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與借鑑《舌戰群儒》中的辯論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和很多朋友一樣,諸葛亮也是我心目中的絕對偶像,雖然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每每念及「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的詩句.每每想起那位羽扇綸巾,自喻管仲、樂毅,火燒博望.水淹曹仁,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分定國,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的諸葛丞相,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當然,就論辯而言,「舌戰群儒」更是亘古不可多得之精品,最能充分顯示孔明高瞻遠矚,力排眾議的雲水胸襟和處亂不驚的大家風範。
故事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二O二年)秋,或不能言之為「故事」,它本身就是一段真實.經羅貫中的妙筆潤色,更顯人物豐滿罷了。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麾軍南下,勢如破竹,劉瓊已降,劉備失江陵,長板一役差點兒子散妻離,退守夏口,形勢緊急,只有聯吳抗曹才能全身自保。
江東孫氏父子三代經營,憑長江天險,但曹軍破竹之勢,又有「百萬」大師,況且荊州水師精銳新近加盟,更如虎添翼,廣闊的後方為其鞏固堅實的基地,再者,以弱卵擊石的先例就在眼前,劉瓊已降,劉備怎麼樣?稍有抵抗差點兒沒了性命,不說全軍覆滅也差不太多,此時抗曹無異于飛蛾撲火,然而經營三代的東吳之地拱手相送似又不甘心,是戰?是和?很微妙的。
諸葛亮此行就是要說服孫權,只有孫劉聯合抗曹才是目前可行的唯一對策。
當然這一目的的達到也是頗不易的,首先是「舌戰群儒」,然後智激公瑾,最後曉利孫仲謀。
舌戰群儒,也就是舌戰以張昭為首的主降派。
論辯開始,張昭先以劉備目前的處境,說明抵抗一旦失敗的可怕後果,「劉豫州得諸葛反不如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既然有了前車之鑑,又何必重蹈覆轍呢?諸葛亮指出當時是雙方力量太懸殊,況且劉備「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雖然這樣,還取得了火燒博望,水困曹仁的輝煌戰績,忽視原因,將因果對方起來的觀點就不攻自破了。
張昭又指責「劉備上不能報劉表以安民,下不能輔孤子(指劉表的兒子劉瓊)而據疆土」,孔明則闡述當陽之敗的原因:一是皇叔太仁義了,不忍奪同宗之基業,仁義而得到人民擁護,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日行十里」;二是荊襄九郡和當陽之敗也是劉瓊先投降,為曹操提供了便利,但是民心所向是不言而喻的。
張昭還指明「(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諸葛亮回以「勝敗乃兵家常事」,舉出漢高祖劉邦、淮陰侯韓信也都不是常勝將軍,並說明了軍事上求得最後決勝與一次次小戰鬥勝利二者之間的關係,所謂「君子時拙則拙,時伸則伸也」,「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江東子弟果然多才俊,東吳謀士亦非等閒之輩,虞翻從曹劉力量對比出發,指責孔明所言「曹不足懼」是「大言欺人」,程德樞為其幫凶,懷疑孔明「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更有步鷲看到張,虞等人敗陣,竟赤裸裸地說:「孔明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耶?」蘇秦,張儀分別是戰國的辯士,主張合縱連橫,四方遊說自己主張。
諸葛亮並不爭辯自己有效顰之嫌,而直告步鷲,「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而後旁敲側擊:「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
君等聞曹操虛發詐偽之詞(戰表),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兵書有云:「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掌握其要害,循序漸進,反客為主,變被動為主動。
薛綜、陸續又以「天數」「天時」,曹操是「相國之後」,劉備乃「織席販履之夫」作論據,尊曹貶劉,實質上是貶孔明,貶孔明論述之理,從心裡抗拒聯合起來抗曹。
但是薛綜又提出「漢傳世至今,天數將終」,這樣與他身為「漢臣」的身分實在相背,諸葛亮明察秋毫且善於把握戰機:「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
……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才對,而曹操,託名漢室「反懷篡逆之心」,如此欺君罔上,又如何不是「不臣之人」?而薛綜竟認為「漢數將終」,「人皆歸心」,何忠何孝?無論從倫理還是道義而言,薛綜都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孔明說:「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而對陸績,則嘲之小時戲事:「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陸績可是有父有君之人,據說,他六歲時見袁術,曾偷偷揣起招待他的桔子,為了給媽媽,今天諸葛亮舊事重提,自然不是褒揚其謹尊孝道,而是說陸績剛才不過是小孩子的見解,毛宗崗評此只有二個字「輕薄」,將孔明的態度淋漓地表現出來。
曹操是曹參之後,不假,但看這「漢臣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斷專權,不僅眼中無君王,而且也蔑視自己祖先,「不唯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這樣的人,陸先生您也倍加推崇不成?
