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品讀:關羽能不能算三國第一大將,是否當得起武聖之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人物品讀1:關羽

小編近期開始編寫三國英雄人物系列,本著認真考證的態度,以裴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資料為依據,儘量還原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真實的社會風貌,政治制度,文化形態和那些流傳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形象。

希望各位讀者小夥伴喜歡,也歡迎大家探討評論,批評指正,共同學習。

三國志

本期的主角是我們家喻戶曉,被後世稱為「武聖」的關羽。

無論是在三國正史,還是在後世各類演義的作品中,關羽都是勇猛無比,忠義干雲的形象。

羽出身微末,追隨昭烈皇帝劉備南征北戰,並最終協助其建立蜀漢政權。

關羽的忠勇,千百年來受到上至統治階級,下至布衣百姓,三教九流社會各階層的一致追捧和崇敬,甚至封帝成神。

但是由於荊州的丟失,關羽犯下了極為嚴重的失誤,直接導致了蜀漢徹底失去爭雄天下的地理和人口資本,因而遭到了後世很多的質疑,尤其他恃才傲物,小視群雄的性格缺點更是飽受詬病。

那麼我們現在總覽關公生平經歷,得失功過,綜合品讀一下這位名傳千古的「武聖」,看看其究竟能不能算得上三國第一大將,能不能當得起這個「武聖」之名。

忠勇無雙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現在的山西運城)。

關羽出身平民,遠不如夏侯淵、曹仁等的士族出身。

甚至還有過一段亡命江湖的經歷。

184年,張角兄弟為首的黃巾之亂爆發。

關羽於涿郡結識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兩個人:主公劉備,兄弟張飛(正史中沒有結義記載),三人共同招募鄉勇,操練士卒,舉兵討賊。

黃巾之亂,討董戰役結束後,關羽與張飛繼續追隨劉備,逐鹿中原,南征北戰。

關羽

然而時運不濟的劉使君,一直無法建立自己穩固的勢力,甚至在200年袁曹官渡之戰的前夕,被曹操於下邳徹底擊破,劉備逃亡,張飛失散,關羽被曹操俘虜。

求賢若渴的曹公拜關羽為偏將軍,禮遇甚厚。

然而關羽卻一直心念舊主,向前來試探的張遼說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200四月,袁紹大將顏良進擊白馬,圍困東郡太守劉延,曹公派張遼、關羽為前鋒救援白馬。

關將軍望見顏良麾蓋,單騎沖陣,力斬顏良,袁紹軍中無人能當。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不同於演義中動輒「如入無人之境」,「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之類的描述,這是正史中為數不多的陣斬敵方大將的記錄,類似的只有張遼沖陣斬蹋頓和黃忠定軍斬夏侯。

技術手段上講,張黃二人都是兩軍混戰中斬殺敵酋,關將軍是實打實的單騎突陣,(並沒有演義中赤兔馬偃月刀「刀重馬快」的加成),難度明顯大得多,對武將的個人素質要求也更高。

關雲長

白馬之後,曹公表奏朝廷,御封漢壽亭侯,重加賞賜。

無意久留的關將軍封金掛印,拜書告辭,隻身投奔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劉備。

(這個故事大家聽得多了,可能覺得不太稀罕,其實捫心自問或者觀察周圍,這種不計現實名利,前途發展,甚至個人生死對待朋友、兄弟、老闆,終不相負的舉動,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經略荊州

論武勇,關將軍基本已經可以代表三國最頂尖水平(不一定是最高),但對於一名優秀的統帥來說,武藝只能算是基本素質,更重要的是獨掌一軍,經略一地的能力。

211年,劉備進取益州,關將軍總督荊州事。

荊州的局面有的朋友可能了解的不太具體,我簡單說明一下。

荊襄九郡是指: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以及漢末從南陽、南郡分置出來的襄陽、章陵兩郡。

赤壁之後,曹操占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

209年,周瑜打敗曹仁 ,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

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

荊州勢力圖

劉備入蜀,關羽總督荊州,治下的即是以江陵為置所的南郡,零陵、桂陽 、武陵和長沙五郡。

雖然關將軍最終丟了荊州,但是嚴格來說,從211年至219八月,長達八年時間,關羽手下的荊州都是堅如磐石,甚至主動對曹仁採取攻勢。

遵照諸葛亮當年隆中對里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逼得曹老闆幾欲遷都。

得失功過

但是荊州最終還是丟了。

219年12月,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勢力失去荊州,關羽父子被殺,趙累,王甫戰死,糜芳,傅士仁投降,荊州部的人才幾乎全軍覆沒。

進而導致劉備憤而起兵,攻伐東吳,為陸遜所破,蜀漢勢力進一步遭到巨大打擊,徹底失去反超曹魏的國力資本。

關羽責任不可謂不大,連後主劉禪都給他追封了一個含有指責意味的諡號「壯繆」。

關公

但這是我們後人「上帝視角」得出的結論。

實際上關羽失荊州應該屬於偶然性事件,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關羽本來對曹魏是進攻態勢的,於東吳則是盟友關係,關羽也一直遵照諸葛亮的戰略部署「東和孫權,北抗曹操」。

