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華夏,耀古今,御龍關公,氣沖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公簡介:

關羽(160.6-220.1),漢族。

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

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

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

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

後人有詩稱讚關羽: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此外,關羽還被台灣同胞視為恩主神。

生平事跡:

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

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2. 陣斬顏良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

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

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當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

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

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

」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

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3. 鎮守荊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

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

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

待劉備取得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拜關羽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

在此期間,關羽重修了江陵城。

3. 鎮守荊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

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

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

待劉備取得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拜關羽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

在此期間,關羽重修了江陵城。

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後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紮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

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古往今來,關公被古今帝王推崇,近乎神化,讓我們來看看關公的神化之路:

關羽,出生年月不詳,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

為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暫居曹操手下時,因陣前殺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由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時,拜關羽為前將軍,總領荊州,公元219年戰敗被俘,被孫權斬首。

直到41年後,關羽才被劉禪想起,追封了個「壯繆侯」,此後不久,蜀漢滅亡。

在兩晉和南北朝時代,史書總是關、張並舉,一些武將對這哥倆的崇拜也主要集中在「萬人敵」的武藝絕倫,並沒有上升到對人格的稱許。

在當時的筆記小說里,如干寶的《搜神記》、葛洪的《抱朴子》、《神仙傳》、裴啟的《語林》、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記載著大量三國人物的言行,但都沒提到關羽,武將關羽的事跡並沒有引起文人的興趣,這可能也和他「驕於士大夫」的性格有關。

不過,《三國志》對關羽千字篇幅的簡單記載卻給後人的神化提供了想像空間,特別是關羽死後身首異處,和上傳說人物蚩尤、刑天相似,在他生前戰鬥過的地方——荊州,民間開始流行關羽亡魂顯靈的傳說,從史籍記載來看,那時的關羽還是與鬼有關的凶神,以兇悍可畏為特徵,這一形象直到宋代還有遺存。

佛教最先關注到關羽信仰的抬頭,隋唐時期盛極一時的天台宗搶先出手拉攏,傳說天台宗創始人智顗(yǐ)禪師在當陽玉泉山遇上關羽顯靈,關羽請智顗在玉泉山修建精舍,並率子關平皈依佛門並成為「護法伽藍」,關羽終於在佛教中有了身份。

然而,歷代統治者卻一直對關羽不感冒,直到他死後五百年的唐代,事情才有了轉機。

曾給姜尚當徒弟關羽能進入國家祀典,實是占了姜太公的光。

武則天當政時開設武舉,唐朝開始重視軍事人才的培養,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下詔在兩京設立姜太公廟,張良配享,沒關羽什麼事。

公元760年,在安史之亂中煎熬的唐肅宗追封太公為武成王,祭祀規模與文宣王孔子看齊,張良、韓信、白起、孫武、諸葛亮等人作為「十哲」陪坐,還是沒輪到關羽。

此時的孔廟已相當完備,配享的有十哲和七十二弟子,陣容強大,相較之下姜太公的排場著實有些寒酸。

公元782年,朝廷招兵買馬,以孫臏、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張飛等六十四名將為弟子從祀,關羽的稱號是「蜀前將軍漢壽亭侯」。

和張飛一同入選值得慶祝,和勁敵張遼、周瑜、陸遜並肩而立也可接受,但是,竟然和生死對頭呂蒙兩兩相望!想來關羽在天有靈,一定非常不爽。

更為鬱悶的是,姜太公和十哲面前有酒有肉,關羽只有站在旁邊干看的份,直到五代後唐時期,關羽等六十四人的畫像前才有了祭品。

北宋初期,宋廷以「為仇國所擒」為由,一度把關羽和張飛從祀典中開除,關羽的「冥神」道路遭遇最大挫折。

連升兩級當王爺統治者對關羽的態度不咸不淡、出爾反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擁曹反劉」的歷史觀,這以歐陽修和司馬光為代表,蘇轍年輕時曾說:「孫不如曹,而劉不如孫」,關羽地位的低下也順理成章。

