要使曹操佩服喊好,倒也並非容易之事,自然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孔明考慮停當,拔令在手:「子龍聽令!」

  趙雲從旁閃出:「軍師,末將在!」

  「子龍,請把手伸過來。

  趙雲不懂他是什麼意思。

走上一步,將右手伸了過去。

  孔明將羽扇一放,右手執令,左手握趙雲的手。

──握手禮在今天的社會裡是極普遍、極普通的,但在一千七百多年前還不曾時行呢!統帥發令時與大將握手,從未見過,孔明也是第一次,表示有重任相托。

  旁邊張飛看得好笑,今天老師發令又有新花樣了。

要攙牢了手來了。

看來今天每個接令的人都要握手的。

因此,張飛撩起戰袍,把手揩揩乾凈,準備與老師握手。

  孔明握住了趙雲的手,目光注視著他,問道:「亮有重任拜託,將軍有此肝膽擔當否?」

  趙雲覺得奇怪、心想,我對你的將令從未有過半點猶豫,今天為何還要這樣問我?若是我經常討價還價,拈輕怕重,那末你這樣問我還有道理。

既然你對我不夠放心,還是讓我表一點心跡給你聽聽:「軍師聽了:為將之道,受命之時,即忘其家;兩軍陣前,即忘其親;突陣衝鋒,即忘其身。

請軍師吩咐便了!」

  孔明一聽,連連點頭,「好子龍!」心想:我沒有看錯人,這才是大將的氣魄。

而且我知道他絕非是一時衝動,信口開河,他這樣講到,一定能這樣做到。

於是諸葛亮便對趙雲講:「亮付爾將令一支,保護二位主母、一位小主,須要當心!」

  子龍想,這條將令應該發給張飛的,怎麼給我呢?不過,軍師肯定已經深思熟慮,而且他如此鄭重其事,必有道理。

因此,趙雲便接令遲下。

  孔明再拔令在手──「翼德將軍聽令!」

  「老張在也!喏喏喏!」連忙把手伸上去。

  諸葛亮對他看看,發趙雲這條令箭,我為了格外鄭重,所以跟他握手,跟你就用不著了。

但是,孔明想,這阿戇有時有點小孩子脾氣,我如果不與他握一下手,他要吃醋的。

免得他想,軍師與老趙握手,與自己的貴門生倒不握,必有緣故。

那末,就跟他握一下吧。

所以,孔明將張飛的手握住。

  「嘿……」張飛窩心了。

  孔明想,既然同樣攙了手,那連說話都不能兩樣。

便說:「三將軍,亮有重任拜託,將軍有此肝膽擔當否?」

  張飛想,方才老趙這幾句話講得多有氣派!現在我也要說幾句有氣派的話給老師聽聽:講什麼呢?喔,有了──「軍師聽了:接令者身負重託,受令後當忠於行事。

學生就是死了,也死而無怨!」

  孔明一聽,也不錯,雖然簡略些,但很真誠。

  「將令一支,保護主公。

須要當心!」

  「來不及了!」張飛輕輕地嘀咕了一聲。

他的意思是:自從桃園結拜以來,大哥的安危我每時每刻都在當心,如果等你現在來交代,早就來不及了!哪裡知道,你太魯莽,儘管你心中想保護好大哥,但還是要出細漏,劉備性命險些送掉。

張飛接令退下。

  孔明想,四十萬百姓交給淮呢?還是交給他們原來的父母官、樊城縣令劉泌老將軍吧!因為他當了二十年樊城縣令,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擁戴,說話頗有威信。

