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跟隨曹操以後,為何被徹底埋沒?他的真實實力到底怎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庶為何投靠曹操?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遂詣曹公。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三國演義》記載,徐庶投靠劉備以後為劉備出謀劃策多次打敗曹操。

曹操手下謀士程昱獻計軟禁了徐庶的母親,想讓她勸說徐庶投靠曹操。

徐母拒絕以後,又偽造徐母書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

臨走之時,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得知被騙以後,發勢不為曹操設一謀。

然而在《三國志》中,徐庶投靠曹操是因為他的母親被曹操追獲,主動離開劉備去投靠曹操的,而且並非臨走才推薦諸葛亮,早在跟隨劉備之時就已經推薦了諸葛亮。

魏國人才太多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北伐,出擊隴右,聽說好友石韜的官位只不過是郡守、典農校尉,徐庶的官位只不過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感嘆道:「魏國難道是謀士太多了麼!為什麼不重用他們兩人呢?」蜀漢人口只有魏國的五分之一,假如人才分布比例是均勻的,魏國人才出現的幾率是蜀漢的五倍,人才自然遠遠多於蜀漢。

曹魏有謀士賈詡,荀彧,荀攸,劉曄,司馬懿,蔣濟,董昭,程昱,楊修,陳群等等。

能力與徐庶相當的人比比皆是。

以徐庶的才能,如果投靠劉備,或許能夠得到重用。

但是跟隨曹操,就只能做御史中丞了。

而且當徐庶投靠曹操之時,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劍指荊州,徐庶已經沒有多少表現的機會了,而且他的陣營已經有不少謀士了,自然不差他一個,論資歷,也遠遠比不上早年跟隨曹操的謀士。

而徐庶跟隨劉備之時,劉備恰逢顛沛流離客居荊州之時,手下根本沒有像樣的謀士,徐庶自然得到劉備重用了。

徐庶的真實能力存疑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的不失為一代奇才。

跟隨劉備以後,破曹仁八門金鎖陣,獻計奪取樊城,玩弄曹軍於鼓掌之中。

離開劉備跟隨曹操以後,又在赤壁之戰識破龐統的「連環計」。

然而徐庶在《三國志》中,卻只有三次記載:

第一次是徐庶早年曾為朋友殺人,之後棄武從文。

第二次是徐庶投奔劉備以後,推薦諸葛亮。

第三次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追獲,離開劉備投靠曹操。

這僅僅這幾次記載並沒有說徐庶有用過任何謀略,甚至翻遍史書,都找不到徐庶獻計的任何記載。

徐庶不為曹操獻計,難道也不為劉備獻計麼?

就連徐庶的好友諸葛亮,評價徐庶也只是說,你可以去當刺史郡守。

而諸葛亮本人可是自比管仲、樂毅的人物呀,可見在諸葛亮心中,徐庶的才能是遠遠比不上他的,諸葛亮「觀其大略」,徐庶卻是和普通人一樣「務於精熟」這境界差距也是明顯的。

徐庶的出身問題

雖然曹操提出「唯才是舉」,主張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但是曹操這個舉措不過曇花一現,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魏國的用人舉措已經從「唯才是舉」改成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出身低微的徐庶,自然不會受到重用了。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只不過是美麗的故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魏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徐庶降曹也許是因為在劉備那裡遭到了排擠

有句話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講的是劉備最早的智囊徐庶因為母親被抓,不得不投身於曹操帳下,但是他終生沒有為曹操獻一謀一計。實際上,徐庶降曹並不是因為母親被抓,而是因為劉備的不信任和劉備...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諸葛亮若投魏,能當到多大的官

關於諸葛亮,一直以來有一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那就是如果他投奔曹魏,能夠當上多大的官職。有人認為可以成為下一個荀彧,也有人認為魏國人才多大族也多,會默默無聞。本文就來假設一下,假如諸葛亮投魏能...

徐庶進曹營,為何敢「一言不發」

說到三國時期的徐庶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他可是大孝子的象徵啊,曹操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就把徐庶給騙到了曹營,大家都知道曹操把徐庶的母親綁架以後徐庶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到曹營了,但是...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自編自演的政治秀?

《三國演義》中最詩情畫意、最一波三折的故事,應當算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了。先是徐庶臨去曹營之際的走馬舉薦,接著又有司馬徽的造訪再薦。一個說諸葛亮好比麒麟鸞鳳,有經天緯地之才,若得此人相助,不愁...

出一上聯:徐庶走後無單福

徐庶《三國志》無傳,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記載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仇,白堊突面,被發而走,為使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