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滅蜀大功的鄧艾,為何死得這麼窩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鄧艾之死,緣於其政治能力低下。
鄧艾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能夠滅掉蜀國,離不開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鍾會大軍在劍閣對姜維的牽制。
此前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因魏帝曹髦之死,政治上陷於被動,急需通過對外發起戰爭轉移內部矛盾,因此提出伐蜀計劃。
但是,鄧艾意識不到這一點,以蜀國沒有內亂、姜維非常厲害為由,一再反對司馬昭的滅蜀計劃;而鍾會深刻領會司馬昭的意圖,大力支持這一計劃。
因此,司馬昭對鄧艾大為不滿,對鍾會大為讚賞。
此時,魏國鎮西將軍的軍中排位低於徵西將軍,鄧艾任征西將軍很久了,長期在庸涼地區與蜀漢姜維作戰,擁有極其豐富的軍事經驗。
而鍾會長期擔任謀士,智謀出眾,但缺乏直接統兵作戰的經歷。
魏大將軍司馬昭力排眾議決定伐蜀後,直接拜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假節、主持伐蜀事宜,即鍾會是滅蜀行動的統帥,軍中排位更高的鄧艾則須受鍾會節制。
這已經說明司馬昭信任鍾會,並不信任鄧艾,對鄧艾敲響了警鐘。
公元263年,滅蜀戰爭開始後,鍾會率領三路大軍穿越秦嶺,進入漢中,讓兩萬軍隊包圍漢、樂二城,自己親率十萬軍隊越過陽安關口,攻克關城,直撲劍閣,但在劍閣被從沓中匆忙趕來的姜維五萬多軍隊據險死死頂住。
期間,鍾會以「畏縮不前」的罪名拘捕從陰平繞道而來劍閣的雍州刺史諸葛緒,接管其三萬多軍隊,然後同意鄧艾偷渡陰平的計劃,並派遣田章率領一萬多軍隊,繞到劍閣西南方向,加入鄧艾軍隊。
當時的鄧艾,與諸葛緒各自帶兵三萬多人,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牽制沓中姜維的計劃已經歸於失敗。
姜維率五萬軍隊,先是在沓中擺脫鄧艾軍隊的糾纏,接著又在陰平橋頭晃過諸葛緒的堵截,迅速趕往劍閣,頂住了鍾會大軍。
追趕不及的鄧艾建議諸葛緒與自己一起偷渡陰平,被諸葛緒拒絕。
諸葛緒率部繞道劍閣東北與鍾會匯合,被鍾會以「畏縮不前」的罪名拘捕,押送洛陽。
鍾會贊成鄧艾偷渡陰平的計劃,並派遣田章帶領一萬多軍隊去加強鄧艾的軍力。
於是,鄧艾趁姜維軍隊被鍾會大軍牽制於劍閣之際,率領偏師三萬人多偷渡陰平景谷道,歷經千辛萬苦,穿越七百里無人區,於江油逼降蜀將馬邈,獲得補給,然後於綿竹擊滅蜀漢衛將軍諸葛瞻及其統領的一萬餘人宿衛營,接著兵臨成都,逼迫劉禪投降,從而立下滅蜀的絕世大功。
當然,也是諸葛瞻缺乏軍事能力、拒絕黃崇的正確建議而成就了鄧艾。
當時身在成都的蜀漢皇帝劉禪,接到軍情,得知鄧艾欲走陰平道,沒當一回事就拒絕了蜀地其他郡守馳援成都的請求,只是派遣衛將軍諸葛瞻率領一萬多人精銳的宿衛營,前去阻截鄧艾。
諸葛瞻率宿衛營抵達涪陵後,徘徊不進。
黃權兒子黃崇涕淚縱橫地建議立即趕往江油以北的山地布防,依託江油城,據險阻截鄧艾軍隊,不要把魏軍放進平原。
但諸葛瞻拒絕了黃崇的建議,在涪城徘徊多日,貽誤了戰機。
結果鄧艾率領缺乏糧食補給的疲憊之師,歷經千辛萬苦走出山地,逼降了只有五百守軍的蜀漢江油守將馬邈,獲得了補給,戰力得到恢復,然後抵達涪城地區,擊敗諸葛瞻前鋒。
諸葛瞻大驚失色,趕忙撤出涪城,退往綿竹,不據城防守,於野外列隊迎戰魏軍。
鄧艾軍隊三倍於諸葛瞻之軍隊,遂實施左右夾擊的策略。
經過生死決戰,鄧艾軍隊先輸後贏,最終全殲蜀漢宿衛營,諸葛瞻、諸葛尚父子陣亡。
鄧艾率軍直抵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此時,立下滅蜀大功、本應謙虛謹慎的鄧艾,意識不到警鐘早已長鳴,內心開始膨脹,不經司馬昭同意,擅自處理各種事務。
鄧艾以天子的名義,拜劉禪行驃騎將軍事,並拜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原來官職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原有的職務。
鄧艾還任命自己的親信手下接管益州諸郡軍政大權,其中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
把在綿竹把作戰中的陣亡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台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
鄧艾深感驕傲,洋洋自得,對原蜀漢群臣說道:「諸位幸虧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
如果遇上像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就被殺掉了。
」鄧艾還說道:「姜維自然是一時的雄傑,但與我相遇,所以窮途末路。
」一些有識之士見他如此矜誇,就在背地裡嘲笑他。
鄧艾躊躇滿志,向司馬昭上書,提議儘快伐吳,並籌劃伐吳之策。
