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帳下八大謀士,四人想著他死,兩人是死腦筋,袁紹怎能不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官渡之戰前,袁紹占據冀幽並青四州之地,兵多將廣,實力居漢末諸侯首位,卻最終被曹操所敗,究其原因,手下謀士不和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袁曹開戰前,關於怎樣對付曹操,袁紹的謀士們展開了一番爭論。
田豐的意見,打是肯定要打的,但不能急打,要緩打,怎麼個緩,己方做好戰爭準備,仗著地盤大兵多糧多,屯兵前線,與曹操對峙個三年,耗死對方,田豐的這番話得到了沮授的贊同。
但是審配不同意這個觀點,三年?人生有幾個三年,公孫瓚已經被滅了,緊接著當然是打曹操,等個三年,這三年是要看著曹操在中原刷經驗升等級嗎?曹操已經乾死了袁術、呂布,三年後說不定把劉備、張繡、劉表、孫策也全滅了,到時候誰的地盤更大,就難說了。
郭圖同意審配的意見,兩票對兩票,袁紹猶豫不決,這時候許攸、荀諶外出回來,袁紹就問這兩人的意見,許荀二人都主張馬上打。
一下子四票對兩票了,於是組織上決定了,盡起大軍三十萬,兵發許都。
相比袁紹謀士們的意見各異,曹操這邊的謀士們相當團結,不團結也不行啊,他們還能選擇不打嗎?所以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的意見很統一,跟袁紹死磕。
袁紹的八大謀士大致可以分成四派。
忠於袁紹派,田豐和沮授,他倆忠於的就是袁紹本人。
雖然沮授原先勸韓馥不能把冀州讓給袁紹,但效力袁紹後一心一意,最終以死表明對袁紹的忠心。
田豐、沮授是袁紹帳下的高智商謀士,但他倆有個共同的毛病,就是不會好好講話,造成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建議都正確,但袁紹就是不喜歡聽。
對曹作戰的大方針定下來後,田豐還是服從這個決策的,在劉備遭到曹操進攻,向袁紹求救的時候,田豐向袁紹提議乘機進攻曹操的後方許都,這是一條好計策,表面上看是圍魏救趙之計,實際上是田豐根本不在乎劉備死不死的,他就是要拿下許都,把漢獻帝搞到手,這是他心心念的事。
想不到袁紹因為最喜歡的小兒子生病,不肯出兵,這把田豐氣得拿拐杖直敲老袁家地板,大發牢騷。
這就是田豐的不對了,你怎麼就分不清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家人健康重要呢?人家袁紹一個好爸爸照顧孩子錯哪裡了?你當下屬的就不能體諒體諒,你可以主動請纓帶兵攻許都嘛,讓袁紹給你配個顏良文丑,或者張郃高覽也行,何必非要袁紹親自出馬呢!因為沒有救援,劉備很快就被打敗了,跑到袁紹這裡請求發兵攻曹,袁紹應允了,田豐又不合時宜地跑出來對袁紹說,上次讓你出兵你要帶娃,現在戰機錯過了,還是別打了,照我原先說的,老老實實和曹操對峙就能贏。
袁紹一聽就火了,心想這是怪我咯,你田豐在劉備這個外人面前這樣說我,我不要臉面的啊!再說了,組織上早就決定了要打,而且是大打,快打,你現在又提不打,你眼裡還有沒有組織。
田豐見袁紹不聽自己的意見,作死的勁頭一下子上來了,對袁紹喊道;「你不聽我的,將出師不利」。
袁紹聽了更是火冒三丈,你個烏鴉嘴,當場就要把田豐宰了,好在劉備求情,性命留下,班房蹲起。
沮授講話方式和田豐基本一樣的死腦筋,袁紹派顏良進攻白馬,那是給劉備看看自己手下猛將的威力,藉此告訴劉備,當年要不是顏良沒在,斬華雄的風頭輪不到你家關羽。
結果沮授完全沒猜透袁紹的小心思,又是當著外人劉備的面對袁紹說,顏良這個人性格狹隘,不能獨自帶兵,氣得袁紹大罵沮授,你懂個啥子!之後沮授提的建議袁紹基本不會聽,因為他提的基本還是田豐那一套,明知道主公斷不會接受持久戰的建議,他也不做大的改動。
田豐和沮授最後死的都很不值,他們忠心耿耿,可就是腦筋太直,講話完全不顧袁紹喜不喜歡聽,這真是不得其主啊!
