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後面的夏侯惇一聽,懂的,諸葛亮操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將立即點兵出發。

一面大纛旗上寫得清楚:「大漢丞相帳前左護衛、二虎將、頭隊正先鋒」,正中斗大一個「張」字。

張遼就在大旗之下上馬提刀。

在他後面,大旗上寫著:「大漢丞相帳前右護衛、痴虎上將」,中間斗大一個「許」字。

許仲康在馬上手執象鼻九環紫金刀。

許褚馬後的一面大旗上:「大漢丞相帳前八虎上將」,中間「夏侯」二字。

夏侯惇在馬上懷抱黑纓點鋼槍。

十萬軍隊──五萬馬隊,五萬步兵,糧餉、軍械、行裝裝載車輛,炮聲隆隆,旗幡招展,從此地出發,直奔新野。

路上需要兩天時間。

  再說宋忠,剛吃好中飯,聽見炮聲響亮,便問旁邊手下人:「為何有炮聲?」手下打聽明白,回來復道:「有張遼、許褚、夏侯惇帶兵十萬,攻打新野縣。

現在正點兵出發,因此放炮。

」宋忠心想,我也要迴轉襄陽去向蔡、張、劉琮復命了。

便命手下人去辭別丞相。

  曹操命宋忠到寢帳來見。

宋忠見過曹操。

曹丞相問他:「姓甚名誰?」他答道:「小的姓宋名忠。

」曹操搖搖頭,對他說:「宋忠改為宋福。

」宋忠連聲應諾,嘴上答應,實際上並沒有改名。

曹操又問他:「任何官職?」宋忠答道:「我並沒有什麼官爵,蔡瑁是我老師。

」曹操就封他為列侯。

聽起來是個侯爵,其實,只是個小官銜。

對於宋忠來講,已非常滿意了,感到曹操待人不錯。

曹孟德心想,你來獻降書,第一次見我,我給一點甜頭你嘗嘗,讓你回去之後,可以宣傳一下我的為人。

然後,曹操將回文交付宋忠,同時向他說明:「小大王歸降了我曹操,縱有天大的事情,都由老夫擔當,叫他只管放心便了。

  宋忠謝過曹丞相,辭別而去。

  宋忠一走之後,曹操便傳令:六十五萬人馬起營拔寨,向新野緩緩進發,接應張遼。

哪裡知道,未等你到新野,在半途之上,三將已經敗了回來,十萬兵馬一個都不剩,僅餘三將兩騎,許褚連戰馬都被燒死了。

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宋忠帶領手下人,推了空車一路回去。

路過樊城城外,推車的小兵在前,宋忠在後,坐在馬上,一身列侯冠戴,搖頭晃腦,得意洋洋。

  上回書中早已交代,周倉守在茅草叢中等著你回來。

周倉想,我要把你偷回去了。

他去年曾在這裡偷過劉封,因此頗有經驗。

等到推車的手下過去,宋忠剛剛到面前,周倉從茅草中竄了出來,象貓捉老鼠一樣,不等宋忠開口,便用一條左手在他嘴上一捂,右手攔腰一掰,前面的手下只聽得「嗖」地一聲,回頭一看,馬背上不見了宋忠。

手下人找了半天沒有找到,大家非常驚惶,以為是被野獸吃掉了。

只得帶了馬匹,推了車子,回歸襄陽。

  此時,周倉已經捉了宋忠直奔新野而去。

到新野城內衙門口,站定身子,放下宋忠,命令手下將其捆綁。

宋忠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感到一陣風似的,不知把自己吹到了什麼地方,定神一看,原來已經被抓到了新野城內。

