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信用、不擇手段、戰略短視的官僚,為何成為全社會偶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章來源:歷史之瞳
前言
一個民族的偶像,可以看到內在的價值取向。
《三國演義》裡面通天曉地、算無遺策、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是中國人的完美偶像,國人是如此渴望成為諸葛亮那樣搖著羽毛扇、指點江山的成功人士,時至今日,仍經常看到一些大佬引用《出師表》中那些感人肺腑的名句,在感動自己的同時,也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聽眾。
成年了,回來再看《三國演義》,忽然發現自己少年時的愚鈍。
縱觀數千年華夏史,能夠把亂折騰和好名聲完美結合的,唯有諸葛亮。
伴隨諸葛亮的功成名就,卻是蜀國的衰弱和蜀人的苦難。
註:本文討論的是《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志》
即使參考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標準,無論是道德水準、管理能力、戰略決策,諸葛亮展現出來的不是智慧,而是惡劣。
做人無誠信
人們津津樂道的諸葛亮「三氣周瑜」故事,就是諸葛亮做人無誠信的最佳注釋。
三國之中,魏國最強,吳蜀聯盟抗魏,本是戰略需要。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卻背信棄義,在周瑜和曹仁激戰正酣的時候,偷襲南郡,而且還利用南郡兵符一氣騙取了荊州和襄陽。
無誠信者必虛偽,在周瑜被氣死後,諸葛亮卻在弔喪時聲淚俱下,悲痛萬分。
正因為諸葛亮多次違背承諾使得吳蜀聯盟破裂,使得東吳上下一心,時刻準備報復蜀國。
後面的關羽張飛被殺,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都是禍源於此。
無誠信者,自然無底線無原則。
當中國人都為諸葛亮只講計謀、不講信用奪取荊州叫好的時候,自然就形成這樣的價值觀:「為了達到某種高大上的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
仁義禮智信,誠信被排在最末位。
所以,我們對於說謊、造假,沒有多大的心理負擔。
王陽明先生,龍場悟出來的「知行合一」,一針見血指出傳統文化的核心問題就是虛偽,做人不講誠信。
無獨有偶,陳寅恪後來同樣有「上詐下愚」的評價。
翻看19世紀中期的鴉片戰爭史料,上至道光咸豐皇帝,下至伊里布、耆英、葉名琛等各級官員,說謊造假早就是習慣成自然,對外欺騙英國人,對內欺騙自己人,騙著騙著自己都信了。
最後英國人得出結論,對付滿嘴跑火車的中國官員,用武力說話比講道理管用。
一百多年過去了,誠信問題,依然還困擾著中國社會。
管理無團隊
蜀漢初期,有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四名上將,還有趙雲、魏延等名將,可謂將星閃耀,人才濟濟。
到蜀國晚期的時候,蜀國人才嚴重匱乏,弄得「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在諸葛亮死後,除姜維外幾無可用之人,蔣琬等平庸之輩解決不了宦官黃皓的專權。
當後來鄧艾兵臨成都時,竟然找不到合適武將前去迎戰,只能舉國投降!
諸葛亮還有許多用人失察的例子:
關羽捉放曹
赤壁之戰,諸葛亮不顧關羽與曹操之間複雜的情義糾葛,派關羽斷絕曹軍後路,致使後來關羽放走曹操。
荊州是戰略要地,諸葛亮卻派心高氣傲的關羽鎮守,最後導致「大意失荊州」。
關羽死後,諸葛亮對待張飛,則完全是棄張之長揚張之短。
張飛的特長在勇,「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缺點則是對下屬暴而無恩。
諸葛亮卻極力壓抑張的情緒,縱容張酗酒,後來張被部下所殺,也就順理成章了。
魏延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各大戰役都有他出身入死的身影,在北伐中也是屢建奇功,最後被諸葛亮以「有反骨」這樣莫須有的罪名除掉,直是天下奇冤。
街亭是後勤補給戰略據點,諸葛亮棄身邊的老將不用,卻派學院派幹部馬謖守街亭,對壘久經沙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最後揮淚斬馬謖,不過是給自己的用人失誤找替罪羊罷了。
作為蜀國的主要決策者,經過諸葛亮數十年的努力工作,原來創業團隊中能幹的、不聽話的將領都陸續被搞死(想起了諸葛亮老淚縱橫的場景,「對不起,我來晚了。
」),而新團隊建設成績基本為零。
不知道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裡?也許,把原來打天下的功臣以各種方法除盡,才是他的本意。
一句話,抓權才是真相。
治國無戰略
諸葛亮自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知道獲得了後世多少人的欽佩和同情,但是諸葛事必躬親的敬業,卻毀掉了蜀國。
