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只有2000兵馬,為什麼就能夠逼降劉禪?有一個致命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沓中,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餘人,進攻武都,以斷姜維後路;以廷尉衛權為鎮西軍司馬,持節監軍。

在這三路大軍之中,鍾會大軍被姜維阻擋在劍閣,久攻劍閣不下,無計可施,甚至商量這怎麼撤軍,而諸葛緒這路大軍,被鍾會誣陷謀反,兼并了,唯獨鄧艾這路大軍,偷渡陰平,成功的到達成都,兵臨城下,逼降劉禪。

據悉,當時鄧艾麾下只有2千魏軍。

那麼鄧艾為什麼只憑2千兵馬就能滅蜀漢?原因很簡單。

第一:敵軍來得太快,並且得到了補充。

鄧艾,偷渡陰平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讓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自降,從而得到了兵力以及糧食的補充,加上鄧艾充分利用江油的涪水航運,從水路迅速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船順流而下,三天就出河谷到達了涪城境內,擊敗了諸葛瞻的先鋒部隊,占據涪城進入平原地區。

第二;中央軍全軍覆沒,地方援軍不能及時回援

在聽到鄧艾已經入陰平的時候,劉禪派遣衛將軍諸葛瞻摔著中央軍(禁軍),增援,卻走到培縣就停下了,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占險要地勢,不讓敵人進入平原,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導致鄧艾長驅直入,先鋒擊敗諸葛瞻,後又在綿竹大戰,以至於中央軍全軍覆沒,諸葛瞻父子陣亡,綿竹之戰成為蜀漢最後一次大戰。

而地方援軍,比如霍弋的南中軍和閻宇的巴東軍,救援不及。

第三:諸葛瞻戰死,君民信心已經奔潰。

綿竹之戰的失敗震動了蜀漢政權上下,諸葛亮家族在蜀漢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隨著諸葛瞻的戰死,蜀國從上到下抵抗意志崩潰,蜀漢百姓間發生了恐慌。

尤其是對抗曹魏大軍的信心已經完全奔潰,成都軍民士氣已降到谷底,無再戰之力。

第四:滿朝文武一片降旗

當曹魏大軍已經兵臨城下,皆不知所措。

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也有人建議東投孫吳,其中譙周則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

在譙周的三寸不爛之舌下,劉禪最終開城降魏。

雖然,當時的蜀漢政權大將苦力支撐,已是窮途末路,尤其是成都軍民士氣已降到谷底,亦無大軍可守,這成為蜀漢最致命的原因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

鄧艾為什麼能以2000餘人滅掉蜀國?

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昭兵分三路,共十六萬人進攻蜀漢,其中西路鄧艾領兵三萬出狄道,進攻沓中的姜維,中路諸葛緒領兵三萬進攻陰平,以阻截姜維的退路,東路鍾會率領剩下的十萬進攻漢中。結果雖然鍾會順利攻...

鄧艾能消滅蜀漢,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絕非偶然

曹魏的將領鄧艾,他偷渡陰平,一舉滅蜀,立下蓋世奇功。消滅蜀國遠比消滅吳國要來的艱難很多,但是我們回顧一下鄧艾滅蜀的每一個要害環節,又似乎冥冥中似有天意,魏國以三路大軍來伐蜀,其中是以鍾會為主的...

諸葛亮虎父有犬子,全是高齡產婦惹得禍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國晉王司馬昭調動魏國主力精兵18萬,分三路進攻蜀國:其中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殺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軍3萬直撲陰平橋頭,而鎮西將軍鍾會則率主力10餘萬人,一...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

蜀漢的最後120天(二)

上文說到姜維在劍閣關堅守月余,鍾會因後勤困難意欲退兵,這場戰爭似乎就要終止。而這時鄧艾劍走偏鋒,出奇策將戰局扭轉。曹魏伐蜀三路齊進,鄧艾擊敗了姜維,鍾會基本拿下了漢中,而中路負責堵截姜維去路的諸...

立下滅蜀大功的鄧艾,為何死得這麼窩囊?

鄧艾之死,緣於其政治能力低下。鄧艾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能夠滅掉蜀國,離不開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鍾會大軍在劍閣對姜維的牽制。此前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因魏帝曹髦之死,政治上陷於被動,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