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竟是他下的一盤棋!他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就先來扒一扒三國大隱士司馬徽和他的朋友圈。

當今社會局勢比起春秋戰國與三國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

要想預判東方巨龍的崛起與騰飛,必定要把握歷史的脈搏。

我們相信: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供我們一窺管豹。

古雲,聖人,不先動、不偏執一己之見,天時未到便不預先謀劃、而天時到了也不可失去時機,不謀求索取、而福祥來至也不可放過,要因順上天的法則。

做為君主,如果失去天道他的國家就會滅亡;做為大臣,欺矇主上就會戮死;做為小民,輕蔑上司就會危險。

天子御下的方法,是因順人的天性,不人為地去扭曲它。

如果問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人是誰,這可真難回答。

但有一類人,確實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隱士,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再比如三國時期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他們都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是,他們的學生們卻個個牛哄哄,比如鬼谷子的弟子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司馬徽的學生徐庶龐統諸葛亮,都是些攪動一個時代的大人物。

從某種程度來說,鬼谷子、司馬徽這類大隱士曾引領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

但又順應著天地法則!

一、第一牛人:三國高層智囊的導師

稱謂:

司馬徽,字德操,又稱水鏡、好好先生。

生卒:

東漢末年?-208年,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簡介:

著名名士隱士,據說是三國軍事家司馬懿的叔父。

精通經學,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

據說,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但筆者看來並非其然。

提到三國,大家可能會想到曹、權、備,臥龍、鳳雛、徐庶與冢虎司馬懿。

臥龍、鳳雛、徐庶皆可說是司馬徽的徒弟,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由此可見,三國之事乃司馬家「家事」而已。

司馬徽作為長輩不便出山乃明智之舉。

一部名著《三國演義》描繪了不知多少的鮮活人物,這其間既有帝王將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將,也有英雄豪傑;既有當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

真可謂群星璀璨,正如小說作者在開篇所列的詞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在這浩瀚的群星中,有一位出場不多的人物,全書著墨也很少。

但是對整部小說加以回顧和品味,你就會開始對這個人物漸漸產生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三國時期的神秘大隱士好好先生司馬徽。

先生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徒弟徐庶、諸葛亮、龐統。

其中,徐庶最後被曹操騙去,雖說是因為母親的關係,可是母親去世之後也沒有見到其回到蜀漢;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去,未出隆中已三分天下;而龐統呢,最初投奔的是江東孫權,孫權嫌棄醜陋沒有給與重視,入蜀漢未幾就在落鳳坡送命。

就此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三位徒弟選擇的是加入魏蜀吳三方陣營。

有人說三國就是先生下的一盤棋,一切都是他安排好了的,先生推薦諸葛亮給劉備時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他在評論徐庶離開劉備之前走馬薦諸葛這件事時所說的另一句話「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簡直已看透了一切。

有經邦濟世之才的司馬徽不願施展才能為時所用,他緘默固守,甘願陷居陽翟故里,躬耕度日。

他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別人跟他說話,如有人向他求問,也不品評高下,不管好事壞事,通通說好。

連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勸他說,人家有所疑,才問你,你哪能一概說好呢!你這樣一皆說好,並不是別人問你的本意呀!德操說:「像你這樣說,也很好!」李瀚《蒙求》詩曰:「司馬稱好。

」今日的「好好先生」,典故便從此出。

其實,司馬徽並不是不講原則的。

上面提到的,劉備落難路經水鏡莊,問天下大事,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想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司馬徽自稱是山野閒人,不堪世用,謝絕邀請,後司馬徽推薦徐庶去找劉備,劉備知徐庶乃一奇才,認其為軍師,後又經徐庶推薦,劉備方知臥龍諸葛,於是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琮率荊州降曹,司馬徽也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水鏡先生司馬徽墓死後葬於陽翟,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鄉余王村潘莊的東側。

司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漢司馬徽先生之墓」八個大字。

「文革」中此碑佚失,現已找到,存放在潘莊。

二、好好先生的朋友圈

好好先生如此的才華橫溢與審時度勢,一在其飽讀經書,愔知世事,另外,也可以說是他的「高層朋友圈」提升了他的高度。

朋友圈的不斷來往使得源源不斷的國家高層機密時局劃分充斥著這位飽讀「經」書的閒雲野鶴,從而,成就了其坐觀天下乃至舉棋若定的大格局。

三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各政治集團中,荊州在東漢末年戰亂時期是學術中心,這裡相對安寧的環境為培養傑出人才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最有名的學術領袖便有龐德公、司馬徽、宋仲子等人,龐德公是當地士族領袖,司馬徽視德公為兄長,被德公稱為水鏡先生,兩人親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

