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執意討伐東吳,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其實劉備有不得已的苦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這段歷史絕對值得人們深思,當然也是值得人們借鑑的事情,在這裡劉備能夠最終與曹操和孫權成就鼎力之勢,這本身就是值得大家學習和肯定的一件事情,更多地是一種品質和精神,也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去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要不然怎麼會有他最後的成就呢?但是人生的最後的階段,他還是差一點將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政權毀掉,而且這個舉動還是遭到了反對的,那麼他為什麼還要繼續去攻打東吳呢?
可以說隨著益州以及漢中這個地方都落入了劉備的手中,他的自身的實力也就快速地成長起來,但是關羽在這個時候卻在曹魏和東吳的聯手之下,將荊州給弄丟了,而且也丟掉了性命,而在劉備稱帝之後沒有經過多久的時間,也就發動了攻打東吳的行動,而且還是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來進行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只能這麼說,這次的軍事行動肯定是有著一部分的原因是為了給關羽報仇的,但是這個只能成為一個藉口,或者說是一個順帶著產生的效果而已,劉備這樣一個征戰一生的皇帝,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衝動的時候,因為這個不是江湖,大家可以快意恩仇,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利益才是永恆的主題,所以劉備的目的也就絕對不會這麼簡單,而是基於一定的政治目的的,這也就是說明劉備是一個政治家,是一個陣營的領袖,在自身安危受到威脅的時候,都會全然不顧自己老婆和孩子的性命的,我們很難說他和關羽和關係能夠超越他和自己的妻兒的關係,這個歷史關羽和張飛並沒有與劉備有過什麼結義的舉動,他們只是關係比較好而已,所以報仇的說法顯然是不能夠站得住腳的。
那麼他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一點是因為東吳的行動影響到了他的統治,所以才會不顧群臣的反對的,因為失去的荊州對於劉備集團的利益是巨大的,因為他們這個陣營的很多功臣都是來自於荊州的,所以說這個時候他們這些人的內心還是會出現很多的想法的,比如投靠東吳這樣的想法估計肯定會出現在很多的人的心中的,但是諸葛亮這樣的人肯定是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的,但是家眷或者家族還在荊州的人肯定就不會像諸葛亮這類人一樣能夠坐的住了。
所以說劉備是明白這一點的,這個時候他們的內部是不能出現不和睦的,所以作為領導的劉備也就必須要有所行動了,所以討伐東吳看似不合理,其實是有著他的原因的,這樣一來,不管這次的行動成敗與否,都是可以給這部分人一個交代的,那就是他們的領導者也是考慮了他們的事情的,所以說一個隊伍人心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劉備看的很清楚,反而是勸他不要這麼做的那些人沒有明白劉備的心思的,而諸葛亮其實是明白的,這也是他沒有反對的原因了。
其次就是荊州這個位置是很重要的,這是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決策的時候提到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了,我們都知道最初的設想是占據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然後聯合東吳發動討伐曹魏的三路大軍,可以說荊州是一個重要的一路大軍,而這個時候的荊州也就是現在湖南湖北這一帶地區,這個戰略位置是很重要的,向北就能夠進入中原腹地。
所以這個位置劉備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的,這是他們能夠實現統一天下的一個先決條件,但是這個時候荊州丟失之後,這個大好的形勢也就不復存在了,因為如果沒有荊州的策應,他們討伐曹魏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只憑著益州一路大軍而已,很難對曹魏造成影響,而且益州北部的地形也不太適合大兵團作戰。
所以後來的諸葛亮的歷次北伐都失敗也就證明單靠一個益州是不太現實的,劉備這個時候已經是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所以討伐東吳的行動也並不是一定是要滅掉東吳,而是想要將益州給重新奪回來,當然如果這個戰況允許的話,滅國也不是不能考慮的,這就是劉備當時最主要的想法,只有奪回荊州,他才可能有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如果不能奪回的話,那也就說明他們這個蜀漢陣營也就只能在益州這個地方被動防守了。
當然了,這個時候劉備還是有這一個想法的,那就是要教訓一下東吳,畢竟他們之前可是盟友的關係,而在消滅關羽,占領荊州的過程中東吳可是與曹魏聯合在一起的,這就是一種背信棄義啊,雖說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是這個時候東吳的行為肯定是不能夠讓劉備坦然接受的,所以也就想借著這次的行動給予東吳一些教訓,也好讓他們在今後的行動中更好的配合自己,不要做出一些傷害雙方利益的事情,再加上這個時候劉備可以說是兵強馬壯,想要尋找一個人試試自己的實力,所以東吳也就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了。
可以說劉備這輩子哪裡有這個時候強大的實力呢?而且在占據荊州和益州的過程中,是出奇的順利,也就是說有些出乎他們這些人的預料,尤其是漢中的獲得,更是讓一直在曹操手中吃癟的劉備有了一次徹底的勝利,雖然說赤壁的時候也是戰勝了曹操的,但是那場戰役的主角其實是那個長得很是美貌的周瑜的,而劉備當時加上劉琦的人馬也就是兩萬,肯定是處在一個從屬的地位的,但是這一次卻是實實在在的勝利了,雖然前期打敗的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但是後面即便是曹操帶著大軍親自過來的時候,也是沒能扭轉局面的,反而最後因為一個雞肋事件,不得不退兵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劉備應該是有些信心滿滿的感覺了,似乎覺得曹操我都不在乎,一個東吳小兒有什麼好怕的呢?
