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三國(二十七)赤壁之戰(二)舌戰群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
反過來也可以說:戰場如商場。
如何在合作時使對方感覺有利可圖,同時還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談判技巧。
我們把前面的場景這樣假設一下:魯肅一來,劉備君臣馬上熱情款待,並且殷切地提出兩方合作的要求。
諸葛亮還說:「看在我兄長已經在東吳效命的份上,能不能帶我去商量一下這件事?」
魯肅會怎麼回答呢?
魯肅有可能說:「哎呀,這件事我做不了主,還要回去請示一下孫將軍。
」這一來一往,不知會有什麼結果,但是即使雙方合作,劉備這邊絕對是處於下風。
我們再看實際情況。
東吳其實和曹操還沒有過正式交戰。
這次曹操大軍壓境,已經將袁紹袁術劉表等等各路名軍閥一掃而空,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但是唯有劉備給曹操兩把火算是碩果僅存的勝利。
所以魯肅一見劉備君臣,立刻打聽曹操虛實。
孫吳這邊也想不通啊,為什麼強勢的曹操會在弱勢的劉備面前吃了虧呢?一次算是大意,兩次就有說頭了。
劉備到底有什麼取勝秘訣呢?魯肅急於知道,劉備偏偏不說。
劉備說:「我兵少力微,曹操一來我就跑了,實在不知道。
具體情況要問我的軍師諸葛亮。
」
這樣一來,諸葛亮就成了唯一能夠掌握曹軍虛實的關鍵人物,所以魯肅說什麼也要把諸葛亮請到東吳去。
劉備再三不允許,還聲稱自己即將去找老朋友吳巨。
魯肅又是曉之以理,說孫將軍如何禮賢下士,又是動之以情,看在令兄諸葛瑾的份上,還是請孔明先生走一趟吧。
最後劉備君臣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這就是商戰談判的技巧:求人和被人求的區別。
前面說了,魯肅是個老實人,對諸葛亮是真心的佩服。
但是江東號稱人才濟濟,其他會如何看待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呢?
果然,到了江東,諸葛亮遇到了一大群質疑者。
再說東吳這邊,面對曹操大軍壓境,內部分成兩派:抗戰派和投降派,並且投降派似乎占了上風。
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張昭在孫策心目中的重要性。
但是就是這個決定內事的重要人物,此時卻成了投降派的主要領袖。
張昭曰:「曹操擁百萬之眾,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順。
且主公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今操既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不可敵。
以愚之計,不如納降,為萬安之策。
」眾謀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孫權沉吟不語。
張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
如降操,則東吳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
」
投降派的理由總是很冠冕堂皇,都是在為東吳百姓的安定著想,似乎沒有一點私心。
但是魯肅一針見血點破了投降派的幌子:「恰才眾人所言,深誤將軍。
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
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
將軍宜早定大計。
」
「眾人之意,各自為己」,這才是投降派的真實面目。
他們打著為天下蒼生的旗號,其實不過是為了各保妻子,各求富貴而已。
至於他們平時所聲稱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在個人的苟全性命功名富貴之前,實在不過是一句場面話。
但是正所謂「板蕩識忠臣」,關鍵時刻魯肅站出來了,魯肅的話給了孫權莫大的支持,堅定了抗戰的決心。
但下一步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抗戰?
魯肅說:「我請來了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您可以向他詢問曹軍虛實。
」孫權說:「今日天晚,且未相見。
來日聚文武於帳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後升堂議事。
」
在來東吳的路上,魯肅反覆叮嚀諸葛亮千萬不可說曹軍如何厲害,諸葛亮說:「不需叮嚀,亮自會見機行事。
」
孫權想讓諸葛亮先見識一下江東英俊,也是給諸葛亮一個下馬威,加強談判籌碼。
諸葛亮遇到的第一個發難者便是張昭。
張昭是東吳文臣之首,問的問題很是刁鑽:「聽說孔明先生在草廬時自比為管仲樂毅,劉豫州三顧草廬才將先生請出來,說是如魚得水。
不過劉豫州在未得先生之前還能稱雄一方,自打得到先生,大家都以為馬上就能看到漢室復興,曹氏滅亡,沒想到現在劉豫州東奔西逃,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難道這就是管仲樂毅的能耐嗎?」
張昭這是在做什麼?這是在打臉,而且很能抓住關鍵來打臉。
你看那管仲輔佐姜小白稱霸諸侯,樂毅輔佐燕昭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差點將齊國給滅了。
再看你孔明,輔佐劉備輔佐的連原來的立足地新野都被曹操給占了,還有什麼臉面自詡為管仲樂毅一類?