可以說關羽沒料到東吳會陰襲荊州是完全無可厚非的。

有的朋友認為,關羽拒絕孫權的求親,導致孫權大怒,非常愚蠢。

但實際上關羽此時的做法卻並沒有問題。

為什麼?因為關此時獨掌荊州,是劉備勢力的「封疆大吏」,劉備可以和孫權聯姻,關羽卻並不行,至少不合適。

地方軍政首腦與外勢力建立姻親關係,即使劉備再信任關羽,關羽也不得不顧及自己的身份嫌隙。

(曹仁與東吳的聯姻很明顯是曹操授意,並有意滲透孫劉的聯誼關係,然而周瑜在攻取南郡時,絲毫沒跟曹仁客氣。

所以指望關羽跟東吳聯姻避免呂蒙後期偷襲荊州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其次,關羽進攻襄樊時,重鎮江陵、公安是由糜芳傅士仁駐守的。

這二人的投敵更是誰都沒法預料到的,雖然關羽出征前曾對後勤籌辦不力的二人說過「還當治之」的狠話。

但糜芳畢竟是皇親(劉備小舅子),關羽並不會真的把他怎麼樣,這也不足以成為其投敵的必然原因。

然而正是此二人投降,荊州要塞盡失,關羽才會一敗塗地。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東吳此時的背叛,呂蒙可以稱得上頂尖的戰術高手,但這次背叛盟友的戰略實際上卻並不高明。

兩弱相爭,必然會導致兩家都徹底失去與曹操爭雄霸主的機會。

關雲長

小編難解,東吳早年一直有意搶占合肥,進取徐州,幾次進兵失敗都不死心。

此番關羽進逼襄樊,曹魏合肥空虛,東吳卻毫不為意,反而選擇背刺盟友(呂蒙的解釋是進軍徐州也守不住,但是不進真的是永遠都沒有北上的機會)。

而且很明顯東吳對這次的軍事行動本身並沒有周全的部署,襲破荊州,截殺關羽之後,孫權對劉備的報復攻擊(不可能想不到劉備會報復吧?)幾乎是毫無辦法的,數次請和。

不是陸遜臨危受命,夷陵大勝,孫吳幾乎要為這次偷襲盟友付出遠比得到荊州更慘重的代價。

當然失荊州於關羽畢竟是一次徹底的失敗,更不能用來給他的個人能力加分。

但反觀這場軍事行動,關羽本身表現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根據當時兵力的合理推論,關羽北上進攻襄樊時,兵力最多不過3-5萬,所以才會遙寄印信與魏地群盜,呼為響應。

水淹七軍威震天下,降服於禁3萬士卒,斬殺龐德,襄陽岌岌可危,曹仁部署商議撤退,曹操有意遷都,這些三國志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在整個三國時代也都是絕無僅有的。

以至於關羽死後,曹魏在討論劉備是否會真的進兵東吳時,朝臣普遍認為「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無緣復出」

關公

另外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水平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即是看他的對手。

關羽這次失敗,很明顯是整個大陸最強大的兩股勢力,聯合絞殺的結果。

曹操除了沒有親征,幾乎已派出了手上最頂尖的大將和最大程度的兵力,東吳呂蒙、陸遜盡出,尚且用的偷襲手段。

整個三國能以一己之力調動如此龐大資源,僅關公一人!雄姿英發的周郎,虎步關右的妙才,威震逍遙津的張文遠,也不曾有過這種待遇。

甚至三國早期獨掌一方,軍政自裁的大將也只有關羽一人。

沒有攻破曹仁,被徐晃擊退是不是黑點?是。

但這場戰役的勝負,這兩處都不是關鍵。

如果後方穩定,關公還是有能力攻取襄陽。

性格缺點

關將軍的性格缺點非常明顯,為人矜傲,小視天下英雄。

喜聞諸葛亮「馬超可與益德爭先,不及美髯公超逸絕倫」之說,不願與黃忠「老卒」同列。

陳壽在三國志里點評關羽:

「關羽(張飛)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報效曹公(復歸劉備),國士之風,然剛而自矜,以短取敗」。

典型的傲上不辱下,侍強不凌弱的豪俠性格,於個人來說是極大的人格魅力,於鬼道多變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卻是巨大的性格缺點。

綜上

歷史不能重來,關公到底是失敗了。

功過評定,褒貶議論,見仁見智。

綜合來看,小編認為關將軍可以稱得上三國第一大將,義薄雲天,「武聖」也當之無愧。

您怎麼認為呢?歡迎留言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呂蒙殺關羽,除了國讎還有私恨

大爭之世的三國時代,名將層出不窮,而關羽和呂蒙無疑是其間的出色代表。關羽和呂蒙,一個是萬人之敵,一個是東吳名將,二人才華出色,但畢竟相鬥相殺。以下是關羽和呂蒙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