便說:「劉老將軍聽令!」

  劉泌從旁閃出:「老朽劉泌在!」

  「將令一支,與令甥兒一起,保護四十萬子民。

須要當心。

  「劉泌遵命!」老將軍接今退下、

  孔明發完三條令,心想,我走之後,軍師叫何人代理: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

因此問道:「帳上哪位將軍代理本軍師?」兩旁文武你對我看,我對你望,面面相覷。

心想,你孔明的本事太大,我們和你相差都太遠,沒有資格可以代理你的職務。

張飛想,只有我來代理,學生代老師,名正言順,理所當然。

我早就想做一次軍師了,今天的機會真是千載難逢,良機莫失。

阿戇麵皮老,不怕難為情的,說道:「軍師,老張代理便了。

  孔明想,一準讓你代職。

就把孔明軍師的大印移交與張飛。

諸葛亮登台拜將時,劉備把新野縣知縣的印權作軍師的印交給他,今天他又交給張飛。

哪裡知道,三天敗仗一吃,阿戇連這顆木頭印都敗沒了。

劉備長坂坡這一仗敗得實在厲害,遺失一顆印也不足為奇。

幸好,印是木頭的,完全是象徵性的,人家拿去也只能當柴燒,孔明布置停當,這才帶了五百兵準備動身。

這五百兵運氣,跟了諸葛亮最多趕趕路,苦頭不吃了。

劉備帶文武相送軍師。

孔明到營前上四輪車,對呈權講:「主公不須遠送,我就要回來的。

」眾人對孔明一一道別。

  先說孔明帶五百兵往江夏郡而去。

一到江夏,關雲長迎接。

對軍師說:「公子劉琦身體不好,所以救兵慢一點發。

好在你錦囊交代,有救兵也要等你來了再作安排的。

」孔明便去見劉琦,告訴他:「你家叔父在我與他分手的那天晚上就吃敗仗。

」劉琦連忙問道:「叔父大人可有性命危險?」孔明說:「生命料來無妨,最多受些驚嚇。

請公子爺借一萬兵給我。

」劉琦向來與劉備感情很好,使說:「先父在世時給我五萬兵,你需要的話,可以全部帶去。

」孔明說:「只要一萬夠了。

」軍師把這一萬兵交給雲長,再給他一封錦囊。

命令關將軍立即啟程,渡過漢江,到長扳坡的後面,有兩座山,名為飛虎山。

這在京劇中叫做漢津口。

孔明說:「你整頓一萬兵埋伏在飛虎山上:到九月十七日,你家大哥與眾文武敗至飛虎山下,困在漢口之濱,君侯照錦囊上的安排殺出,擋住曹操百萬追兵。

但要記住,不須出戰,只要把我錦囊上的話從頭至尾背誦一遍,錦囊背完,曹操軍隊退光。

」關羽聽得暗暗發笑,心道,你也講得太具體、太容易了,一封錦囊豈能趕退百萬曹兵?我不相信。

但是軍令不能違抗。

雲長領命而去,帶領一萬江夏兵和自己帶來的三千兵,再加上五百校刀手,二十名關西漢,以及關平、周倉,連自己在內,共計一萬三千五百二十三人,立即向飛虎山進發。

雲長走後,孔明也起身辭別劉琦:「公子,亮改日再來拜望。

  公子問道:「軍師何處去?」

  孔明說:「容後相告。

  其實,大家不問可知,「敗當陽,奔夏口」,孔明便是到夏口去。

夏口離江夏不遠,是個小縣,縣令叫劉賢。

諳葛亮便對劉賢曉之以大義,明之以利害,說:「我主劉皇叔乃漢室宗親,當世英雄,與你又是同姓,五百年前共一家,曹操託命漢相,實為漢賊,若投身於他,必遺臭萬年。

況且我主雖則兵敗,但不久便可大勝。

貴縣今明辨是非,審時度世,及早棄暗投明。

」劉賢被他說服。

孔明便與劉縣令借了五千軍隊以及大小船隻,從漢江上駛去接應劉備。

  劉琦聽說叔父要敗到飛虎山來,也抱病親領一萬軍隊,乘船到漢江邊來迎接叔父。

  江夏這一邊我全部交代明白,才能讓劉備在長扳坡吃敗仗,否則敗下來要走投無路的。

  再說當陽道上,自從孔明一走之後,張飛與劉備坐在寢帳里一言不發。

三將軍呆頓頓在動腦筋:看來老師一走,事情不妙。

難道非敗不可嗎?我難得代理-次軍師,一定設法不吃敗仗。

現在最麻煩的就是這些百姓,大哥早些聽老師的安排,不帶百姓,我們早已遠走高飛了。

現在是否可以補救一下?我看只有這樣:趁曹兵還未殺到,我叫大哥帶了文武眾將先走,我在最後壓隊,上馬執矛,攔住百姓,他們要跟上來,就眼睛彈出,告訴他們:「你們不要來,來的話我要殺的。

」聽聽好象我很兇殘,其實是為了救他們性命。

因為大哥在前面跑,曹兵肯定要去追,老百姓就只要在他們經過的時候到山套裡面去躲避一下,等他們一過,就太平無事了。

而大哥他們丟下了百姓也可以跑得快些,不至於被曹兵追上。

這樣,兩全其美,大家都可以保全。

否則,象現在這樣擁在一起的話,曹兵一到,統統死光。

張飛考慮停當,一聲吩咐:「來,與俺起鼓升帳。

  劉備想,兄弟啊,這個時候你不要尋什麼開心了,你算要過個軍師的癮,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局勢。