做事需要認真細緻,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方向,越是認真細緻,就損失越大、死得越快。
流行的管理學偽書
三國初期,天下三分,蜀只不過分到漢朝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蜀吳兩國的國力合起來不到魏國的一半,戰略方向就是聯吳抗魏、休養生息搞「持久戰」,這是蜀國獲得生存的基本國策。
諸葛亮在《隆中對》說得很清楚,卻在實踐中自毀盟約背信棄義,破壞了蜀吳同盟的戰略合作。
諸葛亮「七擒孟獲」,也純屬畫蛇添足。
原本可以簡潔快速處理的事情,用七次出兵給了諸葛亮華麗的包裝,樹立了諸葛亮「大仁大智」的崇高形象。
實際上蜀國被諸葛亮莫名消耗了大量實力,浪費了發展的好時機,戰略上完敗。
「六出祁山」是演義的高潮,宣傳了諸葛亮最英明最感人的光榮事跡。
諸葛亮打著實現劉備遺志、攻下中原、光復漢室的旗號,對壘司馬懿,運籌帷幄,妙計迭出,最終沒有獲勝,卻成為中國人精神上的「悲劇英雄」。
從戰略來看,諸葛亮必敗,而且是親手把蜀國帶上了末路。
當關羽失荊州劉備伐吳慘敗後,三國中蜀國的實力已屬最弱,諸葛亮未能審時度勢讓蜀國休養生息恢復實力,卻反而屢屢出兵北伐對最強的魏國發動進攻。
蜀軍北伐都是長途跋涉,每次都是傷亡慘重,損兵折將,空耗國力,卻無功而返。
諸葛卻絲毫沒有反思,樂此不疲地發動著戰爭。
難道這不是誤國是什麼?
反觀三國裡面的大反派司馬懿,戰略清晰,應對得當。
司馬面對蜀軍進攻要實現三個戰略目標:一、挫敗蜀軍進攻;二、積蓄力量,取曹魏而代之;三、養兵千日,全面掌握軍隊。
司馬懿雖然在表面上顯得有些被動,其實是堅決貫徹自己的戰略目的,實現了維持現狀的平衡戰略,一方面防止諸葛亮獲得大的優勢,不對魏國和自己造成致命威脅;同時又不能擊潰諸葛亮,需要保持諸葛亮一定的攻擊力。
空城計
街亭失守後孔明在西城導演「空城計」,其實證明了司馬懿的戰略眼光。
他寧可被稱為「畏蜀如虎」,也不願衝進小縣城。
真要是消滅了諸葛亮,司馬懿的命運也是堪憂啊。
六出祁山,打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盛譽,更打出了司馬懿「掃平三國、統一天下」的雄厚資本。
眼界格局,高下立判。
諸葛亮幾十年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給蜀國人民帶來的是無窮苦難。
賦役沉重,糧食緊張。
家家有傷亡,路人皆菜色。
把戰略失敗引發的社會災難,包裝成諸葛亮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神話,這宣傳的功力,一點也不比戈培爾差。
諸葛亮是怎麼被神化的?
一個沒有信用、不擇手段、大權獨攬、戰略短視的行政官僚,為何會成為全社會的偶象?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就是皇權的需要。
首要是「忠」,對皇帝無謀反之心。
劉備託孤時曾明確表示:「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完全可以順理成章登上皇帝位,但他並未貿然行事,取代意圖尚未彰顯,已命終五丈原,從而完成了自己的忠君人格。
後人諸葛瞻、諸葛尚之死,又為「忠貞」名節錦上添花。
其次是「才」,有一定行政才幹。
諸葛亮不是領袖式人物,做事雖無大格局,卻是行政執行的能手,為人處事謹慎。
最後是「廉」,諸葛有清廉之名。
雖然判定官員的清廉或貪腐主要看皇帝的喜好,但清官卻是百姓喜聞樂見的。
豈不知清官有時依仗道德優越感,作惡程度未必遜於貪官。
評價官員的尺度,首先是看其公職的履行情況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諸葛亮集忠臣、賢士、廉吏於一身,理所當然成為一面旗幟。
中國文人的傳統,就是「學成文武藝,賣給帝王家」,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
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遇到達官顯貴的賞識和提攜,才能走上事業成功的快車道,最終得以出仕入相、光宗耀祖。
《三國演義》里,劉備三顧茅廬給足面子,諸葛亮裝逼成功,位極人臣,自然就成為中國文人的終極偶像,至於諸葛亮的人品問題、格局問題,那倒是無關緊要了。
小結
反思諸葛亮,人生有方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妨就當個笑話。
中國式偶像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死得早、死得慘、死得恰到好處。
《三國演義》諸葛亮有四大罪——我們都被矇騙了那麼久……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撰寫成一個能掐會算,用兵如神的多智者,關於諸葛亮同志的豐功偉績,後世之人歌功頌德的實在太多。《三國演義》是雜糅了歷史史實與情節虛構為一體的小說。要說全部是史實吧,靠不住;...