周倉命人將他看守,然後進內稟報。

  這時,大堂之上正中坐著孔明。

他的右首坐著劉皇叔,左側坐著關將軍。

文武兩旁站立。

劉表的死訊此間已經傳到,並且得知蔡氏廢長立幼,劉琮即位。

因此,劉皇叔預備叫孔明發兵襄陽,興師問罪,其他文武也都有此意。

唯有孔明卻搖頭說:「主公,荊襄非是劉家天下,何勞你去問罪?」

  劉備聽孔明說荊襄不姓劉,感到奇怪。

因此,反問道:「難道荊襄姓曹不成?」

  不姓劉,定姓曹,這是明擺著的。

劉備言語之中帶有三分諷刺孔明之意。

軍師微微冷笑一聲:「主公之言然也。

荊襄姓曹已久了。

  劉備一聽,心想,我是諷刺你,你居然說荊襄果真是姓曹!我不相信。

便問道:「軍師,此話怎講?」

  孔明把手搖搖,不作正面回答,說:「主公如若不信,消息隨後即到。

  正在這時,周倉奔了進來,對孔明把手一拱:「軍師,小人拿到姦細,現在衙門之外。

請軍師定奪。

  孔明聞言,立即對周倉下令道:「與我斬了!」

  周倉:「遵命!」說罷,轉過身來往外便跑。

劉備在旁一聽,連忙叫住:「且慢!」

  周倉站定身子。

劉備回過頭來,對孔明說:「軍師,周倉有勇無謀,豈能憑他一句說話,就將被擒之人斬首?應當帶至堂上問這麼一問才是。

  因為劉備考慮到周倉面貌生得古怪,非但是面孔黑,而且鬍鬚象田螺似地結在兩頰,所以有些人第一次看見他都要發笑,對他指指點點,以為周倉是個「戇大」。

由於這種情況,劉備想,不要把好人當作姦細,一把抓到衙門來。

因此,要軍師將此人帶到裡面來盤問一番。

  孔明回答道:「周倉雖是『戇大』,但我與你並不戇。

若把姦細帶上堂來,你主公必然要生氣。

我看還是殺了拉倒。

  劉備不信,命周倉將此人帶上堂來。

周倉便到外面,將宋忠抓了進來。

  宋忠見到劉備,高聲喊道:「二主公救命!二主公救命!」一邊喊,一邊進來,到劉備面前雙膝跪下。

  皇叔聽他叫自己二主公,分明是兄長劉表的部下。

對諸葛亮看看,是不是冤枉了好人?

  諸葛亮把羽扇一指──「請主公觀看,此人背上何物!」

  劉備一看,此人背個黃布包裹。

立即命手下將包裹打開。

手下打開包裹,取出曹操的回文,呈給劉備。

劉皇叔看完,方始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

荊襄果真姓曹,不是姓劉了。

皇叔心中非常氣憤,將回文揉作一團,往地上一丟。

  宋忠一看:啊呀,完了!我家老師蔡瑁叫我把降曹之事瞞蔽劉備。

現在既已被他看清,不知將會把我怎樣?因而嚇得渾身發抖。

  這時,皇叔對孔明說:「軍師,果然如你所料!劉琮宛洛道降曹。

荊襄果真姓曹了。

你看將他如何發落?」

  旁邊雲長也聽得明白,立即答道:「大哥,我看將他殺了。

  趙雲亦同意將他斬首。

堂上文武眾口一詞,都勸劉備殺了宋忠。

  張飛跨上一步,手搭劍柄,對劉備說:「大哥,可要我來動手?」

  跪在地上的宋忠一聽,知道性命危險,連連對劉備叩頭,懇求道:「二主公饒命!二主公饒命!」

  劉備想,殺了你也無濟於事。

主要責任在蔡瑁、張允身上。

我現在把你放回去,還可以讓你代我劉備去傳個信。

皇叔指著地上的宋忠說道:「爾且聽了:本當將爾斬首,如今看在我家兄王份上,饒爾一命。

不過,你迴轉襄陽,傳言與蔡、張二賊,命他們從今往後,與曹操老賊斷絕往來。

如若不然,劉備命軍師帶兵殺至襄陽,捉拿他二人問罪。

爾可聽得否?」

  宋忠一聽,今朝全靠你劉備開恩,才能撿到這條性命。

因此,連連點頭:「小的明白,一準照辦!」

  劉備:「與我鬆綁!」

  手下替宋忠解去繩索。

宋忠想,你劉備不殺我,我倒要補報你一下:「多謝皇叔不斬之恩!人非草木,小的一定要補報皇叔!」

  劉備想,你不要多羅蘇了,袍袖一甩。

  劉備:「休得多言,還不與我滾了下去!」

  宋忠:「不,小的一定要補報!我在曹營之中得到一個重要的軍情。

  劉備聽說有重要軍情,倒要問個明白:「有何重要軍情?」

  宋忠:「曹操老賊命張遼、許褚、夏侯惇帶兵十萬,攻打新野縣。

現在,已經出兵。

請皇叔早作準備!小的走了。

」說罷,拾起地上的紙團,起身就跑,趕到襄陽時,蔡、張二人正在著急。

因為同他一起去的手下先回來稟報,說在樊城城外,宋忠突然失蹤,恐怕是被野獸吃了,但又沒有見到一點血跡。

  蔡、張二人問他們:「宋忠獻上降書,曹操究竟收容否?」

  手下人回答道:「我們在帳外,不知道。

因為回文在宋忠身上。

  正在這時,宋忠趕了回來。

他把被周倉捉到新野之事從頭至尾講了一遍。

蔡瑁心想,曹操究竟收納我們沒有?宋忠忙將回文交蔡、張二人觀看。

兩個小奸一看,曹操已經准降,便將宋忠傳達的劉備之言丟在腦後,認為降了曹操已有泰山之靠,何懼你劉備。

因此,兩個小奸一心一意投靠曹操。

此事暫且不提。

  再說新野劉備,等宋忠一走,便問孔明:「軍師,你看宋忠之言當真否?」

  諸葛亮:「主公不斬於他,他這說話諒來不會虛假。

我派去的探馬,隨後就有消息報來。

  正在這時,外面探馬飛奔到衙門,丟鞭下馬,探子直奔大堂,到孔明虎案之前:「報稟軍師!」

  諸葛亮:「何事報來?」

  探兵:「小卒探聽到曹操派二虎將張遼為頭隊正先鋒,痴虎將許褚、八虎將夏侯惇隨同,領兵十萬,殺奔新野而來。

請軍師定奪!」

  諸葛亮:「退下!」

  探兵:「是!」

  探子退出。

皇叔在旁一聽,軍師之情,果然不錯!我這裡自從火燒博望坡之後,雖然收到降兵一萬左右,可是張遼帶兵十萬,我軍依然寡不敵眾。

故而急忙問孔明:「軍師,張遼十萬曹兵殺來,如此奈何?」

  孔明低著頭,一言不發。

旁邊張飛倒開口了:「大哥,張遼十萬人馬前來新野,我看還是再燒它一把火吧!」

  劉備想,你拜了孔明為師,自以為用兵如神,橫也一把火,豎也一把火的。

現在,你的先生都沒有開口,你就不必多言了。

  哪知孔明回答說:「依亮著來,也只有再用一把火了。

  劉備想,你是不是在和你學生的調?張飛的調是和不得的!不信你問他如何燒法,恐怕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劉備:「軍師,此話當真?」

