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最後120天(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文說到姜維在劍閣關堅守月余,鍾會因後勤困難意欲退兵,這場戰爭似乎就要終止。
而這時鄧艾劍走偏鋒,出奇策將戰局扭轉。
四、諸葛緒兵權被奪、鄧士載偷渡陰平
曹魏伐蜀三路齊進,鄧艾擊敗了姜維,鍾會基本拿下了漢中,而中路負責堵截姜維去路的諸葛緒卻讓姜維從容逃脫。
這時鄧艾和諸葛緒兩路兵馬都駐紮在陰平,鍾會被姜維死死拖在劍閣關,一籌莫展。
眼看戰局漸漸對曹魏不利,鄧艾便想出一招奇策,他向鍾會建議自己可以走江由、綿竹,繞過劍閣關。
這裡山勢陡峭不便行軍,蜀軍必定防備鬆弛。
一旦計劃成功,我軍就會突然出現在劍閣關、涪城和成都的中心地帶。
如果姜維分兵救援,劍閣關的守備就會空虛。
如果姜維不救援,我要麼奪下涪城斷了姜維後路,要麼直接對成都進行斬首行動。
鍾會同意了鄧艾的計劃,並派部下田章率數千人從劍閣關西側山路進攻江由援助鄧艾,同時也可以監使鄧艾的一舉一動。
鄧艾獲得鍾會的同意後邀諸葛緒同行。
諸葛緒說自己受鍾會節制,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應該先稟報鍾會才是,鄧艾說你此去必將有去無回,諸葛緒不聽,遂於鍾會會和。
此時的鐘會早有專斷之心,他便以諸葛緒放跑姜維貽誤戰機、進攻劍閣畏懼不前為名剝奪了其兵權,並將他關進牢車發回洛陽受審。
諸葛緒雖然被鍾會算計了,但這也間接救了他一命,因為蜀國滅亡後鍾會和鄧艾都身首異處,諸葛緒反倒沒受影響,還在晉朝做了大官。
263年10月中,鄧艾挑選精銳從陰平道出發。
陰平古道山谷眾多,崎嶇難行,鄧艾一路鑿山搭橋,才勉強得以前行。
由於山路陡險,鄧艾後勤基本斷絕,在無路可走之處要麼裹著氈布「推轉而行」,要麼一個接一個在懸崖峭壁上「魚貫而行」。
最終,鄧艾終於走出了700餘里荒無人煙的陰平道,到達了江由,此時鐘會派來的田章也拍馬趕到,兩軍合兵一處。
蜀漢江由太守馬邈在郊外設伏兵三校(約3000人)被田章擊潰,馬邈被迫投降。
拿下江由後,鄧艾偷渡陰平的計劃成功了一半。
而蜀漢方面也接到了消息,並採取了應對措施,劉禪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御林軍前往禦敵。
而這支軍隊是劉禪手裡最後的手牌。
五、諸葛瞻戰死綿竹、鄧士載進逼成都
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頭頂蜀漢最大官二代的頭環。
此時他36歲,擔任衛將軍、平尚書事,位高權重。
劉禪得知鄧艾到了江由,於是派諸葛瞻率領御林軍前往阻截。
諸葛瞻雖然是衛將軍(御林軍最高統帥),但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這次出兵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沒想到也是最後一次。
於他同行的還有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李恢的侄子李球,他們都是高官之後。
諸葛瞻在趕往涪城的途中得知鄧艾已經拿下了江由,諸葛瞻判斷不出鄧艾下一步是要去涪城還是綿竹,一度盤桓不前。
黃崇建議諸葛瞻要快速行軍,及早占據險要之地,封鎖鄧艾進入成都平原的通道,把鄧艾困死在山區之內。
諸葛瞻依然猶豫不決,黃崇急得痛哭流涕。
而66歲的鄧艾在拿下江由後只是稍作休整,便一路急行軍衝出了山口,進入了成都平原,目標直指綿竹。
蜀軍探子來報,諸葛瞻率軍從涪城半道趕往綿竹關布防。
綿竹關是成都的北大門,位於現在四川德陽市的鹿山頭,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諸葛瞻雖然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堅守這裡,似乎沒什麼大問題。
而鄧艾所部則是疲憊之師,他唯一的勝算就是和諸葛瞻進行野戰,而不是攻城。
於是鄧艾學著諸葛亮激怒司馬懿的做法,給諸葛瞻寫了一封信,說「你要是就此歸降,我一定保你為琅琊王(諸葛瞻的老家是山東琅琊)」「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
