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諸葛亮、龐德公與司馬徽到底什麼關係?被騙了這麼多年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臥龍與鳳雛有「沉睡等待覺醒」之意,不過,龐統就像沉睡的小五郎一樣睡得特別久,他是荊州襄陽人,在劉備得荊州之初並沒有受到重用,直到魯肅和諸葛亮聯名推薦龐統,鳳凰終於展翅高飛。

為什麼龐統一開始沒有受到重視呢?《三國演義》借題發揮,把龐統寫成了一個其貌不揚的醜八怪,不過這點在史冊中完全沒有提及(另外,詐降曹操獻連環計也是虛構情節),與其說是外表問題,或許龐統本來就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另類天才。

《三國志》說龐統「少時樸鈍,未有識者」,只有叔父龐德公賞識他,二十歲那年,龐統聽從龐德公之言去見水鏡先生,當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在自家桑樹上採桑,這一見不得了,司馬徽的桑葉從早上採到晚上還採不完,兩人相談甚歡,一個在樹上、一個在平地,就這樣聊到天黑……

我說水鏡先生你就不能先從樹上下來嗎?龐統的脖子很酸啊!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徽和龐統都是異類,在旁人眼中,不但不像是天才,可能更像白痴。

不過,經此一談,司馬徽對龐統贊道:「荊州南郡士人之中,以你為首!」又嘆道:「難怪德公如此看重你,德公果然知人啊!」

雖然大部分觀眾只認識水鏡先生司馬徽,不過,水鏡、臥龍、鳳雛這些酷炫的稱號全都是龐德公取的,諸葛亮和龐德公更是關係匪淺,孔明每次上門見龐德公時,總是在床邊行跪拜禮,龐德公的兒子也娶了諸葛亮的姊姊為妻,說起來這幾位簡直就是一家人──

司馬徽向劉備引薦臥龍、鳳雛,往往讓人們誤會諸葛亮、龐統是什麼隱居的世外高人,其實他們更像是龐德公、司馬徽家的孩子。

這兩位長輩的互動也很有趣,龐德公比司馬徽年長十歲,有次司馬徽登門拜訪,見龐德公不在,他也不以為意,直接吩咐龐德公的妻子道:「大嫂啊!等等我邀了徐元直和幾個客人過來,麻煩煮幾個菜招待大家,動作要快唷!」

龐德公回來時,看到這奇妙的情景,一時分不清到底誰是主人誰是客人──這種「你家就是我家」的友誼,可見他們感情之深厚。

「只要有關係,一切都沒關係」,古今皆然,由於有龐德公和司馬徽掛保證,從此龐統的名聲漸漸顯露。

當時品評人物風氣盛行,龐統評論他人時,語多稱讚,往往超過那人的才德,有人質問龐統為何如此,他回答道:「現今天下大亂、正道衰微,最需要提振道德風氣,如果把別人說得好一點,讓人羨慕景仰,這樣做好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即使提拔十人之中,有五人失當,但還有一半的人能促進世風教化、使有志者自我勉勵,這樣不也是好事嗎?」

龐統這番話,完全承襲了水鏡「好好先生」的思維,也可以看出他光明正向的一面。

話說回來,既然龐統有才能、重德行,看起來明明就是劉備的菜啊!為什麼劉備偏偏只愛諸葛亮?

《三國演義》說龐統相貌醜陋、恃才傲物,或許是個可能的解釋,但說書人在此提出另一個可能性──劉備起初沒有重用龐統,會不會是對他抱有疑心呢?

龐統與江東人物

赤壁戰後,周瑜打下南郡,領南郡太守,龐統則是擔任南郡功曹(州郡佐吏,可視為郡守的總務長),推測龐統為周瑜的下屬兼好友,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逝世時由龐統帶著遺體送葬至江東,可見龐統的地位與重要性。

龐統送喪至吳,後來西還荊州,加入劉備陣營,龐統為何沒有留在東吳,如今已經是個難解的謎題,說不定正因為如此,劉備一開始只讓龐統擔任縣令,認為此人有待觀察。

龐統離開江東時,還有一段小插曲,吳國許多人仰慕他,全琮、陸績、顧劭都來送行,龐統年歲較長,身為品評人物的前輩,他也對三人評論了一番。

「全先生啊……好施慕名,雖然智慧能力尚不足,也是一代佼佼者。

」龐統又道。

「陸先生就像駑馬,但有快速奔馳的力量;顧先生就像笨牛,卻有背負重物走遠路的本領。

」(駑馬只能背負一人之重,駑牛可以背負更多東西、走更遠的路,龐統意指顧劭更勝一籌)

等等!龐統不是「好好先生」的傳人嗎?怎麼變成毒舌派的評審老師了?說書人以為,或許司馬徽、龐統對於無關緊要的人物往往隨口敷衍,遇到值得深交的名士,才會給予如此率直的評語,而吳國士人也沒有生氣,反而與龐統結為好友。

