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於不死,孫權用關羽換荊州,劉備換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與荊州】很多三國史家認為荊州是群雄割據後的「純」三國時代的微縮,也就是說,荊州八郡充分反映了三國中後期的三分局面,尤其是在劉備入蜀與呂蒙得手之間,之前算群雄逐鹿,之後算南北對抗。
只有在中期,才是荊州也三分的三足鼎立,也是真正意義的三分(夷陵以後吳蜀兩國都傷了元氣,其戰略都變為以守為主和偶爾以攻為守)
【三分荊州的形成】從赤壁到平荊南四郡,逐步形成了曹操占領荊州北部二郡(南陽、襄陽),劉備占領荊州中南部五郡(江陵、荊南四郡)和孫權占領荊州東部一郡的局面(江夏,多虧了雖屬揚州但可攻受荊州水路的柴桑,否則單憑一個江夏,孫權軍在荊州很難立足,這也是周瑜鬱悶的真正原因,被西進戰略被封住了)。
所以到劉備入蜀這個時點前後,荊州問題最大的不平衡方是孫權的江東軍,所以此時不但純三國未形成(華夏的西半部被馬家、張道士和益州劉分割,實為六分天下,只不過各方權重不一罷了,還是群雄模式),荊州也不穩固:孫劉有「分贓不均」的矛盾在。
劉備入蜀得益州後,曹操年老,已由開拓家業走向了家業的保有和傳承階段,即便曹操有了後期的平定西涼和漢中,其實也是為了防範西進劉備軍的繼續做大而採取的預防戰略。
北方曹雖平了馬張成了真正的北方曹,但內部矛盾也到了清算的時候,所以北方搞起了政治,南方的壓力也便緩解。
這時,孫權就繼續催還荊州(提出領土要求還進軍威脅),然後上演了一出魯肅單刀赴會(你沒看錯,正是魯肅提朴刀,不是關二爺提青龍刀,老羅「正史反說」了一把,何況青龍刀還是宋以後武人健身器具,根本不能實戰),孫劉以湘江為界平分荊州的妥協(畢竟劉軍主力入蜀征戰,只留下關羽部曲,關二爺也底氣不足),這樣荊州才穩定了下來變成:曹操占領南陽盆地兩郡(南陽宛城+襄陽),關羽據守西南荊州三郡(江陵+荊西南二郡),以及魯肅與後來的呂蒙據守東南部三郡(江夏+荊東南二郡)。
直到「關羽北伐,呂蒙在後」的大變動,荊州進入均勢時期,沒有一方可以獨吞荊州。
各方局勢見下圖:
【答題】綜上可見,劉軍根本沒有占領過荊州全境,孫權即不能也從未借給劉備荊州全境,而且在呂蒙偷襲之前,荊州劉軍的基礎也很不穩固(西邊主力在漢中,沒有策應,關羽主力忙著打襄樊,上庸的劉封孟達,雖位於漢中與襄樊兩個戰場的中間,但交通不便,說是策應兩方,實際上根本就是空談)。
公元219至220年之間劉備軍的兩線出擊,看起來是隆中對策略的實施,但實則違背了隆中對的戰略(沒有養兵階段期,直接跳躍式),這種跳躍式戰略的啟動無論是諸葛亮為了避免被益州集團比下去而過早實施隆中對,還是關羽對局勢判斷失策、誤將漢中之戰當做兩路北伐的信號,劉備集團都是在拿遠不如曹孫的本錢在賭博!而且還是最瘋狂的「all
in」!看著很猛,實則很險。
所以除非是關羽順利拿下襄樊一帶把曹軍嚇得北遷,然後再席捲孫權的荊州三郡,然後不幸被孫權軍捉住,才會出現這一假設的可能,否則劉軍根本沒那個本錢和孫權談判,在荊州,經過呂蒙的襲擊,關羽軍已然瓦解,何談交換?
