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新三國比老三國更好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老三國基本遵循原著精神確實好看,但在下以為新三國更耐看,試舉兩例說明:
一、曹操晚年的大手筆奠定魏國從此立於不敗之地。
為何如此說法?
曹操晚年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魏國國力強於單獨的吳蜀,但吳蜀聯盟的力量便大於魏,故吳蜀聯盟共拒魏。
曹操在世自保問題不大尚能徐圖進取,曹操若不在,孫權與劉備都乃一時之豪傑更兼諸葛亮之智,則魏難免被吳蜀所瓜分。
頭風病日益嚴重的曹操當時的主要思路已不可能謀劃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了,而是留給子孫一個統一天下的基礎。
三國有識之士層出不窮,吳蜀聯盟更是兩方高層的共識,魏要最終勝出必須打破這個聯盟,如何能拆散這個聯盟?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只要魏國是老大,老二與老三的聯盟便牢不可破,直到把老大消滅為止!
蜀國取漢中後實力倍增,和魏國國力已不相上下,大有超越之勢,此時劉備令關羽取樊城,可以說這是一大昏招,自此劉備開始從人生的頂峰走向下坡路了。
曹操這個時候幹了件令所有兵家震驚的「蠢事」,令屯田多年早已不經戰事的于禁領十萬軍救樊城之圍,去大戰世人皆懼的關羽!大家知道但凡大戰曹操必親臨戰陣,此次不親自領軍也就罷了,手下的曹仁、徐晃、張遼、張頜等都是一時之名將,勝過於禁甚多,卻統統棄之不用,獨令高級將領中武功最弱的于禁領軍去戰蜀國武功最高的關羽,這很明顯是用三等馬去和對手的一等馬比賽嘛!且不顧于禁再三請辭的要求,為何?又令龐德為先鋒,龐德何許人也?已投蜀國的五虎上將馬超之部下,其兄也在蜀為官!可惜此人差點壞了曹操的大計,這裡不表。
後來便是水淹七軍,于禁被俘,緊接著便是呂蒙襲荊州,曹操此時才派出真正實力大將與東吳共同夾擊關羽,最後關公走麥城被吳國所殺,自此吳蜀聯盟破裂。
再後來便是劉備舉國東征吳國,被火燒七百里營,白帝城身亡!經此一役,吳蜀兩國元氣大傷不說,裂痕再難修復,後來再有聯盟也是心懷鬼胎。
曹操終於含笑九泉!連死之後的事都安排好了,厲害不厲害?所以,毛澤東佩服曹操,大有英雄惺惺相惜的味道不是白來的。
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曹操派于禁救樊城實際上是故意驕縱關羽,示弱於天下,他很明白于禁必敗,當時于禁被俘求饒後來回到許昌曹操並未懲罰與他,便是一個最直接的證據,如果不是曹操有意令他兵敗像這樣兵敗且向敵人求饒的將軍十個也砍了(恐怕曹操與于禁早有預謀也難說,否則像于禁這樣的大將怎麼如此軟骨頭!)。
可憐龐德忠勇,不解玄機,寧死不降,且差點一箭射死關羽,假如真的如此,那麼後來劉備的七十萬大軍恐怕就不是攻吳而是伐魏了。
當然,曹操這麼做必須要有令吳國無法拒絕的誘餌,而且要有天下大勢的配合,否則江東多才俊豈能上當?這個誘餌便是可供養幾十萬大軍的魚米之鄉——荊州,這個地方不僅地方重要,更是卡在吳蜀聯盟咽喉里的一塊骨頭,赤壁之戰吳國出力,而劉備取巧占了勝利果實荊州,為兩家聯盟東吳可謂是忍氣吞聲,但僅僅如此尚不能令東吳悍然破壞吳蜀聯盟,真正令東吳起殺機的是蜀國奪取漢中後勢力大增,已經從老三的位置上升到老大的位置,如果任由蜀國坐大,滅魏後吳必亡,所以魯肅死前曾有句話:魏強則聯蜀,蜀強則聯魏。
曹操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丟失漢中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無望後,果斷的火上澆油,一方面派于禁去解圍,有意要此戰兵敗丟失樊城,繼續驕縱關羽之傲氣同時令東吳產生不削弱蜀國魏亡則吳危的錯覺,另一方面可以拖住關羽給東吳襲取荊州創造奇佳的機會。
借刀殺人,引禍東吳,從根子上挖掉吳蜀聯盟的基礎,自此魏國最終一統天下便乃大勢所趨,無論後來諸葛亮怎麼折騰失去吳蜀聯盟這個基礎都是白費勁了。
可見曹操之大謀略三國無出其右者,劉備諸葛亮孫權之輩與之相比差距甚遠。
二、諸葛亮大唱空城計。
這個故事許多人說是羅貫中造神,區區幾尺高的小城池,司馬懿再蠢派點士兵進去試探下不就完事了,連戰略要地街亭都取下了,形勢已經逆轉,蜀軍將敗之際,司馬懿領大軍來攻怎麼可能不知道蜀軍兵力布防情況呢?可見這一節是羅老先生的一大敗筆,造假痕跡太重了。
其實不然,這一點在下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相通了。
當時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駐足聽了良久,方對左右說恐有埋伏,下達了撤軍的命令,同時拒絕了派兵士進城查探的建議,看起來這對一出山就滅了諸葛亮北伐夢想的司馬懿是個諷刺。
其實恰恰相反,要知道當時諸葛亮與司馬懿地位與處境都相仿,同時為魏蜀兩國手握重兵的權臣,兩人不單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更是深諳權謀之術的知音。
何為知音?請去查閱相關資料。
羅貫中先生恰恰安排的就是諸葛亮彈了首曲子給司馬懿聽,於是司馬退軍!其他什麼大開城門找幾個軍士掃地都是幌子,做給魏國其他人看的。
說到這裡大家都該知道了,諸葛亮肯定是令司馬懿明白了:你今天要是殺了我,那麼你對魏國的作用也就沒有了,下面就輪到你死了。
關於這個無論三國演義這本書里本身就有很多鋪排,就不一一講述了。
關鍵是諸葛亮究竟彈了首什麼曲子及時提醒了司馬懿,要知道能令司馬懿放棄抓住諸葛亮青史留名這麼一個絕好機會不是件容易的事,天底下怕是沒幾個人能忍受這樣的誘惑。
有的人說新三國不遵循原著精神其實是大錯特錯,恰恰相反,如果真正讀懂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你會發現新三國正是揭掉了三國演義裡面的一些蓋頭,把原意表達了出來,而且是比較含蓄的表達。
這樣的東西幾乎是處處可見。
因此,新三國比舊三國更好看更耐看。
諸葛亮究竟彈的一首什麼曲子呢?希望高人們發掘發掘。
個人以為應該是《高山流水》,只有這首曲子才能令司馬懿及時明白諸葛亮的心意。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蜀國滅亡後,為什麼只有關羽的後代被滅全族?