後來,顧劭又問龐統道:「先生果然知人,那麼依你來看,我與你相比如何?」

龐統答道:「論教化世風、薦舉人物,我比不上你;但論帝王之秘策,論應變與決斷,似乎是我占了上風。

看過了相關記載,龐統的輪廓逐漸變得清晰,他確實聰明、確實有些自負,這樣的個性並不算討喜,更何況龐統曾在周瑜身邊做事,劉備起初沒有重用龐統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經過諸葛亮的推薦,劉備坐下來與龐統長談一番後,從此厚待龐統,讓他與孔明同樣擔任軍師中郎將,待遇僅次於孔明。

究竟龐統跟劉備說了什麼,讓劉備對他另眼相看呢?事實上,龐統說了一大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一句話──打劉璋、打劉璋、打劉璋。

奪益州之上計、中計、下計

各位看官別急著吐槽,劉璋該打,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龐統這話看似廢話,其實不然,龐統是劉備陣營中第一位提出具體企劃案的謀士,也是益州爭奪戰初期最關鍵的人物。

當時劉璋熱情接待劉備,劉備的軍隊應該替劉璋北上討伐張魯,就算有意爭益州,但萬事起頭難,劉備原本是一個打仗糟糕透頂只會講義氣的大哥,如果這次打劉璋失敗,他就會變成一個打仗糟糕透頂又沒義氣的大哥,以後在江湖上也不用混了。

這時候,龐統展現過人的謀略能力,他極力勸劉備及早用兵,並提出了三個方案供劉備參考。

「我們若暗中挑選精兵,日夜兼程,抄小路奇襲成都,劉璋毫無防備之下,一舉便可以平定,這是上計。

」龐統一邊說,一邊秀出投影片簡報。

「嗯……」劉備搖了搖頭,覺得不妥。

「中計呢?」

「劉璋帳下有楊懷、高沛兩位名將,各擁強兵鎮守關卡,聽說他們多次勸告劉璋,想要將您趕回荊州,如果將軍假裝荊州有急事,準備帶兵退還,誘這兩人輕騎前來送行,趁此機會擒住二將、收編他們的軍隊,然後向成都進軍,這是中計。

「嗯,那下策呢?」

「退回白帝,統整荊州的軍隊,慢慢圖謀用兵,此為下計。

」龐統又補了一句。

「如果現在仍猶豫不決,必將招來大難,將軍,不能再拖了!」

劉備採用龐統的中計,換上戲服,站上舞台,秀起演技。

適逢曹操征討孫權,劉備與孫吳本來就是唇齒般的關係,此時劉備說要帶兵支援荊州,不由得劉璋不信,一切都照著劇本進行,只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劉備的演技太過逼真,騙到了自己人。

張松與法正為蜀中內應,但張松不知道其中真相,以為劉備真的要捨棄益州,忍不住寫信勸道:「我們共謀的大事就快成功了,現在可不能走啊!」

張松的哥哥發覺此事,向劉璋告發,倒楣的張松便即遭到處斬,劉備正好以劉璋所撥給的兵力不足為理由、加上張松之死一事,正式與劉璋決裂;劉備軍先在白水關頭斬了楊懷、高沛,然後攻向成都,雖然和原本的計畫稍有不同,但這一路上連戰連勝,劉備率黃忠和卓膺擊敗劉璝、冷苞、張任、鄧賢,打下了涪縣。

劉備攻占涪縣,成都已近在眼前,當晚就開起了慶祝派對。

劉備舉起酒杯,想想不久之前還在當陽長坂逃命,現在局勢一片光明,眼看有機會坐擁荊州與益州,不免得意忘形,縱聲歡笑。

「今天大家這樣喝酒,實在是人生樂事啊!」

劉備正在興頭上,然而,接下來席中一句話立刻讓氣氛降到冰點。

「如果以攻打別人為樂,這就不是仁者之兵了。

」龐統平淡說道。

劉備帶著醉意,怒道:「當初武王討伐商紂,前歌后舞,難道他不是仁者嗎?你在這邊胡說八道,給我滾出去!」

龐統原本還想說些什麼,遲疑了一下,然後依言離席而去;沒過多久,劉備便感到後悔,心知龐統說的是正論,他可以打劉璋,但萬萬不能引以為樂,他又叫人將龐統請了回來。

龐統回座,並沒有繼續進言,也沒有低頭道歉,他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自顧自地飲食,這下劉備反而過意不去了,他問道:「剛才的事,是你的過失還是我的過失?」

龐統何等聰明,劉備找他回席,又出此言,已經有低頭之意,於是龐統緩緩吐出四個字:「君臣俱失。

劉備哈哈大笑,兩人對望,互相交心,君臣之間最理想的關係,不過如此。

可惜的是,這也是龐統人生中最後一場派對,接下來戰事不如先前順利,劉備圍攻雒縣,遭到守軍頑強抵抗,龐統在攻城戰役中身中流箭身亡,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劉備為龐統痛哭了好幾日,只要提起龐統就會落淚,又拜龐統之父為議郎,升為諫議大夫,由諸葛亮親自授官;龐統之子龐宏頗有乃父之風,個性剛正耿直,對尚書令陳祗輕視傲慢,後主信任陳祗,故龐宏終生被壓抑不得重用。

