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倔強老臣遇到胡鬧帝王,故事令人忍俊不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艷

說起託孤重臣,最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諸葛亮了,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的一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便把兒子連同辛苦創下的蜀漢一起交給了諸葛亮。

而在偏居江東的吳國,也有這麼一位受託的重臣,被孫策委以重任,他就是張昭。

張昭才學了得,輔佐孫權盡心盡責,不過他是個倔老頭,與一把手一路磕磕碰碰。

一、倔老頭年輕時就倔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少年時好學,聲名遠播。

成年後,被人推舉為孝廉,他偏偏推辭不接受;稍後,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又舉他為茂才,他還是拒絕。

孝廉和茂才都是當時通往仕途的最佳途徑,可張昭不屑一顧,倔強地拒絕。

陶謙以為他看不起自己,一怒之下把張昭關了禁閉,好在朋友四方營救,才把他救出來。

時值東漢末年,中原動盪,張昭避難到江南,被正在創業的孫策逮了正著。

孫策早就聽聞張昭的大名,一聽說張昭來到江南,便親自登門拜訪,而且恭恭敬敬,向張昭的母親行跪拜大禮,請求張昭幫助自己。

這下搞得倔張昭很不好意思,不得不出山,當了孫策的長史。

孫策看重張昭,張昭也忠心輔佐,所有政務,事無巨細,打理得妥妥貼貼,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才幹,被孫策比作自己的「管仲」。

孫策遭遇不測後,臨死前把自己的弟弟孫權和江東一起託付給張昭:「若仲謀(孫權)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跟劉備託孤諸葛亮一樣一樣的意思,足見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

二、倔老頭倔強輔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孫權大慟,萬事不理,哭個不停。

張昭站出來,勸孫權不要哭,趕快擦乾眼淚,還有許多事要辦,並扶著孫權上馬,帶隊巡視一圈。

這個意圖很明顯,要讓「眾心知有所歸」,確立孫權的接班人地位,讓政權平穩交接。

古稱君臣如父子,孫權與張昭這對君臣也確實如同一對父子。

年齡上,張昭只比孫權的父親小一歲,生活上,兩人就像倔老頭與青春期兒子的對決,有時甚至劍拔弩張。

孫權接班時不過18歲,正是血氣方剛,貪玩在所難免,他尤其喜愛郊遊打獵、飲酒宴樂。

就說打獵吧,蘇東坡有一句詞:「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孫郎即是孫權。

獵老虎已經夠危險了,而孫權有時候還用拳頭直接往老虎頭上打,沒人敢吭聲。

可張昭看不下去了,直言道:「你現在如此,萬一有什麼不測,那不是惹天下人笑話嗎?」說得孫權無言以對,只好答:「我年紀輕,考慮不周全。

孫權愛喝酒,常招呼一幫人陪他喝,陪喝還不行,把陪喝的人灌醉才是樂趣。

有一次,孫權又聚眾豪飲,大臣已經不勝酒力醉倒一片,可孫權還不過癮,叫人用冷水澆下去,澆醒了再接著喝,並且下令:今天不爛醉不停止!張昭當時也在場,看孫權這樣胡鬧,氣得拉長了臉離開酒席坐上車子。

孫權不樂意了,這麼不給我面子,就責備張昭:「不過大家樂一樂,公為什麼生氣?」

倔老頭拿一句話就把孫權噎得沒話說:「想當初商紂酒池肉林,『長夜之飲』直到天亮,他那時也以為無非是『大家樂一樂』!」孫權語塞,沉默一會就命令把筵席撤了。

這兩件事中,雖然孫權「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但都還算「溫柔」以對,沒有發作。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這對君臣火藥味十足。

三、倔老頭老而彌辣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遼東的割據勢力公孫淵,派人跑到吳國來奉表稱臣。