諸葛亮知道張昭是孫權手下第一謀士,如果不難倒他,怎麼能說動孫權呢?於是回答道:「大鵬的志向哪裡是麻雀所能理解的?就好比一個人生了重病,怎麼能用猛藥?劉豫州依附劉表,暫居新野,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以為即使管仲、樂毅用兵,也未必能超過這樣。
某些誇誇其談之人,只靠著虛假的聲譽欺騙世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
這樣的人只是天下的笑柄罷了。
」一番話說得張昭無言以對。
第二個站出來的是虞翻。
虞翻道:「現在曹公百萬雄兵,千員虎將,吞併江夏,你如何看?」孔明說:「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虞翻說:「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求救於人,還說不怕,大話欺人吧。
」孔明說:「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怎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等待時機而已。
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某些人還在勸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
從這一點看,劉豫州是真不懼操賊的人!」 虞翻無語。
又有人質問:「孔明想效法蘇秦張儀,遊說東吳嗎?」原來是步騭。
孔明答道:「你只知道蘇秦張儀是辯士,卻不知道他們也是豪傑。
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
你們一聽到曹操虛假之言,立刻嚇得投降,還有什麼資格嘲笑蘇張二人?」步騭默然。
薛綜出問:「孔明認為曹操是什麼人?」孔明答道:「曹操是漢賊,還用得著問嗎?」薛綜道:「錯了,漢室傳到現在,天數將終。
現在曹公已經天下有三分之二,劉豫州不識天時,勉強爭鬥,好比以卵擊石,怎麼能不失敗?」 孔明厲聲道:「薛敬文怎麼說出這樣無父無君的話?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
你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這才是為臣之道。
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
你竟然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我不想和你這樣的人說話!請閉上尊口!」薛綜羞慚退下。
又有一人問:「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
劉豫州雖說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席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卻是陸績。
這位陸績即是二十四孝中懷橘遺親的孝子榜樣之一。
孔明道:「這不就是當年袁術席中懷橘的陸郎嗎?曹操既然是曹參之後,就應該遵守為臣之道,卻專權肆橫,欺凌君父,這不惟無君,也是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也是曹氏之賊子也。
劉豫州是當今天子按譜賜爵,怎麼能說無可稽考?說到出身寒微,當年漢高祖也不過是小小亭長,織席販屨,有什麼可羞恥的?你這種小兒之言,不值得和高士談論。
」 陸績語塞。
嚴峻出言:「孔明強詞奪理而已,請問你研究什麼經典?」孔明道:「尋章摘句,腐儒而已。
當年的伊尹、姜子牙、張良、陳平之流,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沒人問他們生平研究經典;哪裡是一般的數黑論黃舞文弄墨的書生可比?」 嚴峻低頭喪氣。
又有一人指責:「你只是大話空談,有什麼真才實學?只怕會被大儒恥笑。
」原來是程德樞。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別。
君子之儒,忠君愛國,正氣浩然,澤及當時,名留後世;小人之儒,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像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奉王莽,不免投閣而死,這就是小人之儒。
即使日賦萬言,又有什麼可取之處呢!」程德樞不能對。
這一段舌戰群儒實在精彩,慧眼不得不詳細再現一下。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所謂的群儒是怎麼一回事。
先看這些儒們所提的問題,實在是一蟹不如一蟹。
張昭的問題還算有些水準,能抓住要害,若不是諸葛亮別人還真不好答。
虞翻已是一副投降派嘴臉,薛綜更是幾乎到了認賊為父的地步,道德上已是立不住腳。
孔明的回答也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從君臣正理上出發。
陸績卻是到了人身攻擊的份上,可謂陰毒,更低一籌,孔明嘲諷了陸績藉以出名的懷橘遺親的典故,只說懷橘不說遺親,揭開了小賊真相,將昔日的光榮榜變成了恥辱牌,回擊力度不可不大。
至於嚴峻程德樞之流,根本就是胡攪蠻纏,等而下之不入流手段,孔明一句「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就擊中了這些自詡為滿腹經綸者的軟肋。
所謂群儒,所謂江東文人精英,不過如此。
看似來勢洶洶,在孔明面前實在是不堪一擊。
若江東只是這些人,孫劉聯盟就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
這些人其實只是孫權安排的試探孔明底細的開胃菜。
孫權得知諸葛亮來了,並未立刻相見,而是先讓他在賓館住下,第二天又安排這些儒生髮難。
這有點類似於現在職場的面試官,孔明,作為一個新入職的選手,用他雄厚的實力順利通過了這一次面試。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 舌戰群儒的真相是什麼?