《三國演義》說龐統急於立功、誤中埋伏,遭到亂箭射死,雖然歷史已難以還原,但或許亦有幾分接近真實,說起來,龐統與法正其實是很相似的,兩人皆是中途加入劉備陣營、皆是富有謀略的鬼才,而且,兩人都不喜歡避箭。

KOEI《三國志》遊戲圖片

像龐統與法正這樣重要的謀主,應該運籌帷幄、統管大事,怎麼會讓自己身陷箭雨之中的險境呢?與其說是急於立功,我會以更浪漫的角度解釋,因為,他們不只是為自己而戰,也是為劉備而戰。

龐統一開始未受重視,法正更是從敵營倒戈的背叛者,正因為這層背景關係,他們的情誼更顯得珍貴,當劉備全心全意相信他們、他們也願意用生命回報這份知遇之恩。

龐統逝世時,諸葛亮、法正尚在,劉備身邊仍有一票文武將官,然而劉備對龐統之死痛惜不已,甚至到了提起他名字就會掉淚的程度,這似乎有點匪夷所思,龐統跟隨劉備不過五年的時間,兩人感情真的有這麼好嗎?影帝該不會又在飆戲了吧?

我的解讀是,劉備在龐統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理想。

兼具光屬性與暗屬性的謀士:龐統

當年,荊州牧劉表過世,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劉琮,便可占有荊州,劉備對曰:「吾不忍也。

後來,益州爭奪戰,在龐統提出上中下計之前,其實龐統、張松、法正都曾勸劉備在歡迎派對上直接下手,捉拿劉璋,兵不血刃而得一州,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倉卒。

劉備的判斷並沒有錯,他流浪投靠別人多年,早已發展出一套完整的SOP,他總是先樹立恩德、施惠百姓,用真心和人們搏感情,這才是在地經營的長久之道;不過,問題來了,這個過程要花多久時間呢?機會稍縱即逝,所謂的「仁義」會不會反而成為劉備稱王的阻礙呢?

而龐統打碎了劉備原有的觀念,劉備認為不應「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龐統對曰:「您看看春秋五霸,哪個不是吞併小國、打下基業呢?先完成大事,再報之以義,誰會說這是背信呢?現在不做決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劉備終於下定決心,正式開打,後來劉璋開城出降,劉備將劉璋遷至南郡公安,歸還所有財物與將軍印信,對於劉璋的舊部,無論是原本的重臣或是不被重用之人,劉備讓他們各居要職、盡其所能,蜀地的有志之士爭相勸勉、願意為劉備效力。

儘管龐統已經不在人世了,但從最初奪取益州的「黑暗攻略」到最後的「洗白計畫」,龐統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劃。

龐統最特殊的一點,就是集光明與黑暗於一身──他雅好人倫、重視教化,卻提出背信偷襲劉璋這種狠毒的計策;他極力勸說劉備進攻,卻在打了勝仗之後直言不該以此為樂,乍看矛盾,但這就是龐統的人生哲學與智慧。

「仁義」並不是只有一種模樣,劉備在遇到龐統之後,可能發現了這件事,他這輩子無法像諸葛亮那樣綻放潔白的聖光,他也不能像法正那樣憑個人喜好行事,但劉備能夠以龐統為鏡,做一個兼具光明與黑暗的君王。

龐統打開了劉備的眼界,讓他明白仁義與手段是可以並存的,然而,天下尚未平定,鳳雛已先離去,這叫劉備怎麼能不悲傷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真的很牛嗎,有多牛?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三國志》,或是民間傳說,臥龍、鳳雛都是當時並列的兩個智謀的扛把子。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更是大力舉薦臥龍、鳳雛。諸葛亮的內政外交和軍事謀略,我...

龐統並非徒有虛名,有一點他比諸葛亮強百倍!

龐統確實很厲害,鳳雛之名不是白來的,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有諸多記載。有人懷疑龐統只是徒有虛名,這也有他的道理,因為龐統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時間確實很短,死時年僅36歲,還沒有怎麼建功立業呢。有這...

揭秘:龐統的死,實際上跟過度娛樂有關

東漢末年的龐統,素有「鳳雛」之雅號,與號稱「臥龍」的諸葛亮齊名,是劉備帳下的重要謀士,和諸葛亮一同拜為軍師中郎將。可縱觀其一生,卻並無多大建樹,似有欺世盜名之嫌,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那麼這一切都是...

臥龍鳳雛,鳳雛龐統龐士元

袁元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咱們就來說說鳳雛龐統,龐士元。龐統襄陽人,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大謀士。與諸葛亮齊名,但是呢,因為龐統死的比較早所以呢,名望、功績就沒有諸葛亮那麼大。龐統呢,小時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