孫權喜不自勝,當即決定派兩名特使帶上一堆金玉寶貝,去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

這事如果辦成,遼東就會對曹魏的東北方加以牽制,可如若不成,孫吳就要受牽制了。

孫權把已經退休在家的張昭喊來,徵求意見,本以為張昭一定會對自己的英明拍手稱頌,卻沒料到張昭一盆冷水澆下來:「此舉萬萬不可!公孫淵奉表稱臣並非他的本意,不過忌憚曹操罷了,如果他又變卦投降曹魏,就會殺害我們的特使,到時會被天下恥笑的!」孫權想說服張昭,可是倔老頭堅持己見,就是不投贊同票。

孫權氣得頭頂直冒火,直接把刀拿出來往案子上一扔,怒氣沖沖地說:「吳國的讀書人進宮拜我,出宮拜你,我對你也算尊重到了極點,可你總在大庭廣眾下反駁我,不留一點情面。

別把我惹毛了,不然我會幹出讓人後悔的事來!」話外之意就是小心我砍了你。

要擱別人這時肯定嚇得認錯,誰知倔老頭張昭一步不讓,盯著孫權看了一會說:「我知道有些事說了你也不聽,但我不能不說,因為多年前,太后(孫權母親)臨終時的話還時時在我耳邊響起,我只能竭盡愚忠!」

原來這張昭不僅受了孫策之託,還受了吳太夫人臨終前的囑託。

孫權是孝子,聽到提起母親,就把刀扔一邊,抱著倔老頭哭了起來。

一個老淚縱橫,一個涕泗橫流,君臣兩人哭作一團。

哭痛快了,把張昭送回家,孫權轉身依然固我地派出兩名特使前往遼東了。

張昭氣得窩在家裡不去上朝,孫權一看這情形,氣也不打一處來,命人用泥土直接封了張昭的家門。

而張昭倔得更是絕了——叫人在大門裡面封上一層泥。

果然不出張昭所料,公孫淵轉而投降曹操,殺掉了東吳的兩名特使。

消息傳來,孫權又羞又愧又悔,趕緊把封門的泥土卸了,幾次派人向張昭致歉,可張昭哪裡肯見,裡面還堵著呢!於是孫權親自上門請張昭原諒,可張昭這老頭倔呀,推說有病,硬是不見。

孫權氣極了,招呼人一把火燒了張昭家的門,誰知二門還關得嚴絲合縫。

事情發展到這裡,情形已經十分危急,幸而在大火還沒蔓延開時,孫權冷靜下來,又叫人把火滅了,站在張昭家門口久久不去;而另一邊,在兒子們半勸半哄下,張昭被架著走出房間,到門外跟皇帝握手言和。

這對勢同水火的君臣親如父子,手挽手坐一輛車子回宮裡暢聊去了。

嘉和五年(公元236年),張昭安然去世,享年81歲。

受孫策與吳太夫人兩人的臨終囑託,張昭可算託孤重臣。

雖然他倔得不能通融,但無論政務還是生活,他都給孫權以忠貞的輔佐,對於江東的穩定及孫權的稱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孫策放心地把孫權交給張昭,並囑咐弟弟:「內事不決問張昭」,想必是深深懂得張昭的「倔」,其實是一種盡心竭力、剛直不屈的忠心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孫策與劉備託孤如出一轍

一代梟雄蜀主劉備白帝城託孤,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夷陵一戰大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盤點三國:張昭 有意思的倔老頭

《三國志》為東吳人物作傳,除孫氏宗室外,寫到的第一個大臣就是張昭。張昭曾被孫策比喻為管仲,作為治國的文臣,才幹無疑是第一流的。張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少年好學,是當時的著名人物。漢末大...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

孫策的託孤大臣為何當不上丞相

帝王死的時候,因為繼位者年幼,往往會讓一些信得過有能力的大臣輔佐這個繼位者,這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三國時期,三國都有一個這樣的大臣,東吳的張昭和周瑜就是孫權留給弟弟孫權的託孤大臣。又因為周瑜早...

小心眼孫權與老倔頭張昭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比較通常的比喻是如同父子,所以有「君父」和「臣子」一說。實際上,這種關係很微妙,因人而異,大不相同。比如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張昭,這二人的關係更像是一對屬相犯沖、八字不合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