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依照「隆中對」一直很好,但此人不僅破壞計劃,還坑慘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及三國俊才,劉備稱得上是最為勵志的一人,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小人物,最後竟能蜀中稱帝;劉備走向人生巔峰的過程可謂崎嶇坎坷,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之外,其實也少不了「諸葛亮」的功勞。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絕對稱得上三國中的一顆耀眼巨星,劉備正是有了「諸葛亮」才真正找到了人生方向,也是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才有「稱帝」的機會。
劉備本是三國中不起眼的小人物,身邊除了草鞋之外什麼都沒有,也正是遇到了相對比較富裕的「張飛」,外加一個「關羽」,這三人的「桃園結義」才使劉備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此劉備身邊多了兩員「萬人敵」的人才。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劉、關、張三人的結合形成了一個鐵三角,也從此在漢末亂世中嶄露頭角。
儘管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在亂世中東擋西殺,但其結果卻是連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都沒有;儘管劉備有過「徐州」,也有機會謀得「荊州」,但不是被人奪走就是比人慢半拍。
沒地盤當然就沒有逐鹿中原的基礎,劉備沒有基礎當然就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僅憑著「匡扶漢室」的一點理想是遠遠不夠的,目標不明確致使劉備始終處於被動狀態;而此時,「諸葛亮」的出現不僅使劉備找到了「目標」,同時看到了實現理想的希望。
「諸葛亮」的出現不僅僅是讓劉備發現了一個「人才」,而是通過「隆中對」切實的規劃出了一張走向成功的「藍圖」。
「將軍既帝室之胄,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諸葛亮這張「規劃藍圖」稱得上簡明扼要,但又不失細緻入微,「隆中對」也成了劉備四處征戰的理論基礎。
果然,前期劉備嚴格按照諸葛亮的路線圖踏踏實實的走,通過「赤壁之戰」謀得荊州、然後入川再得益州;諸葛亮也盡心竭力,對外率軍平定孟獲,對內嚴修國政。
此時的「蜀漢集團」正式成型,劉備的實力也達到了空前的壯大。
至於「外結好孫權」,從諸葛亮過江「舌戰群儒」就已經開始了;此時的劉備真可謂「上合天時,下諳地理,中占人和」;但「鳳雛之死」也使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前往巴蜀主政,這也使得諸葛亮對「荊州」十分不放心。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說「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
這裡就寫的很清楚了,諸葛亮逐鹿中原的策略是兵分兩路,一路從「荊州」出兵直取曹魏的「宛城」和「洛陽」,這兩座城是曹魏的命脈所在,勢必會全力抵抗;而劉備就可以趁虛率巴蜀之兵出川夾擊,如此曹魏兩面受敵,其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諸葛亮視「荊州」為蜀漢用兵的命脈之地,因此一直都是自己親自鎮守;但此時不得不入川協助劉備,「荊州」的安危成為了諸葛亮最不放心的所在。
「荊州」之地必須要有一員大將鎮守,不僅要武可威震三國,文也要運籌帷幄;而符合這些條件的「大將」除了身邊的關羽之外,再無人可用。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儘管諸葛亮剛出茅廬就對關羽下了「只可為將,不可為軍」的結論,但是在這緊急關頭,除了「關羽」再無人可用;更何況關羽為人高傲,諸葛亮如果不把「荊州主帥」的位置讓給他,恐怕關羽又會鬧么蛾子。
儘管諸葛亮臨走之時一再叮囑關羽要「北抗曹操,南和東吳」,但關羽一句「虎女焉可配犬子」還是徹底撕破了諸葛亮煞費心機才形成的「吳蜀聯盟」。
關羽一邊擅自出兵攻打曹魏,一邊輕蔑呂蒙;這就造成了東吳聯合曹魏,先是陸遜「白衣過江」,緊跟著呂蒙故意示弱,但實際上卻在關羽背後狠狠的插了一刀。
關羽最終被東吳擒殺,震動三國;對於蜀漢來說,關羽之死固然震動西川,但從全局來看,最重要的卻是「荊州」的丟失。
關羽死後不僅僅是「失荊州」這麼一件大事,還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先是張飛急於報仇反被暗殺,再是劉備悲痛欲絕,舉巴蜀傾國之兵討伐東吳。
尤其是劉備討伐東吳,不僅沒能替關羽報仇,還使諸葛亮為蜀漢積攢多年的家底損失殆盡,而劉備也死在白帝城。
劉備死後,諸葛亮面對的不僅是危機四伏的蜀漢王朝,還有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萬般無奈之下,諸葛亮一邊萬事親為的處理蜀漢國政,儘量迅速恢復實力;一邊又要時刻提醒「阿斗」怎麼扮演「皇帝」的角色。
除其之外,諸葛亮還面對強大的曹魏;諸葛亮深知曹魏地廣物豐,一旦時局穩定,曹魏發展的速度遠比蜀漢要快得多。
因此,諸葛亮為了儘可能的拖累曹魏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儘量延長蜀漢政權的存在時間,不得不得採用「以攻為守」的策略。
雖然「六出祁山」均未成功,但這也在諸葛亮意料之中,畢竟至多不過十萬的蜀軍想占領偌大的曹魏,幾乎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勞民傷財,屢次興兵北伐,其最大的成果不是占領了多少城池,內遷了多少人口,而是成功拖慢了曹魏的發展速度;諸葛亮這種無奈還是因為丟失了「荊州」,而「關羽」對荊州的丟失則要負主要責任。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正是關羽促成了諸葛亮此時的窘迫,同時也使整個蜀漢集團陷入危機之中。
其實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方針,劉備一直走的很好;但就因為「關羽」的冒進,和對東吳的不友好,最終致使蜀漢陷入危機四伏,也可以說諸葛亮被「關羽」狠狠的坑了一把。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為何蜀漢最先滅,此人一句話點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一代梟雄劉備天生異相,不可一世。自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初出山門,如魚得水大展抱負,經數十年艱辛苦戰,終於把風雨飄搖中的劉備集團發展...
