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瘋癲少年,是如何成為千古第一完人並走紅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國藩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左宗棠說:「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

蔡元培說:「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這些歷史名人的偶像王陽明,曾是一個5歲還不會說話,少年時便認為人生第一等事是「讀書做聖賢」的另類;也是被很多人誤解的那個唯心主義的書呆子。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不僅成功成為無數英豪的偶像,其陽明心學,更是走紅商界、政界,成為現代人身心修行的法寶。

這究竟是為何?

乘雲降世,竟是「另類」少年

王陽明,出生於浙江餘姚。

其父親王華是當時的「狀元」,其祖父是一位極其愛竹、風度翩翩的騷人墨客,帶著這樣的家庭光環,王陽明的出生也自然有些傳奇色彩。

話說王陽明在母親的肚子裡待了14個月還沒有出來,突然一天夜裡,他的祖母岑氏做了一個夢。

她夢到了三位神仙穿著緋玉做成的衣服,其中兩位在彩雲深處用鼓和笛子演奏美妙的音樂,另外一位腳踏一片紫雲,抱著一個孩子,從高空中徐徐而來,慢慢地落在了王家門口,並將孩子送到了祖母岑氏的手中,祖母接過孩子,就醒了。

她睜開眼之後,就聽到嬰兒的哭聲從王陽明媽媽的房間裡傳來。

就這樣,伴隨著神奇的「祥瑞徵兆」,王陽明降臨到了這個世上,也因這祥雲之兆,王陽明的爺爺為其取名「雲」。

都說「聖人皆有異表」,那麼王陽明的「異表」在哪裡呢?

5歲還不會說話,後經高人指點,其爺爺為其改名為「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所以,大家也叫他「王陽明」。

說來也神奇,名字一改,王陽明的人生模式便發生了改變。

他不僅能開口說話了,還6歲就能吟誦詩書,11歲就才氣外露,寫下了流傳於世的《詠金山詩》和《蔽月山房》。

12歲時,他就曾問塾師:「何為第一等事?」塾師說:「惟讀書登第耳。

」他將信將疑,反而對塾師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15歲時,他到居庸關「遊學」考察,就有「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

「遊學」歸來,王陽明還試圖將自己基於實地考察所提出的防禦策略獻給朝廷,而被其父親「斥之為狂」。

小小少年,就「離經叛道」、「狂妄之極」,其「異於常人」之處由此可見一斑。

龍場悟道,成「心學」之宗

一心做聖賢的的王陽明,在讀到朱熹關於「格物致知」的論述後,立即付諸實踐,去後院「格竹子」,結果格了7天7夜,暈倒了。

醒來後的王陽明長嘆:「聖人之說可疑也!」

因為對朱熹之學產生了懷疑,王陽明在「做聖賢」的道路上陷入了迷茫,從此開始沉迷於「任俠、騎射、詞章、神仙、佛事」五件事。

1499年,28歲的他終於考中進士,當上了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從此步入仕途,此時年輕的王陽明還在天真地做著「得君行道」之夢。

幾年後,荒淫無道的正德皇帝即位,其整天與太監混在一起,使太監劉瑾權力加身,大壞朝政。

戴銑、薄彥徽等人上書皇帝,要求嚴懲劉瑾一夥,結果反被打入死牢。

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出於義憤,冒死上書,請求釋放戴銑等人。

結果被劉瑾重打四十大板後,貶去貴州龍場驛當一名沒品級的驛丞。

然而,迫害到此並沒有結束,在王陽明前往龍場途中,劉瑾又派人行刺。

王陽明佯裝沉江,騙過刺客,九死一生,到達龍場。

當時「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從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

」在如此環境下,王陽明只好棲居山洞,種糧種菜,自給自足。

他鑿了一副石槨,日夜澄默端坐其中,一天深夜,一聲大笑破空而出,王陽明從山洞狂奔而出,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那麼他到底悟到了什麼呢?

據《傳習錄》記載,那就是「心即理也。

」這是儒學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心學從此誕生。

「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答案,不僅解開了困擾王陽明20餘年的苦悶,也使其心境豁然開朗。

種菜之餘,他便開始授課,因俗化導,為民眾講解其心學,四方民眾及學子常來聽學,王陽明的聲名便不脛而走。

千古「心」聖,與孔孟朱並肩

聲名在外的王陽明,在1510年,被任命為廬陵知縣。

他以心學為本實施開導教化,該地政風民風很快便煥然一新。

六年間,王陽明一路高升,1516年,他當上三品大員——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奉命巡撫贛閩湘粵四省交界地。

這四省交界的山區,土匪橫行,危及政權,隱患重重,王陽明在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做了些準備後,就發起了「漳南戰役」「橫水桶岡戰役」「浰頭戰役」等平亂戰爭。

猖獗數十年的山民暴亂,在兩年內就被王陽明徹底平息。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要想確保一方長治久安,必須注重教化,以正人心。

於是王陽明一邊剿匪,一邊興辦學校和書院,講授心學。

在剿匪與講學中,王陽明意識到:懂得「理」很重要,但實際運用也很重要。

於是,他在「心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論——「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519年,王陽明又創下了其一生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功業,當時,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以只及朱宸濠一半的兵力,制定了各種離間、攻心、實戰之策,最終與朱宸濠在鄱陽湖決戰,活捉朱宸濠。

王陽明雖然在軍事上連續創下了曠世奇功,但並沒有因此給自己帶來富貴和利祿。

反而在平定朱宸濠的謀反之後,還遭受了種種誣陷與誹謗。

1522年,王陽明父親王華逝世,王陽明遂藉機回老家服喪,開始在紹興、餘姚兩地講授心學,在」知行合一「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致良知」說,實現了其思想世界的再度飛躍,陽明心學的理論體系就此完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在家鄉的幾年時間,王陽明專注於講學授徒,其心學理論很快風行整個東亞,四方求學者雲集響應。

1527年,王陽明再一次因軍務受命於朝廷,前往兩廣平叛,這也成了他最後的征程。

次年,他在回程路過江西時,病逝於舟中。

臨終前,弟子周積流著淚問:「先生有何遺言?」王守仁笑了笑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五十七年的生命,固然是短暫的,卻也是永恆的。

他的生命消逝了,但他的思想學說卻歷久彌新,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更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

而先天智慧導師李淙翰也認為,在當今這個物慾橫行的時代,王陽明的思想學說,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因為它能教人在功利社會,習得寧靜而強大的內心,懂得堅持自我、懂得至善圓滿、懂得勇者無懼、懂得智者坦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朝一哥王陽明: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這是古今聖賢的最高理想。縱觀歷史長河,能達到這「三不朽」境界的也不過才兩個半...

王陽明的成聖之道

讀史札記□ 傅紹萬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他創立心學,生前門徒已計萬人。他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他剿撫並重、恩威並舉,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