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成這三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放心,老師省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

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性科目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

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繫,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

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

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三個學習要點 關於學習的方法可以談很多,但重要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

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

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

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

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

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注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複,溫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複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當然,這種重複不能是機械的重複,也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記憶。

我們主張每次重複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複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

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升華,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三種學習精神

一、不唯書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我們的學習中,教科書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材料,學好課本基礎知識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這裡應當明確兩個問題;一、科學總是發展著的知識體系,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無缺陷的。

這就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在思考的基礎上敢於懷疑,大膽探索,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多次反覆才能完成的。

也許我們的懷疑是錯誤的,我們提出的觀點和見解是不正確的,但正是從這種錯誤與正確的交鋒中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味死記硬背,即便把課本背熟了,也難以靈活運用。

所以,我們提倡不唯書,並不是為了否定書,而是為了培養一種創新精神。

二、不唯師 在中學生的學習中,很多同學上課時只會認真聽講;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差地抄錄下來,課後進行消化吸收,但卻很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講什麼是什麼,教什麼是什麼,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知識容器"。

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

"所以,我們主張同學要多與老師交流,當對老師講的有疑問或有不同看法時,要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老師質疑,甚至與老師爭論,在爭論中我們失去的只是錯誤,而得到的除了正確的認識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還有勇氣和信心的提高,最終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必然。

三、不唯一 對於一個知識的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對於一道題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對於一個實際問題,可以從不同學科去分析解決。

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我們學習的目的決不是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必須具備這種"不唯一"的意識和精神,儘可能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的習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三條學習原則 學習的具體方法,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

但也需要我們嚴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則,它們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

一、自覺性原則 自覺性要求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我們應當明確,當學習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時才更有效,特別是中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自覺來完成。

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被別人壓迫的行為,學習的動力就會減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對於那些學業不佳的同學應首先檢查自己的學習自覺性如何,一切屬於自己的事,必須自覺地去做,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動性原則 主動性要求中學生的學習有熱情,主動獲取知識,不等待,不依靠,不恥下問。

做任何事情,積極主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也不例外。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恰恰缺乏這一點,不懂的問題寧肯爛在肚子裡,也不願開口問一下別人。

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有的同學甚至一年也不會問老師一個問題。

這些同學決不是一個問題也沒有,而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有害的,必須改變。

三、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要求中學生做事有主見,不輕信,不盲從,不人云亦云,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輕易受群體因素的影響。

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徵。

當別的同學總願讓老師反覆講解時,他們卻更願意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獨立的智慧去努力獲取知識。

正是他們這種學習的獨立性,造就了他們的出類拔萃。

我們認為,如果在學習中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創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種學習技能

一、學會快速閱讀 直接從書中獲取知識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即使是教科書中的知識,也不能純粹依靠老師的講解來學習。

一個掌握閱讀技能的學生,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掌握知識,學的更主動,更輕鬆。

在實際學習中,許多同學習慣於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即使是教科書也不甚閱讀,更不用說大量閱讀課外書籍。

長期下去造成的結果是不會讀書,沒有形成熟練的閱讀技能,對學習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這可能是很多同學在學業上落伍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講的閱讀技能並不是指能簡單的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不同書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

這就要求同學必須多讀書,注意了解不同書籍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並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快速閱讀技能。

二、學會快速書寫 中學階段課業負擔比較重,如果沒有掌握快速書寫的技能,這種負擔會更加沉重。

比如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速度記錄筆記,課後完成作業用時過多,考試因書寫太慢而答不完試卷等,這些現象都與書寫技能有關。

可以說書寫技能是我們藉以掌握知識的工具,這種工具所處的狀態將決定我們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時間。

那些書寫速度慢的同學對此應引起足夠的注意,自覺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儘快掌握這一技能。

當然,快速書寫的同時還要保證字跡的清楚與規範。

三、學會做筆記 做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

中學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複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教材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

讀書筆記應注意做好圈點勾批,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複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繫。