劉備集團核心人物,諸葛亮,走下神壇的故事
諸葛亮有著過人的智慧,但卻被羅貫中神化了,被當成了妖魔和神靈。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諸葛亮一度成了智慧的化身。《三國演義》里籠罩在他頭頂的光環,把他神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賢相」,羅貫中不僅賦...
被羅貫中黑的最慘的武將
讀過三國的朋友都會發現,整篇故事都是以蜀國為主線,來進行寫作的。 所以曹魏人物被黑的是最嚴重的,如魏國BOSS曹操,武將如曹仁,夏侯惇,李典,曹休等;說客有蔣干,王朗等。群勢力董卓其實有點被黑化...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張飛丟徐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馬謖丟街亭,哪個最慘?
劉備從織席販履到九五之尊,歷經了很多失敗和挫折,其中有四場戰爭,劉備陣營都輸得很慘,損失很大,都對未來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四場重大失敗分別是張飛丟徐州,為呂布所奪;關羽失荊州,為呂蒙所得;劉備...
諸葛亮一生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少錯一次都有可能改變三國歷史
諸葛亮聰明一世卻犯了四次大錯,這是加速蜀漢滅亡的直接原因在三國故事中,智慧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僅是軍事家,指揮戰役無數,打得曹魏心驚膽戰,就連敵人司馬懿都不得不敬畏三分。而且還是一位...
三國唯一的草根猛將,被曹操拋棄諸葛亮重用,一戰延續蜀漢近20年
此人是三國唯一的草根猛將,被曹操拋棄諸葛亮重用,一戰延續蜀漢22年眾所周知,通過對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研讀,我們了解到了在那個鐵馬金戈、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湧現出了太多太多不世出的千古名將...
諸葛亮為何沒能一統天下?後人爭論不休,毛主席三句話就道破原因
魯迅說過一句話: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國演義確實體現了這點。書中擁劉反曹思想不必多說,還將諸葛亮給寫的出神入化,可以說是書中最足智多謀的人物。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
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厲害?
諸葛亮,三國演義里,神一樣的存在,他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操、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那麼真實的諸葛亮...
三國中被人誤解千年的十大橋段,這還是我們認識的三國嗎?
《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看的我們真是過癮。特別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關羽的忠勇,曹操的奸詐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但是《三國演義》終究只是小說,肯定有很多故事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有的...
三國時期蜀國為何滅亡,真正原因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說中蜀國劉備得「臥龍鳳雛」、「五虎良將」,旗下謀士眾多,武將雲集,本以為有如此眾多人才輔助,劉備想不成大事都難,歷史的結果卻是蜀國先滅,吳國後繼,魏國一...
諸葛亮一生5大失誤,不僅北伐不成,反而後期守土艱難
本文凌雲清瀟原創,請勿抄襲,侵權必究!真實的諸葛亮是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治國安邦有一套,蜀國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但在軍事上他的可圈可點之處並不多,不像《三國演義》中所渲染的那樣用兵如神。《三國演...
日本人評價的三國名將,張飛、關羽墊底,呂布第二,第一齣人意料
日本人眼中的三國名將,可能讓中國人大跌眼鏡。作為另一個國家對中國古代人的評價,沒想到與中國人自己的評價出入那麼大。其中對三國實力派的十大武將的排名,就與中國人的看法相當的不同。像為大家所仰慕的劉...
三國中猛將如雲的蜀國,為何最先滅亡?
文有諸葛孔明,武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蜀國,不但未能統一天下,反而最先被滅亡,難道是國運不濟和出了個扶不起的阿斗?細細思來,恐怕真相併非如此呀,蜀國的滅亡絕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