曹操大軍壓境,孫權的日子很不好過。武將有的說降,有的說戰,文官是個個說投降。投降派大概占到了75%的比例。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老闆說了算。大家都在力爭說服孫權,希望孫權能做出對自己方有利的決策。...
你真的聽懂了諸葛亮嗎(二)深度解讀《三國演義》孔明舌戰的秘密
文 | 江隱龍 作者按: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都會諸葛亮的口才印象深刻;而不少朋友一定也會有疑問:諸葛亮有些話明明並不難「破」,而且還涉嫌「人生攻擊」,但為什麼他的對手們從來不敢正面指出,王...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吳國在場謀臣一覽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這樣,就發生了《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場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使聯吳抗曹的...
諸葛亮舌戰群儒之真相
曹操大軍壓境,孫權的曰子很不好過。武將有的說降,有的說戰,文官是個個說投降。投降派大概占到 了75%的比例。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老闆說了算。大家都在力爭說 服孫權,希望孫權能夠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片段
老話講,「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水滸裡面比較多的是叛亂、義氣等,年輕人氣盛,讀了那些好漢的事跡,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三國里比較多的用到權術與謀略,老年人經歷豐富,老於事故,看了三國之後,...
文史隨筆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神機妙算口才犀利
三國時期,為推行聯吳抗曹的戰略,諸葛亮來到東吳面見孫權。他剛一到,就遭到了東吳投降派們的圍攻。諸葛亮為了戰勝投降派,以自己的如簧之舌,同他們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的辯說。
要知薛綜死也未死,孔明又怎樣戰敗群儒,且聽下回分解
孔明進入「迎賓館」。這班文人都在自已的座位上坐好。然後對諸葛亮把手拱拱:「請!請!請!」 諸葛亮一看這種場面他非常敏感。他們叫「請」,請什麼呢?無非先要請坐,方可說話。「客來請坐,客去不送」,...
賞析與借鑑《舌戰群儒》中的辯論技巧
和很多朋友一樣,諸葛亮也是我心目中的絕對偶像,雖然有些可望而不可及。每每念及「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的詩句.每每想起那位羽扇綸巾,自喻管仲、樂毅,火燒博望.水淹曹仁,舌戰群儒,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舌戰江東群雄
樊城大敗,讓劉備狼狽至極。往江陵進發的路上,劉備走的那叫一個慢。畢竟有兩城百姓扶老攜幼的跟著,一天也就能走上十幾里路。從襄陽到江陵,約四百多里的路程,這點路放今天開車三個半小時穩穩噹噹的就能到,...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孫權高超智慧的結晶!
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章節之一。諸葛亮為說服孫權共同抗擊曹軍,在孫權大殿之上,先後回擊了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酸、程秉等人人身攻擊,進而批駁了張昭等人懦弱和不負責任的主和思想...
孫權用計讓諸葛亮幫了他大忙,此計成就了人盡皆知的傳奇故事!
諸葛亮千百年來都被中國人看成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存在,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也曾被孫權用計利用過,成為孫權的棋子。孫權還藉助諸葛亮的能力威懾江東群臣,從此威震江東數十年,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懟人是一門藝術。《三國演義》里懟人我就服諸葛亮。要想精彩地懟人,就學習諸葛亮!《三國演義》里寫諸葛亮懟人有兩次,第一次是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還有一次是第九十三回《姜伯約...
三國演義里孔明舌戰的「群儒」,真實形象到底如何?沒一個是草包
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三分實七分虛」,許多虛構的橋段,卻最被人津津樂道。「舌戰群儒」就是其中之一。演義里,諸葛亮為聯合東吳抗曹,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孫吳眾臣啞口無言。羅貫中杜撰這一情節,將孔明的...
諸葛亮「舌戰群儒」時,都用了哪些辯論技巧?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辯論賽」,就是諸葛亮的「舌戰群儒。」所謂「群儒」,就是指以張昭為首的江東謀士群,諸葛亮的舌頭快趕上呂布的方天畫戟了,一個人叨叨叨,連說帶罵,「殺」的江東之人連連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