因此認識這位士族領袖,可以說好好先生的朋友圈擴展到了高層。

而好好先生與宋仲子的學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

先生的學生在《三國志》中,比較有名的諸葛亮與徐庶、石韜、孟建、崔州平等,諸葛學有大略,志向高遠,司馬徽也讚賞他的才略,把他與龐統並列看待。

龐德公子龐山民與徐庶、石韜、孟建等都入魏。

龐山民任黃門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韜典農校尉、孟建征東將軍。

諸葛亮追隨劉備,龐統首先擔任了周瑜的功曹,後來追隨劉備戰死,是入蜀的主要謀士,蜀國先生學生中,向朗品德最高。

《襄陽記》載:朗師事司馬德操即先生與徐元直、韓德高、龐士元親善,他主張和為貴,在蜀國任特進、左將軍等職,諸葛亮南征時,他留守主政。

諸葛亮北伐時任長史,受馬謖牽連免職。

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國上下尊敬的長者,逝後十五年蜀國滅亡。

由此可見先生的徒弟及交際圈都已深入到了三個政權的高層,其信息的機密性與高度便可想而知。

在封建社會不同的政治集團的對抗中,形勢錯綜複雜,沒有所謂單一集團能強盛,只有兼容、聯合眾多力量才能統一,傑出的政治家都深諳此道。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先生朋友圈裡舉重若輕的幾個人物。

諸葛亮

先生的學生。

(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

蜀漢丞相,三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

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讚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龐統

先生的學生、鳳雛、龐德公從子。

龐德公讓其去見教先生,先生讚譽為南州冠冕。

其首先擔任了周瑜的功曹,後來追隨劉備戰死,是蜀劉備的重要謀士,才智與諸葛亮齊名,官拜軍師中郎將。

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時年三十六歲,英年早逝。

劉備悲痛萬分,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親自為其挑選墓地,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現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西的鹿頭山白馬關處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墓。

龐山民

龐德公兒子,他娶了諸葛亮的姐姐,諸葛若雪為妻。

為曹操所用,任曹魏黃門、吏部郎,西晉太康年間為牂牁郡太守。

黃承彥

諸葛亮岳父。

故居襄陽黃家灣,是漢末三國時期荊州襄陽沔南的名士。

與襄陽名士上層社會圈子龐德公、先生司馬徽、龐統、徐庶等交好。

諸葛瑾

三國時期吳國大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

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潘濬

宋仲子學生,武陵郡漢壽縣(今湖南漢壽)人,蜀漢大司馬蔣琬的表弟,漢末三國時吳國重臣。

潘濬為人聰察,對問有機理,拜大儒宋忠為師,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賞識。

不到三十即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江夏從事,因按殺貪污的沙羡長而聞名。

後被劉備闢為荊州治中從事,孫權得荊州,拜潘濬輔軍中郎將,領兵。

又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

徐庶

先生學生,先為劉備所用,後被曹操賺走,潁川郡長社縣。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人物,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本名福,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被同黨救出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家學舍。

後中州兵起,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先生、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

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被廣為流傳。

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稱讚。

石韜

先生學生,潁川人,南客荊州,仕魏,官拜典農校尉、郡守。

諸葛亮之友,潁川人,劉備二顧茅廬時遇到過他。

與諸葛亮、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為友。

劉備二顧茅廬,韜與孟公威憑桌對飲,備欲請二人同往臥龍莊上一談。

韜以己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

請備自上馬,尋訪諸葛亮。

後來諸葛亮伐魏時獲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韜任郡守時,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為徐、石二人仕途不暢而鳴不平。

孟建

先生學生,為曹操所用。

諸葛亮在荊州,於建安初年,與潁川石廣元(名韜)、徐元直(名庶)、汝南孟公威等一同遊學,孟、石、徐三人求學皆務要精熟,只有諸葛亮能觀其大略。

每至晨夜閒時,常共抱膝長嘯,諸葛亮謂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

」三人反問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

後孟建思鄉里,意欲北歸,諸葛亮道:「中國甚多士大夫,要四方遨遊,又何必歸故鄉呢!」

在《三國志·魏書·溫恢傳》,裴松之引《魏略》註:諸葛亮在出祁山時(這是第二次出祁山,第一次出祁山時司馬懿在擔任荊州都督),在回復司馬懿的回信中,希望司馬懿請杜襲替他向孟建致意。

崔州平

後與諸葛亮、徐庶、石韜、孟建等人相善,與石廣元(名韜)、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為「諸葛四友」。

