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有多厲害,一首詩把一個名臣釘死在恥辱柱上,但真相併不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詩歌篇幅短、語句優美,朗朗上口,便於傳頌,所以詩歌的力量極大,往往一首詩就決定了一個歷史人物幾千年的形象。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整個南宋領導班子是再也抬不起頭了。


用我們常用的話:一首好詩,能把一個人甚至一群人釘死在歷史恥辱柱上。

例如,溫庭筠的《過五丈原》就把譙周頂上去了,不,釘上去了。

溫庭筠和李商隱齊名,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作家。

唐代豪放女魚玄機有詩贈溫老師: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作為看熱鬧的群眾,總是希望他們之間能有什麼故事、瓜葛,供我們八卦。

其實他們倆年紀相差挺大的。

把跑了題拉回來。

雖然溫庭筠被奉為花間詞的鼻祖級人物,但他的詠史詩寫得非常好,獨樹一幟。

溫庭筠的《蘇武廟》、《過陳琳墓》都是詠史名作,不過,最有名的還要數《過五丈原》。

這首詩幾乎可與老杜的《蜀相》相提並論。

過五丈原

溫庭筠

鐵馬雲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從明天起,新版語文教材就和大家見面了。

據報導,這次語文課本全面改版,加入了大量古文和古詩。

如果這首詩也入選了新教材(絕對夠格),並且出現在語文考卷上。

關於這首詩中心思想的標準答案應該是這樣:

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和鞠躬盡瘁的敬仰,同時也對譙周和劉禪的投降誤國作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鞭撻。

中原得鹿不由人,讓我想起:運去英雄不自由(這首詩里也有:兩朝冠劍恨譙周)。

風格沉鬱,氣勢雄渾。

怎麼也想不到,這和懶起畫峨眉……過盡千帆皆不是……出自同一個詩人。

從此譙周是老臣,如果我寫可能寫成:竟然譙周是老臣。

這個老臣和「兩朝開濟老臣心」的老臣只有字面相同,其背後的含義和情感,截然相反——譙周這走資派竟然都混進中顧委了?

溫庭筠用「從此」不用「竟然」,更含蓄,更無奈、卻更有力,罵得更狠。

這就是漢語的魅力,也是詩歌的魅力。

譙周從此成了歷史上的丑角。

丑到什麼程度?譙周是西充人。

西充縣竟然有群眾反對把他列入本縣名人錄。

那這個譙周是小人?道德品質很差?我讀過這首詩後,一直這樣以為。

直到我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對於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看法。

今人在看待歷史的時候,方法論會比古人更高明,視角也會多樣。

譙周,不是小人,他少讀典籍,精研六經,頗曉天文,為蜀地大儒之一,還收了一個好弟子陳壽。

譙周的背後是西蜀政權中的本土派力量。

劉備入川後,西蜀政權主要由三種力量組成。

易中天先生做了一個很清晰的劃分。

掌權的一派是劉備帶來的人馬(荊州集團),還有原來劉璋的部下(東州集團),最受打壓的是本土派(益州集團)。

譙周正好就是益州集團的代表。

諸葛亮六出祁山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諸葛亮的政治理想。

第二,是以攻為守,維持蜀漢政權的統治。

留給諸葛亮的時間不多了,如果再不北伐,懷抱復興漢室理想的老一輩從政治舞台上消亡,新人對漢朝毫無感情,則漢室復興永無指望。

其後的歷史行程也是如此。

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六出祁山缺少了當年隆中對里設置的兩個重要前提條件,一是要天下有變,二是要荊州同時出兵北伐。

諸葛亮能把自己作的隆中對忘了嗎?在條件根本不成熟的情況下堅持北伐,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政治信念的執著堅守。

但是戰爭畢竟是要付出人命和財富的,劉備率荊州集團占領益州後,益州人的日子過得不如從前,益州氏族的政治地位和權力反而降低了,懷有巨大不滿。

諸葛亮治蜀,法度嚴謹,公開公正,賞罰分明,尚能控制局面、穩定人心,但後諸葛亮時代呢?姜維、蔣琬的威望才智遠遠不及諸葛亮,還奉行北伐政策,能繼續把控益州的局勢?

奉曹魏為正統,是益州集團的一種政治選擇。

因為曹魏政權不是地方政權,如果曹魏攻下益州,並不會像劉備一樣占據不走,而會重新起用本土勢力,回到「蜀人治蜀」的理想狀態。

所以當鄧艾偷渡陰平,兵臨城下時,譙周和他所代表的益州集團都力主投降曹魏。

譙周的投降不是其個人品質的問題,而是政治立場和背後益州集團的利益決定的。

我想這才是脫離了道德評價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

劉禪投降後,司馬昭果然把原屬劉備集團和原劉璋集團的重要人物全部調離了蜀地,依靠本地氏族治蜀。

這和譙周的判斷一致。

譙周的選擇達到了他的目的。

如果譙周知道後人對他的評價,讀到溫庭筠的詩,即使躺在病床上會不會也用力大聲喊道:我是忠於益州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舉全國之力進行北伐,目的是什麼?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最讓後人悲嘆的,可能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了。在此之後,劉備兵敗夷陵,蜀漢精銳之師損失殆盡,加上荊州奪回無望,蜀漢可以說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在此背景下,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先是...

鄧艾只有2000兵馬,憑什麼逼迫劉禪投降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在蜀漢建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

諸葛亮明知弱小,為何仍要不停的北伐?

三國中蜀國力量最弱,魏國力量最強,在分裂時期,按理說只有勢力強大的一方才會堅持統一,勢力弱小的一方更願意保持獨立,這叫國強主統,國弱就主分。道理很簡單,國弱了還主統,那不是找死嗎。但是三國時候的...

譙周裝神弄鬼阻撓北伐,為何諸葛亮沒有辦他?

文/寂寞的紅酒譙周是三國時期蜀國(蜀漢)的名人,是蜀國益州士族的首領,是蜀國投降派的頭子。譙周從劉備入蜀到蜀國滅亡,一直在和朝廷唱反調,和蜀國的北伐方針相對抗。諸葛亮上台後,他更是裝神弄鬼,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