還需要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於集中處理。

三種學習能力

一、獨立探求知識的能力 這種能力也可以叫自學能力,在外界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績是不同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學能力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

那些優秀的同學往往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他們不僅僅滿足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習,更注重獨立探求知識。

他們注重對書本的自學理解,遇到問題,並不急於求教,而是首先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他們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我們認為,在一個人所學到的知識中,獨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麼知識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進他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加強自學精神和獨立意識。

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所以我們在主張獨立探求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

老師講,學生聽,只是一種單向傳遞,知識的掌握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所以,我們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而且要與同學進行積極的討論。

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協作解決問題,也是善於同別人打交道的一種社交能力。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

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

三、流暢的表達能力 一些同學認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較好的寫作表達能力,實際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過程也是一種表達能力。

我們這裡所說的表達能力不僅包括文字表達,還包括口頭表達。

在很多學習活動中,善於演講,能夠準確、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語言是與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不注意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影響與他人的交往,而且會影響思維的發展,進而影響學習。

所以,同學們應有意識地加強表達能力的自我訓練。

四種思維品質 通俗地講,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

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

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質的思維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於迅速和準確地做出決定、解決問題。

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應注意:l、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

2、課堂聽講超前思維,搶在老師講解之前進行思考,把課堂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思維訓練的活動。

3、定時作業,有意識地限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應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問為什麼,堅決擯棄死記硬背。

2、積極開展問題研究,按寫小論文,養成深鑽細研的習慣。

三、整體性 指善於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

考慮問題,總是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關係。

培養思維的整體性應注意:

l、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常進行知識總結。

2.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

3、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在融會貫道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

四、創造性 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

l、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

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四位良師益友 在我們的學習中,除了代課教師,個少還有三位特殊的"老師",它們的作用和老師一樣重要,也是我們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一、自信 在實際學習中,不少同學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們不敢碰難題,即便做出答案也總懷疑不正確,更不敢向學習好的同學挑戰。

這種自信缺乏,嚴重地阻礙了學習的進步。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那麼,自信就是開發巨大潛能的金鑰匙。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著差異,但每個人可供開發的潛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

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輸,就一定能不可阻擋地走向成功。

自信是學習中的第一位老師。

二、課本 課本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

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知識,它隨時伴隨在我們身邊,每有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應當是查閱課本。

不僅如此,課本還起著訓練同學自學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時不重視閱讀課本,只把課本當做課後練習的習題本的同學是很難學好知識的。

三、同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同學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三位老師。

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傳遞,更需要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同學之間的協作更方便。

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爭辯,有助於開拓思路,激發思維,互相促進。

四、教師 我們的任課教師是我們學習中的第四位老師。

這並不是輕視教師的作用,只是指教師沒有課本和同學更易接近、更方便。

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於對知識的關鍵進行點撥,是學生學習的外圍推動力,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學生學習方法雜談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針,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信息量激增,知識迅速發展,是當今知識世界的顯著特色。

看未來,看發展,方法比單純的知識更重要。

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不會自己鑽研問題,沒有預見力的人。

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學習。

科學的方法是點金術,是通向成功的橋樑。

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顯得特別重要。

一個只能被動學習,不會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生,在他們日後的工作、學習中必將遇到許多麻煩,甚至完全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

只有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並能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學習必須循序漸進。

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鶩遠,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後面的知識;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鑽偏題、難題。

這是十分有害的。

學習必須勤于思考。

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

在這個期間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防止那種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

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一個問題可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學習必須一絲不苟。

學習切忌似懂非懂。

例如,習題做錯了,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發現錯誤並改正它。

要在初中乃至小學學習階段就要培養這種本領。

這就要求我們對解題中的每一步推導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馬馬虎虎。

學習必須善於總結。

學完一章,要做個小結;學完一本書。

要做個總結。

總結很重要,不同的學科總結方法不盡相同。

常做總結可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形成較完整的知識框架。

學習必須持之以恆。

俗話說"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

因此,最好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常常自我監督,嚴格要求,每天或分階段自己或讓父母檢查,是否完成了學習計劃,為什麼沒有完成,怎樣補救等等。