但是,權在他手中,劉備也無法阻攔。

聽得帳上鼓起,只得坐了出去。

文武聽說張飛坐帳,也都感到好笑。

真是「家無主,掃帚顛倒豎」。

不知他坐帳坐出點什麼名堂。

大家在帳上兩旁站好。

手下虎威連連:「三將軍升帳羅:喔──餵──」

  張飛從寢帳步上大帳,居中坐定。

文武看得發獃,忘了上來見禮。

張飛想,你們當我木頭人?招呼道:「哎,你們大家快來參見哪。

  被他一提醒,大家上前見過代理軍師。

張飛把手一招:「罷了罷了,站過兩旁。

  文武兩邊立好。

張飛拔令在手。

大家想,孔明發令之前總要先講幾句話的,你這個學生怎麼一聲不吭的,到底難得做統帥,外行!

  張飛叫一聲:「大哥聽令:」

  皇叔站起身來:「劉備在此。

  「老張與爾將令一支,帶領文官武將、全體人馬,速往東南趕路。

  皇叔一聽就明白,他只叫我帶文武、軍隊,隻字不提百姓。

故忙問道:「三弟,這班子民便怎樣?」

  「大哥聽了,這班百姓劫數難逃,總要『老掉』,由他們便了。

  張飛心想,照我這樣做,百姓反而不會死,但是其中的道理一時與你大哥講不清楚,乾脆一句話回答了你拉倒。

  劉備想,你在胡說八道,什麼百姓總要死掉。

如果讓他們死,我何不留他們在樊城?帶他們跑,就是想免他們一死,現在已經帶到了此地,再把他們丟在半路,我萬萬不能,要死與百姓一起死。

  「愚兄不能從命!」

  「大哥,你莫非要違抗軍令麼?」

  「愚兄違令,你便如何?」

  「違令者要斬。

  劉備想,我本來就活不下去了,死在曹操手裡,口眼不閉,被你兄弟殺掉,我心甘情願。

因此,劉備旋轉身來,雙手反剪──「請三弟將愚兄斬了。

  「這……」張飛發獃掉了。

心想,如果把你殺了,那我們大家也都可以散夥了。

我的目的就是要保全你的性命啊!阿戇想想算了,我第一次當軍師,發第一條令箭,就碰到大哥違令,我有啥辦法?如果是別人的話,這下就非窘殺他不可,現在張飛還能自己落場:他把令箭往令架上一插,嘆一口大氣:「唉,軍師只有諸葛亮來做的!」說時,自顧自站起身來往裡面一走了之。

  眾文武又氣又好笑,紛紛退出大帳。

劉備回到寢帳坐定,對張飛講:「三弟,你休得糊塗!愚兄豈能遺棄子民?」

  張飛想,我一點也不糊塗,今天的事情都被你大哥搞僵的,本來連夜趕路,現在只好在此等死!

  就在這時,聽得外面老百姓一片哭喊之聲,劉備連忙命人打聽,何事喧譁?