而北宋在軍事上弱勢,國情與蜀漢有相似之處,民間對武力強人的呼喚有增無減,宋夏邊境的將士就極為崇拜關羽,百姓們對蜀漢開始給予更多的同情。

蘇軾就記載了時人聽說書時「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的情形,這一民間思潮終於影響到高層,宋神宗曾自比劉備,完成了「帝曹」到「尊劉」的轉型,而這一變化的最大受益者是關羽。

公元1102年,宋徽宗加封關羽為「忠惠公」,關羽當了近900年的侯爵後終於進爵為公,此外,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還加送一個「崇寧真君」的封號,使關羽成為張天師麾下的一員護法,這是關羽進入道教之始。

又過了六年,徽宗覺得公爵還是不夠給力,加封關羽為「武安王」,這是關羽封王之始,到了公元1123年,徽宗又把關羽的封號變成「義勇武安王」,同時,關羽殺回武成王廟,位置雖然無太大變化,封號則遠高於同列諸人,直逼姜太公。

關羽迎來了神聖化的第一個高潮。

讀《左傳》俘獲儒士心相比較在北宋獲得的那些虛銜,關羽在南宋最大的成就是逐漸俘獲了文人儒士們的心。

早在北宋年間,一些文人就對關羽身上「忠義」這一儒家特徵進行了挖掘和創造,經歷靖康之變,關羽身上的勇武和忠義與高揚的民族氣節相契合。

宋儒褒揚《春秋》,關羽喜讀《左傳》的特徵又大得士子們的好感。

再加上朱熹批曹、孫二家為「漢賊」,為關羽今後進入儒教,掃清了「名不正言不順」的障礙。

南宋對關羽加封有兩次。

有意思的是,宋高宗也曾給三國吳將甘寧封過王,並且甘妻和二子一女一同受封,這種榮耀又在關羽之上。

陸遊就曾親眼所見,關羽坐在甘寧廟的走廊里。

看來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朝廷遷到江東還得拜江東本地神。

元代只有文宗加封過關羽一次,相對於廟堂上的冷清,關羽憑藉戲曲小說的高關注度在江湖上贏得了大量擁躉。

三國故事金院本有《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雖然曲文不傳,顧名思義,還沒有突出關羽。

元代雜劇卻剛好相反,三國故事雜劇共三十七種,標題中有關羽的就占十一種,一些蜀漢戲中關羽也無不登場,在元劇里關羽的戲比任何三國人物都要多。

萬曆朝關羽封帝

明太祖是個樸實人,受不了關羽頭頂上越來越長的溢美之辭,把此前宋元帝王所賜封號全部革去,表面上看王爺變「亭侯」,一夜回到解放前,但實際上朱元璋對關羽還是不錯的。

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廷在南京雞鳴山給關羽立廟,規定國家每年祭祀六次,祭品為一豬一羊,規格不可謂不高。

更重要的是,關羽在國家祀典中終於自立門戶,有了自己的辦公場所,不用寄人籬下。

而姜太公的武成王廟,則被朱元璋從國家祀典中刪除。

明中葉起,關羽開始在科舉考場頻頻「顯靈」,有考前給舉子開小灶講《春秋》的,有託夢給考生漏題的,還有考場著火救學子的……種種神異,不一而足。

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家終於完全加入關羽崇拜的大軍,也正因為儒家的加入,全民性的關羽崇拜終於確立。

萬曆十八年(1590年),神宗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晉升為「帝」的臣子,相比較之下,孔子再怎麼加封,也始終是個「王」。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在道士的遊說下,關羽又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其不知名姓的夫人被封為皇后,關平、關興自然是王爺,連周倉都當上公爵。