  孔明說:「我在借兵之前就有打算,倘然曹兵再來,我就再燒。

」意思是:這並不是和張飛的調。

我原來預計,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吃了一次虧,可能要慎重考慮,另作安排了,我們就可以保住六個月的太平,即今年四月至十月,這半年之中曹兵不會再來進犯。

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免一次大的敗仗。

不料,曹操七月就兵下江南,屯紮宛洛道。

那時,我就作了拒敵的準備。

現在他得了荊襄之後,我倒以為他會改變戰略的,因為他見我們已成孤軍,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他就會暫時放棄對我們的進攻,而把目標轉向江東,屯兵赤壁。

如果是這樣,我就可以聯合東吳,共拒曹兵了。

想不到曹操鍥而不捨,窮追猛打,非要先置我們於死地,然後再打江東不可。

因此,我不得不再用一次火攻!但是,孔明想,我這麼一番打算,一時之間與你主公也講不清楚。

所以,只是簡單地回答了一句。

  劉備一聽,孔明果真要再用一次火攻。

心想,上次是在博望坡燒的,此番如果依然放在那樣的山套之中,別說張遼不會上當,即使他中計,夏侯惇上次燒過,無論如何也會提醒於他的。

所以,問道:「那末,軍師,此番火攻布置在哪裡?」

  諸葛亮:「就在此新野城內。

  劉備:「啊?!」

  劉備一聽,對大堂四周一看,想到諸葛亮的火攻極是厲害,我在博望坡親眼見過。

若是在此新野用火,不問可知,定然全城化為一片灰燼!皇叔要想勸阻孔明,但是轉念一想,我若有十萬、八萬軍隊交付於他,那末,我是可以提出異議的。

現在總共只有一萬人馬,孔明能夠拒敵,已經是極不容易的事了,我還能夠多講些什麼呢?然而,有一樁大事,倒不可不問清楚。

便問道:「軍師,城內的子民便怎樣?」

  言下之意,城裡有二十萬百姓,難道叫他們與十萬曹兵同歸於盡嗎?孔明完全理解你主人的意思。

心想,你儘管放心!我早有打算。

因此,回答說:「主公,多謝元直取得樊城一座。

亮意欲將新野子民移居樊城,兩縣合為一縣。

  皇叔想,兩份人家合為一家尚且不舒服呢,何況兩縣並成一縣?然而,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良策。

因此,劉備長嘆一聲:「唉!一切聽便軍師就是了!」

  孔明叫眾文武稍等片刻,自己起身轉入內堂。

拿了錦囊回到外面,中間坐定,錦囊往案角上一放。

  張飛看到錦囊,知道先生又要發令了。

三將軍想,上次火燒博望坡,因為我闖了轅門,所以給我一支末令,錦囊都沒有。

此番不但轅門不闖,而且已與軍師結為師生,這條頭令肯定是我的了。

現在見先生拔令在手,張飛昂起了頭,等接頭令。

但只聽孔明開口。

  諸葛亮:「公侯聽令!」

  張飛一聽,又是孫乾接頭令。

他不覺微微一笑,感到孔明用兵總是老一套。

別人發令,總是先派武將,後差文官,好的接頭令,蹩腳的放在最後。

我家老師恰恰相反,接他頭令的倒是平常的文人,接他的末令,倒等於是頭令。

如此看來,今後可以列張表掛在堂上,這樣就不需要發令了,只要按照表上順序,自動排隊取令便了。

他哪裡知道,孔明的用兵,表面看來似乎雷同,實則內中變化萬千。

現在孫乾聽到軍師呼喚,從旁閃出──他不象第一次那麼緊張了,相反感到孔明發的令箭確實奧妙無窮!所以,把手一拱,回答說:「軍師,下官在!」

  諸葛亮:「亮付爾將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一千……」

  孫乾一聽,上次發令時,劉備全部家當不滿一千兵,如今一支令箭就給一千。

其實,孔明的用兵,對於人數的多少倒在於其次的。

他善於量體裁衣、看菜吃飯的。

現在既然有了一萬人馬,那末,頭令就給你一千。

只聽孔明繼續講道:「在新野城內鳴鑼傳令,曉喻眾子民:敵軍即將殺到,皇叔欲將爾等遷往樊城。

若有至親好友者,也可不去樊城,而自去投親靠友。

總之,必須立即撤離新野,不得延緩、逗留。

」孫乾接令,拿了錦囊,看過之後,帶領一千兵了,到四城關敲鑼傳令。

我說書的時候,把每條令箭的具體任務都交代清楚,實際上孔明的發令是連續緊湊,一點不羅蘇的。

  軍師再拔將令在手,拿起一封錦囊:「顯和聽令!」

  張飛想,不出我所料,頭令孫乾,二令簡雍。

三將軍對兩位糜大夫看看,你們準備接第三令吧!簡雍走到孔明虎案前,把手一拱:「軍師,下官簡雍在!」

  諸葛亮:「將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五百,到樊城之中,安排新野遷去之子民的住宅。

