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
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
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
在通往茂縣、松潘的這條人力運輸路上,做生意的人特別多,你來我往,晝夜不息。
有的商人把茶葉、鹽巴、酒、菜、油等商品運往藏區,折返時又把藏區的花椒、藥材、氂牛等山貨運往川內各縣。
他們都是靠肩挑背磨,走一走,歇一歇。
大沙包(今位於興隆鎮川木村二組),成為商人在此歇間的地方。
大沙包又高又大,沙包上長有椿芽樹、酸棗樹、楊柳樹和雜草等,遠看就是一座高大的山,鬱鬱蔥蔥,春意盎然。
在大沙包的頂上有一棵酸棗樹特別顯眼,樹高數丈,樹圍要十來人才能相圍,覆蔭數百平方米。
兩個做生意的人曾在大沙包歇間沖殼子,一個是徳陽人,一個是綿竹人。
德陽人說:「德陽有個鐘鼓樓,半截還在雲裡頭,若不相信,二十里路上還有個黃許鎮。
」綿竹人說:「綿竹有個大沙包,爬了三天三夜才爬到半中腰,中間要不是有個賣野飯的,餓得人打偏偏(飄飄)」
圖為德陽鐘鼓樓
大沙包是川西壩子上非常出名的地方。
在它的腳下200米處,長眠著一代名將,流傳著一個既悽美而又悲壯的歷史故事。
公元263年春,魏相國司馬昭,陰謀代魏,欲以滅蜀建立功勳,召集親臣商議伐蜀之事。
多數親臣認為不可,只有司隸校尉鍾會同意伐蜀。
司馬昭伐蜀的理由是:姜維大軍雖然屯於沓中,但蜀漢的都城空虛,加上蜀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寵信黃皓,政事日衰,正是對蜀用兵的最佳時期。
倘若派一支軍隊在沓中牽制住姜維,另派一支軍隊徑向駱谷襲取漢中,其劍門關頭的蜀軍,勢必人心惶惶,難以固守。
加上劉禪昏憒,又出現邊城失守,蜀漢中心成都,必然大震。
其滅蜀之日,則指日可待矣。
圖為《三國演義》鍾會劇照
司馬昭分析的情況是切合實際的,是為魏將攻蜀訂下了一條主要戰略;牽制住姜維大軍,以快速之旅奇襲蜀漢的險關要隘;以奪取蜀漢的首府成都為最終目的。
為麻痹蜀漢,鍾會又向司馬昭獻策:命令青、徐、兗、豫、荊諸州造船,擺出要大舉伐吳的架勢,用「聲東擊西」
之計,以保證襲取蜀漢的成功。
司馬昭聽罷大喜,依其策而行事,從而使司馬昭的戰略布置更完善,得以實施。
司馬昭下令,鎮西將軍鄧艾率部進攻沓中,牽制姜維大軍,使姜維在鍾會襲擊漢中之時,無法用兵救援蜀漢守軍。
司馬昭為確保萬全又派雍州刺使諸葛緒率兵三萬,至武街、陰平一帶,協助鄧艾阻擋姜維東進。
致使蜀軍處於鉗型包圍之中,一有行動將受到左、右翼的攻擊。
鍾會統率12萬大軍,一路出斜谷道,一路出子午道,一路出駱谷。
三路並進,直逼漢中。
姜維得知鍾會將要大舉伐蜀的消息,急忙派人至成都上表,請求劉禪派兵把守陽安關囗和陰平橋頭,以防患於未然。
可惜姜維的表奏被黃皓扣押了。
公元263年9月,在鍾會進兵攻取漢中的同時,鄧艾、諸葛緒和天水太守王,分三路進攻沓中。
姜維機智過人,識破了魏軍的行動之方略,乃率軍東進漢中。
在途中,聞知陽安關頭已被鍾會占領,大驚,於是率部退至劍閣嚴加防守。
由於姜維行動迅速,使司馬昭預定的滅蜀計劃,暫時落了空。
當鍾會大軍抵達劍閣時,蜀軍已做好了防守準備,鍾會屢攻不克,只得與姜維對峙於此。
鍾會擔憂糧草難於備足,準備還師之時。
一路跟蹤追擊姜維的鄧艾軍隊,也來到了這裡。
鄧艾見鍾會受阻,久攻不克,面臨原定作戰計劃難以施行的艱難狀況,鄧艾另設計了一套作戰方案:決定在陰平橋頭,選一萬精幹士卒,攜帶劈山開道之具,從陰平穿越險阻,繞過劍閣,奇襲成都,並把這一作戰方案,快速密報司馬眧。