之後徐庶、石韜、孟建三人均在魏國為官,諸葛亮則為蜀漢丞相。

向朗

先生學生,為劉備所用。

向朗(約167年-247年),字巨達。

襄陽郡宜城縣(今湖北宜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藏書家、學者。

早年師從於司馬徽,後隨劉備入蜀,仕於蜀漢。

歷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後拜步兵校尉,領丞相長史,隨諸葛亮北伐。

因包庇馬謖被免職,後為光祿勛,轉左將軍、特進,封顯明亭侯。

曾代理丞相冊封張皇后及太子劉璿。

晚年專心研究典籍,誘導青年學習,家中藏書豐富,受到舉國尊重。

延熙十年(247年)去世。

有一篇《遺言戒子》收錄於《全三國文》。

劉廙

先生學生,為曹操所用。

劉廙yì(180年-221年),字恭嗣,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人,漢末魏初名士。

西漢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安眾康侯劉丹之後。

初從荊州牧劉表,後投奔曹操,甚受器重,為黃門侍郎。

曹丕繼位,擢為侍中,並賜爵關內侯。

為政主張先刑後禮,且通天文歷數之術,與先生、丁儀等名流相齊。

黃初二年(221)卒。

著書數十篇,皆失傳。

司馬懿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

據考證為先生司馬徽之侄。

司馬懿雖然師從胡昭,但是也敬重荊襄高才,現存史料中,司馬懿是曹魏集團中最重視荊襄地區的,與曾在這裡避難僑居士大夫杜畿、司馬芝、杜襲等共事。

他為曹操父子出謀劃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荊襄地區事務,而且長期駐守南陽宛城,控制荊襄。

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

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諸葛亮、龐統、姜維與司馬懿合稱「臥龍鳳雛幼麒冢虎」。

龐德公

先生與襄陽名士龐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龐統,字士元,少年純樸誠懇,無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為器重。

龐統年十八歲時,以德公之名前往潁川拜見先生,二人交往,十分投機。

最後,徽盛讚:「你真是個有才德的人,應當稱作「江南第一名士」。

這之後龐統的聲名大顯於世。

另外,在蜀地先生司馬徽的學生還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擔任了諸葛亮的軍謀祭酒,太中大夫等職。

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流行今文經學,特意來到荊州從先生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

三、好好先生與他的三個徒弟的故事

提起好好先生,就不得不說他與三個徒弟廣為流傳的故事。

這日,先生把眾弟子都叫到堂前來說道:「你們今日要好生準備,師父明日在這裡要考考你們,凡能過關者就可以出師了。

」眾弟子聽了先生這番話或興奮不已,或緊張抱怨,唯孔明、龐統和徐庶不動聲色。

經過一天的辛苦準備,眾弟子如約都來到堂上,個個躊躇滿志。

只見先生已經早早端坐堂前,他見眾人到齊後便不慌不忙地說道:「師父今天就出一道題,你們可都要聽仔細了。

」邊說他邊走下堂來,兩旁弟子躬身聽題,「今天午時三刻之前,凡能得到我的允許離開水鏡山莊的,都算滿師了。

眾人昨晚都苦苦背了一宿,不想今天師父卻出了這麼一道題,個個埋怨在心,卻又無可奈何。

先生出完題後,又回到堂上閉目端坐。

正在眾人亂糟糟相互耳語之際,忽然,徐庶嚎啕大哭地從堂外跑了進來,他一下子撲跪在地,爬趴在師父腿上,泣涕滿面地哭訴道:「師父,方才弟子的表兄前來送信說,家慈病重又思兒心切,故前來向師父辭行,請師父應允!」先生聽完依舊不動聲色地說:「家母病重理當探望,允你午時三刻後回家探母。

」徐庶又要言語,卻被先生攔下話來,「不必多言!」無奈,徐庶苦著臉看了看正在偷笑的孔明,而後走進堂下眾人群中。

少頃,只聽堂外有人高呼道:「大事不好啦!山洪來了,山洪來了!」話音剛落,就見一個渾身是水的泥人跌跌撞撞地闖進堂來。

那泥人剛到堂前就累倒在地上,眾人慌忙將他扶起,一看,原來是龐統!只見他哆哆嗦嗦地說道:「大家快跑啊,山洪來了,我差一點就被洪水捲走了。

快,快跑吧,要來不及了。

」眾人一聽都慌了神,紛紛欲起身逃跑。

先生一開始也被這陣勢唬住了,但再細心一想便笑道:「眾弟子不必擔心,山洪既來,為何這裡了無聲響?」聽這話後,眾人覺得有理,又有幾個走上前來說要出去打探一番,先生一口否決。

龐統也失手了。

孔明見時機成熟,就猛然站起身來,攙起一身爛泥的龐統,滿懷同情地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翻。

而後,孔明指著好好先生的鼻子,怒氣沖沖地破口大罵道:「你這先生好不像個先生樣子!我們跟隨你學習詩書禮儀,到頭來你卻出了這麼一道古怪題目來刁難我們!」先生聽罷,權若不聞,依舊紋絲不動。