總之,學習不能只憑熱情,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是做不成大事的。

學習方法,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藥,不能千人一方。

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任課老師等具體情況來選取。

一般說來,好的學習方法,應該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符合認識規律的科學方法;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符合不同學習內容和不同教師授課特點的方法。

學生在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時,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摸索與總結:不同學科的學習程序(要不要預習,先做作業後複習,還是邊做作業邊複習,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預習方法、聽課方法、複習方法、做作業和自我測試的方法、改錯的方法和單元總結的方法等等。

學習方法五原則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自求自得、博約結合、知行統一。

1."循序漸進"——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能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

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

二要由易到難。

三要量力而行。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

我們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儘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

自求自得的原則要求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4."博約結合"——就是要根據廣搏和精研的辯證關係,把廣博和精研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係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

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

二是精讀。

5."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

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

因此,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

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

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如何在學習上占第一 學習上占第一,每個同學都可以做到。

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學習方法不正確,

第二、沒有堅強的毅力。

在這裡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第二重要的。

在現實生活中,全中國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學生雖然占了第一,但他們並不是毅力最強的,或者說學習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

他們也許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

也就是說,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學習、去鍛鍊,一般都會超過現有的第一。

輝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說它艱苦是因為"培養堅強的毅力"是世上最艱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堅強的毅力才可能成為第一,當然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法也是特別重要的。

在這裡什麼是堅強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幾點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記錄,持之以恆,每天都不間斷地堅持一個學期、一年、三年,那麼你的毅力就足以達到占第一的要求了。

在這項鍛鍊中就怕你中間有間斷,風雨、心情、疾病、家務等等都不是你中斷鍛鍊的理由。

你要記住,學好學業是你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沒有什麼工作的重要性會超過它。

除了堅強的毅力,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來占第一的同學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聰明多少,腦細胞也不一定比你多。

愛迪生不是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嗎?!所以你第一要過心理關,就是說:要堅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會超過現有的第一,包括現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鍛鍊。

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什麼事也做不好,即使偶爾做好了,也不能長久。

每天30分鐘左右的鍛鍊一定要天天堅持。

鍛鍊的形式多種多樣,跑步、打桌球、打籃球、伏地挺身、立定跳遠等等都可以。

有些同學好面子,見到別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別人看見了不好意思,那就錯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幾年考不上大學,是上了幾年大學還要下崗。

如果將來自已養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學習態度要端正。

每次上課前,一定要把老師準備講的內容預習好,把不好理解的、不會的內容做好標記,在老師講到該處時認真聽講。

如果老師講了以後還不會,一定要再問老師,直到明白為止。

當一個問題問了兩遍三遍還不會時,一般的同學就不好意思問了,千萬別這樣,老師們最喜歡"不問明白誓不罷休"的性格了。

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認真思考,做好筆記。

做筆記時一定要清楚,因為筆記的價值比課本還,將來的複習主要靠它。

課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而是把筆記、課本上的知識點先學好,該記的內容一定把它背熟。

這樣會大大提高你做作業的速度,即平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功"。

做作業時應該獨立思考,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和同學、老師商量。

問同學時,不要問這道題結果是什麼,而是要問"這道題究竟怎麼做?""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

第四、正確面對錯誤和失敗。

當有的知識你沒有在課上學會、當你的練習做錯時或者在考試中成績太差時,你既不要報怨,也不要氣餒,你應該正視這自已不願得到的現實。

沒有學會不要緊,把該知識寫到你的《備忘錄》中,然後問同學問老師,再把正確的解釋或結果,寫到其它頁上。

錯了題也是這樣,考試失利不就是錯的題多點嗎,正確的方法是把原題抄到《備忘錄》中,把正確的做法學會後,把做法和結果寫到其它頁上,如果能註上做該類題的注意事項,就會把你的學習效率又提高30%-60%。