忠於袁尚派,審配和逄紀,二人才智可與田豐、沮授相提並論,統軍之能更有過之,但大局觀不如,只知已方勢大,不知曹操兵精。
二人雖忠於袁紹,卻更忠於袁尚,總想著把其他幾個謀士斗死,審配在袁曹兩軍對峙時將許攸家人全部下獄,雖然有許攸子侄犯法這樣的理由,但未必沒有私心,何況在這種關鍵時期做這樣的事,未免不合時宜。
逄紀也是如此,袁紹兵敗後悔不聽田豐之言時,逄紀造謠田豐取笑袁紹,直接導致田豐被殺。
這兩人真可謂內鬥行家。
忠於袁潭派,郭圖和辛評,二人是審配、逄紀的死對頭,各為其主,是直接競爭的關係。
郭圖輔佐袁紹基本上沒有出過一條正確的計策,先是反對奉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撿了便宜,又在官渡之戰中讒言陷害沮授,後在烏巢被襲後判斷錯形勢,不救烏巢,反令張郃高覽攻擊曹營,受挫後又誣陷張高二人,導致二人投降曹操。
但袁紹偏偏喜歡聽郭圖的話,因為郭圖善於察言觀色,說話好聽,句句入袁紹的耳。
辛評相對低調很多,下場很慘,全家老少被殺。
袁紹和曹操是髮小,兩人年紀應該相仿,官渡時兩人身體應該都還行,可袁紹這邊已經有四個謀士站好了隊,就等著老袁死了扶新主接班,袁紹攤上這四個傢伙,也真是倒了血霉了。
反觀曹操這邊,應該還沒什麼人在曹丕曹植中站隊吧。
最後一派,忠於自己派,許攸和荀諶。
許攸原本也是忠於袁紹,但被審配一搞,已經不得袁紹信任了,加上自己家人身陷囹吾,他在袁紹這邊沒有了立足之地,不過他可不會像沮授那樣以死明志,而是果斷地投了曹操。
而那個荀諶,自己兄弟荀彧在曹操那裡那是什麼樣的地位,大侄子荀攸又是曹操謀主,袁紹一敗,投曹那是順理成章的事,雖然不見史料記載荀諶是否投曹,但他的兒子和曹丕那種哥倆好的交情說明了一切。
袁紹的武器是何方神物?實力強大的袁紹為何最終會失敗?
袁紹的武器,袁紹一生中給我們創造了很多的故事,比如說官渡之戰就是袁紹所領導的,袁紹為什麼會失敗與實力比較弱的曹操呢?今天就來簡單看一下袁紹的武器,順便了解一下袁紹為什麼會失敗與曹操,曹操又是怎麼...
曹袁官渡決戰前夕,天下主要謀士對勝敗形勢如何看待?
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並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最終曹操出奇制勝、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的十萬大軍,為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戰,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那麼,在官渡決戰...
袁紹廢長立幼,導致死後二子相爭,他到底該怎麼做?
在這個話題中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史書上確實有很多「廢長立幼」最終走向失敗的案例,導致很多人只糾結於袁紹「廢長立幼」是個必敗的錯誤,我覺得這只是問題根源之一,而不是問題全部。例如漢靈帝託孤事。漢靈...
在GBA平台上玩過的《三國志》,還有多少人記得?
公元199年,大士族領袖袁紹在易京終於打垮了河北最後的強敵公孫瓚。至此,黃河以北再也沒有大的勢力可以威脅到袁紹。加上新得的幽州一帶,袁紹已經割踞北方的冀、青、幽,並4個大州,控甲數十萬。
有謀無斷但愛好養士,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到底誰忠誰奸?
袁紹因廢帝問題與董卓決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為渤海太守,受韓馥節制。韓馥也唯恐袁紹坐大,故意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袁紹不甘久居人下,於是他手下謀士便獻計於他,奪得素有「天下之重...
南北謀士瘋狂的內鬥,最終葬送了袁紹10年辛苦建立的基業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一場大決戰,這是知道一點三國歷史都了解的事情。這次戰役是袁紹全面失敗的轉折點,在經過這次失敗之後,袁紹再也無力南下。其實早在官渡之戰爆發以前,袁紹的敗局就基本確定了。袁...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
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四大庭柱、三子一甥、四大上將、四大能臣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袁紹出身四世三公,是東漢的名門望族,手下能臣武將極多,成為漢末大諸侯之一。袁紹曾擔任十八路諸侯盟主,率軍討伐董卓。接著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後又在和公孫瓚的爭鬥中占據上風...
其實袁紹也很不容易,手下四大謀士全是坑貨,還能雄踞一方
三國里為主公出謀劃策爭奪天下的優秀謀士有很多,如曹操麾下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戲志才等;劉備麾下也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孫權麾下的謀士基本都是文武全才;但是也有實力坑主公的謀士,關鍵這幾個...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