  小兵回來凜報:「回皇爺,百姓帶來的糧食,吃到今天差不多都吃光了,現在沒有晚飯吃,所以都在哭。

  劉備就將糧隊官毛仁、苟璋叫來,問他們:「軍糧可吃多少天。

」毛、苟回答:「一萬弟兄還可以吃二十多天。

」劉備吩咐:「把軍糧分發給沒有晚飯吃的百姓。

」毛、苟說:「大部分百姓都沒有糧食了,一分發的話,要全部發光,明天我們要沒有吃的了。

」劉備說:「明天沒有吃,到明天再說,今天先要安一安百姓的心。

  張飛一聽,心想,曹操不用殺來,我們已經完了,已經到了斷糧絕草的地步。

  毛、苟奉劉備之命去分發糧食,百姓以為沒有吃只要哭,一哭就會發糧食。

哪知道這是最後一頓了。

  劉備橫下了心,準備與百姓同歸於盡。

正在此時,外面進來一個老頭兒。

因為皇叔一向愛民如子,尤其現在是在間經患難之際,與百姓更是親密無間。

孔明也經常相請一些德高望重的百姓來商量事情,百姓有時也主動向皇爺、軍師提些意見、建議等。

所以,他的營頭裡百姓常出常進,是不加阻攔的。

這位老者到劉備面前:「老漢見皇爺有禮了。

  「老丈,你從哪裡而來?面見劉備有何要事?」

  「皇爺,老漢從霸陵村順來、敝村眾百姓相請皇爺前往一行。

  劉備想,我一路逃過,卻帶累沿途不少百姓跟我-起倒運,因為曹兵一到要濫施殺戮。

我以為,凡是認識我劉備、相信我劉備的,都是我的子民,所以統統帶了一道走。

現在看來不行,首先是糧食已經沒有了,那麼讓我跟這老者去一趟,向百姓作一番解釋。

所以立起身來:「老丈,前面帶路。

──三弟同往。

  「好。

」張飛想,我奉命保護你,你不叫我去,我也要跟牢你的。

  老者前面帶路,出營頭,往西北霸陵村而去、此時,太陽剛下山頭,天上霞光萬道。

走不多遠,前面一片樹林。

劉備跟在這老者後面,低著頭一路向前,一路在想如何向百姓們解釋,所以沒有注意前面的老者。

這老漢年紀雖大,卻步履輕健,一進樹林東繞西彎,轉眼之間竟不見人影。

劉備想,這麼大的一個人,怎麼會不見?便尚聲喊道:「老丈在哪裡?老丈哪裡去了?」『張飛見找不到老者,便對劉備說:「大哥,回去吧c」

  劉備非要找尋不可,一路往林中進去。

老者還是不見,卻看見許多車輛。

每輛車上至少有十石米,都插著一面三角小旗,旗上四個字:「蔣琬獻糧。

」劉備一看,「哈哈!」笑出了聲。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我劉備末幹壞事,所以在急難之中有人助我。

劉備知道,蔣琬,字公琰,乃是當陽縣的縣令,也是我兄長劉表的屬下。

  蔣琬,是三國中一個傑出的人才,將來是諸葛亮的接班人。

雖然他出身官卑職小,但是孔明慧眼識英雄,一眼便看出「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將他破格提拔,連連晉升,委以重任,並一再說:「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資王業者也。

」臨終時,給後主劉禪上表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蔣琬接替諸葛亮當了蜀漢丞相之後,「既無威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於是眾望漸服。

