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劉備為何執意進行夷陵戰役 最後潰敗落得託孤白帝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赤壁和夷陵戰役。

其中後兩次戰役,都跟荊州有必然關係。

可見荊州這個地方,對魏蜀吳三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那麼為何劉備執意進行夷陵戰役呢?最終落得白帝城託孤。

要看清這個問題,則必須要從赤壁大戰說起。

赤壁大戰,失敗方是曹操,勝利方是孫劉兩家。

但其實,赤壁大戰,僅僅有一個勝利方,這就是劉備!在進行赤壁大戰前,劉備依然東一頭,西一尾地四處寄居。

但赤壁大戰結束後,再看劉備,先是成為了荊州刺史,跟著就以荊州為根據地,開始了進軍西川,由此構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局勢。

那麼曹操呢?所言的曹操失敗,是指曹操統一全國的戰略目標被打碎,但卻並未傷元氣。

且曹操也有得利,就是占據了樊城,這個前沿陣地。

臨走前派最得力的大將曹仁鎮守,可見樊城對曹魏的重要。

反觀孫權,其實他才是最大的失敗者,損兵折將不說,得利明顯不如劉備,而且最關鍵的就是,損失了優秀的統帥周瑜。

周瑜的死,就是因為在戰荊州時受的傷。

有了以上的分析後,可以看出。

為何孫權取得赤壁大戰後,還要批命擴大戰果,導致優秀統帥周瑜的喪命,最後不得不委曲求全地,「借」荊州給劉備。

因為荊州這地方,對江東是太重要了。

荊襄九郡一丟,等於江東的門戶大開,直接暴露在人家的攻擊之下。

而對於劉備來說,相對來言是最洒脫的,尤其在得到西川後,更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荊州從原來的「根據地」,變成了攻擊前沿,即可威脅東吳,又能威脅曹魏。

果然,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水淹于禁七軍,一時間威震華夏——其實這點上是個誤區,之所以說「威震華夏」不是因為關羽威風,而是因為這次大戰,對東吳和曹魏,所產生的影響和戰略震撼太可怕了。

對曹魏來說,樊城已經岌岌可危,若樊城一丟,那麼曹操的大本營,就直接暴露在了西蜀名將關羽的大刀之下,所以曹操才有了遷都的念頭。

對東吳來言,司馬懿的分析最經典:于禁的戰敗,是因為大水,並非是攻戰失利,沒有構成大的損害,不至於遷都。

而劉備和孫權,貌似和睦,但卻各心懷鬼胎。

如今關羽得志,孫權必然不願意。

可派人勸孫權威脅關羽後方,答應孫權把江南封給他,這樣樊城之圍自然就解除了。

這個分析太精準了,孫權果然更害怕,很快居然寫信給曹操,要求替朝廷效力(孫劉聯盟破裂),討伐關羽。

這樣一來,關羽就腹背受敵,導致兵敗被殺,荊州丟失!

關羽的死和荊州的丟失,劉備可謂損失慘重到無法承受了。

第一,關羽是三國時期,西蜀惟一的名將,這是曹魏集團中謀事的共識,也是蜀國的事實。

所謂,蜀之名將,唯羽一人,羽死則軍衰!

第二,劉備是雄主,他的目標是重振漢室!不是做個「土皇帝」。

若關羽生還,所謂將是軍之膽,那麼還有希望重奪荊州,也就不必太著急。

但目前關羽死了,荊州丟了,蜀國從原來的戰略主動,變成了要被困守西川的被動局面。

所以,這才是劉備不顧反對,親自挂帥發動三國時期,最後一次大戰役——夷陵戰役的根本原因。

為挽回戰略被動,以免日後被封死在西川。

事實也果真如此,從此蜀漢被封死在西川。

諸葛亮不得不六出祁山。

若荊州還是蜀漢手中,也斷然不會如此悲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漫談三國:孫權強取荊州,得小利而失大局

孫權趁關羽率兵攻打樊城之時,派遣呂蒙抄了關羽的後路,襲取了荊州。壓在孫權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放下了,表面看,東吳一舉將江東門戶荊州置於掌控之下,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但小編認為這是孫權戰略上重大失誤,...

荊州爭奪:三國鼎立的關鍵一戰

作者:殷嘯虎東吳借出荊州「臭棋」還是「好棋」?借荊州,是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象徵,也是兩家最終刀兵相見的導火索。孰是孰非,依然難有定論。要釐清這一問題,得從事件的始作俑者魯肅談起。在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三大戰役為何兩次發生在荊州這一個地方

三國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和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不僅耗時長,參戰的人員多,而對三國發展的走勢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兒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後兩次戰役都發生在荊州地區呢?除了這兩次大...

孫權為何要殺關羽?

說到孫權為何要殺關羽?就不得不說孫權為何借荊州的南郡給劉備。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周瑜領兵攻擊曹仁占據的南郡,歷經一年之久,曹仁棄城而逃,周瑜便占領南郡,而此時的劉備乘周瑜征戰南郡時,乘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