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北宋歷代皇帝簡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出身出官家庭,趙弘殷次子。

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

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殿前都點檢。

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攻滅南平、後蜀、南漢、南唐和湖南等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局面。

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賢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官的地位,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

使宋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社會比較安定。

但是也導致宋朝「積貧積弱」,外族紛紛侵擾。

但也因為重文輕武,使宋代文學、哲學、美術、科技異常發達。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歲。

2 、太宗趙匡義(公元939--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

享年58歲。

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

本名趙匡義,太祖登基後一度改稱趙光義。

宋太宗很有作為,勤於政務,關心民生;不過由於他兩度伐遼失敗,導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民起義。

但是總的來說,他統治時期宋朝比較強盛。

3 、真宗趙恆(公元968--1022年),名趙恆,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

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

景德元年(1004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恆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

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4 、仁宗趙禎(公元1010--1062年),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

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

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時候宋朝進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

在位後期,官僚膨脹,對外戰爭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已經出現經濟危機。

而且,還有南蠻叛亂、交趾之亂。

來雖有「慶曆新政」,但尚未成功。

其陵墓為永昭陵。

5 、英宗趙曙(公元1032--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

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從兄弟允讓的第十三子。

嘉佑八年(1063年),趙曙即帝位。

趙曙為帝之後,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

在位時碌碌無為,北宋就此衰落。

6 、神宗趙頊(公元1048--1085年),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

即位後,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惟操之過急,不得其法,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

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占領西夏二千里土地。

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

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

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

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7 、哲宗趙煦(公元1077--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傭,曾被封為延安郡王,鎮守宋朝西北部邊境。

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佑」。

在位15年,享年25歲。

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政。

高太后執政後,任用頑固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

司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

宋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

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

哲宗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一帶),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遠因。

8 、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時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

他兄長宋哲宗無子,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趙佶於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採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農民起義。

當金兵入侵,無法應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於無法挽回局勢,父子兩人皆被金兵俘虜北上,受盡折磨,八年後死於黑龍江依蘭。

9 、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

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

享年62歲。

趙桓受父宋徽宗遜位後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

即位後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

但是他十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

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

金國趁此機會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黃河破宋京東京(今開封),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及百姓、官員、嬪妃上萬人被俘北上,被困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史稱「靖康之變」,北宋遂亡。

1161年宋欽宗被金國人的馬踩死,結束了亡國徒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