」成為蜀漢後期的一根金梁。

  蔣琬估計劉備從樊城逃到這裡,肯定要斷糧了,於是便把糧米裝上車輛,放在這裡,命人去把皇叔引領到此。

他自己卻已離開當陽。

因為荊襄已為曹操所占,他不願在曹操手下為官,所以掛印而走,趕奔西川,投效劉璋去了。

其實,他料定劉備今後必將入川,故而先到那裡去等他了。

當時,許多有識之士也和蔣琬一樣,紛紛入蜀。

因此,皇叔尚未入川,蜀中已有不少人在盼望他了。

當時,有這樣的童謠:「要吃新米飯,待等使君來。

」這「使君」,便是指的劉備。

所謂「吃新米飯」者,並非川里沒有糧食吃,而是說劉備來了能過好日子了。

  現在劉備看見這許多糧米,回頭對張飛說:「三弟,不妨事了!」

  張飛一看,旁邊還有一席酒。

張飛看見有酒最高興。

「大哥,回去命弟兄前來,把糧、酒拉往營中去吧。

  兩人回到營里,命弟兄把糧食、酒看運了回來。

糧食交給毛、苟,一席酒菜在劉備寢帳里擺好。

  張飛招呼道:「大哥,用酒吧。

  「愚兄吃不下。

  「大哥不用,老張也不吃。

  因為張飛見大哥自從軍師一走,情緒十分低沉。

三將軍想,事情既已到了這個地步,曹兵要來,也阻擋不住;他不來,也請他不到。

你這樣愁眉苦臉有什麼用呢?只有吃飽了肚皮,曹兵追到還可以抵擋廝殺。

  劉備心中明白三弟的意思,但一滴酒都喝不下。

心想,我不吃不要緊,你三弟是大將,吃飽了才能打得動仗。

所以劉備拿起筷子,略為動了一動。

  只要你動一動筷,張飛就算你吃了,於是便放足了張飛有名的「三大」,就是嘴巴大、喉嚨大、肚子大,吃了個杯盤狼藉。

這一桌酒極其豐盛,憑你張飛食倉大,也只吃掉了三分之一。

手下人士來準備收拾掉,張飛說:「慢來!」阿戇立起身來,在寢帳中走來走去,雙手拚命在肚子上不停地揉。

劉備想,你吃到如此地步,總可以停止了。

哪裡知道,張飛把褲帶松一松,然後再緊一緊,重新坐下來再吃。

真吃得下嗎?古代的大將就是這樣,在戰場上殺一日一夜不叫肚子餓。

有得吃時,三頓並一頓,照樣吃,而且還不會撐壞肚子。

張飛心想,趁這時多吃一點,萬一曹兵殺到就沒有工夫吃了。

然而,肚子畢竟是有限的,一席酒吃了半席,實在一點都吃不下去了。

劉備想,幸虧我不想吃,就是要吃的話,看見這副吃相,也被你嚇得不敢吃了。

手下人準備來收拾,張飛還是說:「慢來!」小兵對他看看,心想,今天你能把這桌灑菜全部吃下去,我也服你!現在,你又吃不下了,不收掉放在這裡做啥?這時候,張飛從帳壁上摘下一隻皮囊,有近兩尺深。

皮囊的口子象大號的碗口那麼粗。

張飛叫小兵把口袋張開,他自己象倒泔腳一樣,不管是魚是肉,連湯帶水,統統往皮袋裡倒下去,半桌酒正好滿滿一袋。

張飛把袋口紮緊,旁邊掛好。

有人問:今朝張飛為啥這樣貪吃?不,不是貪吃。

因為眼前情勢緊急,曹操大軍壓境。

現在吃了一頓,下一頓不知啥時候能吃,確實很難預料。

別的不說,單說趙子龍連頭帶尾殺了三天,他的吃從哪裡而來?喏,全靠張飛這一隻皮囊袋。

等一下曹兵一殺到,張飛上馬時,就把這隻皮囊袋挎在肩上,掛在腰間。

他想,上馬之後,不知啥辰光才能下馬。

打到後來,曹將肚子餓得打不動了,我卻可以邊吃邊打,一手發矛,一手伸到皮袋裡抓來吃的。

這叫「左右開弓」!後來趙雲殺了一夜之後,在長板橋頭碰到張飛。

阿贛聽說老趙還要衝進曹營去救嫂嫂、侄兒,就把皮袋拉開,特地留給趙雲一口氣吃了半袋。

張飛自己也吃半袋。

趙雲吃了半袋再殺一天一夜。

張飛吃了半袋,在橋上獨擋曹兵,「哇呀呀」叫一聲,把百萬曹兵嚇退。

沒有這半袋東西,是叫不動的。

所以,這隻皮袋倒是要緊東西,定要交代清楚的。

──一桌酒全部撤空,手下把空碗盞收拾掉。

  張飛對劉備說:「大哥,睡覺吧。

  劉備想,你這個人不上心事的,吃飽了就要睡。

  「愚兄睡不著。

  「大哥不睡,俺也不睡。

  劉備想,你不睡是不行的。

所以就身體一倒,臂肘撐在桌上,拳頭托住太陽穴,算是睡了。

  「大哥,你睡了?」

  劉備不應,假作睡著了。

  「要睡到裡面睡,這裡要著涼的。

  劉備仍舊不響。

張飛想,大哥睡著了,我也睡吧。

但是為了保護大哥,他也睡在寢帳里,叫手下把躺車推到寢帳里。

當時軍隊在行軍作戰中,統帥有行軍床,大將、文官是一輛躺車,小兵就是一條毯子。

張飛坐上躺車,對營帳四周一看,幾盞油盞火光搖曳,帳壁上黑影憧憧,外面秋風瑟瑟,把軍士們的陣陣鼾聲送進帳來,張飛感到滿目瘡痍,死氣沉沉,不覺有些心神不定。

一聲招呼:「來人。

  「是。

  「傳老張將今:今晚睡眠,將不卸甲,馬不取鞍。

  劉備並未睡著,聽到兄弟的話,覺得這條令傳得有道理,在目前情況下,確實應當隨時作好廝殺的準備。

張飛傳過命令後,就躺下去了。

多吃了幾杯酒,一會兒工夫就鼾聲如雷。

劉備抬起頭來,一看,在閃動的火光之下,張飛這副模樣實在有點可怕:面孔墨黑,眼睛半開半閉。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沒有睡著呢:只見嘴巴張並,虎鬚鋪在胸前。