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釋寫到其它頁上,就是為了下次看知識點或錯誤的題目時,再動動腦筋,想想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解釋情況,再練練該題的做法和答案。

錯誤和失敗並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視它,一切都會成為你成功的動力。

第五、記帳。

你的學習一定要有一本帳,你什麼時候做得好,記下來,什麼時候錯了題,記下來(註:帳本上只記"今天錯題為《備忘錄》××頁×題)。

課下幾點幾分學了英語,記錄好;幾點幾分至幾點幾分學了物理記下來。

把你生活中鍛鍊、學習的分分秒秒記錄在你的帳本上,把你每次作業和考試中的正確題數、錯誤題數和錯誤題號(《備忘錄》上的頁號題號)一一記錄在你的帳本上。

把你每天學會的知識點都記錄在帳本上,以備明天、後天再檢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點。

在帳本上過去了幾天的知識點,你一定要學會並能熟練掌握。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一: 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目標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學習尤其如此。

目的越明確,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目標越宏偉,為實現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學習意志就越堅強。

目標有大目標,小目標,有遠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節課,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屬於此範疇。

小目標要從屬於大目標,近期目標要為遠期目標做鋪墊。

確定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太低不利於意志的培養,太高不僅不利於目標的實現,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二: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

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

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

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複習、多複習。

當天的內容當天複習,本周的功課周複習,一月還有小複習,考前再做總複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三 抓好學習環節的關鍵 學習可分為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複習、作業。

每個環節都有其特點,也有其關鍵。

預習:預習要養成習慣,習慣很重要,既然是習慣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在學習曰擠時間,也可以在周末,還可以在節假曰。

預習要找難點,找難點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這是預習的關鍵。

這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一個人的能力,更會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聽課:聽課是學習時最重要的環節,會聽課意味著會抓重點,能理解老師的意圖。

複習:複習要摸規律,複習的目的是把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內在規律,在運用中舉一反三。

作業:作業要獨立完成,典型的內容要反覆練習,這樣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

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

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繫,既實用,又利於今後複習。

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

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複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

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

這樣做等於及時地複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五: 交叉學習效果好 不少同學在讀書學習時,長時間單一的學習同一內容,表面上看時間用了不少,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 腦衛生學者告訴我們,人的大腦皮層細胞是有分工的,學習不同學科的內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興奮。

大腦長久接受同一類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長久興奮,就容易產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

若及時轉換學習內容,合理調節「興奮灶」,就可以避免大腦某一興奮區長時間過於緊張,使別的部位出現新的興奮區。

馬克思的「穿插讀書法」是:當閱讀理論書籍感到疲倦時,立刻把書擱下,去讀一種不同的書籍,有時讀詩,有時讀小說。

過一會兒,疲倦的大腦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論書籍來。

馬克思的讀書方法符合生理科學。

在讀書求知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可交叉閱讀內容差別較大的不同書籍。

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門學科交替進行,特別是文理交替。

學完語文做物理,讀完政治寫數學……學習之餘,若做一些文體活動,或干點家務活,句可以使大腦原有的興奮區得到調節。

這樣,既能緩解疲勞,又能開闊知識視野,從而延長連續閱讀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中學生學習時多接見交叉學習的方法,科學運籌時間,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以取得學習的更大效益。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六: 課堂筆記整理「七步法」 由於種種原因,同學們在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往往較雜亂,可後覺得不好用。

為了鞏固學習效果,積累複習資料,指導讀寫訓練,有必要學會整理課堂筆記,使之成為清晰、有條理、好用的「導讀助練」的參考材料。

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一.憶。

「趁熱打鐵」,即課後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

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二.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為的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條約、省略、簡單甚至符號代替文字等情況。

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三.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準確的地方進行修改。

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準確性」。

四.編。

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五.分。

以文字(最好是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

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置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聯繫解答等等。

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六.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七.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

