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十景」是模仿隆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隆中和臥龍崗都自稱自已是真躬耕地對方是假的,並都在各自景區開發出所謂「十景」,而且名字幾乎相同。
隆中「十景」包括草廬亭、抱膝亭、梁父岩、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半月溪、老龍洞、武侯祠、三顧堂。
臥龍崗十景包括諸葛草廬、抱膝石、梁父岩、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古柏亭等。
這其中除了武侯祠、三顧堂和古柏亭、野雲庵不同外,其它基本相同,只是名稱有細微差別。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相似呢?絕對不是巧合,很顯然有一方在模仿!現在本人就探尋一下這「十景」源頭,發現最早的「十景」到底屬於哪裡?
首先,兩地都有草廬亭和諸葛草廬,顯然都出自「三顧茅廬」!
但「茅廬」到底在哪裡呢?陳壽的《三國志》僅提到「躬耕於南陽」,但未提「南陽」的具體地點。
晉《蜀記》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
東晉《漢晉春秋》記載「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這裡說的都是今襄陽隆中。
但臥龍崗方面不認可,這一塊有爭議,暫時不做為草廬原始地點的依據。
」
第二看、紀念諸葛亮抱膝處的「抱膝亭」和「抱膝石」。
諸葛亮"抱膝"的事跡最早出自三國時期魚豢的《魏略》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後公威思鄉里,欲北歸......」
諸葛亮抱膝發生在建安初他在襄陽遊學之時,而汝南孟公威思鄉,欲北歸汝南,也表明當時他和諸葛亮都在汝南以南的襄陽一帶,而絕不是汝南以西的宛城一帶。
可見抱膝石就該屬於襄陽隆中,而不屬於南陽臥龍崗。
這就是隆中抱膝亭最早的出處,而臥龍崗抱膝石應該是諸葛亮在襄陽隆中抱膝事跡的演繹,此後的史料中也沒發現臥龍崗與諸葛亮抱膝發生聯繫的任何記載。
第三、看梁父岩。
典故出自諸葛亮作梁父吟。
《三國志》最早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在此加了一個註解「《漢晉春秋》云: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後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也說「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樂山為名。
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又東過襄陽縣北。
」正史裴注《三國志》認為梁父吟的地點是在南陽郡鄧縣隆中即今襄陽隆中,而《水經注》則進一步指明諸葛亮梁父吟的具體地點,在今襄陽隆中邊的樂山,此後這一說法反覆被各種史料引用。
由此可見梁父吟的發生地也是在襄隆中附近而不是在南陽臥龍崗。
而史料中也沒有關於臥龍崗與梁父吟有關係的其它記載。
也就是說梁父岩也是屬於襄陽隆中。
第三、看六角井或諸葛井。
隆中六角井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鮑至《南雍州記》載:「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
盛弘之記云:井深五丈,廣五尺,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
雲是孔明避暑台。
宅西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
因名此為樂山。
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滅亡。
後人不敢復憩焉。
齊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長九寸。
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為宅銘。
」可見諸葛井最先指的就是在襄陽西二十里,習鑿齒號曰隆中的諸葛亮家。
臥龍崗諸葛井則最早出於元代程巨夫的《南陽書院碑記》「南陽城西五里,有岡阜隆然隱起曰臥龍岡,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者,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
」
這比隆中諸葛亮宅的諸葛井晚了近千年,而且僅為相傳「漢相忠武侯故宅」,因此極為可能是附會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居中曾出現在史書中的「諸葛井」。
此後兩者都不斷出現在明清史料中,特別是《大清一統志》將兩者同時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清一統志》中同時提到了隆中抱膝石、諸葛井和躬耕田,而臥龍岡則只提到有諸葛井。
第四、看其它十景。
隆中十景最早記載於《明萬曆襄陽府志》中。
該志在介紹「隆中山」和「諸葛亮宅」時都提到隆中十景:「有十景曰三顧堂、六角井、古栢亭、躬耕田、梁甫岩、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
該志書還收錄了明成化年間荊南道觀察使吳綬在維修隆中武侯祠後描寫隆中十景的詩歌,每景一首共十首。
還收錄了明代王越描寫隆中十景的詩歌,也是每景一首共十首。
此後明萬曆天啟年間文學家袁中道在《珂雪齋集》中提到「隆中即今襄陽伏龍山,在縣西南二十里........景有八所謂三顧堂、六角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崕、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也,訊所云草廬處已為王家幽宮矣。
