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劉備去衣冠廟祭奠關羽 必在洗面橋下馬洗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李殿元
三國中,最有名、最為全民崇拜的人物,關羽恐怕僅次於諸葛亮。
雖然關羽是蜀漢最重要的將領,可是,關羽並沒有在成都生活過。
他長期駐守荊州,史書上沒有他來過成都的記載,可以說他個人幾乎與成都無關。
但是,蜀漢的中心在成都,又怎麼可能沒有關於關羽的遺蹟呢?成都有個地方名叫衣冠廟,又有一處叫洗面橋,這兩處地名的得來,傳說都是因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最重要的將領關羽。
關羽在後世越來越「神」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蜀漢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以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經歷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
宋代宋徽宗封關羽為「忠惠公」,這可以看做民間尊其為「關公」的源頭。
沒過多少年,宋徽宗又將關羽升格了,先後給他「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封號。
其後,南宋、元都保持了關羽「王」的地位,明代神宗、思宗的封號更接近於道教角度,中心詞彙是「天尊」「帝君」。
而傳說中靠《三國演義》打天下的清代,關羽的地位越加高了,先後六個皇帝為關羽加封了七個尊號,最長的是光緒五年(1879年)清德宗封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至清代,關羽達到了神化的高峰,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台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
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
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因此對於作為武財神的關公也多加崇祀。
關羽神化,還體現在宗教領域。
佛教對關雲長的信仰只是限於供奉,並無祈禱、讚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波切等。
多識仁波切也曾著有關雲長簡略供贊。
而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
《三國演義》中關羽堪稱「神將」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已經接近於「武神」,當然是受到了主流意識的影響,但《三國演義》的風行,也成功地將「神一般」的關羽深植民間。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在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劉備徐州兵敗,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
得知劉備下落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
劉備稱王后,關羽官拜五虎上將之首,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後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蜀吳魏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死後曾經數次顯聖,追呂蒙之魂,罵孫權,驚曹操,堪稱忠勇仁義的化身。
如果讀者細心,可以發現《三國演義》中以旁白視角敘事時,通常稱關羽為「雲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號外,亦只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可見作者對關羽之推崇。
「忠義千秋」的關羽在民間深入人心,各類衍生文藝作品很多。
在傳統戲曲中,關羽屬於「生」角,臉譜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間三粒,鼻子左右各兩粒;七粒硃砂痣,紅似點血,因此顯得格外威風。
以關羽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成都衣冠廟、洗面橋與紀念關羽相關
《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孫權於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於當陽,就是今天的當陽關陵。
關羽被吳兵所殺後,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
傳說孫權將其首級放入一匣內獻於曹操,曹操開匣觀看,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
曹操大驚失色,說:「關羽活著可怕,死而復活更可怕。
」急忙命人設犧禮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並親自率百官前往拜祭。
所以,關羽死後,他的頭是葬在河南洛陽,身子是葬在湖北當陽。
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
關羽死在荊州,「大哥」劉備在成都不可能沒有紀念的動作,所以,據說關羽的第三座墓就在成都,始建於蜀漢時期,為衣冠冢。
宋人趙忭在《成都古今集序》中記載:「關羽墓,仁顯者,孟蜀末僧也,作《華陽記》雲『墓在草場,廟在荷聖』。
此目擊之。
」可見直到五代時,成都仍保留了關羽墓。
清朝,吳振棫在《養吉齋余錄》中記載:「成都萬里橋南,亦有(關羽)墓,相傳先主招魂以葬者,歲久荒圮。
」這也證明成都關羽墓是一個衣冠冢,是招魂祭祀而用。
之所以成都有衣冠廟、洗面橋,傳說是關羽死後,劉備沒取回他的屍首,就在關羽出征時兩人分手處堆土為衣冠冢。
冢前有廟,廟塑關羽像,為其穿上生前戰衣並拜祭,後人稱這座廟為衣冠廟。
以前的成都很小,衣冠廟、洗面橋已經算是城外了。
與衣冠廟連著的是洗面橋。
相傳劉備每次來祭奠關羽時,走到附近的橋下,都要撈水洗一把臉以示虔心,然後再到廟裡拜祭,所以那橋又叫洗面橋。
也有專家認為,衣冠廟、洗面橋與關羽有關應該是傳說,不是歷史事實。
還有一種說法:清代成都一知府出巡至此,見橋下有群乞丐衣衫襤褸,覺得有礙市容,便傳話命他們在橋下洗面。
認真想想也是,劉備奪取益州、漢中之戰,關羽的任務是留守荊州,並未來成都,之後關羽一直在荊州與魏、吳交戰,怎麼可能有「關羽出征時兩人分手處」?再說劉備是皇帝,怎麼可能跑到橋下蹲在河邊去洗臉?衣冠廟其實也是明代修建,這跟關羽自宋徽宗始被歷代統治者尊崇、加封的歷史事實也是相符的。
現在,衣冠廟已毀,僅存街名,有衣冠廟立交橋;洗面橋也被拆毀,在舊址上建有洗面橋廣場,立有塑像、刻有浮雕。
因為劉備祭奠關羽而有衣冠廟、洗面橋,雖然是傳說,但是它確實反映了劉備與關羽的情深義重,感天動地,所以兩千年後,仍然讓人們記得這段感人肺腑的傳奇故事。
連結
「桃園結義」,有嗎?