同時,勸說樊城百姓,好好收留他們。

  簡雍:「下官遵命!」

  簡雍接令,拿了錦囊,帶兵五百,到樊城城內,按現在的說法,去做群眾的思想工作。

說明都是皇叔的百姓,要是軍師叫你們遷往新野,他們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這樣一來,事情要好辦得多!新野的百姓,除少數去投親之外,絕大多數都搬到了樊城。

  孔明再拔將令,又取錦囊:「二位糜大夫聽令!」

  張飛揚聲大笑,全部被我估計到!因此三將軍一點也不心急了,只等接末令。

因為他想,我是最好的大將,應該壓台。

  兩位糜先生到孔明虎案前,把手一拱:「軍師,下官等在!」

  諸葛亮:「二位糜大夫,亮付你們將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五百,保護二位主母、一位小主遷往樊城衙門之中。

不得有誤!」

  因為糜竺、糜芳是糜夫人的哥哥,這條將令交與他們,最為適宜。

兩位糜先生接過令箭,拿了錦囊,按軍師命令而行。

  孔明再拔將令在手:「毛、苟、劉、龔四將聽令!」

  毛仁、苟璋、劉辟、龔都四將從旁閃出。

毛對苟看看,軍師器重我們,接令總在關、張、趙雲之前。

因此,四將得意洋洋,走到軍師虎案之前,把手一拱:「軍師,咱們在!」

  諸葛亮:「亮付爾等將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四千……」

  毛、苟聽說帶四千兵,更覺得威風非常,此地任何一位大將都從未帶過這麼許多人馬。

  諸葛亮:「到本軍師公館之中,取十部車輛,十隻黑色鐵箱,按錦囊上所示,在城內埋伏,到明日傍晚完工。

不得有誤!」

  前書中早已說過,孔明出山時,用四十輛車子,裝了四十隻箱子來。

火燒博望,用去十隻箱子。

此番燒新野又要十箱。

這批箱子內是不是同上次一樣,又是地雷火炮呢?不是。

雖則同樣是火攻,但每次的燒法不同,因為地點不同,須要因地制宜。

上次是在山套之中,地面開闊,敵軍全部暴露在外,故而要用地雷、火炮這種殺傷面大、射程遠的火器,方可奏效。

此番是在城裡,建築物很多,如果仍用地雷火炮,非但效力不大,而且造成浪費。

劉備現在很窮,孔明自己帶來的本錢也有限,需要精打細算,物盡其用。

那末,這十箱是什麼東西呢?乃是一隻只皮蛋般大的火藥包與一節節粗毛竹筒,竹筒裡面塞滿火藥、火卷,埋在地下,藥線拖在上面,爆炸起來,作用類似地雷,而殺傷力略差一些,但造價比地雷低廉。

此物名為竹節磷花。

諸葛亮是用火的祖宗,這種東西都是他發明的。

那末,起火在什麼地方呢?就在城內的所有房屋之中。

當然,不可能每間房內都有埋伏,畢竟只有十箱東西,只能抓住重點,然後讓火自己蔓延。

所以,孔明在錦囊中交代明白,要把十箱東西布置在房屋密集和交通要道等處。

具體如何埋伏,我也無法—一敘述,只以一處為例,在四岔路口,有一所較大的房廊,街道很狹,此屋一起火,影響的面很大。

首先,在房屋的柱子、橫樑.椽子等處給上桐油,再在瓦楞里撒上火藥籽,起火後,火藥籽會向四面八方爆射開去。

關鍵的地方是在廚房。

當時還沒有煤爐,用的都是灶頭。

將兩個火藥包安放在灶膛里的柴灰之中,藥線頭露在外面,一旦曹兵舉火燒飯,就會點燃導火索。

火藥包一爆炸,裡面會迸射出一百多枚繡花針般大小的火箭,射到哪裡,哪裡起火。

水缸邊上的石灰之中,也放上兩隻火藥包,挨到火箭,立即爆炸,再射出火箭。

這樣,一間廚房很快就四面都燒旺了。

竹節磷花埋設在客廳底下,藥線穿在打通了節的細竹筒內,一直通到廚房裡,廚房一起火,藥線就著了,飛快地向外燃燒,曹兵還來不及逃出房屋,竹節磷花就爆炸了。

四將奉命而去,毛、苟往東、西門,劉、龔去南、北門。

孔明再拔將令,取錦囊在手:「子龍將軍聽令!」

  趙雲從旁閃出,到孔明虎案前,把手一拱:「末將趙雲在!」

  諸葛亮:「將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一千。

按錦囊上所示,五百布置在東門外大道之上。

子龍本人帶領五百人馬埋伏在東門外小路之上。

直至後日,天色微明。

曹軍三萬殘兵、三員敗將敗走小路,子龍殺出,但放者有功,擒者有罪。

然而,在明日傍晚時分,另有一些小事,按錦囊而辦。

錦囊上寫得明白,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趙雲接過令箭、錦囊,照計而行。

  孔明又拔令箭在手,對坐在左側的關將軍看了看:「君侯聽令!」

  關羽:「關某在!」

  諸葛亮:「將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三千,準備千斤樁、千斤索、水閘、沙袋等,在離新野東門十里之外,有一條水流,名為白河,將軍在上流築壩斷流。