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

這樣,曰後複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語文學習應養成的習慣

1.熟讀、背誦課文、美文的習慣。

2.閱讀優秀課外作品,鑑賞、評析、寫筆記的習慣。

3.推敲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4.寫曰記、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

5.規範書寫,文面整潔美觀的習慣。

6.聽、看時事,說、寫評論的習慣。

7.說普通話,講述事理有見解、有條理的習慣。

8.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作文的要求

1.內容務實 觸景生情,有感而發,或為時而著、或為事而作,做到「情真意隨」。

2.選材求真 「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達對生活的理解。

3.構思求巧 獨立運作,突破思維定勢,一掃「人云亦云」的「鸚鵡學舌」。

4.立意求深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充分發覺生活本質。

5.語言求優 努力尋求最佳表達,盡顯才華。

怎樣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提高閱讀的自覺性,發展閱讀能力,增進閱讀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學習成績,都有好處。

那麼,怎樣培養自己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制定閱讀計劃 「凡事情預則立,不預則廢。

」閱讀應有計劃,這個計劃包括時間、內容、要求,實現計劃的措施。

計劃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實可行。

二.讀、寫、用相結合 閱讀後,要把新學的知識和技巧用於實際。

寫,也是一種運用。

寫心得、記筆記、寫短評,最後達到用。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很重要的學習。

三.虛心求教 在遇到通過運用工具書,查資料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時,要虛心向老師、同學求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勤於自學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學問勤中得」,這些名言都是說學習要勤。

閱讀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辦的無比辦到,不可等老師教,也不可依賴工具書。

要有自覺地學習行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多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五.閱讀時要「心到」 宋代的朱熹說過:「讀書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記號,進而在寫讀書筆記時將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四到當中,心到手到最為重要。

六.閱讀時應多動腦 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對讀物多動腦分析、比較,進而去吟詠、體會。

魯迅先生主張讀書要認真思考、觀察。

他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

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他還指出讀書要先了解一下書的內容結構,而後思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同學們應在讀書實踐中不斷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養成習慣,受益終生。

我學習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就是上課聽講和課後完成作業。

是否需要預習和複習因人而異,但認真聽講和做作業是絕對必要的。

對高中生來說,不要指望高一、高二可以輕鬆度日、得過且過,高三發奮圖強一年就能考上非常理想的大學。

這樣的事不是沒有,但在大部分人身上都不會發生。

不要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聰明的同學不要自恃智商高,而不肯下功夫。

要知道勤奮可以彌補智力的不足,智力卻很難彌補勤奮的不足。

最聰明的人不是在智商測驗中表現最出色的人,而是最能把握自己的人。

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上課時間是剛性的,學生自己能控制的主要是晚上自習的時間。

而晚自習一般主要用於做作業。

每天要完成的作業有若干項,要學會根據其重要程度做出適當安排,將自己狀態最佳的時間段優先分配給重要的作業。

那麼何謂重要的作業?我想大致有如下幾個判斷標準: 1 需要思考的作業重要,機械重複的不重要; 2 新課講完後的第一次鞏固性練習重要; 3 典型題重要,偏題、怪題不重要,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題海中。

此外要利用好零散的時間。

五分鐘、十分鐘幹不了太多的事,卻也夠背一些英語單詞或一段文言文。

二 保持精力是很重要的。

晚上的自習時間要集中精神,提高效率,不要對著作業走神或者做作業時聽音樂、看電視。

要關掉手機,儘量減少外界干擾。

學習完畢及早睡覺。

白天在學校時如果感到疲勞、睏乏,抓緊課間或午自習時間小睡片刻,對恢復精力有很好的效果。

三 不要隨便買參考書。

若實在有此必要,最好諮詢老師的意見,選用一種質量高、信譽好的參考書。

對每一本參考書,不做則已,做了就要有始有終。

不要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參考書,更不要這本做三節,那本做兩章。

這樣不僅不利於知識的系統化,還容易養成浮躁的作風。

高三學生要重視前一年的高考真題,這些題普遍質量較好,難度適中,對複習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考試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樹立「每份必爭」的信念。

