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請出了諸葛亮,卻錯過另一位高人,曹操誠心相邀但為時已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名叫司馬徽。

原文是這樣: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備向司馬德操詢問當世之事。

司馬德操回答:「一般的儒生和俗人哪裡懂得時務?識時務的都是那些俊傑之人。

這裡便有伏龍和鳳雛兩位先生。

」劉備問「伏龍」和「鳳雛」都是誰,司馬德操回答:「就是諸葛孔明和龐士元。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出自司馬德操的話語中,叫做「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這句話後來也被濃縮為一句成語,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意為能認清時代潮流的,聰明能幹的人,方可成為傑出人物。

不過,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並非司馬德操,而是春秋時期的名相晏子,原話出自《晏子春秋•霸業因時而生》中的「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文中所提到的司馬德操,是名士司馬徽。

他並非荊州人氏,而是出自豫州的潁川郡。

因躲避戰亂,於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前後來到荊州,並以教書為生。

後來的曹魏大臣劉廙、蜀漢文臣尹默等人都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

在荊州生活期間,司馬徽不僅與當地名士龐德公關係密切,同時由於諸葛亮、龐統行等青年才俊來往頻繁。

故此,當劉備向司馬徽詢問當地有識之士時,司馬徽便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非常清楚,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隆中,從此開始了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不過,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劉備光顧著向司馬徽請教,卻忘記了像請諸葛亮一樣請司馬徽出山來協助自己。

因此,司馬徽還像以前一樣在荊州地區隱居,倒是一代梟雄曹操在攻占荊州後立刻意識到司馬徽的重要性。

據《世說新語》記載:「荊州破,為曹操所得。

操欲大用,惜其病死。

」這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因為因病去世的話,司馬徽就將成為曹操的部下。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名聲之響,皆由此故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有兩大能人。一是臥龍,另一位就是鳳雛。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等書籍中,都提到了臥龍鳳雛是誰,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鳳雛指的就是龐統。

諸葛亮先去見的劉備?三顧茅廬在後?

「三顧茅廬」的故事流傳甚廣,而魏人魚豢在《魏略》卻說劉備初見諸葛亮是在劉備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於樊城之時,是諸葛亮主動北行見劉備的。那麼劉備與諸葛亮初次相見是「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北行見備」呢...

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表現出來的是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寫的有聲有色,這段故事一直都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然而對於「三顧茅廬」,學術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的提出者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彼此混戰。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