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關羽事跡和關公文化,看一介武夫如何封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是三國時蜀漢大將,曾在萬軍中斬了顏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又因剛愎自用丟了性命,失了荊州。

這在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將帥中並不突出。

卻在身後名聲越來越大,由人而神,由神入聖;封號也由侯而王,由王而帝。

關帝廟曾遍及城鄉、港台和海外,其風頭蓋過了文聖孔夫子,形成了獨特的關公文化。

關羽

史書中記載的關羽事跡

在《三國志·關羽傳》中,用了千多字記載關羽的功過得失。

《注》又補充了十條史料。

《武帝紀》和《先主傳》中,對有關情節也都提及。

大體情況如下: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人,亡命奔涿州。

在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時,他和張飛追隨左右;備為平原相時,二人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寢則同席,恩若兄弟,稠人廣眾則侍立終日。

」此後隨著劉備事業的起伏而一起浮沉。

劉備襲殺車冑復得徐州時,「以羽守下邳,治州事,自還小沛。

」曹操東征趕走劉備(單騎投袁紹),「擒羽及備妻子以歸,封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但關羽對張遼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與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操聞而「義之」。

在曹袁官渡之戰時,「羽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斬其首而還,遂解白馬之圍。

」操即表封他為漢壽亭侯,重加賞賜。

劉備在汝南時,「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歸先主」。

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曹操南征時,劉備在逃跑途中,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從水路會於漢津,同到夏口。

劉備得荊州後,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取益州時,留羽守荊州;稱漢中王后,封羽前將軍,假節鉞。

但羽看不起封為后將軍的黃忠,表示「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經費詩規勸後才肯受拜。

關羽隨即起兵伐曹,乘秋雨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占襄陽,圍樊城,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曾議遷許都以避其鋒,其後派徐晃往救樊城,挫敗了關羽的攻勢;又以許割江南為誘餌叫孫權抄羽後路。

孫權曾派人為子求婚羽女,「羽辱罵其使,拒不許婚。

」孫權大怒令呂蒙襲取荊州。

而留守南郡和公安的麋芳和傅士仁「素皆嫌羽輕己」,供應軍資不力,羽揚言「還當治之」,於是二人降吳。

羽進退失據,軍士潰散,敗走麥城,在突圍時與其子關平被殺於臨沮。

陳壽評論說:「關羽、張飛皆萬人敵,為世虎臣。

關羽報效曹公,張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由此可見,關羽是個優缺點和功過都非常突出的悲劇英雄。

他對劉備忠義雙全,既守君臣之份,又有兄弟之情。

對曹操去就分明,既不受籠絡,又知恩圖報。

斬顏良見其勇,淹七軍顯其智。

但是,他沒有綜攬全局的戰略觀念,又不能團結同僚和善待部屬,算不上傑出的軍事統帥。

雖然他以數萬兵力,守住荊州長達八年之久,使劉備攻取漢中無東顧之憂,可說是大功一件。

但主要是靠「聯孫拒曹」方針維持了三角平衡的關係。

在此期間,曾被呂蒙奪去長沙等三郡,只剩下一半地盤,更無力去開疆拓土。

最終因為他驕傲輕敵而伐曹辱孫,兩面樹敵,導致喪師失地,殞身誤國。

蜀漢從此走了下坡路,一統宏圖也付緒東流。

關羽

文藝作品塑造的關公形象

關羽之所以在身死多年之後,在眾多的名將中脫穎而出,名位不斷攀升直到顛峰,主要得力於以《三國演義》和三國戲為代表的文藝作品廣為傳唱。

在其歷史原型的基礎上,通過揚長諱短,給以精心包裝,將他塑造成了忠義和勇武的化身而深入人心。

在唐人的詠史詩中,對三國人物讚美的是諸葛亮和劉備。

到了宋代「說三分」已成熱門的藝術,開始提及關羽和張飛。

在《三國志平話》中,已有桃園結義和千里走單騎等情節。

並說他「因本縣官員貪財好賄,酷害良民,將縣令殺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增添了關羽的俠義之氣。

在元雜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借關羽之口唱出「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王允將董卓誅,漢皇叔把呂布滅,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

」雖意在反對蒙古貴族壓迫漢人,卻同時樹立了關王爺大義凜然的高大形象。

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除反映了三國的主要歷史進程外,採用多種技巧進行藝術加工,虛構了許多精彩故事。

其中關羽是其重點塑造的英雄形象,而且不直呼其名,先叫雲長,後尊稱關公。

用「溫酒斬華雄(其實是孫堅所殺)」、「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擂鼓三通斬蔡陽」等來表現其英勇無敵。

用「屯土山關公說三事」提出「降漢不降曹」等三個條件;在曹操賜他錦袍時將舊袍罩於其上,表示「人在曹營心在漢」;然後「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古城重聚義」等,形容他忠於故主,恪守「桃園義氣」。

並用他熟讀《春秋》,因此雖立有軍令狀,還是放走曹操。

從而獲得了「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的美名。

甚至在敗走麥城後,孫權派人前來招降時,本是他先偽降然後突圍被殺,卻虛構他對諸葛瑾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而名可垂於竹帛也!」表現了寧死不屈的氣節。

在他死後,又寫其多處顯聖,為將他神化提供了依據。

總之,通過種種裝飾美化後的關公形象,已經超脫關羽的真人實事,升華為以忠事主,以義待友,以勇立功的偶象。

關羽

封建王朝對關羽一再加封

關羽忠於皇室、立功報效的品德,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自宋元以後,為樹立榜樣,以資教化,對關羽不斷加封,使關羽的名位越來越高。