待等後日黎明時分,曹軍三萬殘兵、三員敗將敗至白河,下河飲水,將軍按錦囊上決壩用水。

亮料三萬兵卒可以全軍覆沒,而三員曹將必然逃遁。

」關羽一聽,你每次發我的令,總是交代得特別仔細。

曉得我對你不服,因此故意在我面前炫耀本領。

但是,任憑你說得多麼詳盡,我關某依然不信。

你說,兵要死完,將要逃光?我想,三員曹將即使要逃,我也至少要生擒他一個。

到那時,讓你孔明曉得自己並沒有料准。

其實,諸葛亮說要逃光,你就一個也抓不住的。

但是,早已說過,關雲長對孔明的不服是放在心裡的,場面上絕不違抗軍師將令。

二將軍接過令箭、錦囊,帶了關平、周倉、五百校刀手二十名關西漢及三千人馬,立即動身,照錦囊而辦。

  孔明又拔令在手。

只見張飛上前說:「老張在也!」

  孔明對他看看:我又沒有叫你張飛,你怎麼跑了出來?三將軍對老師笑笑,我等到了現在,大堂上就剩我一個了,這條令箭不問可知是我的了。

孔明想,我這條令箭恰恰不是給你張飛的。

雖則你家大哥兵微將寡,但是我兩次用兵,對你這樣一員勇猛的大將還可以省去不用。

目的是使你張飛進一步信服於我。

現在,既然你已經跨了出來,那末,就給你一支令箭,免得你下不了台,就說:「翼德將軍,本軍師付爾將令一支……」

  張飛:「錦囊沒得?」

  孔明點點頭。

心想,你這支令箭本來是多餘的,錦囊早已發完。

就說:「帶兵一千,埋伏在離白河三里之遙的北嶺渡口,待到後日正午時分,張遼、許褚、夏侯惇三員曹將敗走北嶺渡口,將軍帶兵殺出。

本軍師料定,三將仍要逃遁,但將軍略有微功。

  張飛:「老師,老張聽不明白,弄不清楚!」

  三將軍想,三員曹將逃走,我哪裡還有什麼功?不管是微功還是大功,都無從談起了嘛!其實,你到了那時就會明白,原來是這麼一點功勞──現在張飛接令而去。

  孔明羽扇一執,一手撩須,閉目養神。

旁側劉備聽軍師發完將令,感到他確實很辛苦。

雖然孔明發令時並沒有我交代得那麼詳細。

  然而,皇叔想到上次博望坡的火攻,知道這些錦囊中肯定奧妙無窮。

因此,劉備對諸葛亮把手拱拱,說道:「軍師辛苦了。

  諸葛亮:「理所當然。

」孔明想,身為軍師,用兵發令是本份職責,談不上什麼辛苦的。

轉而孔明自言自語地嘆道:「惜乎啊惜乎!」

  劉備一聽,前番發完令箭,也說「惜乎」,今日又是如此。

  劉備:「軍師,惜乎什麼?」

  諸葛亮:「缺少上將一員。

  劉備想,你怎麼老是這樣?前番缺一員大將,此番少一員上將。

不知這員大將有何重要差遣?便問:「請問軍師,還要一員上將何用啊?」

  諸葛亮:「攻打頭陣。

  劉備想,打頭陣,一定要有相當的武藝。

現在沒有這樣的大將,我看就免了吧,反正你用兵好,可以另想別法。

說道:「軍師,以備看來,沒有上將,頭陣就不必打了。

  孔明心中暗道,這個頭陣不可不打。

不打,新野就燒不成!

