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畢竟有虛構的東西,看看小說與歷史的差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的大不諱一點三國演義里有一半都是虛構的。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是假的,關羽用的是長矛,桃園三結義也是假的,關羽也沒擁有赤兔馬,赤壁之戰也沒諸葛亮的份等等,三國志這本書才是是真歷史,三國演義只是做為四大名著而出名罷了畢竟是小說。

書上還說曹操是白臉奸臣,不要相信那些演義。

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

這個案,要翻。

圖片來自網絡

羅貫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曾與劉亮、魯淵一起輔佐張士誠的起義,是一個有理想、有政治抱負的人。

但事與願違,隨著張士誠的失敗,他的政治理想也就破滅了。

於是懷才不遇的羅貫中,專心致力於文學稗史的創作,藉以抒發胸中的不快。

作為亂世的親歷者,羅貫中本著嚴謹、客觀的態度,對歷史、人生興衰有著常人無法想像的認知。

三國故事在百姓心中已定型,過大修改會有麻煩,以及當時統治者的喜好與憎惡。

《三國志》拘於權帝之威下筆,內部成文,毫無群眾輿評基礎,權門遺作而已。

《三國演義》是經過歷代民間輿論淘洗後得出的在非正義的起義年代的結論,亂者不如維持穩定不亂者。

羅貫中從宏觀的角度,以宏大的結構,去描繪了一幅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

書中人物、事跡大多都能找到歷史原型,不過加上了自己對這些人物的喜惡。

圖片來自網絡

《三國演義》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動亂時期人民的痛苦和對仁君的嚮往。

通過魏、蜀、吳,來表現陳、張、朱之間的爭奪。

作品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把歷史與文學自然的結合,有現實的描寫,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並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常,來結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

現在流行以陳壽三國志為據,揚曹操順流之勢,指責三國演義尊劉備正統為逆流的糟粕思想。

時至今日,是非功過已隨大江東去,泛起的陣陣漣漪,若能引起我們的注意,從中啜取一杯羹、汲取到處理問題應有的態度和方法,足矣。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羅貫中在三國為何獨喜蜀漢 神化甚至妖化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嚴重醜化了曹魏這一系列人,而美化蜀漢。按道理曹操勢大而且挾天子令諸侯,還有曹操還是個大作家大詩人,要寫這種小說最容易把握的主角的,但是羅貫中為何偏偏獨愛蜀漢這個陣營?真實歷...

最歷史 還你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是真的嗎?

作者:沈伯俊 ,三國研究權威、博導、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三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三國演義》第27回所寫的「過五關斬六將」,乃是書中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它說的是關羽掛印封金,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