孔明將龐統安頓下來後,竟然徑直走到先生身邊,怒視道:「再跟著你這老頭學,也是個不學無術!算我有眼無珠拜錯了師父。

」水鏡一聽這話,著實惱火,順手操起戒尺就要打孔明。

不想,孔明居然搶先一把拽過戒尺,嘻嘻哈哈地在水鏡面前的桌上敲得砰砰作響,還把先生的鬍子都扇亂了。

先生終於忍不住了!他站起身來,命令眾人道:「來啊!把這個沒教養的逆徒給我拉出去!」

就這樣,孔明被趕出了山莊。

孔明在莊外摘下一根柳條後,就又返回莊上,走進堂前。

只見他叩首跪地,雙手捧上柳條,請師父責罰。

先生還一直怒氣未消,但一見到孔明手裡的那根來自莊外的柳條,先生就全明白了。

我在堂內想不出來辦法,如果老師願意讓我在堂外思考的話,不出一刻,我定能想到出去的辦法!(小聰明)水鏡當然識破!

諸葛亮的辦法也不變,但是水鏡剛好是喊龐統和徐庶拖他出去的,龐統和徐庶就去勸諸葛亮,結果諸葛亮趁水鏡不注意,反「拖」著二人往外退(夠義氣)聰明的諸葛亮還折了一個樹枝作為出去的證據(心細啊)

最後先生允許諸葛亮出師下山,諸葛亮提出來剛才龐與徐也出來,所以最後先生允許他們三個都下山了,這個在形勢中,我看來最貼切的答案是。

司馬微想考研弟子看誰能夠過得了心術這個出山的考研。

龐統用孫臏的請師法其實在表達上告訴先生自己出山的原則和態度,徐庶在重孝之道的表達上告訴先生的是家睦興合在他心裡更重要。

在對比孫臏出山的念想上。

孔明最後的方法,其實在向先生請示可否下山。

怎麼趕諸葛也不出去,最後是元值鳳雛把他抬出去的,結果唯一合格的也就這三個人。

此故事與和大家相熟的修道成仙的故事版本不同,但仍然廣為流傳。

所以說,從某種程度來看,好好先生司馬徽這類大隱士確曾引領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但他們不會刻意改變格局,坐觀風起雲湧。

①點擊文章底部,點「讀書客」進行訂閱

②歡迎關注我的微信:dushuke_,大家一起交流吧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提供最有趣的讀書諮詢,推薦最有味道的讀書生活,踐行最有意思的讀書活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幾位謀士,才智個個不亞於諸葛亮!

相信大家對三國都不陌生,曾有一人對劉備言過:「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劉備則乘的盧,躍馬過檀溪。在鄉田間遇到一位鄉間書童,書童開口第一句話便是:「閣下可是劉使君」,這也...

一件事告訴你,司馬徽和諸葛亮,究竟誰更厲害

一般來說,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這個稱號,是沒有爭議的。雖然有人常說司馬懿笑到了最後,也有人說如何郭嘉更加神鬼莫測,但畢竟司馬懿曾自語「吾不如孔明也」,而郭嘉也並非和孔明同時代,命數太短,無法並論...

水鏡先生是怎樣看待司馬懿的?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兩者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頂級謀士。其實三國中還有一位謀士不得不提,那就是...

蜀漢四大謀士:諸葛亮無爭議,一人叛離劉備

三國時期,名士輩出,魏蜀吳三國都紛紛吸納謀士輔佐助力,欲成就一統大業。在謀士數量上,獨數曹魏居多,孫吳次之,蜀漢最乏。然而儘管窮鄉僻壤,但劉備依然先後網羅了四大名士出山輔佐自己,他們都是當時學富...

水鏡先生唯一的一次布局——「神算子」的失策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三國演義》中的大智者,雖隱居山野,卻通曉天下大勢,不愧為當世奇才。之所以稱之為神算子,是因他料定劉備將遇蔡瑁加害,馬躍檀溪而來。水鏡先生對劉備如此上心,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為了盡...

水鏡先生為何要「雪藏」司馬懿?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二戰時期作為軸心國核心的德國為何一度想要拉攏中國。在三國時期,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姜維四人可謂是人氣最高的濟世之才了, 以至於後人給他們分為起了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個霸氣...

誰是三國第一伯樂?緣何他不出山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朝野上下可謂人才濟濟。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若沒有伯樂的慧眼發現,再有能耐的千里馬也會難免鬱郁終老於普通的馬廄之下。那麼,誰是三國第一伯樂?司馬徽也,時人稱為水鏡先生,史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