關羽生前只是漢壽亭侯,後主劉禪追諡為壯繆侯。

宋朝重文輕武,使得外患頻仍,徽宗為激勵將士,先將關羽封為忠惠公,後加封為義勇武安王。

高宗又封為壯繆武安王。

孝宗加封為英濟王。

元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國,為收攬民心,仁宗對廣受群眾崇拜的關羽封為顯靈威武安濟王。

明洪武三年,「定諸神封號,凡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關羽就只剩下侯爵。

但到了萬曆時,應道士張通元之請,又敕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清順治九年,定封號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與此同時,關羽在武廟中的地位也不斷變化。

宋初,與祀奉文宣王孔子的文廟相對應,在祀奉武成王姜尚的武廟中,關羽只是陪祀者之一。

後太祖說「只有功業始終無瑕者才有資格配享」,於是班超、秦叔寶等23人晉升,關羽、張飛等22人被黜。

仁宗時才又復歸原位,列在張遼之後,周瑜之前。

明洪武中,為加強朱家王朝的統治,在大殺功臣的同時,對武聖姜尚也「罷廟祭,去王號」,陪祀的關羽也跟著倒霉。

不料到了清順治九年,關羽時來運轉,竟取代姜尚晉升為武聖,每年致祭,倍加尊崇。

姜尚是我國歷史上首位有名的統帥和帝師,又相傳著《六韜》,被稱為兵家之祖,應是當之無愧的武聖人。

順治用兵敗被殺的關羽取而代之,似乎是莫明其妙。

但在清朝皇帝的認知和考量來說,卻是自有道理。

因為當時滿族對漢文化的知識有限,曾將《三國演義》翻譯成滿文作為教材之一,自然將關公視為忠義千秋的典範。

而且在入關前就和蒙古貴族約為兄弟,按「桃園三結義」的榜樣,自稱劉先主,蒙古汗王為二弟關公,「藉以羈糜蒙古二百多年,不侵不叛,實基於此。

」加之關羽在民間的知名度已大大高於其他武將。

有這三方面原因,關羽登上武聖寶座也就順理成章了。

關羽

人民大眾對關公的普遍崇拜

關公講義氣,重情誼的形象,在普通百姓中更是深入人心。

常言道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文人武士希望立功上進之時,能夠得到同鄉、同年和同事的關照與提攜。

工商界在「掛印封金」和「義釋曹操」中,找到了重義輕利和買賣不成仁義在的榜樣。

下層民眾更希望有仗義扶危的關老爺來消災免禍。

至於結為幫派的行會組織和秘密團體,除了嚴格的幫規約束外,還需要義重如山的精神支柱。

這樣一來,各色人等都可以從關公形象中找到所需要的美德,自然形成心靈感應,關公也就成了全民共仰的神聖。

加之關老爺又多次受過皇封,承認正統的老百姓自然更加頂禮膜拜。

所以關王廟在元朝就已相當普遍,明清以後關帝廟就遍及城鄉,並隨著華僑的足跡飄洋過海到了世界各地。

相對而言,對文聖孔夫子的敬仰,主要存在於士大夫和讀書人之中,下層民眾卻有高不可攀的想法。

這就是關聖帝君風頭蓋過至聖先師的關鍵所在。

古代重農抑商,又有「無商不奸」的差評,明清以來,晉商推重老鄉關公忠義和誠信作為偶像供奉,逐步興旺發達走向全國。

因此,關羽又取代《封神榜》中的趙公明成了財神,更受人們的喜愛和禮敬。

關公文化需要推陳出新

自宋元以來,由於統治階級和普通民眾的上下合力,逐步把關公推上了神壇和聖壇,至清代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演變成以忠義為本的關公文化。

如今雖在我國內地對關公的崇拜現象已大為降溫,但在粵、港、台以及海外華人聚居區仍有很大影響,對維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畢竟時代不同了,對關公文化也應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其實質上賦與新的內涵。

比如,原先關公的忠,是對王朝和皇帝的誓死報效;關公的義,是對朋友和團體的生死榮辱與共。

即以古已有之的「士為知己者死」和「以國士待我,以國士報之」的封建道德為依託,而非以大是大非為前提。

如今是人民為本的新時代,對智伯那樣的「恩主」是否還要捨身相報?對曹操那樣的「敵人」,是否還要違令放走?對誤入了的不良團體,是否還要誓死維護?這些問題都要用新思維加以慎重對待,要用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否符合民族大義來決定取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是如何成為「萬世人極」的?

中國國家圖書館內的善本部珍藏著一部迄今發現最早的由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圖冊中國新圖》,公元1655年,歐洲傳教士馬丁·馬荻尼繪製了一套世界地圖,這套地圖有個明顯的特徵,每個國家的地圖冊上都繪有這個...

關羽是如何從戰將走上神壇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的確,關羽自始至終都不失一個英雄的本色。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

三國24名將:武聖關羽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關羽為什麼會被神話

關羽為什麼會被神話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末年蜀國名將。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發現,我們時常會看到關羽的神像和關公廟,有的坐在白虎椅手拿《春秋》一書,關平、周倉...

這個人比呂布還猛,人稱武聖

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權·三權分力,在哪個戰火紛飛動亂的時代,出了很多英雄般的人物,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物都能傲視四方。特別是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讓很多人愛上了三國,從而去探究三國歷史,特別是其...

震華夏,耀古今,御龍關公,氣沖天

關公簡介: 關羽(160.6-220.1),漢族。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