這還不夠,南宋的張世傑和陸秀夫被拉來做左右丞相。

更為體貼的是,考慮到關羽同志兼職太多,為了減輕工作負擔,其在道壇的「三界馘魔元帥」由岳飛代任,在佛寺的護法伽藍由尉遲恭代任,本人一心一意做關帝聖君。

新封號讓關羽在道教的地位超過張道陵、呂洞賓、丘處機,直追太上老君。

萬能神關公被熱炒

清朝統治者對關羽的崇敬,早在關外時期就已開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通過《三國演義》了解到關羽的形象,馬背上的民族立即對武力蓋世的猛將產生崇敬之心,他們向明朝請求賜與關帝神像,加以崇拜,稱關羽為「關瑪法」,「瑪法」意味「祖」。

順治元年(1644年),甫一入關的清廷就重修關帝廟,順治九年(1652年),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沖淡了萬曆封號的道教色彩,突出「忠義」這一儒家倫理,從此時起,關羽便被稱為「武聖」,關廟也被稱為「武廟」,並且與文聖孔子一樣, 武聖關羽被列入清代少數幾個國家級聖人享受正式的祭祀。

乾隆皇帝更是覺得劉禪給的那個「壯繆」的諡號不美,改為「忠義」,連《三國志》都得一起改。

乾隆後,大清王朝風雨飄搖,天理教起義、張格爾叛亂、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接踵而至。

每當此時,關羽題材就被熱炒,皇帝就得給關羽的封號加兩個字,以求關聖保佑迅速平亂。

到了光緒五年(1879年),關羽的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帝君」,長26字,和歷代「大行皇帝」相比,僅少於努爾哈赤一字。

清宮中在上演關羽戲時,只要關老爺一出場,皇帝、后妃都要恭恭敬敬地離開座位繞場走幾步而後重新落座。

而在後台,要供關老爺神位,焚香供奉。

而關廟更是遍布天下,據統計,清代中期僅北京城內就有關帝廟116處,遠遠超出了孔廟的數量。

有人推算,當時全國約有關帝廟30餘萬處,而同期全國只有孔廟3000處,關羽甚至進入藏傳佛教系統,雍和宮也有關帝廟。

近代以來,海外華人更是把關廟建到了日本、東南亞、澳洲和美國。

在朝廷的追捧下,再加上關公人格的魅力,民間拜關羽為「祖師爺」和「保護神」的行業也多如牛毛:剃頭、描金、皮革、菸草、香燭、成衣、醬園、豆腐、屠宰、典當、武師、教育、命相,並且司命祿、佑科舉、護錢財、治病除災、驅邪避惡……還是西洋人於此看得最為通透,關公的英文名帶GOD,和他們的上帝相類,是萬能神。

師傅傾力打造,歷經數月精心雕刻而成,造型威武,設計完美,全立體鏤空,層次感分明,動態優美,材質乾淨,香味濃郁,無拼無接,工藝精雕細琢,人物栩栩如生,鎮宅鎮江山,自認收藏極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簡介,關羽怎麼死的?

關羽(約162-220年),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的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諸葛亮等入蜀國,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奪取漢中後,...

滿清的陰謀——關羽搶了岳飛的「武聖」之位

我國文化傳統成功學中,能被後世紀念當是最高榮譽,所以,上自皇帝下至平民,死後都喜歡有人給自己「樹碑立傳」,都想著流芳千古,其中最高榮譽就是能享有「廟祭」——如遍布全球各的「孔廟」,就是祭祀我國古...

三國英雄武聖關公關羽

關公(約160-219),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名關羽,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

道教人物—關羽

關羽(?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萬人敵」。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

漫談關羽事跡和關公文化,看一介武夫如何封神

關羽是三國時蜀漢大將,曾在萬軍中斬了顏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又因剛愎自用丟了性命,失了荊州。這在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將帥中並不突出。卻在身後名聲越來越大,由人而神,由神入聖;封號也由侯而王,由王而帝...

一代武聖關羽斬華雄、殺顏良,為何止於樊城?

在三國時期,被譽為武聖的關羽,可謂是忠義的化身.不僅一身武功曠古絕今,對於兄弟義氣更是相當的看重。曾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即便是千軍萬馬,亦悵笑殺敵。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關羽,卻在最後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