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受益終生的學習習慣 家長再忙也必須親自傳授給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人一輩子的財富。

家長一些事的童鞋發現,許多孩子成績不好,並非是智力的原因,而是被壞的學習習慣怠誤。

那麼,良好的學習習慣到底有哪些?

1、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就是不需要家長或者老師督促就能自主學習,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

由於孩子(特別是10歲以下的孩子)自主能力都非常弱,學習往往需要監督,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有耐心,循循善誘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孩子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於學習,並堅持始終。

剛開始需要家長監督訓練,而且時間可能會很長,一年半載都有可能。

但是,一旦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好了,下面的一切都不是事!

2、思考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

在學習中應注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3、聯想

聯想是思考的升級。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繫,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

4、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5、認真聽講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

因此,中學生上課必 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

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

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6、勤做筆記

好記性抵不過爛筆頭,認真聽講的同時要勤做筆記。

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

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

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7、上課主動提問

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

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不唯上、不唯書、敢於懷疑、敢於突破舊觀點,敢於對問題進行討論、爭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據的闡明自己的觀點。

8、課後複習

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複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繫,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知識結構或提要步驟式知識結構。

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

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複習。

溫故而知新,複習需要多次。

9、多讀書

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

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習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

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習題的目的之一是促使更好地掌握知識。

所以我們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10、動手

許多學科,特別是物理和化學學習,動手操作非常重要。

對每一個實驗,每一件學具都要親自動手操作。

通過操作,既鍛鍊了手和腦,又能幫助理解,使知識記憶深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