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VS司馬懿:聰明與智慧的最好詮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部《三國演義》寫神了諸葛孔明,神機妙算、呼風喚雨,用兵如神,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既然那麼厲害,為什麼入蜀數十年未能改變三國鼎立的格局?數次北伐未建尺寸之功?大家可能要把責任推給關羽、劉備。

毋庸置疑,關羽大意失荊州,接著劉備不聽勸阻硬是要伐吳被陸遜這個書生一把火燒的慘敗而歸,導致蜀國國力大損,確實算是一個原因,但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獨攬大權,十多年過去也未能改變局勢,這又如何解釋?

此時,不得不讓另一個人登場,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在《三國演義》里把司馬懿寫的又傻又膽小,很是不堪。

司馬懿真的那麼遜嗎?

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很是聰明,多謀善斷、反應敏捷,而且非常認真、負責、努力,但他最終輸給了司馬懿,在軍事上、戰場上,他貌似沒有輸,但在結果上他輸得很徹底。

司馬懿這個人貌似很遲鈍,缺乏諸葛亮的那種機巧聰明,但看事情比諸葛亮透徹,從他跟諸葛亮對壘時堅決不出戰就可以看出來。

他怕蜀軍嗎?未見得。

但他一眼看出蜀軍的弱點,遠道而來,山路艱險,後勤艱難。

無論古今,打仗打的是後勤。

成吉思汗當年帶著蒙古軍隊橫掃天下就是因為具有後勤優勢,帶著牛肉乾、奶疙瘩,單兵單騎就可以帶很多天的口糧。

而漢人軍隊的生活習慣卻要埋鍋造飯,需要大量的糧草。

司馬懿一眼看透了諸葛亮的短板,當時魏國面臨的形勢是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蜀吳再次聯盟,諸葛亮從祁山向北進軍。

吳國從荊州向北進軍,魏國面對兩股敵人的攻擊。

所以在那種形勢下,司馬懿即便能跟諸葛亮一戰,也毫無必要。

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何必去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在無法單獨解決掉蜀吳任意一國的情形下,保持現狀對魏國就最為有利。

所以任你蜀軍如何叫陣如何罵,我就是高掛免戰牌。

急死你、氣死你、消耗死你,諸葛亮智計百出,面對一個心如止水的人,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諸葛亮的問題是自感日益老去,每況愈下,時間緊迫。

而司馬懿對時間無所謂,司馬懿的智慧是不急一時,步步為營,天下有司馬懿就順天應命,天下沒有司馬懿那就留著河山待後生。

起碼不在自己手上犯下戰略錯誤,保持魏國一家獨強的格局就好。

所謂天命不可違,沒有人能夠逆天而行。

聰明如諸葛亮也不行。

於是諸葛亮萬般無奈,給司馬懿送條裙子,妄圖以此激怒他,要知道在古代,女人地位異常低下。

什麼「唯女子和小人最難養也」「婦人之見」等等話語,可見一般。

如果說哪個將軍連一個女人都不如,那是奇恥大辱。

司馬懿的部將無不激憤,紛紛請戰,司馬懿卻不緊不慢,當著諸葛亮使者的面穿上,轉兩圈,嗯,不錯,挺合身。

不但不生氣,還關心起諸葛亮來,向使者問詢諸葛亮飲食、工作狀況,使者覺得丞相公忠為國,自然是如實說了丞相飯量少、身體差,還天天努力工作云云。

司馬懿還不無惋惜的關心道:「丞相年逾半百,食少而事煩,其能久乎?」


這就是司馬懿高明之處,兩人一來一往,諸葛亮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司馬懿卻獲得了兩個情報外加送了諸葛亮一個心理暗示:一、知道了蜀軍必然快耗不下去了,所以諸葛亮急了,很快戰機就要來臨;二、諸葛亮的身體也快油盡燈枯了。

以司馬懿之洞察力和智慧,蜀國是什麼情況肯定心裡清楚的很,在諸葛亮事必躬親、不相信任何人的治國作風下,逐漸人才凋零,沒有了劉備這個善於用人、聚才的老闆,蜀國雖然在諸葛亮治理下國力有所恢復,但倘若諸葛亮一去,蜀國基本上就再也無法跟魏國抗衡。