【馬後炮】劉備的荊州軍關羽部,本來應當是處守勢的。
歷史上的關二爺和張三爺比起來,特點在於關二爺的早熟持重,所以劉玄德公才在諸葛孔明、張三爺、趙子龍公、黃忠魏延等部在入蜀第二期調撥來征戰時(第一期,劉以為只有龐統和幾個內應就夠了,不過雖然劉璋暗弱,可人家老爹劉焉也是一代梟雄,稱霸益州兩代人可不是沒基業的),留下了關羽部。
按照原先的方略,至少應該在劉軍奪得漢中後修養一番,再圖「北伐東防」,關羽始終應當是做側翼的,可惜啊,關二爺還是太傲了,尤其是老的時候(張三爺反而是越發進步)。
劉備集團的荊州時期,關羽之於劉備,有點像黃祖之於劉表,如果持重尚可援為側翼,予以重用,如果老且傲,則必招殺身之禍:身居險要而不自持者必死無疑。
三國有四大戰略構想,有一個尚未實施已宣告破產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三國時期,天下大亂,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的戰略構想。例如沮授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魯肅的榻上對、諸葛亮的隆中對...
三國傑出的五大戰略家,魯肅排名第三,第一毫無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段戰亂風雲的歷史歲月之中,有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的名臣謀士,也有衝鋒陷陣,勇冠三軍的無敵猛將,更有著眼整個戰局,能夠制定戰略方針的戰略家,那麼三國有哪些傑出的戰略家呢?什麼是...
三分鐘了解東吳五十年戰略演變,孫權諸葛亮合謀瓜分曹魏帝國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建安年間前期,諸侯間的主戰爭基本位於北方,那自赤壁之戰之後,長江以南也開始「誠多務也」。先是劉備得荊州四郡,再是魯肅為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並組成孫劉聯盟,再後來劉備應劉璋之...
解析三國人物那點少為人知的故事2(劉備,諸葛,賈詡)
前文說到劉備到了荊州之後已經是具有爭奪天下的名望,曹操消滅袁氏征服烏丸後緊追不捨想要一戰平定天下,這時剩餘諸侯的聯合已經不可避免,赤壁之戰也就因此展開了。
破解荊州困局,諸葛亮戰略如此調整,關羽則高枕無憂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當我們論及蜀漢政權得失的時候,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論點,說蜀漢的荊州戰略是錯誤的,這樣的認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為什麼不把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作為政治經濟的中...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差不多2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癥結早被某人點出
由於劉備不久虎口拔牙,硬是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此次荊州之爭的負面影響就容易被忽略。但我認為,這一輪博弈深刻地改變了三國風雲的走勢,讓諸葛亮「隆中對」只有上半場,卻難以延續下半場,「出師未捷身先死...
害死關羽的,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和呂蒙,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因為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結果打不下襄樊,反而被孫吳抄了後路,最後敗走麥城,將星隕落。那麼,為什麼他會死得這麼慘?是因為曹操太奸詐,策反了孫權?並不是。曹劉的立場一直都是對立的,孫...
三國最關命運一戰,坐看友軍笑話卻見死不救,蜀漢一統天下成奢望
關二爺武藝高強,忠肝義膽,在三國中聲名赫赫,經過羅貫中的寶墨渲染更是讓關二爺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乃至於後來許多社團對關二爺頂禮膜拜,他們深信關二爺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關二爺之死歷來是一個極...
《三國演義》就在哄你:劉備根本沒借荊州,真相是一場利益的交換
從小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一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沒換」,大家在《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的風氣之下,都覺得這是劉備機智的表現,而東吳孫權就成了個大傻子。但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在正史...
關羽失荊州,走麥城以致兵敗身死?毛主席六個字評價
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諸葛亮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以荊州、襄陽之地作為往東北伐的基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盡地利之優勢。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之士出兵以向宛、洛,劉備身率...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關羽大意失荊州如果沒有發生,荊州還能是劉備的地盤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歷史中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漢末和三國時期劉備集團失去荊州的過程。我們只要仔細分析其歷史背景,不難發現這一事件的重要性----奠定了後來魏蜀吳三國版圖和歷史...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三國:兩次丟荊州,關羽為啥一直玩不過呂蒙?
我們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說的是關羽在前線和曹軍殺的酣暢淋漓,結果東吳背後陰了一手,背信棄義偷襲荊州,直搗黃龍,最終導致關羽身死,荊州也被奪走。其實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可不止一次,早在襄樊...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