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不殺1:張昭,這個萌萌的倔老頭,為何偏偏不受孫權待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到張昭,大家的印象可能是三國殺的台詞:請恕老臣直言。

老氣橫秋的聲音,配上白鬍子老爺爺的畫面,一個固執忠勇的倔老頭兒形象躍然於遊戲介面上,不過為何張昭的台詞是這句呢?

明明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張昭作為主和派代表,給人的印象是平庸迂腐,事實上他是這樣的人嗎?

儘管張昭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是一個死老頭子,但他曾經也是一個很酷的帥哥。

《三國志》中說,他年輕時算是徐州這地方的網紅,人見人愛,弱冠時官府推薦他做孝廉他拒絕了,刺史陶謙舉薦他做茂才,也拒絕了,為此還惹怒了陶謙,直接關進牢里。

東漢末年分三國,張昭雖然狂,但此時還是逃命要緊,於是從徐州逃到了江東,跟著會稽太守孫策創業。

為什麼不願意做官的張昭選擇了孫策呢?孫策曾經為了繼承父親的遺志跟著袁術混過,而袁術在江東儒學世族眼裡就是反賊,因而孫家回江東創業非常艱難,只能任用淮泗武人和逃難來的江北文士,江北文士初來江東,人生地不熟,根底不穩,自然選擇追隨孫策。

而孫策雖然年輕,卻極善用人。

當時張昭被孫策任命為長史,因為本身是北方人,所以常常有江北名士捎來書信,稱讚自己。

如何處理這些信件是張昭頭疼的事,如果不公布,將來怕有人說自己有私心,如果公布了,恐怕也不那麼合適,萬一小人趁機挑撥,萬一自己因為名聲被孫策忌憚呢?沒想到孫策聽說這事兒之後,反而哈哈一笑,借管仲輔佐齊桓公的事情來比喻張昭和自己的關係,管仲名氣大,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而現在張昭名聲好,能為自己所用,不正說明自己也是一代英主嗎?

英姿勃發的孫策極為信任張昭,將他作為自己創業團隊的核心人物,臨終還將弟弟孫權託付給他。

十九歲的孫權還沒來得及從悲傷中振作起來,就被張昭扶上馬,巡視江東部隊,宣示自己是權力的合法繼承人,安定軍心。

此時,張昭四十四歲,這個硬朗穩重的男人就像孫權的父親一樣,用他的行動告訴孫權,不要哭,只要江東有他主政,天就塌不下來。

不過孫策猝死對於江東政局來說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江東地方豪強和山越宗部勢力叛亂不休,張昭此時部署將領,和周瑜配合,調兵遣將,平定了種種叛亂。

孫權出征,後方留守的張昭一直在致力於安撫逃亡到江東的文士,網羅人才。

因為人才依附,孫權聲望更強,比起哥哥來,他的立足點更穩了。

不過這樣的蜜月期很快就結束了,張昭和孫權之間因為年齡和個性的差別隔閡越來越深,孫權喜歡騎馬射虎,張昭每次看到老虎衝到孫權的馬前,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他勸孫權不要做這麼危險的事,人君要做的是駕馭天下英雄,而不是跟一隻老虎較勁兒,孫權乖乖承認錯誤,之後他果然不騎馬射老虎了,他坐在射虎車裡打老虎。

年輕的君主表面上承認錯誤,但心裡卻對這個老頑固意見很大。

尤其孫權年輕貪玩,有一回在武昌宴會,跟大家喝酒,誰喝醉了就拿水灌水,張昭覺得這酒會太荒唐了,生氣地走了,默默地坐在門口的車裡生氣,一臉的寶寶不開心,要主公哄哄才起來的架勢。

孫權無可奈何,只能找人請他回來,他既納悶又覺得掃興問道:「只是取樂而已,老先生為什麼不高興呢?」張昭開啟了強大的嘲諷技能,呵呵一笑,說道:「從前紂王酒池肉林,也說自己是取樂呢!」

經過這麼多年歲月的摧殘,狂傲的張昭變成了老成持重的大爺,他對於北方曹魏勢力內心一直相當忌憚,在江東創下多年基業,他可不希望一朝敗在孫權手裡,因而當曹操大軍來襲,他選擇投降:曹丞相,咱們有話好說。

不過年輕氣盛的孫權可不喜歡這麼無趣的態度,他選擇對抗,而只有周瑜、魯肅支持他的決定。

孫權見張昭不站在他這邊,非常憤怒,拔刀砍案,指責他們心裡只想自己的妻兒老小。

而赤壁之戰,周瑜、魯肅的勝利也讓張昭徹底從權力核心退去。

黃武元年,孫權稱吳王,他並沒有封張昭為丞相,反而說張昭性格剛直,只怕太得罪人,於是選擇了老好人顧雍。

孫權脾氣大,頗為任性,張昭呢也是個倔老頭兒,他倆矛盾最為激烈的事情自然是嘉禾二年,孫權拜遼東公孫淵為燕王,派張彌和許晏作為時臣去見他,張昭不肯,勸說孫權:「公孫淵背叛曹魏害怕討伐,才遠來求和,不是真心的,如果他改變心意,兩個使臣就別想活著回來了。

」孫權猶豫不決,張昭更著急了,不覺有些囉嗦,孫權氣得拔刀說:「吳國士人進宮拜我,出宮拜你,我對你已經是仁至義盡,你為什麼老是當著大臣們的面打我的臉呢?」

張昭委屈說我知道現在說話你也不聽,但我曾經在老太后的床前接受了臨終顧命,永遠忘不了她的話。

說起這些來,張昭回想到自己些年受的冷落,不由得涕泗橫流。

孫權也一把把刀扔到地上,和張昭對著哭泣。

相對而泣,互相無法理解的君臣二人,他們的羈絆絕非恨或愛所能簡單概括,當中的複雜情緒連史書也無法詳解,只有歷史深處的當事人才能知道吧。

這一次張昭不再上朝,孫權也生氣,在他家門外堆土,不讓他出來。

張昭更絕,他也讓家人在門內堆土,表示再也不去了。

不久後果然應了張昭的話,公孫淵殺了使臣,孫權知道自己錯了,便到張家門口大喊,要張昭出來。

張昭擺架子,就是不出來,孫權於是放火,想逼出張昭,結果張昭還是沒出來,沒辦法,孫權只能滅了火,守在門口。

架子擺足了,張昭便在兒子們的攙扶下,出了門,跟著孫權坐車回宮,繼續上班。

這次矛盾是兩人多年來心結的一次大爆發,既然是心結便始終難以解開,很久之後,孫權還會想起赤壁之戰時張昭對抗自己的事來,他在宴會上曾嘲笑張昭說:「要是當初聽了張先生的話,我們現在都要去要飯了。

多年鞠躬盡瘁換來君主這樣一個評價,張昭也是心灰意冷,乾脆退休養老,回家寫書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是孫權,我為渣男代言

文/三國文藝范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其實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本著不黑任何一個人的初衷。「鳳雛」龐統喜歡品藻當時的人物,可是他的評價多是高於被評人的能力。時人問他問什麼要這麼做,他說當今天下世風...

小心眼孫權與老倔頭張昭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比較通常的比喻是如同父子,所以有「君父」和「臣子」一說。實際上,這種關係很微妙,因人而異,大不相同。比如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張昭,這二人的關係更像是一對屬相犯沖、八字不合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