  諸葛亮:「主公,這個頭陣非打不可。

以亮之見,只得主公親自前往了。

  劉備:「怎麼,命劉備攻打頭陣?!」

  諸葛亮:「正是。

  皇叔想,只要你孔明在我身邊,我任何事情都能應允。

回答說:「軍師,若要劉備攻打頭陣,須得軍師一同前往。

」  孔明明白主公的意思。

他以為是象博望坡一樣,我們在山上飲酒觀火。

然而,此番完全不同。

我的用兵,聽來一樣,其實變化萬千。

這次別說你主人要打頭陣,包括我諸葛亮也要出馬。

現在,只要你答應。

到那時,我自有辦法。

說道:「亮自然與主公一起前往。

  劉備:「如此麼,劉備願當此任。

  孔明隨即拔令在手:「公子劉封聽令!」

  劉備一聽,喔!還有我的養子劉封呢!公子爺心想,軍師大概又是叫我擺酒、點炮。

走上前來:「軍師,劉封在!」

  諸葛亮:「將令一支……」邊說邊將羽扇一放,從左邊抽口中取出一封錦囊。

繼續說道:「付爾錦囊一封,帶領五百執旗兵,在離鵲尾山三里的樹林之中埋伏。

不得有誤!」公子爺接過令箭、錦囊便走。

  孔明見劉皇叔站起身來,準備要走,便說:「亮料敵軍明日方能到達。

亮與主公二人,在此新野多留一宵,明日再走不遲。

  劉備與孔明就在新野衙門內暢飲一夜。

到天亮,君臣出衙門,劉備上馬,孔明登車。

皇叔一看,城中人影全無,鴉雀無聲。

心想,自從我到新野後,市面逐漸興旺,但是今日,孔明為了拒敵,要縱火焚燒,全城肯定夷為一片廢墟。

想到此時,皇叔不覺潛然淚下,說道:「軍師,劉備不知何日才能再到此新野了!」

  諸葛亮:「主公的心德,亮明白。

然而為破曹兵十萬,也是出於無奈。

主公不必傷悲。

  劉備用袍袖擦擦眼淚,長嘆一聲,與孔明車馬並行,出新野縣,東行五里,到鵲尾山下。

山上早已架好篷帳一座,設下酒肴一席。

君臣下得車馬,步行登山。

小兵把車馬帶上山去。

二人到篷帳之中,分上下坐定。

小兵執壺敬酒。

這時,太陽已升得很高,天氣十分炎熱。

劉備覺得此時在這山上喝一杯酒,倒也是樁賞心樂事。

心想,上次在博望坡山上我也想喝酒,杯子剛剛拿到手中,夏侯惇殺到,嚇得我一口都未喝。

今天我要喝一個痛快!哪裡知道,你今天仍舊吃不成的,而且這驚嚇比上次還要大得多。

現在,皇叔端起酒杯,剛剛要想喝,忽然聽得隱隱傳來:「噔!當!」

  劉備一驚:「啊?!」

  炮聲!聽到炮聲,劉備酒杯一放,撩著三綹清須,向炮聲方向望去。

只見前面刀槍如林,旗幡招展,人流似潮,一望無際,十萬曹軍正向此處殺來。

劉備本來想得很好,只要孔明在旁,天塌下來也不妨。

但現在看到這種情形,把原來的想法全部忘光。

頓時回過頭來,對著孔明情不自禁地失聲喊叫:「啊呀,軍師,曹兵殺來了!」

  這時的孔明,也把酒杯一放,羽扇一執,慢條斯理地問道:「主公,曹兵在哪裡?」

  劉備向前一指,說:「軍師,你看呀!」

  其實,孔明不看就知道曹兵要來的,而且料定張遼會早到半天,太陽當頂時就能到此。

但城裡的火攻埋伏要到傍晚才能布置完畢。

孔明想,我又不能叫張遼慢一點來,所以要把你主公放在鵲尾山上,擋住十萬曹兵。

讓文遠在此鵲尾山下數沖數退。

這樣,就能拖住他半天時間。

現在,諸葛亮有意裝作剛剛發覺曹兵到來,對前面望了望,微微一笑:「主公,曹兵來得正好。

  劉備:「好在哪裡?」

  諸葛亮:「主公下山,攻打頭陣哪!」

  劉備:「啊呀,軍師,劉備無能!」

  諸葛亮:「主公無能,緣何昨日應允?」

  劉備:「因有軍師保護。

  孔明笑笑,說道:「亮在此呀!」

  言下之意,我在你旁邊,這就是保護,不見得把你抱在手裡呀。

劉備想,你太定心了!我急得如此,你還與我尋得了這個開心!