司馬昭批准了這一奇襲計劃。
同時,立刻派使者至鄧艾軍中宣讀,迅速實施,一旦成功,必將重賞。
陰平在岷山山脈摩天嶺之北。
地勢極為險要。
早在公元229年,諸葛亮平定陰平、武都後,認為「全蜀之防當在陰平。
」因此,在這裡設有哨所,從陰平經漢德、陽亭、江油再到涪城,是直達成都最近的一條線路。
這條路線繞開了劍閣險隘,從而也繞開了蜀漢的主力軍。
鄧艾的這個作戰方案,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的奇計。
可是,從陰平到江油這一段道路,異常艱險,有許多地方人跡罕至。
因此,從陰平偷襲成都,能否成功,尚不得知。
公元236年10月,鄧艾率領精兵一萬,從陰平登上摩天嶺,鑿山開道,遇水搭橋,行軍於無人居住之地,艱難地行進了700多里,歷盡了千辛萬苦。
士兵們的衣服襤褸,面容憔悴,饑渴勞累,苦不堪言。
一日,遇一深谷,欲進無路,欲退不能,個個望谷興嘆。
面臨絕境的鄧艾,把心一橫,裹上披氈,順藤曼翻轉而下。
士兵們見主帥如此壯舉,紛紛就地取材,釆野藤製繩,仿效主帥,攀緣而下,許多人墜入深谷,傷亡極大。
事後,鄧艾率領餘眾,抵達陽壩後,突然發現有蜀軍數千人在此紮營。
鄧艾部再一次面臨絕境,退不能退,進有守敵。
鄧艾號召眾兵:「惟有破釜沉舟,拚死一戰,方有生還之希望。
」士兵個個皆抱死志,無不以一當十,以霹靂之勢,進攻正在營地休息的蜀軍。
蜀軍以為這是蜀之後方,毫無戒備,頃刻之間,大敗。
其蜀軍首領田章被俘,投降鄧艾,鄧艾軍隊初戰告捷。
命令兵卒在蜀軍的營地里吃飽喝足後,穿上蜀軍軍裝出擊青川,直取江油。
在鄧艾奇襲江油關蜀軍時,江油守將馬邈,毫無抵抗準備,措手不及,投降了鄧艾。
鄧艾軍伐蜀,取得了第二次勝利,並且士兵人數大大增加。
當劉禪得知魏將鄧艾偷襲陰平道長驅之入,已深入蜀中涪城附近時,驚慌不已,群臣束手無策,劉禪只得急詔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兵拒敵。
而此時的鄧艾軍隊已出了江油,占據了涪城的險要地形,在闊地列兵布陣以待。
諸葛瞻的蜀軍與鄧艾的魏軍相遇於涪城附近時,大戰一場。
諸葛瞻前鋒失利,只得退保綿竹關,形成兩軍相峙局面。
鄧艾之子鄧忠率部進攻綿竹暫時失利,向鄧艾進言:「賊未可擊。
」鄧艾勃然大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要斬鄧忠、師纂。
眾將士皆大驚失色,力勸鄧艾「緩刑」 。
此後,鄧忠、師纂為建戰功贖罪,率士兵拚死向蜀軍進攻,終於打敗蜀軍,諸葛曕及其子諸葛尚皆戰死於綿竹關。
蜀軍在綿竹被殲,鄧艾得以長驅直入。
劉禪聽譙周的話,只好投降。
同時,派使者傳旨,令還在劍閣與鍾會對峙的姜維投降。
姜維接旨後,又急又氣,病死於軍中,蜀漢至此滅亡。
時為公元263年冬。
鄧艾在滅蜀之後,覺得兵卒都很疲憊,短時內不宜再戰,便抽出隴右兵和蜀兵各二萬,在蜀煮鹽冶鐵,補充軍需,還造了些小船,準備在時機成熟時,順長江而下,一舉滅吳。
很可惜,鍾會等人,為爭功而忌能,誣告鄧艾謀反,使這個為魏、晉作過重大貢獻的戰將,在公元264年冬,被無辜殺害了,時年67歲。
鄧艾父子被殺後,葬於本文所述大沙包200米處。
到司馬眧代魏稱帝,建立晉國以後的公元267年,才宣布為鄧艾平反昭雪。
這個大沙包原來早於三國時期就已形成,它位於沱江上游的官河支渠,灌溉良田萬畝,它的中段有一個十家埝的分水口,每年淤積嚴重,歲末人工掏淤。
這樣年復一年,堆積而成,因此得名大沙包。
後因大搞建設取沙現已不見當年的雄姿。
(宋興海 何毓華/整理)
為什麼鄧艾只有兩千人,就能滅掉有六十萬人口的蜀漢?
