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會一敗塗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官渡之戰,想來大家都很熟悉,曹操以少勝多,以弱戰強,最終取得了勝利,奠定了中國北方霸主的地位,那麼在這場戰役中,袁紹擁有十萬之眾,是曹操軍士的十倍之多,最終卻是以失敗告終,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發動官渡之戰之前,謀士沮授和田豐都反對袁紹發動戰爭,因為皇帝剛剛安定下來,袁紹也已經獲得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這時候需要把這幾年所做的事情向皇帝匯報,如果曹操攔截,可以趁機告曹操一狀,同時還可以出兵不停的騷擾曹操,使曹操疲於奔命。

沮授和田豐的建議是好的,這樣可以把曹操放在劣勢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反過來說曹操蒙蔽聖聽,出兵也有理有據,況且還是小規模的戰役,旨在拖垮曹操,風險小,收益大,不得不說這是個不錯的戰略。

而郭圖和審配卻是支持袁紹出兵。

郭圖認為現在我們的兵力是曹操的十倍之多,哪需要用那些小計謀,大兵碾壓過去一切都將灰飛煙滅,一個小小的曹操不足為懼。

一個馬屁拍過去,袁紹有點找不著北了,沮授見狀連忙說我們應該興義兵而不是驕兵,自古以來驕兵必敗,現在天子在許都,我們出師無名,如果還要急功近利,畢其功於一役,這場戰爭我們必敗無疑。

不管怎麼樣,馬屁還是舒服的,袁紹最終還是發動了官渡之戰。

雖然道義上站不住腳,但是袁紹有十萬大軍,如果指揮得當勝利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袁紹還是失敗了,那麼袁紹在指揮上又有哪些失誤呢?

首先戰役開始的時候曹操決定先打劉備,因為劉備要跟袁紹聯合,況且劉備是真正的英雄,必須趁他羽翼還沒有豐滿的時候打敗他,否則以後必成大患。

但曹操的兵士都認為如果去打劉備,袁紹再從後面攻擊,我們腹背受敵,形勢將不容樂觀。

曹操卻讓將士們放心,說袁紹這個人反映遲鈍,我們打完劉備他才會反應過來,所以先打劉備是必須的。

後來果然如曹操所說,袁紹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機。

第二是用人不當,當時袁紹手下還是有些人才的,田豐、許攸都是有智之士,顏良、文丑又是上將之才。

但袁紹對田豐的意見充耳不聞,在曹操打劉備的時候,田豐就建議袁紹出兵打曹操,但袁紹說自己的兒子正在發燒,沒有心思出兵,這算理由嗎?田豐氣的不行,數落了一通,不想卻被袁紹下了大獄。

而袁紹對許攸的建議也是毫不採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

沮授提意見,袁紹也是不管,最後還削了沮授的軍權,最後袁紹手下的謀士只剩下會拍馬屁的郭圖。

至於顏良、文丑卻是匹夫之勇,首戰被斬之後,大將之才也就剩下張郃還能用,在曹操火燒烏巢的時候,張郃建議增援烏巢,袁紹沒有重視張郃的意見,最後烏巢失守,在郭圖的離間下,袁紹又逼得張郃反水。

這些對作戰有利的建議袁紹一個沒有採納,而一些作戰錯誤的意見袁紹卻全盤接受,這樣下去還能取勝那真是怪了。

綜合來看,袁紹的官渡之戰,道義上站不住腳,戰略上安排失誤,指揮上又不得當,用人還任人唯用,再加上內部不團結,這麼多的錯誤結合在一起,要是勝了還有天理嗎?所以失敗是理所當然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