  劉備:「那末,軍師,你的火攻在新野縣內嗎?」

  諸葛亮:「正是。

  劉備:「此處一無埋伏?」

  諸葛亮:「然也。

  劉備:「既然如此。

備與先生應在新野之後,張遼欲要捉拿劉備,定要進城。

這便中了先生之計。

現在,你我在此新野之前,倘然張遼衝上山來,將我等生擒活捉,他如何再會去往新野,中你火攻埋伏?軍師豈非差矣?」

  諸葛亮:「主公,你乃是攻打頭陣,難道忘懷了?」

  劉備一想,啊呀!是我自己答應打頭陣的呀。

打頭陣就要在最前面。

若在新野城後,就變成打末陣了。

  劉備:「啊呀,軍師,果真要叫劉備攻打頭陣麼?」

  諸葛亮:「哪有戲言!」

  劉備:「啊呀……劉備萬萬不能!」說完,站起身來,對孔明一躬到底。

說道:「劉備要走了!」

  孔明想,事情才剛剛開頭,豈能放你走?但現在又不能把真情與你說穿。

所以諸葛亮三個手指抓住劉備的龍袍袖,用力一拉:「主公請坐了!亮敬主公三杯。

  劉備被他一拉,一屁股坐到原位子上。

心想,別說三杯,我一滴酒都吃不下。

因此,雙手亂搖:「啊呀,軍師,劉備滴酒難進!」

  孔明想,你不喝,我喝,只要你不走。

諸葛亮自斟自酌,一邊還自有自語:「啊哈,好酒啊好酒!」

  劉備眼睜睜望著殺來的曹兵。

心想,張遼怎麼會直奔此地而來?哪裡知道,這十萬曹兵是孔明故意引來的。

  再說前面的張遼,現在已離鵲尾山五里左右,帶領十萬人馬,浩浩蕩蕩直奔新野而來。

這十萬兵中,有九十六個上次火燒博望坡時剩下的小兵在內。

這倒並非是我說書人有意安排。

因為這九十六個人已不能自成隊伍,便編制在其他營內。

這次張遼點兵,這一營兵恰巧也在其中。

那九十六個小兵,現在倒是十萬兵中的熱門人物。

他們是被燒過一次的,都想請他們介紹些情況和經驗。

他們倒也毫不保守,一路上與大家談談說說:「我的哥,上次博望坡那一仗,你在那兒?」

  兵乙:「是啊。

  兵甲:「諸葛亮的火攻厲害吧?」

  兵乙:「當然厲害!要不然,怎麼會燒剩我們九十六個呢?」

  這傢伙有意要說得厲害些,表示我們九十六個人能夠不燒死,是祖上陰功積德,自己命大,而且比較靈活,不容易的!所謂是烈火中煉出來的真金。

  兵甲:「那我倒要問你,起火之前,諸葛亮有什麼暗號嗎?」

  兵乙:「有啊。

起初看到諸葛亮在山上操琴,後來就燒起來了。

  兵甲:「喔!這麼說起來,操琴就是起火的暗號?」

  兵乙:「對。

  兵甲:「還有什麼暗號沒有?」

  兵乙:「還有。

聽得山上一聲炮響,火就起來了。

  兵甲:「那末,放炮也是起火的信號?」

  兵乙:「不錯。

  兵甲:「弟兄們,聽到了沒有,看到諸葛亮操琴,咱們就得趕快跑啊!」

  兵乙:「聽到放炮聲更要跑得快!」

  好極了!他們雖然是無意的閒聊,實際上起了惑亂軍心的作用。

就這樣,這九十六隻「火老鸌」散布的空氣,一傳十,十傳百,十萬曹兵很快就都知道:看到操琴,聽得炮聲,馬上就逃。

這種情況的變化,張遼還如在夢中。

張文遠後面是夏侯惇,本來第二個是許褚,因為獨眼龍對許仲康說,孔明的火攻實是厲害,你有點呆頭呆腦,只有跟著我,才能不吃虧。

許褚說,博望坡的火攻我沒有看見,但是呂布火燒濮陽,我和丞相一起碰到過的。

一隻眼笑笑說,濮陽的火攻只能算起碼貨(火),諸葛亮的火才是真傢伙(火)!許褚被他講得寒毛凜凜。

因此,就請他走在中間,自己跟在最後。

其實,你跟在這一隻眼的後面,苦頭反而吃得更多。

現在,夏侯惇對前面的張遼看看,陰陽怪氣地說:「文遠,文遠!」

  張遼:「元讓,何事?」

  夏侯惇:「當心諸葛亮的『老掉』!(指火攻)」

  張遼:「放屁!」

  夏侯惇:「嘿嘿!」

  張遼在馬上一聲吩咐:「來,傳嚮導!」

  嚮導官到張遼馬前:「先行將,嚮導在!」

  張遼:「離新野還有多少路程?」

  嚮導抬頭一望:「回先行將,離新野還有八、九里路。

  也就是說,離開鵲尾坡只有三、四里了。

張遼叫嚮導官退下,命探子往前邊打探。

兩個步探趕到大隊前面,匆匆往鵲尾坡而去。

走了不到三里,見前面樹木茂盛,林中似有動靜。

因此,站定腳步,仔細觀察。

  樹林中公子爺劉封帶了五百執旗兵等候在那裡。

見前面來了兩個探子,劉封在馬上把槍一抖,暗示執旗兵照軍師吩咐而辦。

五百小兵中,二百五拿藍旗,二百五執紅旗,立在兩邊。

現在拿藍旗的向紅旗那邊跑過去,執紅旗的向藍旗方向衝過來。

象鍋子裡炒豆似的,炒了炒。

頓時一片混雜。

棋幡招展,人聲喧譁。

  兩個探子一看:「我的哥,你看,前邊樹林之中有埋伏!」

  兩人見樹林中旗很多,軍隊無數。

一共只有五百面旗,怎說軍隊無數呢?因為察探敵人的兵力是不可能一個一個人點的。

那時採取的方法是:晚上看火把,白天數旗幟。

五個小兵用一個火把,五個火把就是一小隊兵──二十五個;白天一面旗幟是一隊兵,多少旗幟就是多少隊兵。

現在望過去數不清的旗幟,估計至少有四、五百隊兵,大約有一萬人數以上。

他們哪裡知道,孔明叫每個小兵都打一面旗幟。

探子連忙旋轉身來,回去稟報,來到張遼馬前:「報稟先行將!」

  張文遠扣住馬匹,單手執刀:「何事報來?」

  探兵「小的奉命打探,離此三里之遙的樹林之中,有劉備的人馬埋伏,約有一萬有餘。

請先行將定奪!」

  張遼聽完,離新野七、八里路已有埋伏,我倒要親自上前看它一看。

  張遼:「既然如此,與我馬前帶路。

  探兵:「是。

  探子在前引領,張遼點馬相隨,大隊緩緩跟上。

  文遠走了三里左右,扣住馬匹,對前面望了望,問探子:「埋伏的人馬在哪裡?」