」
36歲的諸葛瞻比起66歲身經百戰的鄧艾來說,只是一個黃頭毛孩。
面對鄧艾的挑釁,諸葛瞻大怒,斬殺了來使,竟然率軍出關。
鄧艾一看諸葛瞻輕易中計,心中大喜。
戰鬥初期,諸葛瞻的御林軍以逸待勞稍占上風,鄧艾之子鄧忠和部將師篡出師不利。
鄧艾大怒,嚴厲斥責二人,並激勵將士,「我們的性命就在此一戰,為何不拼盡全力?」在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打的就是一口氣。
鄧艾眾將士氣大振,而諸葛瞻的軍隊也沒經歷過幾次戰鬥,迅速潰敗下來。
有人勸諸葛瞻撤退,諸葛瞻卻仰天長嘆,我內不能除掉黃皓,外不能制衡姜維,帶兵卻無法奪回江由,還有什麼臉面撤軍呢?諸葛瞻之子諸葛尚也說,我們父子蒙受國恩,卻不能斬殺黃皓以致潰敗,活著還有何意義?於是父子二人沖向敵軍,最終戰死沙場。
諸葛瞻的初戰竟成了他的謝幕戰。
張飛之孫張遵、黃權之子黃崇、李恢之侄李球也一同赴死,他們用死亡捍衛了自己的信仰,為國捐軀,可謂悲壯慘烈。
而這時的鄧艾幾乎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通過綿竹進駐雒城,成都唾手可得。
六、劉禪的抉擇:是戰還是降?
諸葛瞻軍敗、鄧艾進駐雒城的消息傳至成都,劉禪已成驚弓之鳥,而群臣也人心惶惶。
這時擺在劉禪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戰或降。
要說繼續作戰,劉禪不是沒有資本。
一、此時蜀漢尚有十萬軍隊駐紮各地,特別是姜維主力尚在。
只是成都的兵力稍有不足,但依託高牆和充實的物資,堅守一時以待援軍不成問題;二、即便劉禪認為成都不可守,自可突圍至其他地方,和曹魏打持久戰。
三、再不濟,還可以投奔南中部落或東吳。
但比起繼續作戰來說,投降的聲音在這時甚囂塵上,這是為何?
蜀漢的政治結構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劉備帶來的荊州派,這些人掌握著蜀漢核心權力。
二是劉璋任用的東州派,這些人是荊州派極力拉攏的對象,和荊州派有一定共同利益。
三是益州本土士族,這些人被先後被劉璋和劉備壓制,從內心並不認劉璋和蜀漢的合法性。
在這個節骨眼上,益州派最先喊出了投降的聲音,因為在他們看來蜀漢政權是外來割據政權。
被蜀漢統治還不如被曹魏統治,他們反而能從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再者就此投降,也可以儘早平息戰爭,減少對益州的損害。
於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蜀中大學者譙周帶頭勸說劉禪投降,他打消了劉禪繼續抵抗、投奔南中部落和東吳的念頭。
可奇怪的是,據史書記載,譙周的投降論調卻沒有任何人提出反對,甚至是掌權的荊州派竟然也有人表示贊同。
比如張飛次子張紹,鄧芝之子鄧良。
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蜀漢政權已經喪失了人心,沒人願意繼續為它賣命了。
甚至是劉禪自己。
面對群臣的一致主降,劉禪選擇順應民意。
263年11月,劉禪派張紹、鄧良、譙周帶著印綬和降書前往雒城會見鄧艾。
鄧艾大喜,寫好回信好生安慰劉禪,打發三人回去復命,說自己稍作安頓就前往成都。
劉禪得到鄧艾的回信,準備好了一口棺材和幾根繩子。
後鄧艾在成都北門紮營,劉禪用自己的輿駕拉著棺材,命人將自己五花大綁,前往鄧艾軍營。
鄧艾不敢怠慢,急忙讓人燒掉了棺材,又親自給劉禪鬆綁,並拜他為驃騎將軍,讓他繼續在皇宮中居住 ,等候通知。
隨著劉禪的投降,歷時120天的魏滅蜀之戰結束,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正式滅亡,三國鼎立的格局就此打破。
但劉禪投降之後,蜀漢故地並沒有平靜下來。
不久滅蜀功臣鍾會、鄧艾內鬥,身首異處;蜀漢大將軍姜維密謀光復蜀漢,卻被碎屍萬段;而東吳則趁火打劫,羅憲死守永安。
這些下文再說。
近期將每日更新三國事故,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一下!謝謝!