可以說從整個戰略上而言,劉備的行動說不上有什麼錯誤,尤其是在穩定人心和奪回荊州的想法上,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如果他的身邊有著龐統或者法正這樣的人才,能夠穩紮穩打的話,滅亡東吳基本實現不了,但是荊州確實能夠重回蜀漢,那樣的話,諸葛亮的隆中設想也許真的就實現了!
解析三國人物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3(劉備,諸葛,賈詡)
前文說到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北卻曹操,西奪益州,東聯孫權,花了近12年的時間終於擁有了益州漢中荊州等地,只是你在發展的同時你的競爭對手不可能一味的任由你壯大,曹操和孫權都是...
關羽大意失荊州,難道荊州是關羽大意失去的嗎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完成漢朝的統一大業,遵循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以荊州為根據地,率領大軍假借幫助劉璋攻打張魯為由,試圖奪取益州。劉璋洞悉了劉備的意圖,於是在劉備返回的途中把劉備的軍師龐統殺掉...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1):劉備出師的真實動機
夷陵之戰是蜀漢與東吳之間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劉備承擔了蜀軍死傷數萬的慘痛代價,蜀漢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而東吳則憑藉此役進一步鞏固了荊州的歸屬權。劉備發動這場戰爭名義上是為結義兄弟關羽報仇...
劉備為什麼攻打孫權?難道真的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小編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資料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遭到曹操孫權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
如果劉備在自立為漢中王后,採取這些措施,蜀漢或許不會那麼早亡
當年劉備靠著與孫權聯盟,通過赤壁一戰擊敗了軍威正盛,剛剛得到荊州的曹操。此後劉備乘機占領荊州南部四郡,並以此為根基,逐步蠶食益州。隨後,劉備與曹操兩軍對峙,爭奪蜀漢咽喉漢中。最終鎮守漢中的夏侯淵...
劉備若有諸葛亮曹操的氣量,三國鼎立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劉備不好讀書(比曹操讀的書少,曹操能詩善詞,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備好像沒留下什麼詩詞),喜結豪傑之士,善籠人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得鳳雛龐統和孝直法正相助,據荊州、取益州、得漢中,...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諸葛亮任丞相前,三國演義與正史的描述差多少?
在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陽都,諸葛亮其父為東漢末年的兗州泰山郡丞,這官職放到今天就相當於省委秘書長這一級別,並不像有的人說的,諸葛亮是個書香世家。早年諸葛亮喪父就隨叔父來到荊州居住,...
關羽:「大哥,你怎麼兩年後才給我報仇?」,劉備:「時機未到」
公元221年,劉備以為二弟關羽報仇為名,興兵討伐東吳,而此時距離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已經過去接近兩年了。劉備真的是單純為二弟關羽報仇嗎?我看未必。
諸葛亮英明一世,為何不能阻止關羽、劉備犯錯,還錯用馬謖?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名士之一,後世關於他的傳說也頗豐,尤其是經過三國演義的進一步塑造,其智慧形象彪悍古今。近現代有很多好事學者從負面來研究諸葛亮,我認為是閒的蛋疼,只有宵小之輩才願意搞這些研究。
劉備興兵討伐東吳,為何諸葛亮沉默不語,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在三國歷史上,有著三大戰役,一是官渡之戰,二是赤壁之戰,三是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分別有著不同的影響,袁紹和曹操發生的官渡之戰,使曹操統一北方,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曹孫劉發生的赤壁之戰,確立了三分...
長坂雄風系列之七:趙雲的終生遺憾,或許是這件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劉備大軍的頑強阻擊下,曹操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漢中。漢中這個戰略要地也從此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劉備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形成了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