考試時很多同學一但解題不順利,就會產生焦躁、沮喪的情緒,輕易放棄得分的機會。

其實高考絕大多數題都屬於容易題或中檔題。

要冷靜應答,決不輕易放棄每一個得分機會。

以數學解答題為例,即使得不出答案,也要儘量清晰地將思路展現給閱卷人,閱卷人會酌情給分的。

二 掌握好時間預算。

高考之前作模擬體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是考生熟悉試卷結構,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解題節奏。

在高考之前,應該對自己的時間分配情況瞭然於胸。

遇到實在超出自身能力的題,不要耗費超出自己預算的時間,要有全局觀念。

三 注重答題的規範性。

要學會用學科術語表述自己的答案,避免使用俗語。

解答題一定要有相應的文字說明。

到高三時要經常將自己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做對比,發現思路中的不嚴謹或表述的不足之處。

四 保持卷面整潔。

考試前要檢查鋼筆是否漏水,原子筆是否漏油,筆的顏色是否可能讓閱卷人看不清楚。

一筆瀟洒的書法可以為作文增色不少。

不僅作文如此,任何一道主觀題,書寫的好壞對得分都可能產生一定影響。

字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拙劣。

答題時字跡時大時小或排列得密密麻麻等問題都可能對成績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筆跡潦草的同學及早練字。

五 儘量留出檢查的時間。

有的同學有答一道就對一道的能力,但大部分同學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所以要訓練自己的做題速度,儘量為檢查留出時間。

以數學考試為例,交卷前至少要把選擇和填空題檢查一遍。

這些題占的分值大、難度較低又沒有過程分,出錯是很可惜的。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無論如何也要把機讀卡的填塗檢查一遍,絕對不能出現因填錯而失分的情況。

最後對明年參加高考的同學們提一些建議:相信自己,但不要指望自己會超常發揮,正常發揮已經很令人滿意了。

考前兩個星期不要再做太多新題,重點放在溫習自己過去的錯題上,此時做題只是為了保持應考狀態。

考前要調節生物鐘和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

萬一考前失眠,不必著急,只要之前你沒有開夜車,即使當晚只睡了兩三個小時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多少影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初二數學養成這五個好習慣,分水嶺也不怕!

都說初二是數學學習的分水嶺,其實無非是大家的學習習慣逐漸養成,誰的習慣更優秀,誰就被分在了優秀的那一邊。所以不要太在乎什麼分水嶺了,還是多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吧!很多同學學習數學都會感到隨著年級的...

初二學好數學需要的好習慣

初二是數學學習的分水嶺,很多孩子學習數學都會感到隨著年級的升高越來越困難,這當然和孩子的智能傾向有關,但也和學習方法、思考問題方式、學習習慣有關。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

關於學習方法的文章

我自己在網上找到了一些好點的學習資料,基本上對你的學習都有長遠的幫助,你在裡面找到你需要的吧中學生學習方法系列談三種學習境界一、第一層為苦學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樑、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

尖子生都有的5個好習慣,你家的孩子有嗎?

優秀是一種習慣,所有的成績都是依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從量變上升到質變而達到的。孩子平時有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取得好成績。所以家長在孩子平時的學習中就要嚴格要求,力求打下紮實的功底,為日後做好準備...

高考複習熟記「六先六後」

學習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一味地埋頭苦讀很可能是付出很多收穫甚少,更會打擊大家的學習信心。運用科學有效並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同學們事半功倍,提高學習效率,更提升學習信心。有了信心才會有更多...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習慣是一個人的資本,有了好習慣,你一輩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有了壞習慣,你一輩子都是償還不了的債務。

向學霸看齊——看看初中應該怎麼學

進入初中後該怎麼學習?初中的學習方式與小學有較大的差異,那麼初中該怎麼去學習呢?和極客數學幫一起來看看吧。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以下分別從預習、上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