當嚴峻又在詰難:「孔明治何經典」時,諸葛亮歷數家珍似的,指出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治何經典,譏笑正如嚴峻一樣「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的儒生之「迂」,真正是「唯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白首窮經,筆下雖有干言,胸中實無一策之「腐」。
在這場舌辯中我們看到諸葛先生引經據典,又不拘泥於古代,時而義憤填膺,時而慷慨大義,時而揶揄嘲諷,時而偷笑反笑,由古及今,以今推古,昭然其道理,於險蜂惡浪間從容似一葉扁舟,讀罷「舌戰群儒」一節頗有些「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原文賞析:
肅乃引孔明至幕下。
早見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
孔明逐一相見,各問姓名。
施禮已畢,坐於客位。
張昭等見孔明丰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遊說。
張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
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捲荊襄。
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孔明自思張昭乃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孫權,遂答曰:「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
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
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
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
今既從事劉豫州,當為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
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
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復興,曹氏即滅矣。
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為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在此時也。
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
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
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此正如病勢□贏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藉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
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
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
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
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
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
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
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孔明視之,乃虞翻也。
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窮於夏口,區區求教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
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
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座間又一人問曰:「孔明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耶?」孔明視之,乃步騭也。
孔明曰:「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
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
君等聞曹操虛發詐偽之詞,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步騭默然無語。
忽一人問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視其人,乃薛綜也。
孔明答曰:「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綜曰:「公言差矣。
漢傳世至今,天數將終。
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
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孔明厲聲曰:「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
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
座上又一人應聲問曰:「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
劉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席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孔明視之,乃陸績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
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語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孔明視之,乃嚴酸也。
孔明曰:「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
鄧禹、耿□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
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嚴峻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忽又一人大聲曰:「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
」孔明視其人,乃汝南程德樞也。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別。
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程德樞不能對。
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片段
老話講,「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水滸裡面比較多的是叛亂、義氣等,年輕人氣盛,讀了那些好漢的事跡,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三國里比較多的用到權術與謀略,老年人經歷豐富,老於事故,看了三國之後,...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懟人是一門藝術。《三國演義》里懟人我就服諸葛亮。要想精彩地懟人,就學習諸葛亮!《三國演義》里寫諸葛亮懟人有兩次,第一次是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還有一次是第九十三回《姜伯約...
你真的聽懂了諸葛亮嗎(二)深度解讀《三國演義》孔明舌戰的秘密
文 | 江隱龍 作者按: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都會諸葛亮的口才印象深刻;而不少朋友一定也會有疑問:諸葛亮有些話明明並不難「破」,而且還涉嫌「人生攻擊」,但為什麼他的對手們從來不敢正面指出,王...
要知薛綜死也未死,孔明又怎樣戰敗群儒,且聽下回分解
孔明進入「迎賓館」。這班文人都在自已的座位上坐好。然後對諸葛亮把手拱拱:「請!請!請!」 諸葛亮一看這種場面他非常敏感。他們叫「請」,請什麼呢?無非先要請坐,方可說話。「客來請坐,客去不送」,...
三國第一噴子不是禰衡而是他,噴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理有據地噴
三國歷史,群星璀璨,漢末天下分崩離析,各路群雄並起,戰場上你爭我奪,官場上唇槍舌劍,而在血腥的戰場和陰暗的朝廷之外,還有一大批殺人不見血的口誅筆伐,袁紹手下的陳琳,中原的名士禰衡等等,這些人在我...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吳國在場謀臣一覽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這樣,就發生了《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場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使聯吳抗曹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 舌戰群儒的真相是什麼?
曹操大軍壓境,孫權的日子很不好過。武將有的說降,有的說戰,文官是個個說投降。投降派大概占到了75%的比例。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老闆說了算。大家都在力爭說服孫權,希望孫權能做出對自己方有利的決策。...
從孔明舌戰群儒,看與人談判的技巧 學會三招,再也不怕說話了!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蘊含的學問數不勝數,如何識人用人(郭嘉死後獻計,曹洪舍馬就義,文臣武將到底看上曹操的哪一點?),三國官職解說(對號入座,三國官職超詳細解說,讀三國再也不會傻...
一個人懟掉一群人的「奇葩說」,那個牛人和那群倒霉蛋都是誰啊?
最近一檔名叫《奇葩說》的辯論節目火得一塌糊塗,小編也是奇葩說的忠實粉絲,選手們新穎的觀點,詭異的論據,很多時候都是令我嘆為觀止。在三國的時候也有一場奇葩辯論賽,對陣的雙方分別是諸葛亮和東吳群儒,...
270 孔明舌戰群儒 大殿刺激孫權
諸葛亮聽後笑了笑,隨即回應道,「我主公若想取荊襄,那是易如反掌。劉表曾再三想讓,我主公不忍取同宗基業,這才讓曹賊有機可乘,竊取荊襄。如今,我主屯兵江夏,如龍入海,鳳騰空,別有良圖,子布先生勿慮。...
淡定,這裡是三國:諸葛亮舌戰群儒?那是演戲的設置!
對於《三國演義》中的「舌戰群儒」,人們的評價歷來頗高。普遍認為《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其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中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
三國演義權略之11:舌戰群儒及其背後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不得抄襲,不得轉載)劉備從樊城撤退後,前進目標是江陵。但曹操大軍追趕得很厲害,劉備放棄江陵,斜著跑到漢津口,遇到劉琦帶著船隊來接應,從此逃脫曹操的追趕。劉備和諸葛亮來到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