劉備從不被諸侯看好到建立蜀漢,是相當不容易的。眼看著可跨踞荊、益兩州圖取天下之時,不僅把戰略要地荊州丟了,還損失了關羽等諸多武將。可更慘的還在後頭,劉備為報復興兵出征東吳,原以為幾十萬大軍可一...
三國:虎女焉能嫁犬子,才是導致關羽死於非命的重要原因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桃園三結義之後,跟隨劉備轉戰各地,為劉備的基業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很悲慘,人被斬首,有三個墳墓,一為蜀國...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自的獨門大招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魏蜀吳三國人物描繪的非常有特色,而且傳神。當然軍事上,各個國家陣營都有自己勇猛的武將和謀士。按照三國演義里的說法,魏蜀吳各國在計策戰略上都有自己的獨...
本以為劉備不是個短命皇帝呢,三國魏蜀吳各家的皇帝都做了多久?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時期之一,更是有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來述說,從東漢末年到蜀吳覆滅,這是一個英雄豪傑並立於世多姿多彩的時代,恨不能親身經歷,與英雄豪傑共舉杯戰沙場!看三國演義,說實話,孔明一...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
第一回合較量,諸葛亮輸掉蜀漢半壁江山,臥龍與冢虎之爭(上)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對手之間的鬥智鬥勇十分精彩,他們在號稱「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的祁山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較量。其實,他倆第一次隔空較量,早在襄樊之戰前就開始了……。
劉備沒能一統天下,最大的影響者不是關羽,而是他的義子關平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很多,今兒就給大家聊一聊三國里你不知道的事。蜀國一伙人,如果說主角的話,關羽算是一個了吧,可是影響蜀國大局的人,還真不是關羽,而是關羽的義子關平。這是怎麼回事呢?
《三國演義》諸葛亮有四大罪——我們都被矇騙了那麼久……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撰寫成一個能掐會算,用兵如神的多智者,關於諸葛亮同志的豐功偉績,後世之人歌功頌德的實在太多。《三國演義》是雜糅了歷史史實與情節虛構為一體的小說。要說全部是史實吧,靠不住;...
一個沒有信用、不擇手段、戰略短視的官僚,為何成為全社會偶象?
文章來源:歷史之瞳前言一個民族的偶像,可以看到內在的價值取向。《三國演義》裡面通天曉地、算無遺策、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是中國人的完美偶像,國人是如此渴望成為諸葛亮那樣搖著羽毛扇、指點江山的成功人士,...
就連諸葛亮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自取滅亡,荊州究竟是為什麼被關羽丟失的?夢三國的白衣渡江計策
諸葛亮入川前給關羽定的戰略方針是: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劉備稱漢中王后,雖有曹孫聯手圖荊州的消息,但實際曹軍並未行動,而且關羽與孫權的關係已很糟,此時要關羽北上攻打樊城,是極不妥的.諸葛亮至少要派...
三國時期蜀國為何滅亡,真正原因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說中蜀國劉備得「臥龍鳳雛」、「五虎良將」,旗下謀士眾多,武將雲集,本以為有如此眾多人才輔助,劉備想不成大事都難,歷史的結果卻是蜀國先滅,吳國後繼,魏國一...
襄樊之戰是關羽私自行動嗎?劉備為何不發兵相助其實原因很簡單
襄樊之戰是三國中一場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關羽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攻下最終敗亡,失去的荊州,也導致蜀漢政權由盛轉衰,偏安一隅。關於襄樊之戰是否是劉備授意的戰役,為什麼整場戰爭劉備一直遠在蜀中沒有出...
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集團可以說是樂極生悲。這一年的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七月,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聲勢大振。不久關羽出兵攻打襄陽、樊城,先後困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曾經在長坂坡...
淡定,這裡是三國:諸葛亮與司馬懿誰更厲害?(圖)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智者和權臣,他們均是用兵如神之人。諸葛亮縱橫天下,平生少逢敵手,但是六出祁山卻無功而返。最後受阻於司馬懿,病死於五丈原,只能讓後人慨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
別看《三國演義》吹噓,三國時期蜀國真正的名將只有這三位
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是明顯的擁劉貶曹,這跟劉備能夠攀上漢室宗親有很大關係。畢竟當時的正朔還是漢室,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之時,只能夠去逢迎當時統治者的心態,不可能去褒揚一個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