」
從以上記載來看,隆中原來的十景中就包括了古柏亭和野雲庵,可能後來因損壞未能及時維修最後退出了隆中十景中。
再看臥龍崗十景。
《明嘉靖南陽府志》、《清康熙南陽府志》、《清嘉慶南陽府志》都只提到諸葛草廬和諸葛井,並沒有「臥龍崗十景」的任何記載。
而到了清康熙五十年,南陽知府羅景根據一塊題詠「臥龍崗十景」的石刻,修建了「臥龍崗十景」。
當時的「十景」包括「草廬、諸葛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崕、抱膝石、老龍洞、小虹橋、半月溪、野雲庵」,不久之後又增修了三顧堂。
後來羅景將「臥龍崗十景」及修建過程編入了他主持修撰的《臥龍崗志》中,這也是「臥龍崗十景」這一稱謂首次出現在史書中。
此後《光緒南陽縣誌》也記載了羅景修"臥龍崗十景」這件事。
對比發現羅景修建的「臥龍崗十景」除了諸葛井的名稱有差別外,幾乎和明代「隆中十景」一模一樣。
由此可知,隆中十景最早出現的年代應為明朝成化年間,而「臥龍崗十景」能確定的具體建造年代是康熙五十年,比隆中整整晚了兩百多年。
至於所謂「臥龍崗十景」的石刻並無實物流傳下來,而在之前的歷代史料中除了草廬和諸葛井之外也沒有任何有關「臥龍崗十景」的記載,因此只能當故事聽聽,並無實據。
綜合以上史料可知,"十景"最早出現在今襄陽隆中,特別是抱膝石、梁父岩、諸葛井本來就是發生在襄陽隆中的事跡,而且「隆中十景」的歷史記載也都遠遠早於臥龍崗!很顯然源發地就是襄陽隆中。
根據《光緒南陽縣誌》記載「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隆中)四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表謂『躬耕南陽』。
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舉,莫敢廢況。
」南陽縣誌也終於承認,南陽臥龍崗只是「築居以像」隆中!!即「臥龍崗十景"是模仿隆中的而已!
現在就請問一下,如果隆中不是躬耕地,那臥龍崗為什麼要模仿"隆中十景"呢?
自駕南陽,探尋臥龍崗遊記
8月3日從湖北神農架自駕回徐州途中,經過南陽,腦中頓時想起劉禹錫《陋室銘》中的一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決定去探尋一下臥龍崗。南陽臥龍崗,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西,相傳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胡編亂造的所謂三十個證據!
臥龍崗為把自已包裝成躬耕地,杜撰、拼湊了所謂「諸葛亮躬耕南陽的三十個證據」(具體內容可在網上搜,這裡不浪費篇幅引用了)。通過在網際網路的傳播,讓某些南陽人心潮澎湃、信心大增。可細看這所謂三十個證...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原因。為什麼後來會有個「襄...
訪南陽臥龍崗有感——周同賓
作者簡介:周同賓,當代著名散文家,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現任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百餘篇作品被譯介海外。1959年秋期,我來南陽求學。學校在臥龍崗。步出經武門,沿梅溪河西南行,舉頭就...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可笑的「宅院不是草廬」說!
眾所周知,諸葛亮隱居於南陽郡鄧縣隆中,這是近一千八百年來各種史料(包括南陽各代地方志)都有記載的史實。同時大量史料也對諸葛亮在隆中的住所進行了描述。如:距今約1500年前,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
諸葛亮當時隱居的地方如此美,怪不得他不願意出山了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這就是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陽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鄉秀色。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裡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是在湖北省襄陽市還是河南省南陽市?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隱居的南陽究竟在哪裡一直存在著爭議。
襄陽歷史叢考:諸葛亮躬耕南陽再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明確講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正因為這樣,有關諸葛亮躬耕之地這一問題就被提出來了。到底是在河南的南陽臥龍崗,還是在湖北的襄陽隆中,往往在群眾中還產生爭論,因此,還得談點初淺...
南陽人,你真的讀懂了諸葛亮?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是我的故鄉,作為家門口的臥龍崗武侯祠,我去過多次,可每次都是走馬觀花。只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就在這裡,有了這三顧,也就有了三分天下,和接下來的轟轟烈烈的三國紛爭,...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歷代諸葛亮傳記都記載諸葛亮躬耕於隆中
諸葛亮是傳記相當多的一位歷史人物,對於各個時期的歷史學者來說,諸葛亮都是喜聞樂見的歷史研究對象,甚至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都親自為諸葛亮寫傳記。在這些諸葛亮傳記中,諸葛亮「家在襄陽西的南陽鄧縣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