劉備想,好兄弟,我真佩服你!前腳傳令時百倍警惕,後腳馬上能打呼嚕,好福氣!你睡吧,我到外面去散散心。

  玄德一路走出側營,抬頭一看,天空漆黑,心想,幸得是在秋天,幾十天沒有下雨,否則的話,百姓們更加苦不堪言。

營外的地上七橫八豎地倒滿百姓,劉備一路走,一路當心腳下。

心想,讓我來聽聽百姓們有沒有怨言。

側耳聽了一會,只有呼吸之聲,並無談話之人。

劉備心中暗暗叫道:「還好。

」信步走來,忽見前面一點燈光。

因為是暗星夜,別說一盞燈光,即使一點香火也老遠就可以看清。

劉備有意無意地向這燈光方向走去。

走近一看,並非一間瓦房,原來是個墳堂屋。

在古代,築了一座墳墓後,外面造幾間房屋,供守墓人住宿。

正好這個看墳人白天是在這裡的,晚上便住到霸陵村去了,事先點好一盞燈,差不多正好可以點到天亮。

劉備一看,原來是一所墳墓。

穿過墳堂屋,見裡面-座墳墓,墳前一塊墓碑。

皇叔湊近墓碑,一看,上面鑿著幾個字:「劉表景升之墓」劉備一見這幾個字,頓時兩腿發軟,鼻子發酸,眼淚奪眶而出。

劉備的哭是頗有名氣的!現在敗到如此地步,就是不愛哭的人也要流淚了。

頓時,皇叔雙膝跪下,哭叫──聲:「啊,兄──王啊……小弟未知兄王墳墓在此。

倘然事先知曉,定然備了三牲前來祭奠兄王。

自從兄王歸天之後,大公子劉琦病倒江夏。

你的小兒劉琮,只因聽信蔡瑁之言,瞞過小弟,暗自降曹。

小弟未能保住兄王基業,有負兄王重託。

如今小弟帶領新野、樊城兩縣子民,兵敗到此。

兄王在天之靈,萬一賊兵殺到,伏望兄王保全四十萬子民太平無事,就是讓小弟一人千刀萬剮,我死也心甘情願的了!」

  劉備傷心地哭泣而言,淚如雨下。

畢競年紀也不輕了,今年已經四十九歲,年將半百之人,尤其敗了一個月,路上辛苦,心中愁悶,身體本來贏弱,現在過度傷心,一時支持不住,突然眼前一黑,咽喉噎注,昏倒在墓前,人事不省。

如果旁邊有人呼喚,很快就能將他叫醒,現在四周無聲,那就要過相當一段時間才能甦醒過來。

  你暈倒在墳前不醒,營里的張飛倒醒過來丁。

本來張飛喝了酒之後睡得很死,就是你在耳上敲鑼都不大會聽的。

今天他也心事重重,除了擔心曹兵殺到之外,還挂念著劉備這樣伏在桌子上睡著了要著涼的,現在秋寒入骨,不可大意。

一個人窮雖窮,敗雖敗,身體要當心。

所以他突然夢中跳醒,眼睛閉一閉,重新除開來,頭腦還未清醒,嘴裡先在叫了:「大哥,要睡到裡邊去睡,外面要背冷的。

  一聽沒有回音,轉過頭來一看,桌上人也不在了。

張飛以為大約大哥覺得冷,已到內帳去睡了。

於是跳下躺車,「登……」往內帳走去。

推開內帳門,輕輕跨到裡面。

內帳地方不大,一張桌子、一張床。

不管有人無人,天一黑,值帳小兵便把蠟台火在帳內點好。

張飛一看,行軍床的帳子兩邊掛起,床上空無一人。

這一下三將軍著急了,大哥哪裡去了?回出內帳,問小兵,可曾看見我家大哥?弟兄說,只見皇爺出側營去的,不知到哪裡去。

張飛想,我睡著了這麼一會兒,不要大哥去尋死路啊?!倘然大哥有什麼三長兩短,別說老師回來要間我的罪,就是我自己也對不住大哥。

因此,連忙按照小兵所講,跑出側營,在黑暗今高聲喊叫:「大哥!兄──長──!」

  一路喊,一路往樹林跑,只見前面一點燈光。

張飛想,大哥會不會到那裡去了?他心情煩悶,走出去沒有數的。

於是就從躺在地上的百姓們的空隙中穿過,直往燈光方向走去、到那裡一看,原來是三間墳堂屋。

穿過屋子到後面,只見一個墳堆,墳前一塊墓碑。

張飛目光好,借著屋內射來的一線光亮,一下就看清,「劉表景升之墓」。

原來是老大王的墳,那大哥肯定在此。

正想定睛向四下搜尋,劉備在他的腳邊也甦醒了,喉嚨口的氣在回過來:「呢!啞!」

  「喂!」張飛低頭一看,黑楚楚的一段,什麼東西?