公元263年,魏國司馬昭兵分三路,共十六萬人進攻蜀漢,其中西路鄧艾領兵三萬出狄道,進攻沓中的姜維,中路諸葛緒領兵三萬進攻陰平,以阻截姜維的退路,東路鍾會率領剩下的十萬進攻漢中。
姜維傳(9)國破山河在 三國歷史爭議最大的人物傳記
國破山河在262年秋天,61歲的姜維最後一次(第九次)率蜀軍北伐,向隴西郡的洮陽縣(洮水北岸)進發。而鄧艾早就探到蜀軍的動向據城鎮守,姜維看到洮陽有所準備,就往東進發。結果在侯和被鄧艾軍堵住,蜀...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
面對曹魏進攻,蜀漢為何抵抗三個月就滅亡了?與這三人有直接關係
面對曹魏進攻,蜀漢為何抵抗三個月就滅亡了?與三個人有直接關係——姜維、劉禪和諸葛瞻,下面就來說說看:一、姜維的戰略失誤,讓曹魏找到了滅蜀時機 曹魏為何選擇在263年大舉進攻蜀漢?這和姜維的戰略失...
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蜀漢或許難滅
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時,大軍越過崇山峻岭,到達綿竹。前來迎戰的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這個人,平日裡深得劉禪喜愛,是劉禪的女婿,也是個忠臣。由於諸葛亮的關係,蜀地的百...
魏滅蜀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看姜維、鍾會、鄧艾的人生高潮與謝幕
公元263年11月,後主劉禪開城向魏徵西將軍鄧艾,蜀漢正式滅亡,由此開啟了三國的統一時間。在這場統一戰爭中,三國後期的精英人才姜維、鍾會和鄧艾,進行著撼人心魄的交鋒。滅蜀,既是鍾會和鄧艾登上人生...
鄧艾才兩千人,劉禪十萬大軍就投降了?羅貫中是弱智麼
前天在頭條問答,有一哥們問:《三國演義》說鄧艾偷渡陰平後只剩兩千人,成都還有十萬守軍,鄧艾他膽子真大啊。劉禪十萬人向兩千人投降,腦子抽了麼?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到底鄧艾滅蜀,雙方兵力是多少。先...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
劉備之子是扶不起還是太過聰明?
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公元263年,把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起戰爭,差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
蜀漢的最後120天(二)
上文說到姜維在劍閣關堅守月余,鍾會因後勤困難意欲退兵,這場戰爭似乎就要終止。而這時鄧艾劍走偏鋒,出奇策將戰局扭轉。曹魏伐蜀三路齊進,鄧艾擊敗了姜維,鍾會基本拿下了漢中,而中路負責堵截姜維去路的諸...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尚有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因為一個人
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國征四方之兵約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當時征西將軍鄧艾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祁山向武都、陰平橋頭;鎮西將軍鍾會率魏軍主力約十二萬人,分別...
蜀漢不到3個月快速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是劉備歷盡滄桑,千辛萬苦,在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心腹之下建立起來的政權,後來在劉禪手上延續,共歷二帝,四十三年。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
蜀漢亡國責任劃分:劉禪五分,姜維三分,諸葛瞻兩分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一般稱之為蜀漢;四十餘年後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三路伐蜀,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司馬昭贏得也有點僥倖,但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
鄧艾為什麼只憑2千兵馬就能滅蜀漢?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
立下滅蜀大功的鄧艾,為何死得這麼窩囊?
鄧艾之死,緣於其政治能力低下。鄧艾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能夠滅掉蜀國,離不開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鍾會大軍在劍閣對姜維的牽制。此前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因魏帝曹髦之死,政治上陷於被動,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