諸葛亮告訴劉備統一天下的方法,劉備沒有照做,害關羽白丟了性命
導讀:一千多年來,由於《三國演義》的流行,諸葛亮憑藉「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華容道」等故事情節,一直被中國人敬若神明。就連赤壁之戰的勝利,諸葛亮也被認為是頭號功臣,然而真正的...
劉備知道關羽被殺後直接昏厥, 但聽聞張飛死訊, 只說了四個字!
劉關張三兄弟的故事我們知道的太熟悉了,他們的故事從小就伴隨我們的成長,但是呢,對於三國中的每一件事,其實我們只是理解了表面,很多東西都沒有深入到了解。自從看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老師講的三國,覺得...
「隆中對」戰略上的弊端,劉備卻堅定執行,最終將蜀漢帶入被動
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多數人都認為是諸葛亮出山,踐行隆中對所做的貢獻。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隆中對中戰略上的弊端註定了蜀漢後期處處被動,一蹶不振,最後最先被滅亡!這背後的真相是什...
三國謀士排第一:諸葛孔明的傳奇一生
三國亂世前後近百年,湧現了許傳奇英雄人物。其謀臣策士,流風餘韻,名傳千古。諸葛孔明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遠超同輩。史上說他是「英霸之器」,英雄當中稱霸的,遍觀古今也不作第二人想,
《隆中對》戰略方針到底是諸葛亮信口開河,還是有理有據?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闡述了自己對劉備統一霸業的藍圖規劃。這段話原文是這麼說的: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司馬昭父子竟能悟出「隆中對」,從而一統天下,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看三國,知道「隆中對」對劉備的意義究竟有多重大,其一生,可以說都是以「隆中對」為攻略指南的。可誰曾想,五十多年後,司馬昭和他的兒子司馬炎,居然也能夠悟出「隆中對」的思想,從而完成了天下一...
隆中對裡面暗藏的一個預言,暗示了殺害關雲長的真兇
諸葛亮一直都被描述成三國當中十分傳奇性的人物,像在東吳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嚇走活仲達等等故事,均是被後世傳為佳話的故事,諸葛亮更是被傳成了神人一樣。
歷史上的諸葛亮真是「千古名相」嗎?
三國爭雄的烽煙已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定為成了千古名相。然而歷史上的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行列的道路上艱難的徘徊。
三國之迷:關羽失荊州,為何劉備諸葛亮不發兵?
關羽失荊州,到死劉備不發一兵一卒,由於《三國志》史書這方面記載太少,沒有直接證據,便引發了許多推論。其中最不靠譜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說劉備要殺關羽,因為關羽功高蓋主,而諸葛亮要殺關羽,是...
荊州不失,諸葛亮的隆中對,劉備有可能實現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從涿郡起兵以來,一直就顛沛流離,沒有固定地盤,直到依附劉表之後,在新野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而得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東連孫吳,北拒曹操,赤壁之戰,占據荊州五郡...
蜀漢有荊州也未必會實現《隆中對》的規劃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將軍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時再北伐呢?
隆中對選自陳壽的《三國志》,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三國之蜀漢興衰——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蜀是三國里起家最晚、滅國最早的國家,但並不代表它是最弱的一個,全盛時期的蜀國實力超越孫吳,直追曹魏。那麼為何天平傾斜的如此之快呢?一切的開始只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