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不殺文人」祖訓的功與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庸先生曾經說過,他最想穿越的朝代是宋朝,因為從中國的歷史來講,宋朝算是文人的天堂。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有「不殺文人」的祖訓,這當然是和宋朝的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有關。

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政變上台,文人對他當皇帝的作用不大,從骨子裡他是不怎麼看得起文人的。

有一事可以說明。

據說,北宋初年,有一個翰林學士叫陶谷,在太祖身邊擔任各種文書公告的工作。

時間一長,他認為自己有功勞,便向太祖討一個高管做。

誰知宋太祖卻認為,「翰林學士起草文告,無非是參照前人的舊本,其間不過換幾個字句,充其量不過是照葫蘆畫瓢而已,談不上有什麼貢獻。

」陶谷一聽非常失望,而且有點氣不過,於是一氣之下作詩自嘲,其中兩句就是:「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花葫蘆。

由此可見,趙匡胤是很看不起文人的,但是現實卻又讓他必須要重文輕武,因為從唐朝的「安史之亂」還是他建宋之前的「五代十國」,都是武將作亂,弄得國力式微,連他都是靠政變上台的,從處於鞏固政權的角度來看,文人無論怎麼折騰,也不能達到糾集軍隊叛亂的地步,於是他從現實著眼,把重文輕武作為國策,並留下祖訓「不殺文人」。

太祖要求,後世子孫繼位時都要在他留下的「誓碑」前發誓,其中的一條就是凡是上奏章的士大夫絕對不殺,不管他寫的奏章言辭多激烈,都不能殺,文人犯事,通常也是被流放了事。

此外,宋代大大放寬了科舉名額,考中進士就可以直接授官。

既然國策如此,社會風氣如此,宋代理所當然地成為文人的樂土,文化科技經濟都繁榮昌盛,湧現出一大批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和畫家。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成為當時文人的真實寫照。

沒有「杖刑」,沒有迫害,有的只是書生意氣。

雖然仍有黨同伐異,文人大多是忠君愛國的。

由於相對開明的政策,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經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但經濟的繁榮掩蓋不了軍事的羸弱,因為 「不殺文人」這一祖訓直接導致——重文輕武。

重文輕武的國策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文官雖然對國家構不成實質性威脅,但是由於對武將長期戒備,並採取了一些限制武將升遷的措施,讓武將的地位大大不如文官,這直接反映在軍事國防上就是文強武弱。

宋朝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

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

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

同時,宋朝打仗時戰區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監擔任,而且改變戰略必須經過皇帝同意,文人不能打但能指揮軍隊,武將能打但不能指揮軍隊。

密院副使也長期由文官擔任,北宋僅狄青、北宋也僅僅只有岳飛、韓世忠等名將擔任此職。

事實證明, 雖然有前後有狄青、宗澤、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坐鎮大宋,但整體軍事實力太弱,幾個絕世名將也是抵擋不住遼、金的大規模入侵的,後來大宋被逼南遷,偏居一隅,只是小朝廷了,但仍逃不過被元所滅的命運。

歡迎關注公共微信平台「民言民語」(liuzm8888_2014),將不定期開設系列話題,給大家說說逸聞趣事,整理各種歷史典故,說古論今,給你好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的人是誰 杯酒釋兵權的後果

杯酒釋兵權的人是誰?這個人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也就是趙匡胤。趙匡胤在統一天下以後,實施了杯酒釋兵權的事情,將自己身邊幾個高級將領的權力全部解除,然後賜給他們高官厚祿,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去養老。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杯酒釋兵權發生在哪個朝代?杯酒釋兵權發生在宋朝。趙匡胤建立宋朝並統一天下以後,為了防止唐末的藩鎮割據,就以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幾個高級禁軍將領的兵權,使得宋朝的軍隊出現了穩定局面,為宋朝其他方...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