所以他沒有理由生氣,反而已經洞見到不遠的將來天下格局。

他送諸葛亮的那個心理暗示諸葛亮的使者轉告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道,知我者,司馬也。

覺得司馬懿說到他心坎上了,因此愈加憂心如焚,急怒攻心,從此成為心病,過不多久就倒下了。


這就是聰明與智慧的差別,聰明者看誰都是笨蛋,大小事情只有自己做了才放心,任誰做都覺得沒有自己做的更好。

智慧者看誰都是人才,天下之大,自己再厲害,也終不能把天下之事都做了,天下後世的興衰終究不是自己可以完全左右的。

聰明者舉重若輕,任誰都能看出其才華與聰明從而對其不放心,諸葛亮大權獨攬、嘔心瀝血出祁山為劉禪打江山,還讓劉禪不放心;

智慧者舉輕若重,司馬懿手擁重兵卻拒不出戰,曹魏卻並沒有對其切責,其平時忠厚老實、任事穩重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蜀國最後一名善於謀劃的戰將魏延構思出了子午奇謀,諸葛亮卻根本不予考慮,在當時三十多萬兵馬出祁山的情形下,兵以正合,以奇勝,讓魏延抽一萬兵馬偷襲長安即便失敗對蜀軍影響也不是特別大,反而能夠收服魏延這樣一個人才的心。

如果成功則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司馬懿只能回援,其固守之局必破。

但諸葛亮只相信自己萬無一失之謀劃,不願意採取任何有變局的方案。

錯失良機而成「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憾事。

司馬懿一生無論與狡猾如曹操這樣的奸雄打交道還是與聰明如諸葛亮這樣的奇才對壘,都是一副不緊不慢、雲淡風輕的平庸之態,然而不但所以困難都一一輕鬆化解,還得了長壽,熬死了所有對手,為後世子孫謀下了十萬里錦繡河山。

如果司馬懿是諸葛亮蜀國會如何?一、司馬懿看似忠厚老實,凡事卻能夠看透本質,不會被虛偽的忠孝節義綁住手腳而讓屁股指揮腦袋坐失戰機,最後,蜀國可能姓司馬,天下還是歸晉;二、不急於為完成什麼先帝託付而出祁山伐魏,而是借蜀地之物產豐富,修生養息,集聚人才,壯大國力,待兵強馬壯,步步蠶食,打通川陝,吃下荊州,大出天下,又有何難?


再大的聰明終歸是小聰明,再小的智慧都是大智慧,諸葛亮與司馬懿,最反差的代表,最精準的詮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猛將如雲的蜀國,為何最先滅亡?

文有諸葛孔明,武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蜀國,不但未能統一天下,反而最先被滅亡,難道是國運不濟和出了個扶不起的阿斗?細細思來,恐怕真相併非如此呀,蜀國的滅亡絕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

諸葛亮之敗:做的越多,反而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在三國歷史中,魏蜀吳三家打了一輩子的仗,結果卻成全了司馬氏的晉朝。對於魏國、吳國、蜀國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蜀漢。而蜀漢的滅亡雖然不是在諸葛亮生前,卻也和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存在一定的關係。當然,...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

諸葛亮殞命五丈原,有四個人第一時間認為自己是丞相大人的接班人。第一個是姜維,因為諸葛亮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第二個是楊儀,因為諸葛亮讓他統領三軍撤兵。第三個是蔣琬,因為諸葛亮點名讓他當丞相。第...

諸葛亮的失誤導致了蜀國最先滅亡?

有些人把蜀國最先滅亡的根源的大鍋丟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沒有培養好人才沒有利用好人才,人才要這麼容易培養這麼容易利用還打什麼?諸葛亮又不會克隆,培養自己利用自己好了,所以這無疑是最好笑的,這鍋非...

諸葛亮北伐曹魏是以卵擊石還是有機可趁?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正義方」,劉備領導的蜀國團隊一直被百姓寄予著統一中國的厚望。雖然三分天下之後的贏家是魏國曹操政權,可後人從未放棄過幻想:如果諸葛亮統帥蜀軍北上伐魏成功了呢?歷史會不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