實際上,伐吳本身早就在司馬昭的計劃之中,只是由於內外各種原因,司馬昭認為時機尚不成熟。
因此,司馬昭認為鄧艾是在居功逼迫自己。
鄧艾尚沒有意識到司馬昭早就對其不信任,其種種舉措,引起了司馬昭的進一步猜疑和不滿。
鍾會、衛瓘、師纂等人見鄧艾居功自恃、違規處理蜀地事務,就向司馬昭上書,指控鄧艾處理事情悖逆不道,並稱鄧艾已經露出企圖據蜀自立的謀逆苗頭。
於是,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
鄧艾被衛瓘以雷霆之勢拘捕後,仰天長嘆道:「我是忠臣啊,居然到了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
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鍾會抵達成都,將鄧艾押往洛陽。
鍾會之亂結束後,鄧艾親兵於綿竹以西追上押送鄧艾的檻車,釋放出了鄧艾,這再次給人以口實。
衛瓘隨即派遣田續帶兵包圍了鄧艾父子及其親兵,予以處死。
曾經滅掉蜀國威風凜凜的鄧艾,就這麼窩囊地死了。
鄧艾在洛陽的餘子隨後也被誅殺,其妻和孫子則被流放到西域。
鄧艾偷渡陰平,南中霍弋要來救援,劉禪為何拒絕?
諸葛瞻帶領蜀漢部隊兵敗綿竹,直接導致了後主劉禪意志崩潰。奇怪的是,近在百里的姜維沒去救援;南中的霍弋兵團,請求增援,也被劉禪拒絕,他認為諸葛瞻能搞掂。那麼,這時的蜀漢君臣,怎麼做出如此錯誤的決策?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美聲溢譽,有過其實,直接導致蜀國的滅亡
蜀國滅亡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諸葛瞻只善長於書畫,記憶力比較好,而政治軍事並不善長,就因為是諸葛亮之子,所以蜀國人民都愛他才思敏捷。蜀國朝廷只要出台好的惠民政策,其實不是諸葛瞻所建議...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尚有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因為一個人
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國征四方之兵約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當時征西將軍鄧艾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祁山向武都、陰平橋頭;鎮西將軍鍾會率魏軍主力約十二萬人,分別...
蜀漢亡國責任劃分:劉禪五分,姜維三分,諸葛瞻兩分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一般稱之為蜀漢;四十餘年後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三路伐蜀,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司馬昭贏得也有點僥倖,但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
蜀漢的快速滅亡,姜維至少要承擔三分之一責任
公元263年蜀漢被滅國,比吳國早滅亡17年,疆域北到今陝西漢中、甘肅隴南,南包今雲貴川大部分,西南到今緬甸越南一帶,還占有今廣西一部分,雖是三國末流實力,但也不應該滅國這麼早呀!依據天險七百里陰...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
鄧艾才兩千人,劉禪十萬大軍就投降了?羅貫中是弱智麼
前天在頭條問答,有一哥們問:《三國演義》說鄧艾偷渡陰平後只剩兩千人,成都還有十萬守軍,鄧艾他膽子真大啊。劉禪十萬人向兩千人投降,腦子抽了麼?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到底鄧艾滅蜀,雙方兵力是多少。先...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
蜀漢不到3個月快速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是劉備歷盡滄桑,千辛萬苦,在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心腹之下建立起來的政權,後來在劉禪手上延續,共歷二帝,四十三年。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
蜀漢的最後120天(二)
上文說到姜維在劍閣關堅守月余,鍾會因後勤困難意欲退兵,這場戰爭似乎就要終止。而這時鄧艾劍走偏鋒,出奇策將戰局扭轉。曹魏伐蜀三路齊進,鄧艾擊敗了姜維,鍾會基本拿下了漢中,而中路負責堵截姜維去路的諸...
鄧艾只有2000兵馬,為什麼就能夠逼降劉禪?有一個致命原因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
鄧艾為什麼只憑2千兵馬就能滅蜀漢?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