劉備、關羽、張飛,為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重要歷史人物,三人公為君臣,私為兄弟,這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在宋元以來,通俗文藝對三人的關係以及同打江山的歷史即已開始文學化了,通過《三國志平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和《關西故事》的增飾與渲染,逐漸形成「桃園結義」故事。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生活在元明之際的社會大動盪年代,許多農民起義都曾利用過「結義」形式來組織隊伍。
羅貫中本人也曾「有志圖王」,與農民起義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可能還參加過反元起義鬥爭。
正由於此,他在寫作《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故事時,便把宋元以來即已形成的「桃園結義」故事予以總結性概括,同時又將現實生活中的「結義」形式加以典型化處理。
該故事是對歷史的合理延伸與發展,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和讀者心理,因而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幾百年來,影響極大,婦孺皆知。
「桃園結義」故事在三國史料上,記載十分簡略,關於三人的兄弟君臣關係僅在陳壽《三國志》的《關羽傳》《張飛傳》和《劉曄傳》中有些文字說明。
據此,一般都認為,《三國志》只說張飛把關羽當哥哥看待,二人忠心耿耿追隨劉備。
劉備對二人也十分親近,三人「恩若兄弟」「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並沒有說三人正式結拜為兄弟。
所以,有人認定《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故事完全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
但有人認為不完全是虛構。
他們抓住正史中劉、關、張三人「恩若兄弟」等記載,從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關係發論,從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上發論,認為「桃園結義」故事在歷史上還是有點影子的。
不過,「桃園結義」故事,在民間卻是深信不疑的。
在今河北涿縣,有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的具體地點——「桃莊」(又名「忠義店」),據說,這便是《三國演義》上所說張飛的莊後「桃園」。
幾百年來,沒有人懷疑過這一說法。
然而,在今天的涿縣,卻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劉、關、張三人結義為兄弟並不是在「桃莊」,而是在涿縣縣城南大街水門溝旁,據說這裡曾建過「三義廟」,廟的建築奇特,其長、寬、高皆為三米,以寓「三義」之意。
劉、關、張是《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主要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從第1回寫三人「結義」,立誓同心協力、救危扶困,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到第83回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討伐東吳,作者用了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來寫三人的「忠義」史,刻畫三人的江湖義氣,縱使犧牲生命和事業也在所不惜,真正做到了患難與共、至死不渝。
正由於此,雖然「桃園結義」故事也許是虛構的,然而它在藝術上卻是令人信服的。
闢謠大會:桃園三結義不過是小說家的藝術想像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便是「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祭告天地,焚香結拜,成為異姓兄弟,在亂世上留下一段盪氣迴腸的英雄傳說。這樣一個被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在...
桃園三結義卻有其事?呵呵有嗎?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出現在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經考證,劉備、關羽和張飛並沒有真的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中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又趕上連年災荒,人...
關羽被人尊稱為聖人是因為什麼原因
忠義當然是重要原因。說忠義不如保平安,但對從事危險行業的人來說,講義氣互相照顧是平安的最大保證。幫派成員一旦被捕,則必須講義氣不能出賣其他成員。歷代帝王看中了關羽的忠,幫派組織看中關羽的義。自...
揭開桃園結義背後密碼:劉備關羽張飛為什麼同床共枕?
揭開桃園結義背後密碼:劉備關羽張飛為什麼同床共枕?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的開篇,其描述豪氣干雲,頗為後人所推崇。正史中,有 「先主與二人(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
史上最強營銷,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到底為劉備貼了哪些金呢
三國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裡面的那位從一介織席販履之徒最後開創天下三分的劉皇叔,更是眾人膜拜的楷模。雖然最後是曹魏滅亡蜀漢成就天下一統,曹魏與蜀漢的正統之爭從未從未徹底斷絕,而到了南宋...
原來劉備是靠著這套路,成為三人中的老大!
有人一看題目,不禁詫異:難道說「劉、關、張桃園結義」這事還是假的嗎?大家都說了兩千年了,可別忽悠我。相信「桃園結義」是真的,有他的道理。《三國志》里有明確的記載,說劉備與關羽、張飛二人「寢則同床...
劉備對關羽真的做到兄弟之情嗎?其實曹操才是真愛
三國時期,無疑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雖然我們常常抱怨《三國演義》中演義的部分過於誇大,但是從藝術的角度上來看,《三國演義》還是無比的成功的。以劉備的蜀漢集團為主,貫穿了整個歷史,其中不乏有許多的...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沒有史實作證的不可全信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故事。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
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小說、電視劇騙我們太久了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
專家揭秘:劉關張桃園結義的的前因後果
三國是一部男性的歷史,自然那些男人的情義和抱負就成為三國演義的核心主題。在這眾多的男性中,有三個男性的關係非同尋常,但他們三個人的關係是如何不同尋常,又是如何發展到這麼不同尋常的,根據史料或民間...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歷史其實並沒有此事,史書是這樣說的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