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真是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翻開《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宴桃源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小說尊蜀漢為正統,著力推崇蜀漢人物,所以把桃園結義放在全書之首,突出了作者的設計主線。
話說漢靈帝中平元年,爆發了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危及到了幽州的安全,幽州太守劉鄢出榜招募士兵,劉備,一個底層小販,和有些資產的張飛,以及是個豪俠的關羽,三人在涿縣相逢,一見如故,便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
共同鏖戰,後來創建了蜀漢政權。
此後這個故事膾炙人口,人盡皆知。
但是史實是這樣麼?史書上沒有記載「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里那些親昵的稱呼,似乎也不合乎邏輯。
《三國志.關羽傳》寫道:先主與二人寢著同床,恩落兄弟。
《三國志.張飛傳》寫道:羽年長飛數歲,飛兄事之。
則兩段史料足以證明兩個問題:一是劉關張三人關係親密,二是「恩若兄弟」並不是結拜兄弟,史料也沒有結義一說。
歷史上,三人關係如何?關羽被害後,魏文帝曹丕問臣下:劉備是否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答道:劉備與關羽「義為君臣,恩尤父子」。
這裡可以看出來,劉備和關羽的關係不一般,古代有「君臣如父子」的觀念,所以這個觀點沒有什麼奇怪的,也就是說兩人並不是異姓兄弟。
在我國,考證「桃園結義」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宋元時期,宋末元初有「羽與車騎將軍及先主為友,約為兄弟」一說;也有「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的詩句,而且元雜劇也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故事寫道:關羽有事到了涿州范陽,遇到了張飛,二人一見如故,於是張飛拜關羽為兄,後二人遇見劉備,二人見劉備長相不凡,便一起約去喝酒,劉備大醉而臥,只見有赤練蛇鑽入劉備體內,關羽覺得劉備將來必貴,於是又拜劉備為兄長。
三人在城外桃園結義,並立誓。
羅貫中將這些史實歸納到一起,於是他就把故事改編為,三人在國難當頭之際,決定共舉大事,保國安民,於是三人約為兄弟,並立誓: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
這樣一來,朋友關係也拔高了一大步,把簡單的結拜成為了一種共赴國難的扶持,使人感到崇高。
然而這一切都是作者編的,歷史上並沒有這些事,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歷史其實並沒有此事,史書是這樣說的
在《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是第一個著名的故事,也是後來許多精彩橋段的基礎。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想到他們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結為異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沒有史實作證的不可全信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故事。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可惜歷史並沒有桃園三結義
有句老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在郭德綱的經典相聲中也被解讀引用過:說交朋友,你得學桃園三結義,劉關張這哥兒仨,那是親如手足,被後人仰望,不能學瓦崗寨,賈柳樓四十六友結拜,人數...
千古佳話「桃園結義」竟不是真的
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同樣我們大眾印象中的桃園結義...
一句話一輩子,劉備如此對待朋友,後世黑幫紛紛仿效!
中國的歷史很多時候是帝王將相的歷史,因為只在帝王將相說過的話被載入史冊,老百姓是沒有話語權的。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之君劉備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他以仁義著稱,最經典的是他與他的兩位死難兄弟桃園結義,...
研究發現:歷史上劉關張從未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敘述了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後人常常也因此而與志同道合之人結為異性兄弟。可見,這個故事在人們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