  劉備還未完全清醒,嘴裡就在哭了:「兄王……」

  張飛一看,果然是大哥。

要想彎下身子去攙,再一想,慢。

人家都說我大哥善哭,我倒也要仔仔細細來聽他哭一場呢。

所以站在旁邊,一聲不響。

  劉備剛剛醒來,糊裡糊塗,也沒有察覺到兄弟就在身後,從地上爬起來,還在自說自話:「兄王,小弟之言可聽得否?若能保全四十萬子民太平無事,小弟一人千刀萬剮,死亦心甘情願也!」

  張飛暗暗嘆了一口氣,心想,我老師本事這麼大,都保不住四十萬老百姓,你去同死人商量有什麼用?你相信鬼神,我卻不信,今天倒要與你開開玩笑呢。

張飛兩個指頭把鼻子一捏,這樣,聲音可以改變一些,輕輕叫一聲:「賢弟!」

  劉備此時神思恍惚,視聽模糊,分不清聲音的南北東西,以為是墳里的劉表在開口了。

忙問道:「莫非兄王?」

  「正是愚兄。

  「小弟的說話,兄王聽得否?」

  「愚兄聽得清楚。

  「那末,可能保全子民無恙?」

  「這班子民劫數難逃,總要死的。

  「啊呀,這便如何是好?」

  「請賢弟速往東南逃生。

  「唉!我家軍師臨行之時囑咐小弟往東南逃生,如今兄王也是這般指點,如此看來,陰陽一體也。

  張飛見大哥真會相信,心中樂不可支,不由得露了馬腳:「此話乃是軍師講的。

  「阿?」

  「大哥!」

  「啊呀,……」原來是你這匹夫!

  「大哥,我家老師本領如此高強,尚且沒有辦法可想,老大王已經過世,還有何用?快快回營去吧!」說罷,一把將劉備拖起來,轉身走出墳基,一路回營。

回到營帳,張飛把手鬆開。

劉備在椅子上坐定,張飛往躺車上一坐:「大哥,你快睡吧,明天還要趕路呢!」

  劉備哭了一場,覺得頭暈腦脹,渾身疲憊不堪,但是仍舊不想睡覺。

還象剛剛那樣,往桌上一撐,眼睛閉上,假裝睡覺,安安張飛的心。

因為劉備是背對張飛,故而三將軍以為大哥在動腦筋呢。

心想,你不睡,我也跟你不睡。

否則,我眼睛一閉,你又不知要跑到哪裡去了。

張飛坐在躺車上一聲不響。

  此時夜幕更深,聽得外面已打三更。

「呼──」一陣秋風吹進帳米,劉備覺得一凜。

抬頭一看,只見帳外進來二十名家將,個個手提綠紗燈,後面一人龍冠龍服,方面大耳,三縷青須。

劉備一看,呀,是哥哥嘛:你不是已經死了嗎?剛才我還到你墳上哭了一場呢!莫非你沒有死,是訛傳凶訊?劉備要想叫聲兄王,但咽喉堵塞,叫不出聲。

你還未開口,你家老兄倒先說話了:「賢弟,曹兵隨即便到,請賢弟速帶子民往東南逃生,遲則為慮!」說罷,袍袖一抖,二十名家將候然而去;劉表痰嗽一聲,轉身欲走。

劉備想,你怎麼這就走了?至少要將你現在的住址告訴我,我以後好來看你啊!玄德一急之下,競叫出一聲來;「兄王休走也」邊喊,邊伸出右手一把將劉表拖住。

  「哎喲喲,大哥啊,俺是你兄弟,不是兄王!」原來劉備-把抓住了張飛的手。

  「啊喲!」劉備醒過來。

「原來一場夢出。

  「大哥,做了個夢阿?」

  「正是。

  「夢見了什麼?」

  劉備如此這般地講了一遍。

張飛笑笑,說:「大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方才在老大王墳上哭了一場,因此會做這樣的夢,此乃心悸,不足為信的。