孤注一擲 鄧艾僥倖的功名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兵伐蜀漢,他的軍事部署是,分三個方面同時並進。第一,令鄧艾率兵三萬出狄道(今甘肅臨洮縣),絆住在沓中(今甘肅舟曲縣西)的姜維主力,鄧艾以王欣主攻姜維,第二,令...
面對曹魏進攻,蜀漢為何抵抗三個月就滅亡了?與這三人有直接關係
面對曹魏進攻,蜀漢為何抵抗三個月就滅亡了?與三個人有直接關係——姜維、劉禪和諸葛瞻,下面就來說說看:一、姜維的戰略失誤,讓曹魏找到了滅蜀時機 曹魏為何選擇在263年大舉進攻蜀漢?這和姜維的戰略失...
鄧艾僅憑兩千兵馬,為什麼就能逼得劉禪投降?其實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劉備是一代梟雄,他出身草根,本以織席販履為生,在黃巾軍起義的時候,投身軍旅,憑藉著漢室後裔的身份,和個人魅力,一步一步成長為了一方諸侯,先地跨荊襄,後雄據巴蜀,再拿下漢中,終於建立了蜀...
姜維傳(9)國破山河在 三國歷史爭議最大的人物傳記
國破山河在262年秋天,61歲的姜維最後一次(第九次)率蜀軍北伐,向隴西郡的洮陽縣(洮水北岸)進發。而鄧艾早就探到蜀軍的動向據城鎮守,姜維看到洮陽有所準備,就往東進發。結果在侯和被鄧艾軍堵住,蜀...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
他是蜀漢後期將才,一語道破蜀漢衰亡原因,卻因一句諺語被黑千年
公元263年11月,得知鄧艾斬殺諸葛瞻攻破綿竹後,駐紮在劍閣的姜維為避免南北夾擊,只能放棄劍閣轉道至郪縣,以等待成都的消息。沒過多久,劉禪投降的敕令就傳來,姜維等人氣憤不已,紛紛拔刀砍石。不久,...
劉禪要投降曹魏時,他有一個兒子以死相勸,死後被供奉在諸葛亮廟
自諸葛亮北伐後,由於成效甚微耗費了大量蜀漢國力,諸葛亮死後,姜維等人為了進一步拓寬蜀漢的生存空間,也繼續堅持北伐曹魏,但是都收效甚微。 到公元258年,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開始干預政事,導致蜀漢國...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
蜀漢亡國責任劃分:劉禪五分,姜維三分,諸葛瞻兩分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一般稱之為蜀漢;四十餘年後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三路伐蜀,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司馬昭贏得也有點僥倖,但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
諸葛亮虎父有犬子,全是高齡產婦惹得禍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國晉王司馬昭調動魏國主力精兵18萬,分三路進攻蜀國:其中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殺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軍3萬直撲陰平橋頭,而鎮西將軍鍾會則率主力10餘萬人,一...
滅蜀之戰:鄧艾為何只用幾千兵馬就逼得劉禪投降
熱播電視劇《虎嘯龍吟》濃墨重彩地演繹了蜀漢、曹魏、孫吳之間的激烈爭鬥。特別是蜀漢和曹魏,幾十年來互為敵我,干戈不休。應該說,在諸葛亮時代,蜀漢以攻為守,一直對曹魏呈進攻態勢;到了姜維時代末期,曹...
蜀漢不到3個月快速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是劉備歷盡滄桑,千辛萬苦,在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心腹之下建立起來的政權,後來在劉禪手上延續,共歷二帝,四十三年。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
鄧艾只有2000兵馬,為什麼就能夠逼降劉禪?有一個致命原因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尚有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因為一個人
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國征四方之兵約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當時征西將軍鄧艾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祁山向武都、陰平橋頭;鎮西將軍鍾會率魏軍主力約十二萬人,分別...
鄧艾為什麼只憑2千兵馬就能滅蜀漢?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決心伐蜀,徵調18萬人馬,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率主力10餘萬人,取道漢中,直逼陽安關(今陽平關);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餘人,由狄道進軍向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