  探子仔細一看,前面樹林到了,方才裡面旗幡招展,人聲喧譁,現在寂靜無聲,毫無動靜。

奇怪!人到哪裡去了?兩個探子你對我看,我對你望。

心想,探事不清,報事不明,是要殺頭的。

因此,只好搪塞幾句,且度眼前。

  探兵:「先行將,埋伏的人馬還在前面,還在前面。

  張遼聽說還在前面,命探子繼續帶路。

又走了半里路左右,張遼再次問道:「埋伏的人馬在哪裡?」

  兩個探子一看,仍舊沒有什麼動靜。

便說:「還在前面,還在前面。

  又跑了一里左右,依然不見人影。

張遼有些光火了!他扣住馬匹,厲聲問道:「埋伏的人馬究竟在哪裡?!」

  兩個探子瞠目結舌。

心裡曉得,鬼話不能再說下去了。

只得哭喪著臉跪在張遼馬前:「回稟先行將,料想他們等不及,跑了。

  文遠想,一派胡言!你以為是上館子吃飯,等不及就不吃了?!張遼火冒三丈,橫過銀背刀,準備把這兩個傢伙斬了。

  探兵:「先行將饒命!先行將饒命!」

  嘴裡叫饒命,身子跪在那裡一動也不敢動。

幸虧是張遼,若是夏侯惇的話,早已槍挑鑽打,結果他們性命了。

張遼把刀收住:「且慢!」

  文遠想,諸葛亮用兵刁猾,他希望我未曾交戰,先殺掉兩個自己的探子。

他也覺得痛快。

我偏偏不殺!因此,架好銀刀,對地上兩個探子訓斥道:「本先行本當將爾等斬首。

如今念在初犯,饒恕爾等。

命爾等再往前面打探,倘然再探得不清,報得不明,那就莫怪本先行將無情了!」

  探兵:「是!多謝先行將不斬之恩!」──「他媽的,諸葛亮這傢伙真是可惡!」

  兩個人一面嘀咕,一面從地上爬起來,急匆匆再往前邊去打探。

再到鵲尾坡下。

  探甲:「我的哥,你看前面一座山。

  探乙:」哎。

叫什麼山?」

  探甲:「叫鵲尾坡。

  探乙:「喔喔。

  對山上一望,樹木稀疏,象一座荒禿山;山頂上篷帳一座,酒肴一席,中間坐著兩個人,面目看不清楚。

忙從腰中抽出瞟遠鏡,對上面仔細一看。

  探甲:「我的哥,你看,上面那個龍冠龍袍的是哪一個?」

  探乙:「是劉備嘛!」

  探甲:「那末,另外那個一身道家裝束的呢?」

  探乙:「我想一定就是諸葛亮。

  探甲:「那末,我們十萬大軍殺到,他們怎麼還在那兒喝酒呢?」

  探乙:「這不用去管他,咱們趕快回去稟報。

  兩個人馬上插好瞟遠鏡旋轉身來,準備去回復張遼。

走了三步──探甲:「慢!」

  站定身子,回頭再看一看:還好,鵲尾坡還在那裡。

不要等一會這座山又不見了,那要死了!其實,這怎麼可能呢?他們嚇偏心了!現在總算定心,快步直往張遼馬前而來。

  探兵:「報稟先行將!」  張遼將馬扣住:「何事報來?」  探兵:「小的奉命前邊打探,離此不遠有座荒禿山,名為鵲尾坡,山上現有篷帳一座,酒肴一席。

上首坐的是劉備,中間那人道家打扮,小的想來一定是諸葛亮。

咱們大隊殺到,他們還在那兒喝酒;琴還沒有操。

  張遼一聽,不懂,問:「講些什麼?」

  探兵:「這……沒,沒什麼。

  張遼後面的夏侯惇一聽,懂的,諸葛亮操琴,就是起火的暗號。

因此喊道:「文遠,文遠,當心諸葛亮的『老掉』!」

  張遼一聽,你橫一個「老掉」,豎一個「老掉」,專門說些不吉利的話。

便說:「元讓,休得胡言!」

  其實,夏侯惇確實預感到諸葛亮的花頭來了。

他想,我在進博望坡之前,先碰到五十一個假百姓,騙去我五十一匹馬,而且把我引進山套。

今日裡看來是碰著的假埋伏,把我們誘到鵲尾坡。

的確,被你一隻眼料到。

公子爺劉封見探子回去,他就帶了五百執旗兵回上鵲尾坡,見諸葛亮繳令。

但是,夏侯惇不向張遼說明,他就是希望你張遼也讓諸葛亮燒一燒。

  張文遠哪裡知道有這樣的奧妙。

命令探子:「帶路前往鵲尾坡!」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侃說:諸葛亮用三把火燒出蜀漢江山

俗語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裡的「三把火」是比喻,意指官員履新的前三件事,要像燒起火來一樣轟轟烈烈、有聲有色。其實,這個俗語是有典故的,那就是「諸葛亮上任三把火」。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別逗了!

《三國演義》中,「火燒博望坡」發生在諸葛亮剛出山時:當時劉備依附劉表,在新野屯兵,曹操派夏侯惇引曹兵十萬,攻打劉備。諸葛亮運籌帷幄,略施妙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軍,真是「初出茅廬第一功」!

三國演義火燒新野遺址在哪裡

火燒新野遺址火燒新野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諸葛亮在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征的時候,諸葛亮決定放棄新野,然後在曹操的軍隊入駐新野的那一天的三更十分,命士兵用火箭射入城內早就準備好了的易...

諸葛亮的一次冒險行為,差點改寫三國歷史!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里,更是神機妙算,被描寫的幾乎是神人。諸葛亮一生小心謹慎,不敢弄險,但是,在《三國演義》里,他卻冒了一次險,這裡只說《三國演義》,不說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