」劉備覺得兄弟講得不錯,所以也並不介意。

張飛突然跳起躺車──「哎喲!哎喲!」

  「三弟,何事?」

  「俺要去撒尿了。

  劉備想,你又不是小孩,便說:「你去就是了。

  張飛匆匆出側營。

到隱蔽之處,解尿完畢、正經回來,忽聽順風傳來「瞪!當!」隱隱炮響。

三將軍登高-望,只見西北方火光沖天,刀槍林立,在火光中閃閃爍爍。

張飛如此猛勇之將,此時也有三分緊張。

連忙奔回寢帳一一「大哥,不好了!」

  「三弟怎樣?」

  「賊兵賊將殺來了俄!」

  「阿!」劉備大驚失色,「此話當真麼?」

  「大哥,你來觀看!」

  一把抓住劉備的袍袖,拖著往外就跑對西北方一指:「大哥,你看吶!」到營外面處,鬆開劉備旅著三塔須,劉備只見西北方漆黑-片,翹足觀望:「三弟,賊兵賊將在哪裡?」

  「賊兵賊將麼……」張飛呆了。

聲息全無。

  劉備這下有點光火了,埋怨張飛:「你剛才在墳前開玩笑還則罷了,現在這個事情也好尋開心的!你一聲」賊兵賊將來了」,我被你嚇死了怎麼辦?

  張飛想,這樣看起來-個人只能一輩子老老實實,開了一次玩笑,人家就把你真的也當假的了。

方才你大哥睡著了做夢,我清清醒醒,眼睛都沒有閉過一閉,絕不會是睡眼惺忪,眼花繚亂的。

但是,現在事實上曹兵無影無蹤,我有口難辯,算了!就說:「大哥,那末就算小弟的不是,回營去吧。

  兩人正要回營,突然「瞪!當!」,炮聲比剛才更清晰了。

張飛回頭一看,火光比剛才更亮,分明是曹兵來了。

  「大哥,你就看吧!」

  這時不用你張飛解釋,劉備不是聾子,也聽見炮聲了。

回頭一望:「啊呀……賊兵賊將果真來了:三弟,這,這……這便如何?」

  張飛雖然心中也急,但是知道大哥急不起的,真的急壞了不得了。

故意安慰道:「大哥,你放心便了,賊兵賊將到來,自有小弟在此。

  那末,剛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此處乃是山地,大小山頭很多。

張飛初次發現的曹兵,是他們隊伍的尾巴,前面的大部分人馬已繞到了一座山頭的背後;等他把劉備拉到營外時,那段尾巴也到了山後。

因為全是馬隊,行進速度很快。

隔了一座山,自然炮聲聽不見,火光看不見了。

後來,劉備把張飛埋怨了一通,又過-段時間,曹兵的頭隊己轉到山前,因此炮聲又響,火光又起。

就是這麼回事情,沒有什麼別的奧妙。

  張飛見情況危急,便對劉備講:「現在去叫人已經來不及了!大哥休趕快親自到大帳擊鼓,我來點炮。

  劉備匆匆往營中奔去。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雲做錯了一件事,讓劉備父子痛恨一生

趙雲在劉備落魄之時投奔,從此追隨劉備四處征戰,長板坡救主,荊州截江兩次救了劉禪的性命,在攻取益州與漢中之戰中皆立有大功。如此忠義之將,世所罕見。劉備自認漢中王后大封官臣,和趙雲一起的關羽、張飛皆...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是真的這麼勇猛嗎

趙 雲 生 平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書中描寫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雲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雲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並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

水鏡莊司馬指點 新野縣單福報主

劉備躍馬跳入溪河內約有三丈之遙,蔡瑁一刀劈個空。他險從馬上沖了出來,抬頭見劉備被這匹龍馬,背馱了他從河面上遊了過去。所說一般馬都能游水,帶著一個人是並不奇怪的。  蔡瑁嘆了口氣,無可奈何地退兵迴...

張遼後面的夏侯惇一聽,懂的,諸葛亮操琴

 三將立即點兵出發。一面大纛旗上寫得清楚:「大漢丞相帳前左護衛、二虎將、頭隊正先鋒」,正中斗大一個「張」字。張遼就在大旗之下上馬提刀。在他後面,大旗上寫著:「大漢丞相帳前右護衛、痴虎上將」,中...

走江夏蔡瑁害君 躍檀溪的盧救主

曹操發兵攻打汝南,劉備雖有關、張、趙、三勇將,但畢竟寡不敵眾,在曹操四面圍攻之下,於建安十一年春天,劉備終究在汝南失敗了,傷亡慘重,將一萬有餘的三軍敗得只剩下五百名左右弟兄,敗到了漢江邊。正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